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解叙了期刊编辑主体应具备自觉的创造意识,强调积极的参与意识、独立自主的主角意识。
关键词:期刊编辑;主体意识
期刊编辑首先应具备敏锐的时代感和时尚感,其次要有较强的主体创新意识。后者特指期刊编辑超前的意识和创造性意识。近年来期刊业发展很快,期刊的学术活动和交流频繁,对于经营从事期刊的编辑而言,挑战增多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期刊编辑手段、版式设计等都还存在差距。期刊编辑还应当在文字、图像、版式设计等方面改进得更到位,把当代资讯含量更大的期刊大餐奉献给社会读者。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则成了应对各种挑战的关键。
自觉的创造意识
期刊编辑是灵活运用知识、依托着知识来展开的智力创造活动。不必利用大量的物质资源(如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和货币资金即可运作。作为一个现代期刊编辑,除了一般人必备的政治思想水平、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还必须具备比一般人更多的道德情操和更高的思想境界,还应当具备相当的精神文化素养。这里所说的精神文化素养,除了最为基本的文字素养、专业素养,还包括一定的文学素养、生活素养、审美素养乃至编辑主体的琴棋书画素养等。期刊出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编辑先期进行认真严谨的案头文字处理,也需要设计、印刷、发行等多个工作程序的配合与协作。作为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务必熟悉期刊业务的各个环节。编辑主体的心理素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素养,主要包括编辑对期刊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水平的基本衡量、对期刊成功的准确预测以及对失败的感应能力与承受能力等。成败不惊,处事泰然从容,抓住机遇且常能败中取胜,这才是一个期刊编辑全面成熟的主体意识。
不论期刊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创造,有一点不必怀疑,它决不等同于对原始精神产品的简单过滤或复制。从期刊栏目选题的策划,到文稿内在质量的评估,期刊编辑劳动都渗透着创造的精神。尤其是从精神生产的宏观调控,从文化建设的大背景来巡视,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就表现得更加充分也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状态下,作者萦怀的总是自己文稿的命运;而将不同文稿放在一起所能产生的整体效益,则是编辑主体理应关注的。
何况期刊编辑主体的思维活动也符合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诸如: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与运用,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探索问题的求异性、解决问题的前瞻性,等等。由于期刊编辑工作的终极目标不是复述、再现旧的学说,也不是用简单枚举法陈述已知的联系,它必须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提出主体的看法,因此期刊编辑的智力创新意识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极具创造色彩的多向性的发散性思维。它要求不自足、不滞粘于既有思维的结论,而要引导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上去。
前述期刊编辑脑力劳动和思维的特点,注定了编辑主体必须具备能动自觉的创造意识。不然,他们无法开展更有效而目标明晰的职业活动,亦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对编辑的社会偏见等精神桎梏。
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期刊编辑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参与性劳动。因为他们参与了精神产品的大部分生产流程。传统的观念常将他们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认为他们只需要被动地围绕一个又一个文稿写作对象,似无多少主动精神可言。实际上,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作为中介的期刊编辑不是也不应当仅仅是机械单纯的二传手,而应当在对劳动主要对象的评估、筛选、优化过程中,酣畅淋漓地发挥主体作用,影响期刊产品的价值取向,丰富期刊产品的多样性。
提倡期刊编辑的主动参与意识,就是要强化编辑的自主自为意识,确认自己在期刊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为标准衡量,激发自主的劳动热情。还要超越单纯的为人作嫁衣的旧行业观念,立足于为共同推进知识经济、和谐文化的繁荣等精神追求的层面上,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上,体现期刊编辑的献身精神。
期刊编辑虽然难以从根本上左右社会文化的路径,但可以了解它的脉络,发现它的是非曲直,触知它的发展延伸,并在知识经济、和谐文化大背景上发挥它的影响。对此,仅凭代人做红娘的行业准则就显得苍白无力,而强调编辑主体的职业自觉则日显必要。所以编辑主体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水准,才能更好地捕捉、筛选、分析和运用社会资讯的智力生产。此外编辑还应具备对读者心理需求的把握和感觉,更快更准地参与瞄准和把握期刊业的选题策划动态。选题、创设专栏等策划还是一个不断运用知识,又不断将知识代谢更新的主体意识创新过程。再学习是保证栏目、选题策划的水平和质量,保持期刊质量的要素。
独立自主的主角意识
期刊编辑创造意识发挥得怎么样,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精神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独立自主的主角意识。所谓独立,指编辑在有限的智力创造平台上,不仅要演好配角,更要唱好主角。关于编辑的社会定位,有过多种解读和比喻,如“精神生产的设计、规划者”、“受众的代言人”、“大众传播中的职业把关人”等等。从对作用于单个劳动对象的关系来看。编辑似为配角。而从编辑劳动的整体效应来看,其主角的定位就不言而喻,一部《新文学大系》的产生,当然是大编辑赵家壁唱主角的结果。不过甘当配角的意识是由来已久的,勇承主角的意识则是由编辑界的资深人士提出,并逐步为实践所验证。
