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茶碗所呈现的美意识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96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茶碗是日本茶道所必需的茶具之一,被日本茶人奉为茶道的灵魂。而在众多的地域茶碗中,数乐烧茶碗最有名。本文通过对乐茶碗的介绍和研究,分析乐茶碗的特点,从而探究其内含的日本美意识。以乐茶碗中的美意识为窗口来窥视日本茶道文化中的美意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茶道文化。
  关键词:茶碗;乐烧茶碗;美意识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任晶晶,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第二作者赵莹,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研究和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
  引言: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若想品尝到一杯上好的佳茗,好茶、好器、好水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茶器自古以来的地位和重要性。当然,在所有的茶器中价值最高,种类最多,最为考究的当属茶碗。在日本茶道界,茶人对于茶碗的执着实在令人惊叹。日本的茶人佐佐木三味先生在《茶碗》一书中有如下的叙述:“看上去只是一只茶碗,一块陶片。但是,一次两次,五次十次,你用它点茶、喝茶,渐渐地你就会对它产生爱慕之情。你对它的爱慕越是执著,就越能更多地发现它优良的天姿,美妙的神态。”[1]这段话充分说明日本茶人对茶碗的重视及喜爱程度之深。
  一、日本茶碗
  日本茶碗的形状各式各样,有天目形、井户形、四方形、杉形、筒形、沓形等。茶碗的各个部分都值得研究,但其中有三个部分是最为主要的,分别是碗口、碗身、碗座。碗口的部分有:折口、桃形、洲滨、片口等,底部的碗座日本称之为高台,形状上有马上杯、初午、唐人笛等。[2]
  日本茶道使用的茶碗公认地分为舶来品茶碗、日本乐窑茶碗、日本国产茶碗、现代茶碗这四类。其中舶来品茶碗中的从中国传来的“天目”茶碗和从朝鲜传来的“井户”茶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反映了日本茶道早期的面貌形态。与舶来品茶碗相对应的是日本乐窑茶碗,也称之为乐燒茶碗。乐烧茶碗是一种低火度的茶陶,与日本中世纪传统的高火度的陶器不同,也异于舶来品的茶碗,是第一个按照日本茶道的理念专门设计的茶碗。
  二、乐烧茶碗
  说起乐烧茶碗,不得不提及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大师。千利休(1522~1592)是堺市人,原名千宗易,1585年,获得天皇赐予的“利休居士”之号,此后便以千利休相称。千利休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茶道的完整形式。并且,在茶道具上,将日常生活的用品来当作茶具,从平凡的事物中去感受自然之美,创造出许多美的茶道具,其中乐烧茶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茶道具。
  千利休将茶道推广为庶民的茶道,激发了普通大众的饮茶热情,但是从国外舶来的茶碗数量少且昂贵,普通民众没有能力使用。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天正初年千利休和陶工长次郎共同创造了乐烧茶碗。千利休负责设计、指导,长次郎负责烧制。之所以称之为“乐烧茶碗”是因为它是长次郎在丰臣秀吉的府邸“聚乐第”烧制而成,而且又被丰臣秀吉赐予“乐”的印字。此后,长次郎及其后人所烧制的茶碗都称为“乐烧”。
  乐烧茶碗不使用辘轳,完全用手捏来塑性,形状不均匀。而且成型之后不过于修饰,特意留下手制的痕迹,显得非常自然亲切。乐烧茶碗大多是筒形,碗壁比较厚,碗口和底部高台都较宽,这样便于使用茶筅。碗口稍向内拢,圆润光滑,便于饮茶时和口的接触。
  乐烧茶碗主要分为赤乐和黑乐两种。乐烧的赤和黑是通过多次工序实现的。首先是素烧,之后再多次上釉,然后入窑低火烧制。其中,在上釉方面,赤乐使用的釉药是玻璃质的透明釉药,黑乐使用的釉药是黑色不透明釉药。无论赤乐还是黑乐, 看似粗朴, 但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精巧、井然、细腻。
  日本人对茶陶茶碗的品鉴,自古以来就有“一乐二荻三唐津”这样的称赞。乐烧茶碗的主要产地在京都,是最早的京烧之一。京烧乐茶碗是低火度烧制的茶碗,因此并没有达到土材真正烧结的状态。烧好后的茶碗结构膨松,结构中有很多微细小的气泡,所以入手比较轻巧。[3]在注入热水后,不仅有长时间的保温效果而且捧在手上也不会感到烫,有很好的隔热效果。黑乐茶碗大多制成筒形,加上无光的暖色系黑色,特别适合在日本冬季使用。
  三、茶碗的美意识
