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品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学校教育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教育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这项工作的实施,体现在严把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让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我们尝试用以下方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将道德行为的主要归因从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需要
  
  传统德育理论将道德行为片面地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的基础地位。通俗地讲,就是学生未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道德行为,并非是他未认识到其重要性,而在于未引起他们的道德需要。我们应把研究道德接受主体即学生的需要作为切入点,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健康需要、疏导和转化他们的不合理需要为基础,为启动道德接受主体的自我教育机制和道德行为的发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将单向说理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新德育模式的基础。道德接受要完成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转变,道德实践的环节必不可少。学校道德教育如果只限于用灌输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或服从一套既定的道德条文,德育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必须将学校的德育从单向说理转变为注重通过实践达到道德的内化,变“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实践。比如学校每天的自习秩序等的检查和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可委托学生来完成,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纪律等几乎所有校园生活方面实现“集体自治”,自主管理。
  
  三、从重道德教育、轻道德修养转变为两者结合
  
  道德修养是指道德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由此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它体现了道德实践的主体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品德的形成是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青少年的品德是在他们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能动地接受社会和学校教育,主动进行自身的内部调节,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并不断发展的。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者和谐发展,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四、强调全员德育,加强师德修养
  
  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要求德育工作不仅是政教处、班主任的责任,也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德育工作的方式必须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任何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都变成开展德育工作的自然场所,每一个岗位都具有育人功能,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成为德育工作者。因此,培养一支爱生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师德修养的培养,平时的师德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固定的时间、具体的内容,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突出考核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从而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重业务、轻师德的现象。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选聘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等制度。
  
  五、创设活动载体,抓好学科渗透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工作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施新课程中,要认真把握教学的教育属性特点,抓好教学,搞好渗透。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爱学乐行,其他学科也要特别强调渗透德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学校明确了“六有”,即有意(强化意识,自觉实施)、有序(明确目标,循序渐进)、有法(讲究方法,科学运用)、有机(自然贴近,不贴标签)、有度(不欠不过,恰到好处)、有效(注重落实,讲求实效),搭建好学科教学平台,在抓渗透的同时,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珍爱生命》,开展“走进奥运”“熊耳河污染治理”等多个活动课。这样就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探究有关知识、体验社会生活、走进自然,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解决了传统德育忽视实践、脱离生活这一老大难问题。
  
  六、构建新评价体系,保证目标的全面实现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但德育评价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学段要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就评价的学段而言,要构建初中各年级、高中各年级的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就评价范围而言,要构建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等多方面相互联系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就评价内容而言,要构建评价德育条件、德育过程、德育效果等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就评价主体而言,要构建学生自评和群体互评、家长助评、教师导评、学校领导审核考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在实施德育评价时,要坚持德育评价诸功能有机结合的原则,既要实事求是地考察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严格实行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发挥德育评价的诊断功能、鉴定总结功能、科学管理功能,又要具体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看到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和偏差,看到其可开发的潜力,在坚持标准的同时,对评价对象从多方面予以肯定和激励,以发挥德育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和激励导向功能。
  (责编 晓 月)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应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下面,我从作文的命题入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
强调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教师,引导师生参与学校的管理,给广大师生提供成长的舞台。    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研究者们见仁见智。日前一位资深校长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概括了这样几句话:学生厌学,教师倦怠,校长孤单。主要是说学校缺乏一种学习文化。据笔者了解,他的观点还是相当有代表性的。  文化是什么?学者们说:“文化是
《语文学习》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案例:一位教师在写《最后一片叶子》的课案时,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体会常春藤上的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2.弄清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民主需要高素质”,第二句话是“偶然的强硬不可少”。  对第一句话,想来大家是没有异议的;而第二句话“偶然的强硬不可少”,却容易让人误会,让人不敢接受——如今都在提倡民主、爱心、理解、宽容,无论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多么“专制”,谁敢不披一件“民主”的“迷彩服”?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谈谈适当“强硬”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有一定经验的班主任,都在特定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用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它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语文教师不应以阅读理解的
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应试教育“以考试定输赢、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导向.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思想.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从2004年起
物理学是各种自然科学的基础,纵观物理学史,可以看出,物理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生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彼此推动。物理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现代物理学知识,使他们在求学阶段能了解、接受物理学的新成果、新动向,明确物理学对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国防建设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一、现代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
美术以视觉艺术语言与具体物质为媒介,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美术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是:学生往往将美术简单地作为一门功课,更直白地来说,是当成一个作业,这样,美术课便成为他们的一项负担。抱
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贯彻“文道统一”,教好语文课的重要一环。列宁在强调情感教育的意义时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的确,情感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积极的情感会激励人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文章的情感是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学生通常在阅读前却是无动于衷的,教师只有在备课中深入钻研,善于体察作者的情感并受其感染,才能继而感染学生。一般来说,作品的感情和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
教育感言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的深化和高中课改的到来,教研工作的职能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由过去的研究、指导、管理转变为目前的研究、指导、服务,各级教研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两年来的调研论证和精心准备,根据我省省情和学情,综合考虑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情况和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我省已确定从2008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起始年级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这项工作事关我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