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初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具有国民素质教育的性质。在初中乃至今后的人才培养中,语文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语文素质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基础和工具,而且语文学科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极为重要。
  但目前语文教学的状况却令人担忧,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教材要求、社会需求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缺乏自控能力,这在语文学习中较为突出。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乃是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
  1 练好“三笔字”。
  俗话说:“字“是门面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不好,是判断他的能力和水平的第一印象标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标准还不是那么明显和突出,但是在中考、高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高考实行网上阅卷以后,对考生的书写要求就更为严格。平时书写不规范,不整洁的作业习惯必将直接影响到高考的得分。综观很多考生失分的原因分析,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是制约学生语文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任务,也是每一个初中学生必备的良好的语文习惯。所以我以为,应该从初一学生一入学就开始重视“三笔字”的训练,利用每天下午的一节自习课,请专业老师教授,学生统一坚持练习,老师适当的进行检查指导,并不定期的举行比赛和作品展览,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兴趣,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们的书写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语文的良好素质也就逐渐形成了。
  2 勤翻工具书。
  勤翻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认识一个汉字,了解一个字意,必须从它的音、形、意入手。然而现在的学生怕麻烦,觉得工具书太沉,太费事,携带不方便,就不愿意拿,放在家里该用时却没有,这一现象必须予以纠正,特别是在高考复课最关键的这一学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词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后来结合查字典大赛和对我国字典的介绍,学生逐渐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往对字典枯燥乏味的旧印象基本被扭转过来,特别是学习成果的逐渐显现,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开始接受,并尊敬起这位“无言的先生”来。
  3 质疑问难,善于思考
  一篇文章,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的目的却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质疑问难,善于思考。有的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能自行解决,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一篇文章有行文的重点,一篇课文有训练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依据学习的重点而质疑问难。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迅速展开讨论,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对文章的思路和思想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另外,小范围的讨论,学生往往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提出“怪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稳妥地处理,不能打击其质疑的积极性,熄灭其“灵感”的火花。
  4 作文,从积累开始
  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了作文成功之路。积累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因此说,作文,从积累开始。
  4.1 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首先,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际关系、社会风貌等,还有你面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你在审美和创新上的思想火花,所有这些,都是入文的材料。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积累生活的最好办法是写日记。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习熟练技能的,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除了让学生每学期写八篇作文外,还规定每人每周写一、两篇随笔。学生一开始感觉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可写。我就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随笔写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随笔可写的太多了:像老师、同学、路友、室友……;像吃饭、做操、学习……;像思想总结、热点评析、社会实践……。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写进作文。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4.2 积累语言,使作文言之有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无奈的是词语的匮乏,难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采取每天解决“两个一”的办法,即每天先了解“一”个词的意思,然后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至今,学生的“词语集锦”一栏中已收入了很多词语,日益增多的词汇量使学生尝到了甜头,每天的“两个一”也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词汇,仅仅解决了作文过程中一小部分问题。要想使文章妙笔生花,还应当多摘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并做到熟读成诵,看书不能走马观花地翻一遍了事,于是我把那些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把它们深深地记在心里。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我都要求学生把作者的成功之处和自己的感想记在一本子上。时间一长,这些句子就不由自主地在学生笔下流淌和升华。有位学生写到:“当我因考试失败而意志消沉时,想起了拿破仑的话‘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又重新点燃了我心中那簇将息的火苗;当我学习懈怠时,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又使我重新拿起了笔;当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时,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又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4.3 积累构思技巧,使作文言之有序。
  构思创新,但须先入格。课本中有许多构思方面的知识值得借鉴。就局部而言,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故乡》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背影》抓住父亲过月台的瞬间构思全文。积累这些构思方面的知识,写作中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适当变通,就能给自己的作文搭一个好架子。这里的“变通”,实际上是在常式中求变式,是在大量积累之上的构思。
  总之,只要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懈的努力,就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人类生活的交际工具,是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它决不是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机械组合。平时除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拓宽学生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享受学英语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延伸;课外活动;趣味;创设情景       引言: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大纲》(1
期刊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日益深入使得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在师资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要培养高信息素养的学生,没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是不可能的。本文主要介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容量大,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兴趣
期刊
培养科技型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必要途径。培养小学生的科技素养,是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科技辅导员,责无旁贷,使命重于泰山。传统的教育思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科技创新素质的提高,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让学生走出课堂,做中学、学中做,快乐学习,让科技创新活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 打破常规课
期刊
“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宝贵而美丽的精神素质,“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使其从阅读中获得终生受益的精神力量。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成了值得语文教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教师自身应有良好的阅读素养。有些教师读了很多
期刊
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文本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们的朋友,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仅要分析文本,还要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指引,是教学目标设置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上有这么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此刻,我认识到,原来课程标准上对语文已经下了定义,研究课程标准是一个语文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语文的核心目标是运
期刊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养成教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养成教育一直受到教育家的推崇和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古希腊伟大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得加上习惯,即德性出于习惯。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养成教育,他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
期刊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悟力是十分必要的。但传统的欣赏教学法脱离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整堂课都是教师讲、教师放音乐,学生只是听众而已。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自抒发感情的艺术。音乐的欣赏过程就是感情的投入与体验的
期刊
【摘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对师生关系更为重视,其中明确指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
期刊
声乐艺术虽然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个人歌唱技术、技艺的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唱者自身的条件,对于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艺术形式,但是,声乐歌唱艺术同时又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声乐艺术家在表演歌唱的过程中,运用娴熟的歌唱技巧,真切动人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使观众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从而达到观众和演唱者心灵共鸣的统一。我想,每一个歌唱者在走向表演场所,去面对欣赏者的时候,都会有过紧张的心理经历。这个主要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