  提及日本茶道文化中的美意识,人们往往与“わび”、“さび”、“幽玄”、“簡素”联系在一起。并且日本茶道文化的四要义——和、敬、清、寂也体现了茶道文化这种独特的美意识。美意识类似于细腻的感悟和体会,从精神层面来看茶道文化的美意识是很难体会的,但是如果以茶道活动上使用的茶具来说明的话,就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茶碗是茶道文化中最重要的茶具之一,从茶碗的造型和使用上可以直观地感受日本茶道文化的美意识。
  1.寂色
  “寂色”就是一种古色、水墨色、烟熏色、复工色,在日本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4]日本茶道所追求的总体色调总是寂色。因为寂色经过常年累月的接触所呈现的陈旧感、暗淡感和清瘦感,给人以低调、含蓄、简洁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日本茶人所需要的。乐烧茶碗中,有一款叫草庵的黑茶碗,口径10.0厘米,直壁筒形,口沿起伏而略往里挝,内敛敦厚,谦虚中带有威严。釉色为单纯的黑色,单一却毫不单调,给人一种黯淡感和朴素感。这种美感深受日本茶人的喜爱和重视。
  寂色在日本茶碗审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信乐茶碗、唐津茶碗、伊贺茶碗等都以呈现寂色所要表现的质感为目标,虽然表现技巧和方法不同,但是给人的低调、含蓄、朴素的感觉是一致的。
  2.幽玄
  幽玄是被艺术内容的清高、淡远性格所吸引的心情与表现。幽者,深也、暗也、静也、隐蔽也、隐微也、不明也;玄者,空也、黑也、暗也、模糊不清也。[5]在传统的日本美感意识中,色彩具有象征性意义,白色代表善良、纯正;意味着生命力充盈、在《古事记》中,天神们借助动物的形象显现时,这些动物都是白色的。而黑色象征死亡、凶恶。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黑色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室町时期受到禅宗文化的影响,人们对黑色的反感有所改变,“黒は五色を兼ねる”一词中,将黑色的浓淡划分出五色,认为黑色是一种包容之色。日本使用的茶碗善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乐烧黑茶碗。这不仅因为黑乐是日本最早为茶道目的所制的茶碗,还因为禅宗思想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   幽玄是指艺术表层与深层关系的美学范畴,接近中国美学所谓的“文约而意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6]从此可以看出禅宗思想对日本茶道美学及茶陶工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影响茶道文化的形式,也影响到茶碗的美学观念以及制作技巧和追求。
  3.简素之美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喜爱简素、清淡之色,崇尚自然界中植物生命的原色。室町时期,日本茶文化受到禅宗的审美趣味的影响,发展出了茶禅一味的茶道文化思想。禅宗崇尚“无”的淡泊境界,以及对各种形式美的忽视态度,促使日本人的审美趣味回归古代传统,重新欣赏素简的自然色彩。茶道要求的简素是茶禅“无”的一种态度,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
  日本茶道使用的茶碗往往色彩单一、造型单纯、不加装饰、尽量减少加工的痕迹,追求淡雅朴素。长次郎黑筒茶碗,铭老松,造型幽雅持重,色调以黑色為主,粗糙而不显低俗,如严冬的老松,孤寂枯高而内涵生机。这其中蕴含的正是禅宗强调的简素之美。
  4.非对称之美
  日本的传统建筑观念是受古代中国影响的,尤其是传统的寺院建筑,最早以左右对称性为主。到了中世纪,与禅宗思想相结合后,日本茶道中也开始有了不规则的,非对称性的茶室建筑,并且这种非对称的观念也运用到茶碗的制作上。出现了许多歪斜的,非对称性的区域性茶碗。千利休与长次郎合作的乐烧茶碗就是非对称性的茶碗。千利休指导长次郎制作的,强调手感的手捏茶碗即有日本茶禅的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浸透在其中。
  之后,古田织部加强了这歪斜的,非对称性的美感思维。现在,日本各个区域的茶碗都已经相当普遍地拥有这样的美感思维。
  四、结语
  乐烧茶碗虽在造型风格上不同于其他茶碗,但是体现的茶道文化的审美却是相同的。乐烧茶碗是具有代表性的,它所体现的寂色、幽玄、简素之美都是日本茶道文化一直所追寻的美意识。从乐烧茶碗来体会日本的美意识,能够使我们对美意识有清晰、具体的认识,更有助于我们更加理解日本文化。
  参考文献:
  [1]腾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p240.
  [2]光艺出版编.《陶器作り方事典》.东京都:株式会社光艺出版社.1993.p44.
  [3]李明松《日本茶陶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北京:清华大学.2015.p59.
  [4]李明松《日本茶陶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北京:清华大学.p103.
