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行山谷中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体现画家本人内心真实情感的倾诉,正因“灵魂的真诚”性,在作品的整体构成中我们才能看到莫迪利阿尼特有的个人独特的语言,其作品体现更多的是对传统、时代、民族等自我的认识,并非对外部世界简单的随波逐流。对于我们无论去做艺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充满真情,抱着“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求满足自我理想和情趣,不去斤斤于外部干扰,从而做出正确选择以实现真正自我。
  关键词:单纯化 节奏 内在需求 形式
  我们读莫迪利阿尼的作品,能感受到脉搏与画家心灵的同时跳动,最终从优美、精练的轮廓线条,夸张、变形的身体,长颈削肩,不点瞳仁的眼睛,甜美、凄凉中感受到被藏匿着的真实情感。这种“美的东西”“由有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如山谷中的流水能激活人的心脉。现代灵魂艺术家的先驱之一梅特林克说,没有什么人会拒绝听从一个沉迷于美的灵魂的指引。“苏东坡曾说‘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让我们一起解读莫迪利阿尼所呈现的特有的画面语言,分析画家对传统、自然与绘画对象的扬弃,感受画面背后画家藏匿的真实情感。
  一、整体——量的减少与质的增加成正比
  (一)形体结构:在莫迪利阿尼作品里,人物画居多,风景作品鲜少,人体作品占有很大数量。作品中的人体以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出现,以卷曲旋转的肉体连接。形、体、结构,三者中他更强调勾画形的线,作品的整体感觉单纯化,以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客观因素”,突出表现最有力、最有效的现实因素。在很多人体作品中,我们能看到鹅卵型的脸,长长的鼻子,弧形的眉,小小的嘴唇和没有点瞳孔的眼睛,头、颈、胸和四肢的摆放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扭曲和不自然的,但是在画面的整体构成中却给人感觉和谐与统一。通常其背景是简单的乃至空旷的,虚空的重,减弱了人物与周边事物间的联系,做这种选择处理画面突出了人物的孤独性和悲剧性。卡罗·曼说得好,他是通过笔下的女性,“着重表现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试图描绘出人类普遍存在的痛苦和悲哀。”
  莫迪利阿尼通过好友雕塑家布朗库西看到过黑人雕塑,黑人雕塑特有的下巴和脸蛋的形状夸张在其绘画中能找到受其影响的影子,其实同样受黑人雕塑影响的还有立体派画家毕加索,他搞变形求创新,使用一些方法,包括用严密的体系绘画;尝试通过增加透高点来表现对象的全体等。而莫迪利阿尼却以他自己的方式解决了立体派画家所致力解决的问题。他并非不知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研究。尽管他和毕加索一样,对于光和气氛,对于“轮廓模糊画法”不感兴趣,然而他很聪明,并不参加立体派的行列。他以真情实感把语言浓缩到极限,以简单的几何形与线把个人情感表述得淋漓尽致,比立体派画家形体更简洁,情感更直接。这些特点出自画家个人自我表达的内在需求,以鲜明的呈现形式传递出画面人物与画家个人的孤独本质。
  (二)色彩:在莫迪利阿尼留下的300件作品中,暖红色调居多。以一张戴帽子的女人为例,画中的帽盖、脸、脖子都是红色。在明暗、冷暖上略有区分,红色的无限温暖独自成熟地放着光芒,体现了一种生命内在的坚定和有力的强度;帽檐以上以及周围的衣服,用明度近乎黑的色彩交代体积、边缘,深棕色及其他深颜色给人以毫无希望的沉寂,衬托出暖色调的细微变化;满眼眶只是空茫的蓝色,恰到好处,一种刻骨的厌倦和绝望。画面中色块整的同时丰富有力感,形与色的结合在各自自我独立的同时,又融会于共同生命之中。这也正是莫迪利阿尼内在需要创造的色彩语言:感觉迷茫,却不同于蒙克那般扭曲和惊慌;流露的空灵和美丽更没有夏加尔的浪漫和幸福。其中流露出的是迷人的美丽和忧伤。
