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论坛上的“突发”新闻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2009年3月28日—4月1日在无锡和台北举行,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开幕式当天,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古杰布在大会发言中“出人意料”地使用英语进行演讲,此举“震撼”四座,新华社记者敏锐地在“第一时间”紧紧抓住这一“突发事件”,迅速对十一世班禅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进行解读,时效领先于其他境内外媒体,对国际舆论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
  在佛教论坛开幕当天,所有媒体记者都已提前获悉十一世班禅将要做大会发言——这一幕就如同他3年前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做大会发言那样。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十一世班禅还会使用大多数听众都听不懂的藏语发言,所以包括境外记者在内的大多数记者其实只关注他的露面,基本上放弃了对其演讲内容的理解,按首届论坛的做法,组委会工作人员会在中午时分把其演讲内容的中英文版本提供给记者。
  然而,“意外”却发生了。谁也没想到,十一世班禅上台后一张口居然说的是英文!这时,我们迅速发出英文快讯,发布这一信息。接下来,我们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这是十一世班禅首次在国际舞台上用英文演讲,这不单单是一个形式,其背后也蕴含一定的深层含义——这个信号表明了十一世班禅逐渐掌握了和西方世界直接进行对话的语言能力,这是他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很重要一步,并且这个信号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在藏传佛教界中,不只十四世达赖喇嘛才会用熟练的英语和西方世界交流,而他一直利用这个能力把一些不真实的荒谬说法灌输给西方世界。
  在做出上述判断之后,我们立即决定迅速行动起来,采访了与会代表对班禅用英文演讲一事的反应。
  在随机采访的同时,我们也有意识地寻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高僧大德,比如藏传佛教法师、汉传佛教法师以及海外与会代表,以便获得较为全面的评价。
  我们采访到了一位藏传佛教僧人、现任内蒙古佛教协会代会长的贾拉森。这位曾见过十一世班禅的老人表示,班禅学习藏语、佛法以及其他各种知识都非常刻苦,这些年来成长很快,进步很大。他表示:“我们藏传佛教界对十一世班禅抱有很大希望”。
  随后,记者又碰巧遇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为和两位高僧大德是相识,我们很快便采访到他们的评价。释永信说,英语是国际化的体现,十一世班禅此次用英语发表演讲,老成、稳健,相信他会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在采访学诚法师时,趁着别人围在他身边拍照留念的空隙,记者向他询问如何评价十一世班禅“出人意料”地使用英文进行大会发言这件事。这个问题本身也让学诚觉得很“出人意料”,他说与会的各国高僧和文化精英都感到“震撼”,并且表示十一世班禅能有这样的语言成就,说明他十分聪慧,学习刻苦努力,也是老师精心栽培和国家、政府对他关怀的结果。
  在采访一位不太会说英文的斯里兰卡法师时。记者一说到十一世班禅,热心的他什么话也不说,便“强行”拉着记者径直穿过大半个休息区,找到斯里兰卡一所大学的副校长,称这位副校长是研究中国西藏的专家。简单交谈后,记者抛出问题:“如果班禅下次演讲,你希望他使用什么语言?”这位副校长表示,因为自己不懂中文和藏语,所以希望班禅下次演讲仍旧使用国际通行的英语,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他所说的内容”。
  就这样,记者们在短短半个小时内便完成了采访,拿到了所需内容,并迅速写成英文、中文稿件,传回新华社设在论坛驻地的临时发稿中心。
  后来,在和中央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时,我们获得了一条独家新闻背景,因此又特意在稿件中添加了一段内容,即:“在3月27日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座谈会上,十一世班禅用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和藏语作了发言,28日上午,他又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演讲。”我们认为,这段内容添加得恰如其分、非常精彩,更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十一世班禅受教育的情况。
  事后回想,我们在论坛中出现“意外新闻”之后,果断决定采写反应稿件的做法很正确,因为与会高僧大德也对十一世班禅用英文演讲感到很“新鲜”,就像学诚法师所说的那样,与会的各国高僧和文化精英都感到“震撼”。因此,他们都愿意在第一时间与记者分享他们的想法,而如果再过几个小时进行采访的话,效果也许就不会那么好了,至少一些精彩的直接引语就不会出现了。
  新华社的这组英、中文稿件被英国BBC、法新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侨报》、巴拿马《新报》,以及台湾《中国时报》、香港《星岛日报》、香港《新报》、《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成报》、《澳门日报》等境外媒体采用,内地则被104家媒体采用,可谓“遍地开花”。
