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12 5 人捐献器官: 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怀念儿子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龚光荣和李洪玉做了7年多的宣传工作了,是儿子把他们带到了这条路上,他们决定继续走下去,这是他们和儿子靠得最近的方式。
  因为去世的儿子捐献了器官,夫妇俩便走上了器官捐献宣讲之路。每一次,他在外面宣讲的时候,都会提到自己的儿子。他说,一遍遍念着儿子的名字,就仿佛他并没有离开……
  7年前,他们唯一的儿子去世,临终心愿是捐献自己的器官;
  两年后,夫妻俩受儿子影响,也郑重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
  5年间,他们多次组织宣讲,带动125人签订《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这其中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也会遭人讥讽,遭遇冷眼,可再多的冷嘲热讽也挡不住他们奔走的脚步。完成儿子的心愿,大概是对他最好的追忆和怀念。
  面对儿子的临终心愿,他哽咽着点了头
   一辈子能有几个心愿值得我们掉眼泪?可这个铮铮铁骨,为了临终心愿,竟然落了泪。
   2012年8月的一个午后,窗外是炙热的太阳。身患白血病的儿子龚筱植,向龚光荣提出一个心愿:“爸,我想在走后,捐献自己的器官。”龚筱植在医院治疗了将近一年,这一年间,他眼见十几个病友相继离世,也让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一次查询骨髓配型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器官捐献,随后便萌生出要捐献器官的想法。
   老年丧子,已是人生大悲,如今儿子又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龚光荣一时无法接受,他有些语塞,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
   见龚光荣不肯表态,躺在床上的龚筱植开始给他上“思想政治课”,说他从小就教自己要帮助别人,要懂得去爱这世界……说到最后,龚筱植的眼眶里竟然溢满了泪水。这个当过兵的硬朗朗的好男儿,平时哪流过泪,可在那一刻,他为了要捐献器官,实现最后的心愿,竟然掉下泪来。
   龚光荣实在看不下去了,哽咽着点了头。他知道,将不久于人世的儿子,内心已经饱受痛苦,他不忍心让儿子再难过。尽管并不能完全理解儿子的选择,但龚光荣还是扭头对在一旁已经泣不成声的妻子李洪玉说:就按照孩子的心愿做吧。
   龚筱植去世的前几天,亲朋好友都来看他,那时,他还用尽所有的力气跟大家说笑。龚筱植很少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痛苦,也包括龚光荣夫妇。那几天,他也许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跟龚光荣和李洪玉说:“爸爸妈妈,你们也不用太焦虑,退休之后,还会有退休工资,一切都会好好的。”龚筱植知道,父母为自己看病,卖掉了房子,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他知道父母不易,可又想宽慰他们好好生活。
   几天后,龚筱植走了,龚光荣向医院捐献了儿子的遗体及眼角膜。儿子刚走的那段时间,龚光荣满脑子都是儿子的脸,还有他从小到大发生过的点点滴滴,李洪玉更是一度崩溃。
   儿子去世之后,龚光荣和李洪玉从重庆的医院回到了江津区自己的家,许多亲朋好友和邻居都来探望夫妇俩,也会问起龚筱植捐献器官的事。虽然每次被人问起来都是一次心痛,但想到儿子的眼角膜已经在其他人身上感受到光明了,仿佛儿子还在这世界上,龚光荣和李洪玉感到些许欣慰。
   那段时间,因为频繁地被人问起儿子,被问起器官捐献,龚光荣突然意识到,很多人并不了解器官捐献这件事。“是不是会有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所以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又或者也许有人想过,但不知道去哪儿捐、怎么捐。”龚光荣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
   风雨中,他们不肯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前行
   有些事情需要时间的沉淀,沉淀过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放弃。