  (三)节奏:所谓没有哪两个人的心电图是一样的。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脉搏的跳动其节奏和规律反映出心感于物产生的微妙和丰富情感体验。 我们从因“有伤风化”而被撤展的女人体中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莫迪利阿尼以自己相似色块的穿插跳跃,以及不同色块面积大小呈现的节奏。画家内心的情感线的长短、急缓的相承关系体现在画面上,这种变化使我们看画时所费的心力和心力活动也不同,因此我们的心中自然有一种节奏和画面相平行。最终这种舒展和紧促或是稳定和跳跃的心力活动,常蔓延浸润到全部心境,不知不觉使我们感到似乎和莫迪利阿尼有着同样的忧伤,有着同样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
  二、传统——旧瓶装新酒
  莫迪利阿尼作品中学习吸收很多前人包括同时期的东西,如上所说的黑人雕塑。而这种吸收学习并非“拿来主义”,也是从内在有效需要出發,因为形式并非目的,而是形式与内在的含义相适应,是因有情可抒,有感而发。较典型的是莫迪利阿尼作品中人物大都有细长的脖颈,以至有人说长脖子是有所师承——波提切利。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中的确有传统的影子。首先,母亲很早预感到他的绘画天赋,让他看了伊比里亚半岛上所有的博物馆,送他进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美术学院学习传统绘画。另外,在莫迪利阿尼开始习画的少年时期,他父亲已戏称他是波提切利。再者,人们不断从两者画作中找到相似之处,丰子恺译编的《西洋美术史》中指出波提切利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和《春》二画中隐隐中有一种“世纪末的病弱与烂熟欲颓的哀愁泛滥着”,称波提切利是“颓废的唯美主义者”。而这一称号于莫迪利阿尼也同样合适,不同的仅是莫迪利阿尼展现的是20世纪初叶唯美而又迷惘、病态的时代的忧伤罢了。最后,两人又都倾向文学,文化素养极好,波提切利曾为但丁作品写过评论、作过插图;莫迪利阿尼则对但丁等诗人的诗歌熟读成诵。以至有人说,那忧伤的脖子伸过四百年。
  实际上,与波提切利相比,在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中传统形式中已经换上新的精神风格,让人看到新的风貌已悄然进入旧体制中并起着变化:表面上还是传统的题材(人物肖像等),但其实内里已变了质,旧瓶已装上新酒,于是人们在旧形式上都能鲜明地感受到,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上某些当时旧有的僵化的和谐在失去,取而代之的是画家与对象之间纯粹的“内在共鸣”。这种震撼之深刻,有依凭、有根基地出奇,并不亚于去画令人不安的东西,是比直接破坏、另起炉灶更要大手笔,更能激活人的心灵。的确,莫迪利阿尼对传统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例如前面提及莫迪利阿尼对其画面形体、结构有选择的简化处理等。   三、情感——自然深处藏匿的是人
  我们经常读出莫迪利阿尼作品中的两面性,如卡罗·曼所形容,那些眼睛常常“一只明一只晦”,“一只向内审视自我,另一只茫然向外”。特别是在莫迪利阿尼生命的末期,外面第一次世界战已经结束;面对疾病,他却在内心世界挖了战壕。他的一些绘画是表露了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大量选择女仆、女工为模特,“她们健壮的体魄与画家孱弱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是他对生活的最后嘲笑,画家力图驱赶死亡,把活力通过绘画重新注入到生活中去。”但我看到,这一时期的女仆画像,仍然有一双空洞的蓝眼睛!一种刻骨的厌倦和绝望!“这是双重的反讽了,所谓驱赶死亡、重注活力,却又自己都知道不可能,于是,在健壮的女人那儿仍摆脱不了迷茫。”内心世界决定了画面氛围。造成画面唯美、忧伤感怀的原因很多。
  首先,就时代而言,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欧洲既是流彩溢金、华丽唯美,同时处处又显得迷惘、消沉。莫迪利阿尼画面中拉长的裸体,迷离慵倦的意态,高贵又郁闷的气息,正展现了那份浓烈的时代忧伤;《人·岁月·生活》中写道,有人要想了解莫迪利阿尼悲剧的话,不要让他回忆印度大麻,而应去想一下窒息性瓦斯和当时的欧洲以及20世纪人们的境遇。
