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课题提出背景
当前中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主要缘于中国的教育理念与外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中国倾向于灌输式教育。而国外学校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的同时也是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稍微复杂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国外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答案。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国外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有的父母存在着“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教师存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愿望,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没完没了地考试,使他们那稚嫩的心灵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重重压力,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困惑与创伤。这种“过度的教育”使他们在小小年纪就“透支着本不该承受的创伤”。没有游戏和交往的时间,没有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知摧毁了多少少年的梦。结果,有的学生发出了“上课劳累过度,回家作业无数,实在支撑不住”的哀叹。
(二)要如何解决的问题
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如果老师和家长再放大孩子们的缺点,他们只会消极学习,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当孩子有了自信心,他们离自主学习就不远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孩子能够多动手,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使孩子在动手学习探索之后拥有独立的思维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发现法有四大优点: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技巧;有利于记忆的保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强调认知、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是有参考价值的。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16年5月—2017年8月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和开题阶段:
2016年5月—2016年7月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查阅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为开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实施阶段:
2016年8月—2017年5月,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对中学学生及家长进行走访式调查活动,开展“如何提高中学学习能力”的主题论坛。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并总结经验,并撰写相关论文。
(三)升华结题阶段:
2017年6月—2017年8月,举行经验交流和教研总结等活动。活动后撰写结题报告,提交鉴定,并申请结题。
五、研究过程及内容
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学习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既然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便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关键。因此,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在听课时,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或者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不只是记下来,还要想,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以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这样,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而且也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腦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
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1)解决问题,应该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结果。(2)布置作业时应精选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题,以便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切忌搞题海战术。(3)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难题,经过独立思考后,如果还不能理解、解决,就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引导他们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其实我们也可以教学视频传到校园网上,要求学生头一天晚上观看视频,第二天的课堂时间作为解惑、答疑之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六、预期研究成果
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师走出传统的和不符合实际的教学圈子,放眼长远,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了,教师从繁锁的苦教中走出来,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增强自信心,老师们也更加欣慰。
当前中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主要缘于中国的教育理念与外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中国倾向于灌输式教育。而国外学校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的同时也是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稍微复杂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国外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答案。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国外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有的父母存在着“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教师存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愿望,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没完没了地考试,使他们那稚嫩的心灵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重重压力,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困惑与创伤。这种“过度的教育”使他们在小小年纪就“透支着本不该承受的创伤”。没有游戏和交往的时间,没有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知摧毁了多少少年的梦。结果,有的学生发出了“上课劳累过度,回家作业无数,实在支撑不住”的哀叹。
(二)要如何解决的问题
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如果老师和家长再放大孩子们的缺点,他们只会消极学习,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当孩子有了自信心,他们离自主学习就不远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孩子能够多动手,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使孩子在动手学习探索之后拥有独立的思维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发现法有四大优点: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技巧;有利于记忆的保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强调认知、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是有参考价值的。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16年5月—2017年8月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和开题阶段:
2016年5月—2016年7月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查阅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为开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实施阶段:
2016年8月—2017年5月,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对中学学生及家长进行走访式调查活动,开展“如何提高中学学习能力”的主题论坛。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并总结经验,并撰写相关论文。
(三)升华结题阶段:
2017年6月—2017年8月,举行经验交流和教研总结等活动。活动后撰写结题报告,提交鉴定,并申请结题。
五、研究过程及内容
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学习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既然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便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关键。因此,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在听课时,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或者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不只是记下来,还要想,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以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这样,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而且也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腦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
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1)解决问题,应该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结果。(2)布置作业时应精选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题,以便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切忌搞题海战术。(3)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难题,经过独立思考后,如果还不能理解、解决,就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引导他们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其实我们也可以教学视频传到校园网上,要求学生头一天晚上观看视频,第二天的课堂时间作为解惑、答疑之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六、预期研究成果
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师走出传统的和不符合实际的教学圈子,放眼长远,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了,教师从繁锁的苦教中走出来,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增强自信心,老师们也更加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