   那时候,龚光荣和李洪玉住在廉租房里,邻居们经常一起聚会。聊天的过程中,熟悉的人也会聊到龚筱植,聊到器官捐献,龚光荣就会耐心给他们讲解。有些人在了解器官捐献这件事之后,还会多次找到龚光荣咨询。这给了龚光荣很大的激励,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让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再努力做点什么,因为这不只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儿子临终前最后的心愿。
   这期间,夫妻俩也听到过一些难听的话:有人说他们“没本事”,为了省去丧葬费,才同意儿子捐献器官的;也有人说他们是想出名……虽然心里也难受,可龚光荣和李洪玉却没有打算停下来,他们觉得这件事情已经变得和儿子紧密相关了。
   2014年,龚光荣和李洪玉一起去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还跟当地的红十字会建立了联系。之后,夫妻俩经常去红十字会了解跟器官捐献有关的政策,也会去拿一些资料用来做宣传。
   刚开始,龚光荣并不会见到谁就去跟对方讲器官捐献的事。“很多人有忌讳,你直接去跟人家谈这些,也许会让人反感。”很多时候,都是熟人跟龚光荣聊天,聊到龚筱植的时候,他才會慢慢把话题扩展开来。
   随着夫妻俩跟红十字会合作的频繁,他们又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他们是拿了红十字会的宣传费,才会帮助做宣传;还有人说,他们劝人签订《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是有“提成”的……
   为此,当地的红十字会两次到龚光荣的小区做澄清,说他是志愿者,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愿无偿的。知道真相后,误解的声音开始慢慢少了,来找龚光荣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了,夫妇俩宣传得更有劲头了。龚光荣知道,有些事情需要时间的沉淀,沉淀过程中,他所要做的就是不放弃。
   他们经常跑到小区院坝、滨江路等人群集中的地方进行“演讲”,演讲的过程中,除了会讲到一些跟器官捐献有关的国家政策,龚光荣还会提到儿子龚筱植,提到儿子的病,提到他是如何得到社会帮助的,又是如何实现自己最后心愿的。最初,龚光荣讲到儿子的时候,总会特别难过,甚至有好几次,他讲着讲着就激动得哭起来。可慢慢地,他开始觉得,自己其实愿意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儿子的故事,因为他一遍遍说着的时候,就仿佛儿子还没有走。
   “志愿捐献遗体器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重获新生……”这是龚光荣和妻子在宣传的时候常说的话。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高峰是第一个。    30多岁的高峰已经瘫痪在床11年了,孩子才两岁多的时候,他出了一场车祸,下肢全部瘫痪,妻子看到他的惨状,带着孩子悄悄走了,从此再也没有音讯。那一次,高峰的母亲找到正在做宣传的龚光荣,说儿子想签一份《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龚光荣拿了一份志愿书,就去了高峰的家。最终,母亲帮高峰填写了志愿书,让他在上面签字。现在,龚光荣每次去高峰的家,他都会很高兴地让龚光荣多坐会儿、多聊会儿天。
   慢慢地,聚拢在龚光荣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不仅自己签订了捐献器官的志愿书,还加入龚光荣夫妇俩的宣传队伍中来,龚光荣和志同道合的人有了自己的宣传小团队。小团队里也会聚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有会跳舞的,有会表演的。
   再出去做宣传的时候,团队的成员会给大家跳个舞,或是表演个小品。有的小品会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然后,龚光荣再从小品说起,慢慢将话题引到器官捐献上来。李洪玉除了跟着龚光荣一起宣传,还会打出“感情牌”,带着自己一家人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以及各种与捐献相关的资料,到人群和居民家中做宣传。
   2015年春节一过,龚光荣夫妇还将他们的宣传范围扩大到了亲友圈。在他们的影响下,龚光荣的老同事、老朋友、老邻居也纷纷加入志愿捐献者的队伍。2015年,在龚光荣夫妇影响下,同意捐献遗体器官的人数上升至28人。龚光荣77岁的岳母也成了捐献志愿者,她还发动两个女儿也加入进来。如今,仅龚光荣一大家,就有6人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2016年初,龚光荣带着各种资料,在周边小区积极奔走。2016年1月22日,他发动周边45位居民集体签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这也是重庆迄今规模最大的一场(社区)集体捐赠遗体器官的仪式。
