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词三弄 弦音诉情衷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轼的中秋词在宋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和《念奴娇》(凭高眺远)这三首中秋词创作于苏轼三个不同的人生时期,主题各不相同,无论是从表现手法还是从内容思想上,都极大地丰富了宋代中秋词的主题承载形式与审美内涵,为中秋词这一独特的文学题材的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苏轼 中秋词 对比赏析
  苏轼的中秋词在宋词中占据着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已成为中秋词的“东坡范式”{2}。苏轼中秋词的主题不外两种:望月怀人和抒发个人情怀。{3}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1076年他在密州时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其问世以来,评论者众多,几乎涉及了词作的各个方面。此后,苏轼被贬黄州,这是苏轼人生的低谷期,却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1080年和1082年,苏轼又分别写了《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和《念奴娇》(凭高眺远)两首中秋词,这两首中秋词的影响自然不及《水调歌头》,但从词作的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上,这三首中秋词,则各有千秋,很好地丰富了中秋词月夜怀思的主题。
  一
  三首中秋词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时间最早,研究者最多,在《全宋词》262首中秋词{4}中的成就也最高。这首中秋词通过核心意象——月亮,集中展示了苏轼在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冲突。
  首先是出世与入世之矛盾。苏轼的词“非常有代表性地表现了他的用世之志意与旷观之襟怀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可注意的特有的品质和风貌”,“虽以超旷为其主调,然而其中却时而也隐现一种失志流转之悲”。{5}《水调歌头》奇逸高旷之致,诚不可及,“然而其中却实在也隐然表现了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的悲慨”{6}。因此,这首中秋词最大的矛盾冲突当属出世与入世之矛盾。
  其次是理想与现实之矛盾。在词中是以“天上”与“人间”来展示的。词人想“乘风归去”,又恐“天上宫阙”,“琼楼玉宇”虽美,然终归是“高处不胜寒”,还是在人间“起舞弄清影”吧。对此处的解读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争论颇大,有“爱君忠君说”“人生探求说”“热爱生活说”等。但我认为这里所表达的应该就是词人苏轼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词人与客中秋赏月,因“欢”而“饮”,因“饮”而“醉”,开篇词人就发出两个“醉问”:“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问貌似无端无理,实则是词人对人生哲理和人生追求的深沉的思考与深重的喟叹!紧跟着词人由“醉问”而生“醉想”。“归去”一词即表明词人认为自己原本是天上的“仙人”,月宫是自己理所当然的去处。苏轼当时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我们已无从知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多么希望过一种如李白一般自由自在,不与世俗为伍,不为名利所缚的“谪仙”一样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豪情与浪漫,苏轼同样具有,只不过其用世之志意将他紧紧拽住,把他重又拉回到现实。于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醉步人间,与友人“欢饮达旦”,于此良辰美景,也便是神仙矣!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以“醉”态的旷达襟怀轻轻化解。
  最后是聚欢与离悲的矛盾冲突。中秋之夜与众友欢聚于超然台上,饮酒赏月,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醉舞月下,此时的词人顿生“遗世独立”“凭虚御风”和超尘绝俗之感。纷繁芜杂的现实,纠缠不清的争斗,现在都可不理,把一切烦恼苦闷、委屈不满统统都溶入杯中,消散在茫茫的月色里。团圆夜里人团圆,超然台上心超然。然而就在这欢乐的相聚时刻,词人不由地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子由,他与弟弟苏辙因公务在身,即使本应是亲人团聚的中秋佳节,也无法相见。“怀子由”或许只是一个触发点,苏轼当然明白,正如月亮“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纳兰性德《蝶恋花》)一样,人生也常是“聚少离多”,这是一个亘古及今永远都无可避免、无法解脱的遗憾。月圆月晴,人聚人欢;月缺月阴,人散人悲。这聚欢与离悲总是如影随形,“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这亘古的困惑和遗憾既然无法避免,无法解脱,那就祝福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通过交叉叠加与纠缠不清的诸多矛盾冲突和“月亮”这一原型意象,表达出苏轼中秋饮酒赏月的欢乐之情,以及旷观襟怀掩饰下的淡淡的伤感。
  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初至黄州的苏轼又逢中秋,而此时的苏轼适处人生低谷,心情可想而知。《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所流露出的情绪就显得非常落寞凄凉。词人以“中秋”为背景,抒发了远谪黄州的孤独与悲苦,同时表达出词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词开端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便是一个沉重低缓的悲凉之音”,“其中既有对人生旅程充满牢骚的评判,又有词人从怅念前尘到摆脱人生烦恼的感情挣扎”。{7}与《水调歌头》不同,这首中秋词的核心意象不是“明月”,而是时令景物。词人选取秋天最典型的景物——西风、落叶,作为抒情寓意的核心意象。在冷落清秋的夜晚,萧瑟的西风吹打着庭院中的树叶,在空旷的廊庑间发出凄凉的回响。这悲戚的秋声摇动了词人易感的心弦,词人不禁悲从中来,人生迟暮、忠而见谤的怨愤便油然而生。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防。”佳节有酒,而宾客稀少,门庭冷落。“我穷交旧绝”(苏轼《东坡》),“酒贱”乃境困。此时此景与密州中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众宾聚集,“欢饮达旦”,与酒贱人少,孤独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月明多被云防”,“月明”既是眼前实景,更多的则是词人自况。词人才高人妒,忠而见谤,谪居黄州,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唯有对月把盏,聊以解忧。“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中秋本是家人团聚,欢度佳节的时节,而词人却成了天涯沦落之人。词人望月怀人的无限情思,希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自心底涌出,充满浓重的悲剧色彩,词人也因此陷入了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
