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对教材展开深度探究,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可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视角展开教材研究,这样才能把握教学整体、发挥教材价值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材;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38-01
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对多种制约教学的因素进行深度研究。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和中介,是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强弱,与教师研究教材深浅有直接的关系。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教材的基本方式,模仿性、自主性、创造性是教材研究的基本目标。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对文本教材展开多重分析解读,形成系统认知,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
语文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依托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展开多重探究。不管是不是熟悉的内容,教师都要对教材展开全新的解析和思考,为科学有效的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具体操作时,不能太依赖教辅教参,更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科学分析教材的适应性,这样才能确定切实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如,《月亮湾》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人景象。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朗读背诵课文,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其次,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一是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信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认知,找出景色的特点;二是引入游戏,让学生同桌合作,轮流读生字,看谁错的最少。从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是比较透彻的,不仅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选择了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它集中体现教材的应用价值。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體地位,这也是运用教材的重要前提。其次,学生自主学习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确保指导的正确性。
教学《谁的本领大》时,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以体验文本的情感。在演绎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互动环节,教师采用提问法、表扬激励法、情感朗读法,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学习。问题设计、演绎活动,都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析,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分别比的是什么?风和太阳的本领分别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可以看出,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度分析,对学生的认知基础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使学生顺利地回答问题,对文本展开学习探究。
听课是教师进行业务交流的常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听其他教师的讲课,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势必以教材为基本研究对象,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学棋》这篇课文时,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同样一个老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结果呢?请运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学生大多不知道从何处展开,课堂出现了僵局。于是,教师进行引导:“两个学生学习的效果存在差异,大家要注意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思考。”学生明确了思考的方向,很快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师的及时引导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比较到位,能够抓住学生学习的思维点展开教学。
评课是授课、听课的延伸研究行为。在评课时,大家要围绕教学展开研究,这也是研究教材的好机会。无论评课的对象是谁,都要对教材解析、教法运用、教学调度、课堂互动、训练设计等内容展开探讨。而这些研讨行为都要围绕教材进行,使研究更有深度、广度。
如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的歌词。在教学时,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的视频材料,使课堂教学可视化。这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在评课时,我们都对多媒体的运用进行讨论。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的确很好用,但如果运用不当,会破坏特定的气氛。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抗日小英雄悲壮的故事。多媒体运用时,学生表情、心态都放松了,这不是理想的效果。”这样的评课活动,使我们对教材有了更多的认知。
总之,从备课、授课、听课、评课等角度展开教材研究,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材;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38-01
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对多种制约教学的因素进行深度研究。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载体和中介,是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强弱,与教师研究教材深浅有直接的关系。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教材的基本方式,模仿性、自主性、创造性是教材研究的基本目标。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对文本教材展开多重分析解读,形成系统认知,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
一、从备课角度研究,把握教材整体
语文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依托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展开多重探究。不管是不是熟悉的内容,教师都要对教材展开全新的解析和思考,为科学有效的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具体操作时,不能太依赖教辅教参,更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科学分析教材的适应性,这样才能确定切实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如,《月亮湾》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人景象。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朗读背诵课文,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其次,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一是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信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认知,找出景色的特点;二是引入游戏,让学生同桌合作,轮流读生字,看谁错的最少。从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是比较透彻的,不仅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选择了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
二、从授课角度研究,发挥教材价值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它集中体现教材的应用价值。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體地位,这也是运用教材的重要前提。其次,学生自主学习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确保指导的正确性。
教学《谁的本领大》时,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以体验文本的情感。在演绎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互动环节,教师采用提问法、表扬激励法、情感朗读法,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学习。问题设计、演绎活动,都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析,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分别比的是什么?风和太阳的本领分别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可以看出,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度分析,对学生的认知基础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使学生顺利地回答问题,对文本展开学习探究。
三、从听课角度研究,探索课堂规律
听课是教师进行业务交流的常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听其他教师的讲课,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势必以教材为基本研究对象,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学棋》这篇课文时,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同样一个老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结果呢?请运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学生大多不知道从何处展开,课堂出现了僵局。于是,教师进行引导:“两个学生学习的效果存在差异,大家要注意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思考。”学生明确了思考的方向,很快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师的及时引导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比较到位,能够抓住学生学习的思维点展开教学。
四、从评课角度研究,创造使用教材
评课是授课、听课的延伸研究行为。在评课时,大家要围绕教学展开研究,这也是研究教材的好机会。无论评课的对象是谁,都要对教材解析、教法运用、教学调度、课堂互动、训练设计等内容展开探讨。而这些研讨行为都要围绕教材进行,使研究更有深度、广度。
如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的歌词。在教学时,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的视频材料,使课堂教学可视化。这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在评课时,我们都对多媒体的运用进行讨论。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的确很好用,但如果运用不当,会破坏特定的气氛。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抗日小英雄悲壮的故事。多媒体运用时,学生表情、心态都放松了,这不是理想的效果。”这样的评课活动,使我们对教材有了更多的认知。
总之,从备课、授课、听课、评课等角度展开教材研究,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