  这是靠近天堂里的儿子的最好方式
   儿子虽然已经离开7年了,但龚光荣和李洪玉知道,他们正在用最好的方式,怀念天堂里的儿子。
   随着龚光荣和李洪玉所做的宣传越来越多,知道夫妻俩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人因为感激,和龚光荣夫妇成了好朋友。
   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找到龚光荣,说他两年前就听说有一个人在给大家讲器官捐献的事,他也因此知道了器官捐献,还去签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可他始终不知道那个给大家做宣传的人是谁。后来在电视上看到龚光荣的报道,才知道他原来离自己这么近,所以,老人千方百计联系到龚光荣,要来拜访他。如今,他和龚光荣成了很好的朋友,平时有什么宣传活动,老人还会去参加。
   还有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找到龚光荣之后,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他说,几年前,他就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器官捐献的报道,但不知道去哪儿捐、怎么捐,后来因为龚光荣的宣传,他很顺利地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的签订,也了了自己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心愿。如今,老人也和龚光荣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说,遇到龚光荣就像遇到了知音。
   还有人因为感恩遇到龚光荣,曾经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你捐了,我们也捐,我们在这个世界是朋友,以后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还可以一起聊天、一起玩。”
   从2012年龚筱植去世至今,7年的时间里,龚光荣一家总共带动了125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其中103人都来自龚光荣所在的南华社区,而3人已经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
   龚光荣家屋前屋后有一片空地,那是他们小团队活动的场地,也是平时做宣传的地方。如今,龚光荣夫妇小团队里的人员越来越多,除了宣传遗体器官捐赠,他们还会做一些其他的善事,比如,为生病的、家庭困難的人筹款;他们还筹款修过小区周围的路……龚光荣的团队里,也有很多爱心人士。其中有一位餐馆老板,无条件为那些困难家庭和困难老人送饭,“无论是空巢老人、五保老人,还是特殊家庭,只要是家里没有人做饭,或者生病在床无法自理的,都会无条件给他们送饭。”
   2019年6月5日,龚光荣又组织了一次大型宣传活动,由于劳累过度,加上当时音响声音过大,龚光荣犯了心脏病,幸好当场在做宣传的有医生,在众人的帮助下,龚光荣从昏迷中醒了过来。龚光荣的辛苦并没有白付出,那天,又有好几个人当场签下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如今,龚光荣和李洪玉做了7年多的宣传工作了,是儿子把他们带到了这条路上,他们决定继续走下去,这是他们和儿子靠得最近的方式。他们正在用最好的方式,怀念天堂里的儿子。
   (除龚光荣一家,其他均为化名)
   李铁摘自《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其他文献
克莱拉小心地打开盒子。她看到了一块心形的巧克力,巧克力上附着一张卡片。  吃过晚饭后,克莱拉来到了布鲁斯特的房间。布鲁斯特正坐在沙发上发呆,看到克莱拉,他的眼睛不由一亮。  可是,克莱拉就站在门口,一言不发。布鲁斯特知道,她不说话,并不代表她不爱他。她不说话,因为她很难过。他们都失去了他们深爱的人。在所有的日子中,今天是最难过的一天。布鲁斯特知道她的感受。他的心也很悲痛。   克莱拉站在门口看着
期刊
教育孩子、关爱孩子,必须了解孩子。老师除了关注孩子在校表现以外,往往还会通过开家长会或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家访,来深入全面地了解孩子及其家庭状况,以便帮助孩子排忧解难,更好地快乐成长。  有一位女教师带着棉被和一箱学习用品,不辞辛劳,和爱人自驾1400多公里去贵州山区做家访,并和学生全家一起度过了包括除夕在内的5天4夜,让全校的师生无比感动。她就是浙江衢州市龙游区民工子弟学校北辰小学的女教师王开宇。
期刊