其他文献
摘 要:李宗仁,民国时期最后一位代总统,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1949年,国民党战败,李宗仁前往美国。1965年7月携夫人回国,并在临终之前,留下一封遗信。这封信包含着对祖国统一的希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肯定,也包含着他对祖国的热爱与期盼。这是一份伟大的历史文件。  关键词:李宗仁 遗信 蒋桂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遗言是一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教育活动的实施,不仅需要有学校的教育管理,还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在当前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导致有效地培育孩子受到了限制。作者以家校合作为切入点,就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阶段;家校合作;家长配合;实施对策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突飞猛进。但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还有不少家长受到传统教育理念
摘 要:林海音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为数不多的小说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这些作品或多或少与林海音的北平生活相关,既生动地描绘了“老北京”的风采古韵,又细腻地刻画了北平人的人情物事,身为“异乡人”的她融入了北平这座古城,尽显其特殊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林海音 人文关怀 异乡人  林海音被形容为“台湾的半个文坛”,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她先后担任《联合副刊》的主编,编辑《纯文学》月刊及《纯文学丛书》,提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主人公马骥人生经历的梳理分析,探讨了在权力、财富、爱情的追逐过程中,蒲松龄“世情如鬼”的深切体验,揭示了作家在对抗苦难命运时遭遇的人生幻灭,为《聊斋志异》具体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幻灭意識 心路探析 文化特质  生活的坎坷、科场的淹蹇、创作的艰辛,无疑成为一道道附加在蒲松龄身上的枷锁,如何在这苦难的人生中获得解脱?一直是作家在《聊斋志异》创作中追寻的问题。从这个角
摘 要:受成长阅历和生活习惯影响,电影艺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鲁迅的文学创作,这也是有迹可寻的。而《故事新编》以其独特的文本样式更具故事性和空间性,这就为文学和电影两种艺术的融通提供了可能。因此,以解构电影的方式来解析《故事新编》,会发现其中的“剧本”“画面”与“声音”均以别样的面貌展现了出来,从而反映出鲁迅深藏不露的“电影导演”艺术。  关键词:鲁迅 “电影导演” 《故事新编》  一、作为“电影
我极爱读诗!  点一盏小灯,泡一壶清茶,品一首古诗,于我,是最惬意的享受。追寻诗歌的灵感,寻觅诗人的情怀,我仿佛看見天上洁白的云,地上枯黄的叶,塘中清丽的荷。品味诗词的旅程中,美丽的故事,动人的诗情,波澜的人生,还有那恍如隔世的梦,时常使我深受感动。  柔美的夕阳里,我访到了弃仕归隐的陶渊明。他淡泊宁静,孤芳自赏,带来了缕缕菊香,保持着与自然相合的豁达心境。他有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他
在循环往复上课的日子里,下午课后的时间总能让人轻松惬意。   “请同学们按照分好的楼梯下楼,不要跑步去宿舍饭堂……”听到这烂熟于心的铃声,一天高压下的疲倦终于在一口长息后撞开心门涌上脑际。   “收一下衣服!”“占个位子呀!”“快快快吃饭吃饭饿死了!”一声声呼唤在教室、走廊里回荡。   当我的脚步踏上校道,一刹那的舒适让人禁不住眉尾染上雀跃。篮球场上衣角翻飞的少年啊!艳阳下用跳跃奔跑成长着的
摘 要:关仁山自创作以来,便致力于現实主义作品的书写。其作品多以关注新时代、揭示新矛盾、展现新生活为主要特色。2014年长篇小说《日头》的出版标志着关仁山“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的完结,这部作品关注农村现实、揭露农村问题,并试图为农民的未来命运找出解救办法,这样的写作姿态表现出关仁山对农村和农民深刻的现实主义关怀。  关键词:现实 批判 现实关怀 农民命运 探索  2014年8月,关仁山的“中国农民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开展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对幼儿的身心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设计创新型的教学方案,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适应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
摘 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撰写的《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为我国较为薄弱的物理学引入了很多新知识、新科学、新文化,对我国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且展现了在独特的历史阶段之下中西文化交流和冲撞的一面,尽管丁韪良颇具争议。本文在此主要对《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和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格物入门》 《格物测算》 丁韪良 物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