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思求真让思维在科学课试错中成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将实验器材带进教室时,学生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忍不住询问和动手把玩,但在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很少见到学生拥有同等的热情与专注。对于教师来说,在大力提倡“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高效课堂情况下,很难容忍孩子“浪费”大量时间在“出错”上,甚至会预设好学生可能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要求学生先看老师演示,读懂步骤和注意事项,才能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害怕教学环节出错,所以环环相扣,方向明确,结论清晰;教师害怕学生出错,学生的想法与预设有偏差,赶紧“纠错”,把发散的思维拉回来;教师害怕实验器材出错,层层筛选,步步改良,力求最好的实验效果;教师害怕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操作错误,一步一叮嘱;教师害怕实验结果出错,揣着明白装糊涂,忽略具有“特色”的实验结果,直接拿自己最理想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怕出错,所以对于学生的控制越来越多,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自然越来越少。
  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上,仍然存在“伪探究”活动,思考遵循教师指引的方向,“探究”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实验记录单上的内容也仅限于填写和勾选,不管探究的过程出现了任何问题,教师都能“完美”地得出既定的结论。学生在看似非常有逻辑梯度的教学过程中,跟着教师的导向一步步走得“稳而踏实”,在“楼梯”的最后一阶台阶上获得教师精心准备的写有科学知识点的“小卡片”。而学生的深度思考力,早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环节就已缺失。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为评价目标,习惯了这一思维方式的孩子害怕因出错被批评耻笑,会潜意识里主动迎合老师的想法,选择逃避回答可能出错的问题,或是回答老师想要的答案,掩盖自己真实的观点。这样的反馈会影响教师的判断,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困难。
  “试误”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认为学习是一个在错误中不断探索的过程。“试错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刺激反应联结”和“试误”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亦称“试误教学法”“尝试错误教学法”等。其基本观点是,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得以形成,而且“出错”可以作为一种“负反应”,反面“强化”(警示、否定、修正)错误,以达到加强刺激、以反显正、引起关注的作用。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在重复反馈中,消除误差获得经验,在这样的不断试错迭代的过程中无限逼近所需的目标或结果。
  当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原因,寻找对策,帮助学生减少出错。但不能盲目地害怕出现错误,更不能“谈错色变”。教师极其容易把这样的想法传递给学生,当学生也害怕出错时,就会减少尝试,挫伤学生的主动性,或是掩盖出错,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境中,学生害怕自己对于教师的问题解读出错,回答不够准确,特别是发言不够积极,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这两类问题的回應关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容错——呈现错误,给学生深度思考的空间
  只要是观点,都有其思考的根据,即便是错误的观点,也有某种合理的成分,在这个合理的成分中包含着学生的独特思维,也就是学生的迷思概念。科学教学过程其实也是让学生突破迷思概念的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在建基于原有基础知识的环境中学习。如果教学没有包含学生的已有知识,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仅够其通过考试,而在课堂之外,持有的依然是谜思概念。如果教师从始至终都不曾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那么何来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迷思概念的转变呢?
  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给予它登场的机会,用最真实、自然的状态进行探究,不要回避,甚至可以刻意让错误充分呈现,有意推迟教师给予的方法上场的时间,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二、用错——开发错误资源,还学生以真实的探究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课堂上的教师绝对不是权威,科学课堂上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一直理直气壮地将“标准答案”压在学生思维的肩头,逼迫学生放弃个性化的观点,放弃对于世界和自我的探索。一边打压一边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用各种物化、外化的奖励控制学生,企图造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假象。但当奖励不在或是奖励失效时,紧接着的就是奖励的惩罚,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被消磨殆尽。“错误”本身就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个性化教学资源,不需要教师辛苦寻找,就存在于每一个课堂中,想要高效,教师只需善于利用身边的“错误资源”即可。错误的产生让学生切身体验,拥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改进的需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纠错——恰当纠错,让课堂高效且有效
  纠错的过程并不是由教师出面反驳之前错误,而是让学生暴露错误,寻找思维过程和知识缺陷的地方,让学生自己辨析对比,找出错误,说明原因。这是促进学生之间思维互动的良好方式,将错辩错,将“错误”的解决抛给学生,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互助、思辨整合的过程中,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纠错的地方。当各种各样的错误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想方设法规避它,而是尝试运用教学理念和机智,将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捕捉学生思维方向,生成劣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小学
其他文献
<正>在加强和完善房地产调控、遏制投机性需求的同时,强化租购并举、推进租赁市场发展,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居住需求,有利于稳定消费者预期,有利于住房市场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8年1月31日,珍妮特&#183;耶伦(Janet Yellen)主持了其任上的最后一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在会议上,耶伦没有改变之前关于货币政策的立场,政策声明相较于20
乡镇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一直困扰着乡镇图书馆的事业建设。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乡镇图书馆的作用与发展。
该文针对网络管理中管理者和代理交互工作模式,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注册服务的网络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这种模式,可以方便开发实现和升级维护。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上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现时生成的超出预设方案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整个课程实施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导引动态情景下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疏解未知情况下师生交流过程中的窘境,成为其重要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课堂情境的进行仿真模拟和场景预设,注意用心捕捉和筛选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层学习的课程资源
鉴于央行行长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未来人事如何变动,颇受国内外金融经济界关注  周小川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已超过15年,打破了国务院下属部委负责人不超过两届任期的传统。据美国财经电视CNBC等媒体报道,周小川卸任后,继任者很有可能从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和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二人之间产生。  郭树清现年61岁,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中国证监会
民营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先后经历了不被允许存在、允许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三个阶段,才名正言顺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异军突起,优胜劣汰,助推中国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民营经济前进发展的每一步,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手段的日益更新,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教学功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信息技术的四个教学功能入手,浅谈信息技术是如何运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带给学生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学习体验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也为小学科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为革新传统教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上教学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热点,而对于一个完善的网上虚拟教室系统,应提供电子白板工具,论文基于协同理论论述了设计与实现电子白板的关键技术,介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各级各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教导小学生掌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