所谓自主,指编辑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提升职业自觉意识,善于在编辑的艰辛历程或成品的催生中自得其乐。编辑劳动的甘苦是社会公认的。编辑的成功喜悦则只有从事本行业并为之艰辛付出且获得社会承认的当事人方能体悟。也只有经常体验到编辑的艰辛与甘醇,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而使精神产品经过再创造与重新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知识经济效应的职业追求,成为编辑不断创新出彩的动力。
不过,完全绝对的主体是难以生存发展的。期刊编辑受当代社会文化、文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尤其是受编辑职业特点的限制,即编辑个体参与的劳动是由编辑群体所决定,因此,编辑主角性的发挥是有限的。人们如果过于强调编辑的主角意识而漠视了编辑劳动的受制性,势必有损编辑劳动对象的利益。因此,人们在强调编辑主体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强调编辑的非个性化角色意识。
期刊编辑作为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职业把关人,务必代表社会的利益与作者的要求,及时地感知并反映时代的动态。文化产品虽有商品的某些属性,但其作为精神产品,一旦步入流通领域,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在文稿刊发进入流通领域前,作为职业守关人的期刊编辑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忽视社会的共同道德标准,就有可能让文化残次品流向社会,污染社会文化和谐。所以对于文稿质量的评估衡量,编辑心中始终应有社会效益这盘棋。仅靠起码的政治素质和单纯的政治热情并不够。它还要求编辑不仅要经常了解、把握不同阶段的社会文化需求流向和不同层次、不同志趣爱好的读者的阅读诉求,更重要的是要求编辑自觉地摆脱个性化的局限和困扰,以主角的身份在复杂多样的文稿产品面前,加之以主体的冷静鉴别和理智筛选。尔后做出符合社会效益、满足读者要求的合理选择。编辑主角的栏目设置、选题取向结果可以直接转化为出版企业的生产力。编辑在这种智力劳动的再创造过程中,从本质上讲应具备对文稿产品进行智力的自我整合与加工的主角意识。这种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编辑主角意识,同样渗透于单个文化产品的劳动过程。
不应忘记的是,编辑个体的主角意识与编辑部的整体构想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会构成不可调和的冲突。换言之,在为实现编辑部集体目标的共同追求上,编辑个体主角意识发挥得越好,其工作绩效也越高,对总体目标的实现也越有利。编辑的主角意识与非个性化角色意识并非根本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无法偏废的,二者的和谐一致才是编辑主体意识的良好状态。
关键词:期刊编辑;主体意识
期刊编辑首先应具备敏锐的时代感和时尚感,其次要有较强的主体创新意识。后者特指期刊编辑超前的意识和创造性意识。近年来期刊业发展很快,期刊的学术活动和交流频繁,对于经营从事期刊的编辑而言,挑战增多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期刊编辑手段、版式设计等都还存在差距。期刊编辑还应当在文字、图像、版式设计等方面改进得更到位,把当代资讯含量更大的期刊大餐奉献给社会读者。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则成了应对各种挑战的关键。
自觉的创造意识
期刊编辑是灵活运用知识、依托着知识来展开的智力创造活动。不必利用大量的物质资源(如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和货币资金即可运作。作为一个现代期刊编辑,除了一般人必备的政治思想水平、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还必须具备比一般人更多的道德情操和更高的思想境界,还应当具备相当的精神文化素养。这里所说的精神文化素养,除了最为基本的文字素养、专业素养,还包括一定的文学素养、生活素养、审美素养乃至编辑主体的琴棋书画素养等。期刊出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编辑先期进行认真严谨的案头文字处理,也需要设计、印刷、发行等多个工作程序的配合与协作。作为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务必熟悉期刊业务的各个环节。编辑主体的心理素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素养,主要包括编辑对期刊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水平的基本衡量、对期刊成功的准确预测以及对失败的感应能力与承受能力等。成败不惊,处事泰然从容,抓住机遇且常能败中取胜,这才是一个期刊编辑全面成熟的主体意识。
不论期刊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创造,有一点不必怀疑,它决不等同于对原始精神产品的简单过滤或复制。从期刊栏目选题的策划,到文稿内在质量的评估,期刊编辑劳动都渗透着创造的精神。尤其是从精神生产的宏观调控,从文化建设的大背景来巡视,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就表现得更加充分也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状态下,作者萦怀的总是自己文稿的命运;而将不同文稿放在一起所能产生的整体效益,则是编辑主体理应关注的。
何况期刊编辑主体的思维活动也符合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诸如: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与运用,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探索问题的求异性、解决问题的前瞻性,等等。由于期刊编辑工作的终极目标不是复述、再现旧的学说,也不是用简单枚举法陈述已知的联系,它必须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提出主体的看法,因此期刊编辑的智力创新意识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极具创造色彩的多向性的发散性思维。它要求不自足、不滞粘于既有思维的结论,而要引导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上去。