1920年,在距离南美洲3500公里处一个神秘群岛上,科学家发现6000只红眼睛小鸟。小鸟浑身黑色,身长17厘米,体重约30克,以蚯蚓、蛾、浆果和植物种子为食。后来,这个人迹罕至的群岛被称为亚特兰蒂斯岛,岛上独有的黑色小鸟被称为亚特兰蒂斯鸟。   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亚特兰蒂斯鸟和南美点翅秧雞、黑田鸡有生物血缘关系,所以又被称作亚特兰蒂斯秧鸡。不同的是,点翅秧鸡和黑田鸡都会飞,而亚特兰蒂斯鸟不会飞
期刊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爱情更是如此。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用心去感受,真心对待。  我出生在一个不太和谐的家庭,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曾经我一度以为爱情无法和婚姻画上等号,幸福快乐的婚姻关系更是文学作品中的虚幻描述罢了,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中。   每个人成年后,都可能面临两个重大的决定:“你将如何谋生?你将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伴侣?”这两个决定将深深改变人的一生,影响人的幸福、收入和健康。   还好命
期刊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1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   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
期刊
要知道,我从未与任何人在课外约好一起做任何事。所以,从她手里接过珍珠奶茶,在电影院里她拍着我的小臂哈哈大笑时,我其实掉眼泪了。  我从没想过我会彻底弄丢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她叫刘黎,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朋友,遇见她那一年我13岁,失去她那一年我18岁。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是没有朋友的。   女生之间所谓的友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手拉手一起去厕所,无论做什么都要在一起,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但我没有
期刊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后悔、痛苦只能让天空更昏暗。  很多人都活在遗憾和后悔中,很多人无法忘记过去,无法原谅自己做过的蠢事,抱着往事,不愿放手。回想往事,便会怨天尤人,呼天抢地,只往后看,不往前望,似乎生活只能停留在过去,未来一片渺茫,要为过去犯下的错而受到悲伤的惩罚。   有个女孩向我抱怨,配偶如何不负责任,如何像个小孩子,很后悔嫁错人,日子没有办法过,两人天天吵架,彼此都不让对方好过。两人
期刊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1  宝贝儿,妈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正在楼下玩耍,和一群小朋友快乐地跑跑跳跳,吵吵嚷嚷。  你们玩得那样认真、纯粹,那样简单、快乐。  看着你的一举一动,笑容就会悄悄爬上爸爸妈妈的嘴角,并且慢慢地在心底荡漾开来。  在你的笑声里,我在悄悄酝酿着即将到来的“六一”,脑海里一直重复着一句“宝贝儿,六一快乐!”  呵呵,妈妈好词穷,好
期刊
我抚摸着它道:“回家吧!现在已经平安了,没事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一家三线工厂工作,我住的是一间平房,背后就是一片丘陵。因为工厂坐落在不靠城市的山野从林间,所以家家都开始养狗,我也养了一条名叫“飞虎”的狗。  大约养了两年,厂里宣布不让养狗了,但一些养狗的人家舍不得送人或宰杀。厂里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成立了一支打狗队,每天到家属区转上一圏,发现有狗就打死。  我闻得此讯,几次想将飞虎送人算
期刊
同事的生日那天,我通过微信向他道了句“生日快乐”。迅速,他就给我回了很多个“谢”字和开心的表情。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下班后他还特地给我来了个电话,他说,非常感谢您,除了我爸妈外,今天您是第一个祝我“生日快乐”的,太意外了,是一份意外的礼物和惊喜。我说,开心就好,希望你一切顺利。他说,从中学到大学那会儿,每年过生日倒是能得到不少同学的庆贺。参加工作后,各忙各的,能彼此记住生日的越来越少了。今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