  [5]能势朝次、大西克礼著,王向远译.《日本幽玄》.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p5-p8.
  [6]邱紫华.《东方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p1116.
其他文献
“他们既主流又先锋,既商业,又很有种。”  瑟堡的雨伞  颁奖季在即。  尽管开奖前的所有预测和热门分析,在开奖后会变得没什么意义,人们对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几个重量级大奖的预测,还是乐此不疲。  《爱乐之城》(La La Land)今年光是在奥斯卡就得了14项提名。为了说明这个数字的重要性,人们往前追溯,发现历史上只有《泰坦尼克号》有过同样的纪录。  在这之前的第73届金球奖,《爱乐之城》
摘 要:西方的恐怖片中有一个特别的分支,就是宗教类恐怖片,其中深厚的宗教底蕴常常渗透在这类电影中,使得宗教宣扬的理念得以在恐怖片中存续,也成为取得良好市场和口碑效应的有力武器。宗教信仰与娱乐形式的双刃剑为世界恐怖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对电影艺术做出了独特的推动。本文将恐怖片中的宗教类型作为研究框架,结合几部宗教类的恐怖影片的经典之作作为具体的研究文本,采用一般理论体系研究与个案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解
摘 要:长篇小说《墨雨》是湖南文学界的一部史诗性作品。它真实地描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湖南农民运动,其残酷惨烈应为那场席卷华夏的中国乡村革命的缩影。但作者并非简单机械的描写阶级斗争与农民运动,而是从民族心灵与文化的角度,对这场大革命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着重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脉络的设置、情感倾向的创造中。正是这种文化的渗透,才使得作品更为饱
摘 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作品多以描写个性鲜明的犹太男性角色而被学者广泛阅读和研究,但其中犹太女性角色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本文以《伙计》中典型第二代犹太女性形象海伦为例,分析她在当时受困于美国价值和犹太文化的两方面的影响之下,又无法真正适应美国或犹太任意一方价值观念,但仍然不懈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生活,追寻美国梦。  关键词:美国价值观;犹太价值观;梦想追求  作者简介:王雪,吉林
摘 要:盛负洛可可之风的芭比盛宴讲述了一部俯瞰兴衰与覆灭的绝美情爱。《绝代艳后》则几近在完全意义上打造了一场属于法国女人的盛宴,全片洛可可风格充斥荧幕,像一道飘散着属于法国人独特的红酒牛排味道的丰盛晚餐。作为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得主,《绝美艳后》确实是在服饰上展现了一幅绝美盛宴。  关键词:绝代艳后;洛可可;服饰;风格  作者简介:苑镨元(199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带有符号学性质的语言理论是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独到之处,因为是他首先提出的,在本篇文章中,对符号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包括符号论的产生、符号的形式意义和性质、语言和符号的关系、符号论存在的不足。虽然符号理论为众多学者接受研究,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文章的末尾对符号理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几点质疑。  关键词:符号;任意性;线条性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村上春树的小说《神的孩子全跳舞》是一篇关于救赎的小说。该作品塑造了善也和他母亲这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从侧面反映了潜藏在日本社会背后的精神危机。善也和其母亲的救赎手段展现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救赎方式——直面自我救赎和新兴宗教信仰救赎。  关键词:救赎;新兴宗教;自我  作者简介:李鹤(1994.4-),男,福建省莆田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托·斯·艾略特(T· S· Eliot)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为《情歌》)生动地刻画了普鲁弗洛克这位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窘境。艾略特善用典故和意象来表达主题,《情歌》也毫不例外地使用了许多不规则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普鲁弗洛克个体层面的精神困顿,也反映出现代西方人的普遍性无助。本文旨在通过对《情歌》中意象的分析,解读诗歌主题,揭示以普鲁弗洛克为代表的现代人无能感的来源。 
摘 要:在众多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中,各种叙事风格的融会贯通甚为重要,作为具有商战题材的现实主义风格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其中的情感戏份穿插在故事结构成为一条具有伦理框架的叙事线索,从而描绘出在冰冷无情的商业战争中那为之心动感人肺腑的附和于主体的情节姿态。  关键词:《鸡毛飞上天》;商战;情感叙事  作者简介:唐瑶,女,汉族,浙江省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电视研究。  [中图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思想精髓,其特点为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意韵丰富。诗词是最深奥的一种文学体裁,甚至有學者认为诗词是不可译的。然而诗词并非不可译,只是难译罢了。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本为例,主要就形美、意美、音美和意义的对等几方面,对苏东坡的经典诗词《蝶恋花·春景》进行英译探究。  关键词:诗词;苏东坡;英译;《蝶恋花·春景》  作者简介:潘艺(1992-),女,汉族,四川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