  外国媒体开始并没有特别重视十一世班禅用英文演讲的新闻价值,在新华社英文稿件发出近一个小时之后,路透社才开始意识到这是个“亮点”,于是在发自无锡稿件的新闻摘要和导语中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今天班禅喇嘛在一个国际佛教大会上用英语发表了演讲”。在稿件正文中,路透社记者说班禅的英语“很清晰”,还说“使用英语演讲表明19岁的班禅正在被培养成为一个能够击败达赖喇嘛的人,而后者一直利用他的明星地位在国际舞台上掌控西藏命运。”
  就中文来说,新华社的稿件是一篇独家报道——当天没有其他中文媒体记者专门采写班禅用英文演讲后的听众反应稿件,很多境内外媒体是在第二天甚至更晚的时候才开始采写反应稿件的。
  值得一提的是,媒体在转载新华社报道的同时均对十一世班禅用英语演讲一事给予高度评价。
  例如,台湾《中国时报》3月29日在一篇《班禅英语谈中国宗教很自由》的报道中说:“开幕武最受瞩目的是,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使用英文演讲,引起与会者关注。19岁的班禅指出,佛教论坛的举办,充分证明中国享有社会和谐稳定与宗教自由,并展现中国是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家。无锡祥符寺方丈无相大和尚对班禅流利的英语演说感到‘意外而欣喜’。他对新华社说,没想到班禅英语水准这么高,‘这意味着班禅大师可在世界上使用英语代表藏传佛教界发言,这有利于外国了解藏传佛教的实况。”香港《大公报》3月30日在一篇《班禅成“头号明星”》的报道中说:“在北京的座谈会上,班禅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辅以藏语进行发言,而次日在无锡的开幕式上,他又以流利的英语发言,备受各方瞩目,并赢得了广泛好评。”分析认为,“班禅良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将有利于对外弘扬藏传佛教,并消除外界对西藏和藏传佛教的诸多误解。”《香港商报》3月29日在一篇《班禅秀英文亮相佛教论坛》的报道中说:“与会代表除惊叹于班禅流利的英语外,闻 听演讲的藏传佛教代表们表示,班禅大师已经承担起了历代班禅的重任。”
  除了赞赏之外,一些媒体还猜测这是官方“刻意”安排境内媒体进行宣传的——如香港《星岛日报》3月30日在一篇《小班禅稳步走上前台》的报道中就表达了这种观点,但殊不知这其实是新华社记者凭借新闻敏感“推动”的。
  如果说这篇稿件还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作为通讯社记者,我们在采写这篇报道时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时效上面,而忽略了对十一世班禅用英语演讲时的神态、仪表、气质以及当时现场听众的反应进行简单描述,因为细节描写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可想而知,如果有这一部分内容的话,稿件的现场感会更强一些,内容也会更生动一些。
  另外,通过这次报道,我们记者自己也领略了十一世班禅的个人魅力和风采,看到他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健的宗教领袖,并稳步走向世界舞台。同时,结合此次采访心得和我们长期跟踪外电报道的体会,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些思考:达赖为什么在西方有“人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一再标榜自己是“宗教领袖”,不断“讲经布道”,用佛教智慧为人们“消除心灵烦恼”;而且他还时不时地展现自己作为“凡人”的一面,比如他面对听众时会在自己的额头上贴上一个“创可贴”或者时不时地挠挠自己的脸抓痒痒,这让信徒和西方国家的人们觉得这个“宗教领袖”原来距离他们这么近,从而会对他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因此,我们在此建议,今后的涉藏外宣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也应该注意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十一世班禅的渊博学识和个人魅力。
  
  附1:
  十一世班禅“出人意料”的英文演讲引起各方强烈兴趣
  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28日在刚刚开幕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大会发言中“出人意料”地使用英语进行演讲,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与关注。无锡祥符寺方丈无相大和尚表示对班禅流利的英语发言感到“意外而欣喜”。
  在3月27日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座谈会上,十一世班禅用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和藏语作了发言,28日上午,他又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演讲。