  其次,从思想上来说,莫迪利阿尼受尼采的影响很大,尼采在论及美和艺术问题时谈道:“美是人的自我肯定。在美之中,人把自己树立为完美的尺度,在精选的场合,他在美之中崇拜自己。”莫迪利阿尼在给奥斯卡的信中的观点与其非常吻合,“我们和常人不一样,我们肩负着高于一般道德标准的使命”以及“追求美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这种追求本身会使我们的灵魂升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莫迪利阿尼的作品本身颇能阐释这些观点。艺术与人生的真理,是莫迪利阿尼一生追求的目标。同时尼采强调的非理性主义与反对理性主义。我认为这对莫迪利阿尼发病后的颓废反映到画面表现的一种忧伤同样有关系,包括对爱人的态度。
  最后,从莫迪利阿尼当时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上看,出生于罗马犹太名门的莫迪利阿尼属于大部分成员是外国人的“巴黎画派”,这派画家的作品特点是宣告生活中有某种痛苦,然而莫迪利阿尼却把苦痛看作是有关荣誉的事(如上段说的那样)。犹太画家特有的焦虑、紧张,给其作品染上幻想破灭的情调,莫迪利阿尼奉献的不是一种新的语言,而是一种“新的战栗”,他身上有着某种隐晦的、不合常理的、复杂的东西,他的艺术又是文雅、脆弱、高贵的,能让人感受到呼吸起来沁人心脾,但又有点儿郁闷。
  四、结语
  莫迪利阿尼作品“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在绘画史长河中,用短暂生命勾画出的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特的纯粹意象世界,对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作品是体现内心真实情感的倾诉,如同很多人说的那样,莫迪利阿尼的画前人没有这样画过的,也不希望后人像他。此外,自然界中尽管流水也受山体的影响,却并没改变其本质,反而更能体现流水多样性的实质;莫迪利阿尼同样受传统、时代、民族等多方面影响,而其作品体现更多的是对传统、时代、民族等自我的认识,并非对外界简单地随波逐流。这是我读莫迪利阿尼画作所得到的一点儿体会。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6.
  [2]卡羅·曼.莫迪利阿尼[M].陈乃望,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34.
  [3]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莫迪利阿尼[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序言.
  (作者简介:李强,男,研究生,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语言)(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直望到穷了山水  我来过这个人间,横山竖水  刮着蓝色的风。我遇见的人  内心都有江河,按着波澜  行走在桥上,一座连着一座  所有遇见,都好似一次寒暄  在彼此的目光里走远  我看到過花开,从早晨开到黄昏  多短暂的距离,就卸下青红  山水于远处停留,我终将无法抵达  直到夕阳找不到下落  我望穷了浩瀚、苍茫  眼里只剩一滴水  无限放大着人世的空阔  ……  城墙面  你一直深爱的远方,其实 
期刊
花期有梦  梦在脸上 喜悦前往  别问 别想  不要猜我的花期短长  一路追逐 热烈奔放  梦在成长 一路徜徉  守候芳香 从不彷徨  我痴 我想  拥抱天空 和煦的阳光  我在路上 为你歌唱  缤纷的记忆里让爱来来往往  春天的故事没有荒凉  大地的色彩是我追寻的模样  再见 流年  再见 青春的飞机票  起点是回不去的年少  多年以前最深的记忆  总在脑海不停绕  再见时光的安眠药  睡醒又迎
期刊
青玉案  和风蘸雨图描树。  绿点化,红苞吐。  娓娓莺儿朝客诉。  月桥悠水,  戏鱼飞鹭,  曾是相逢处。  寻他正遇桃花浦。  不道离思不言苦。  人面桃紅相映顾。  细声轻步,  惜花怜露,  生怕春飞度。  如梦令  墙外鸟吟晨赋,  窗映海棠香渡。  对看镜中颜,  眉锁淡愁何故。  难诉,难诉,  容我与春长住。  清平乐  早春湖岸,  已是花开半。  蕊粉愈香蜂愈乱,  踏坏许多
