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一些尝试,即巧设悬念,精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精选例题,探究技巧,增加学习兴趣;课堂中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巧设悬念;精选例题
  数学是初中学生的一门主课,它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使初中生建立均衡的知识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现象的简化与抽象能力,对既定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对形象與抽象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由于它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缺少吸引力、无新颖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就愈来愈显得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师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巧设悬念 ,精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产生于求知的情境,正如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懈不发”所言。初中生本性好动且对于学数学究竟有什么样的用途充满了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注重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心理上对知识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学生的创新灵感往往是由遇到问题要解决而引发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创新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地学会“数学的思维”。例如,我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几个开放探索性问题:
  (1)已知一直线的倾斜角 (或斜率 ),能否确定这条直线?
  (2)那么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具备几个独立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 (交流、讨论)
  (3)如何根据这些条件来求相应的直线方程 ?
  (4)这些相应的直线方程你能给它们起个好记的名称吗?(兴趣盈然),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精选例题 ,探究技巧 ,增加学习兴趣
  有些题型蕴藏着一定的规律和解题技巧,有的题则可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利用这些例题让学生互相研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拓宽思路,从中找出规律和窍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快解题速度,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大胆探讨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的切入点很多,例如,已知p+q+1<0,求证:1位于方程x2+px+q=0的两根之间。此题若按常规思路,先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根x1,x2,再求证结论,则将陷入困境,因此另觅新路。证明:设y=x2+px+q,显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令x=1,则y=p+q+1,<0,即点(1,p+q+1)在x轴下方(图略),故原方程有两根x1,x2,且1位于这两根之间。这种解法通常称为“图象法”。
  再如,解方程(x-1)(x+2)=70,该题的一般解法是把方程化为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除此之外应激发学生去思考有无更巧更妙的解法?诱导学生去发现x+2与x-1的关系:它们的差是3,且x+2>x-1,故可把70分解成差为3的两个因数,从而求解。
  解:原方程化为(x-1)(x+2)=7×10=-10×(-7)
  ∵x+2>x–1∴x+2=10或x+2=-7
  ∴x1=8,x2=-9。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堂中鼓励学生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
  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能满足多样化学习需要的环境,学生才可能人人参与,然而教学要求却要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集体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常常因没有能掌握某个知识点而不能参与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能发挥群体智慧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互帮互学、相互启发,相互提高。因此,教师若经常性地创设有一定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抓住时机让学生在独立思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
  例如,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E=D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在引导学生完成证明后,笔者设如下问题:若把条件BE=DF去掉,另添什么条件能使原结论仍成立?让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很激烈,这时教师四处巡视,了解讨论程度和进程,并为遇到困难的小组作参谋,学生得到很多自己认为满意的条件,笔者要求每小组选一个最为得意之作发言,典型有以下几种:(1)BF=DE;(2)AE⊥BD于E,CF⊥BD于F;(3)AE,CF分别是∠DAB,∠DCB的平分线。然后叫其他小组任选一题加以验证,由于可以对同学进行评价,学生的主動参与热情很高,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只要把上述条件转化为BE=DF即可,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重要的化归思想,也开阔了思路,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粗浅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生写作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笔者从培养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路径与方法三个角度来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逐渐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语文教学  “作文作文,好似捉魂”是学生的叹息,也是语文教师的鸡肋。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教学中探索,试图寻找突破口。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淡
摘 要: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组织,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农村中学体育在实施过程中有着自身特点,我们现在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认清“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意,了解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流上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只有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培養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  一、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  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
摘 要:学生是“智商与情商”需求同步发展的资源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样也需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我们需要课堂教学兴趣化、人文化、层次化,而这些的实现都离不开适宜的“情景创设”。再有英语作为外来语言知识的教学,其缺乏的就是适宜“情景”。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势在必行。本文笔者阐述的重点就是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应用情景教学法。  关键
小学音乐教育在不仅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加强同学之间交流协作过程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过程当中担当重要角色。新课标教育改革实施以来音乐教育在创新意识意识培养方面越来越得到重视。虽然思想上得到重视,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参与程度都与创新培养目标存在差距,在具体教学操作当中仍缺乏一种高效有益的教学新模式。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思维束缚,发掘学生创新潜力,
摘 要:历史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以史为鉴”可以知社会之兴替。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治老师、班主任的事,而是每一个育人工作者的义务与天职。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教育;内在功能;自我教育  随着媒体对“校园案件”的报道,教育界再次把目光倾注于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问题上来。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何谓“德育”?我国古代《大学》里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小学语文学科还具有政治、历史和地理等人文学科所共有的特点如思想性。小学语文知识的学前启蒙和正规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这一时期获得的语文知识,应对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基础性的知识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从学科联系和学科德育的角度看,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首先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
一、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小变化联系大变化  小变化指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的历史事件,这些小事件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要分析这种小变化的背景或者原因,是高考全国二卷历史学科材料题常用命题方式。大变化指的是特定的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大事件的变化。小事件的变化是与当时特定的时代大事件的变化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分析身边小变化的背景或原因的时候就要学会联系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察与操作并重的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系统地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主体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系统学习,到高中阶段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条件与能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