  “没想到班禅大师的英语水平这么高,流利得就像在说中国话。”无相大和尚说,这既出人意料又让人高兴,说明班禅大师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他不仅在佛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文化知识、语言水平也很高。“这意味着班禅大师已经可以在世界上用英语代表藏传佛教界发言,直接用这种国际通行的语言和人交流,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藏传佛教的真实情况。”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班禅大师在此次论坛上用英语发表精彩演讲,与会的各国高僧和文化精英都感到“震撼”。“大师的英语、藏语和普通话都很好,我刚才遇到一些英语国家佛教界代表。他们也都赞叹十一世班禅的英语水平”。十一世班禅能有这样的语言成就。说明他十分聪慧,学习刻苦努力,也是老师精心栽培和国家、政府对他关怀的结果。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说。英语是国际化的体现,十一世班禅此次用英语发表演讲,老成、稳健,相信他会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斯里兰卡佩勒代尼耶大学副校长阿贝古纳瓦德纳表示。十一世班禅的英语演讲“值得赞赏”。他说:“因为我不懂中文和藏语,所以我希望他下次演讲还说英语,这样我能更好地理解他所说的内容。”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佛教协会代会长贾拉森说,十一世班禅学习藏语、佛法以及其他各种知识都非常刻苦,3年前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16岁的他用藏语作大会发言,而这次用英语发表演讲,语言流利,说明他的成长比较快。他说,“我们藏传佛教界对十一世班禅抱有很大希望”。
  ——新华社3月28日
  
  附2:
  小班禅稳步走上前台
  3月27日,一位身穿红色袈裟、戴着眼镜的翩翩少年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五十周年座谈会。
  少年雍容不凡,气质高雅,他就是十一世班禅。这是他首次在中外记者面前亮相。
  “我由衷地感谢党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能够分辨是非。认清谁真正爱护西藏人民。而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地破坏西藏安定祥和的局面。”小班禅没有直接点名指责“达赖集团”。这应是官方的巧妙安排,以免引起部分藏人和达赖粉丝对他的不满。
  当天下午,小班禅赶赴无锡。并在翌目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用英文发表演讲,再度成为焦点人物。官方立即鼓动宣传机器,称赞他具备大师风范。
  新华社引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的话表示,班禅大师在此次论坛上用英语发表精彩演讲,与会的各国高僧和文化精英都感到“震撼”。中新社的报道更称。“闻听演讲的藏传佛教代表们表示,十一世班禅已经承担起了历代班禅的重任”。新华社还引述喇嘛洛桑丹增的话说:“班禅大师是我们藏传佛教的领袖。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在藏传佛教中,班禅的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虽然官方多年来揭批达赖,但达赖在很多藏人心中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
  显然,在官方的安排下,19岁的班禅正加快步伐走向前台。这应该也是北京部署“后达赖时代”的一部分,希望精心培养的小班禅能够显示魅力,在信众中逐步扩大影响和威信。
  ——香港《星岛日报》3月30
其他文献
为探索信息化时代世博会展览展示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利用和借助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使世博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将开创性地推出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网上世博会与最佳城市实践区并称为上海世博会的两大亮点。    三维展示让网友身临其境    网上世博会是指组委会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将展示内容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互联网上,构筑一个能够进行网络体验和
期刊
2009年1月26日至2月2日,河南省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堪培拉市成功举办了“中原文化澳洲行”活动。这是河南省第一次在国外举办的大型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厚重精彩的中原文化一经亮相便吸引了当地民众和媒体的目光。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    此次活动共由文化展示、经贸招商、旅游推介三大板块组成,实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三位一体、协调推进,展示了中原文化的巨大魅力与河南良好的发展态势。  文化
期刊
美国对外宣传特别注意宣传的针对性,十分注意根据受众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确定对外宣传的具体语言、形式甚至表述和表达方式。  在特定的宣传战略确定后,美国一般都要分门别类,规定不同类别媒体的具体任务。在不同时期,同一媒体宣传所用语言、覆盖范围也有所不同。美国对外宣传还特别注意进行受众研究,并根据受众研究的结果来调整对外宣传的策略和手法。在特定主题下,美国的媒体会尽量做到受众的最大化。    各种宣传手