期刊
咏父亲  七律·吾父八十寿诞  勤勉乐观不爱闲,流光挽住自欣然。  八方业绩随心得,七彩人生好梦圆。  日月多情酬往事,儿孙出色慰华年。  根深老树发新绿,似火桑榆映锦天。  七绝·咏父亲  岂能放过好时光,暖雪成溪诗几行。  不懈耕耘挥汗雨,春风荡漾满庭芳。  七绝·教师生涯  ——父亲青年时是医专优秀语文教师  拼将热血酿春风,桃李芬芳杏也红。  三尺讲台容大爱,一根粉笔写人生。  七绝·父亲
期刊
黑暗吞噬大地  冲破每一条神经勾勒的  帶着点甜味的不明组织  风中徜徉的女子  哧哧地笑着  向右倾斜的身姿  向左飞扬的裙摆  风琴声缓缓响起  瞧!  随声舞动的霓裳  像一只白色的蝴蝶  在黑暗中如此耀眼  她羞涩地旋转 隐去  当旭日升起  城市刹那间沦陷  那抹白色的身影  依旧不停歇  那泛着红光的瞳孔  在沉默里毁去。这一切  都落进了我的眼,我的心
期刊
摘要: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借用音乐术语“复调”一词提出了复调理论。复调即小说创作中存在不同独立的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的多声部现象,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中,复调的特点大致分为:主人公的自我意识、未完成性以及对话思维。  关键词:复调 陀思妥耶夫斯基 自我意识 对话思维  一、复调理论的含义  复调本是音乐术语,巴赫金借用此词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基本特征:“陀思妥耶夫斯
期刊
摘要:《白鹿原》是陈忠实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在内忧外患、外敌入侵的大背景下展现了白、鹿两家的矛盾。小说展现了浓厚的“根脉 ”意识,本文主要以《白鹿原》为例,分析陈忠实创作中的“根脉意识”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关键词:根脉 陈忠实 《白鹿原》  陈忠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白鹿原》被誉为我国“当代罕见的一部大作品”,讲述了渭北平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变迁。作家以当代
期刊
用生命的二十分之一来爱你  我是在夜幕低垂的时节开始的  一个字,一句话  吞吞吐吐,跌跌撞撞  如一颗撞碎了梦的星星  在秋冬之交的凛冽里发光  我所设想的不过是看着你爱  看着你在春天里种下的稻谷  能够富饶地嵌在我生命的二十分之一里  并随着南国的暖风悄无声息地腐烂  是的,我会给你土地和天空  会给你早晨醒来浇花的空闲  偶尔也会去菜园摘下两颗西红柿  用水洗净做成汤  我们一起吃  吃得
期刊
摘要:水彩头像的课程,是绘画专业比较常见的课程,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课程。呈现的作品中,水彩头像的造型能力欠缺,水彩的表现技法不够娴熟,致使水彩头像作品中造型与水彩表现技法有脱节的现象。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述了造型与水彩技法表现完美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彩头像 造型 水彩技法 教学改革  对于美术爱好者来说,都很喜欢画色彩。因为色彩的颜色更能冲击人们的视觉,更能使人心情愉悦。在美术
期刊
画  夜光草 水蛭 梦蝶 黑衣裳  演绎湖畔的诗情 暗淡的月光  摇着船桨 窗子在溪水里划翔  一片草莱悄悄织入少女的梦乡  沉寂荧荧闪亮 轻风悄然滑落  夏夜的肩膀 露出藍色的忧伤  分不清 那是云雾弥漫的地方  有一支奇异的歌唱 缠绵婉转  顺着琴音 汩汩流入你的心窗  风里没有歌唱  秋天古老的典籍火焰盛燃  闪出一条金色的小径  寂愁飘落 纷纷扬扬  盖掩十月蜡黄萧索的面庞  风里没有歌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