前述期刊编辑脑力劳动和思维的特点,注定了编辑主体必须具备能动自觉的创造意识。不然,他们无法开展更有效而目标明晰的职业活动,亦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对编辑的社会偏见等精神桎梏。
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期刊编辑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参与性劳动。因为他们参与了精神产品的大部分生产流程。传统的观念常将他们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认为他们只需要被动地围绕一个又一个文稿写作对象,似无多少主动精神可言。实际上,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作为中介的期刊编辑不是也不应当仅仅是机械单纯的二传手,而应当在对劳动主要对象的评估、筛选、优化过程中,酣畅淋漓地发挥主体作用,影响期刊产品的价值取向,丰富期刊产品的多样性。
提倡期刊编辑的主动参与意识,就是要强化编辑的自主自为意识,确认自己在期刊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为标准衡量,激发自主的劳动热情。还要超越单纯的为人作嫁衣的旧行业观念,立足于为共同推进知识经济、和谐文化的繁荣等精神追求的层面上,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上,体现期刊编辑的献身精神。
期刊编辑虽然难以从根本上左右社会文化的路径,但可以了解它的脉络,发现它的是非曲直,触知它的发展延伸,并在知识经济、和谐文化大背景上发挥它的影响。对此,仅凭代人做红娘的行业准则就显得苍白无力,而强调编辑主体的职业自觉则日显必要。所以编辑主体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水准,才能更好地捕捉、筛选、分析和运用社会资讯的智力生产。此外编辑还应具备对读者心理需求的把握和感觉,更快更准地参与瞄准和把握期刊业的选题策划动态。选题、创设专栏等策划还是一个不断运用知识,又不断将知识代谢更新的主体意识创新过程。再学习是保证栏目、选题策划的水平和质量,保持期刊质量的要素。
独立自主的主角意识
期刊编辑创造意识发挥得怎么样,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精神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独立自主的主角意识。所谓独立,指编辑在有限的智力创造平台上,不仅要演好配角,更要唱好主角。关于编辑的社会定位,有过多种解读和比喻,如“精神生产的设计、规划者”、“受众的代言人”、“大众传播中的职业把关人”等等。从对作用于单个劳动对象的关系来看。编辑似为配角。而从编辑劳动的整体效应来看,其主角的定位就不言而喻,一部《新文学大系》的产生,当然是大编辑赵家壁唱主角的结果。不过甘当配角的意识是由来已久的,勇承主角的意识则是由编辑界的资深人士提出,并逐步为实践所验证。
所谓自主,指编辑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提升职业自觉意识,善于在编辑的艰辛历程或成品的催生中自得其乐。编辑劳动的甘苦是社会公认的。编辑的成功喜悦则只有从事本行业并为之艰辛付出且获得社会承认的当事人方能体悟。也只有经常体验到编辑的艰辛与甘醇,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从而使精神产品经过再创造与重新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知识经济效应的职业追求,成为编辑不断创新出彩的动力。
不过,完全绝对的主体是难以生存发展的。期刊编辑受当代社会文化、文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尤其是受编辑职业特点的限制,即编辑个体参与的劳动是由编辑群体所决定,因此,编辑主角性的发挥是有限的。人们如果过于强调编辑的主角意识而漠视了编辑劳动的受制性,势必有损编辑劳动对象的利益。因此,人们在强调编辑主体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强调编辑的非个性化角色意识。
期刊编辑作为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职业把关人,务必代表社会的利益与作者的要求,及时地感知并反映时代的动态。文化产品虽有商品的某些属性,但其作为精神产品,一旦步入流通领域,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在文稿刊发进入流通领域前,作为职业守关人的期刊编辑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忽视社会的共同道德标准,就有可能让文化残次品流向社会,污染社会文化和谐。所以对于文稿质量的评估衡量,编辑心中始终应有社会效益这盘棋。仅靠起码的政治素质和单纯的政治热情并不够。它还要求编辑不仅要经常了解、把握不同阶段的社会文化需求流向和不同层次、不同志趣爱好的读者的阅读诉求,更重要的是要求编辑自觉地摆脱个性化的局限和困扰,以主角的身份在复杂多样的文稿产品面前,加之以主体的冷静鉴别和理智筛选。尔后做出符合社会效益、满足读者要求的合理选择。编辑主角的栏目设置、选题取向结果可以直接转化为出版企业的生产力。编辑在这种智力劳动的再创造过程中,从本质上讲应具备对文稿产品进行智力的自我整合与加工的主角意识。这种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编辑主角意识,同样渗透于单个文化产品的劳动过程。
不应忘记的是,编辑个体的主角意识与编辑部的整体构想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会构成不可调和的冲突。换言之,在为实现编辑部集体目标的共同追求上,编辑个体主角意识发挥得越好,其工作绩效也越高,对总体目标的实现也越有利。编辑的主角意识与非个性化角色意识并非根本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无法偏废的,二者的和谐一致才是编辑主体意识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