期刊
编者按 本期我们选取新加坡《海峡时报》的《中国农村的“现金牛”——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农村市场》和香港《南华早报》的《昂贵的医疗费用令穷人不堪重负》作为重点案例。作者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外资银行如何抢滩中国农村市场和境外媒体聚焦我国新医改方案及他们的关注点。    不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甚至连中国的二线城市都算不上。就是它们——这些中国偏远农村地区,吸引了外国顶级银行。外资银行在中国乡下设
期刊
2008年6月3日至8日,应英国雅仕贺公司和伦敦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邀请,苏州昆剧院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访英,参加由该剧院举办的中国演出季。这是中国古老剧种昆曲第一次以商业运作方式正式登上英国舞台。连续6天两轮演出受到当地观众欢迎,上座率达9成。《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金融时报》等英国各大主流媒体均对演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昆曲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韵味”,《牡丹亭》是一出“融合
期刊
路透社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通讯社之一,也是首屈一指的世界财经信息提供者。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沧桑之后,今天的路透社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发展简史    英国的路透新闻社是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通讯社之一。其创始人路透于1848年在伦敦正式成立了路透新闻社。最初,路透社只发一些商业消息,编成手抄的路透社快讯出售给银行、公司、交易所,逐渐在欧洲各地建立了通讯网。经过不懈的努力,1858年,路透社通过免
期刊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首轮对话将在美举行    2009年6月,中国与美国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首轮对话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2009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期间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期间就中美双方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达成了一致。    “中德科教年”活动将同时在两国举行    2009年6月,“中德科教年”活动将分别在两国举行。在中国沈阳
期刊
在图书市场发达的欧美国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兴的“听书”市场已渐成气候,出版业的一场“有声革命”正迅猛来临。图书和期刊的音频化,如同上个世纪初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是技术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势不可挡的文化革命,它为传统阅读提供了新的、广阔的空间。  网络听书市场的领头羊,英国最大的网络听书供应商Audible公司市场总监克里斯-麦克奇在近年的听书出版联盟(APA)会议上曾建议说:“每个出版商都应该抓紧
期刊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全面、深刻、生动地呈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如30年标志性人物、30年标志性事件、30年各行各业的建设成就,还有30年的反思等。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新浪等商业网站都做了专题,以大量的篇幅讲述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故事。与30年相比,互联网来到中国的时间还不足一半,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却是不可小视的。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请她回顾
期刊
近来,美国一些政府高官妄称中国等国家高储蓄率和贸易顺差要对金融危机负责,认为是这些原因制造了美国房地产泡沫膨胀。这是一种逃避责任、混淆视听,这是一种寻找“替罪羊”的做法。  国际金融危机的病根在哪里?中国受到哪些威胁?我们的机遇在哪里?从亚洲金融危机,到今天受美国金融风波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怎样起着从“定海神针”到“稳定之锚”的作用,也希望能从金融危机中,看到中国经济的走向和发展。    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