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及其特征
  
  非正式组织(Informal Group)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组织。这个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奥教授提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梅奥受聘于“西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挑选了十四名员工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并实行特殊的计件工资,对超工作量者予以奖励。可实验结果并没有支持人们常识中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假设,每个人的日产量都保持在中等水平。经过进一步调查,他发现员工中形成的一种自发的“规范”导致了这种状况,他们既不干得太多以突出自己、影响同伴,也不干得太少以影响班组。由此梅奥得出结论:群众中除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这一实验还证明:在现代大生产条件下,非正式组织的自发产生是不可避免的。[1]
  在高校学生中,同样存在着游离于高校正式学生组织之外,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这种非正式组织(俗称小团体)。[2]它们没有明确的组织形式,没有章程,相互间没有约束性,甚至没有明确的召集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都是组织成员的自愿行为,当非正式组织的个体目标指向与学校正式组织发生冲突的时候,非正式组织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比较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正式组织的目标造成一定影响。
  本人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各年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的非正式组织呈现出多结构特性,即组成结构多种多样,这些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1)垂直结构。学校中不同年级、不同地位、不同年龄的学生结成的组织。这种结构形式在低年级学生中较少,会随着年级的升高与学生身心的成长而日益增多。这种类型结构的非正式组织在一年级为15.61%,二年级为46.83%,三年级为86.75%,四年级达到了95.45%。(2)水平结构。指相同年级、年龄相近、地位相同的学生结成的组织,这种组合在学生中最为常见。这种类型的组织占笔者调查总数的78.63%。(3)异性结构。指非正式组织的成员由男女学生组合而成,这种结构在大学阶段较多,为74.25%。(4)同性结构。指由同一性别的学生结成的非正式组织。这种结构形式在大学相对较少,仅为23.56%。(5)同质结构。是指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气质、性格、动机、需要、兴趣、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组织。这种结构在学生中占的比例较大,为96.35%。(6)异质结构。指在个性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特质甚至相反。但由于彼此能够补充和相容也能结成非正式组织。这种组织在大学高年级相对多一些。
  
  二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1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这种类型中同学之间的言行、交往符合道德规范要求,其组织的领导者多为积极分子,他们服从正式组织的领导并积极与之配合协作,彼此之间要求严格,在思想和学习上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从具体案例来看,积极型非正式组织对学生的正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化提供辅助作用
  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要接受一种身份、角色的大转变,必须得借助一定的纽带才能顺利完成。非正式组织特殊的亚文化可以为他们从学生世界走向成人世界提供最初的桥梁和纽带。例如笔者所辅导的专业中有位B同学是某一创业团队的负责人。B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他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很强。在课余时间里,他曾带领团队开设文化补习班,和泉州市的一些公司也有过合作。因此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力,特别在他担任班长的这个班级里,同学们对他非常崇拜和羡慕。这个组织里现在比较固定的人有十多个。他们经常聚会,各抒己见、高谈阔论,以此激发创业的灵感,扩大知识面。由此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有些同学想通过加入类似B同学这样的组织以早日进入社会圈子,为毕业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2)为学生提供多种人际交往角色的机会
  例如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中有位Z同学,来自于三口之家。进入大学后失去了高中的人际交往环境。有一次在篮球场上认识了M同学,M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他的交际能力比较强,认识很多学长学姐。Z同学通过他也逐渐认识了许多本来对自己很陌生的人。可以看出,Z同学的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是在M同学的带领下实现的,这有助于他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交往,不断走向成熟。
  (3)有助于调整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的行为目标和利益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很难避免发生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矛盾处理不好,很容易扩大为各组织彼此之间的矛盾。而要有效地解决它,正式组织往往无能为力。如果利用非正式组织所具有的沟通能力进行协调、排解,问题往往很容易妥善解决。例如一次学生打架的起因是两个同学在餐厅排队买菜时发生口角。当我在处理此事件时,同学们相互偏袒,都不肯说出实情。后来我了解到其中一个同学在班级里挺有影响力,和参与打架的同学关系很好。于是我找到这位同学和他谈话,分析事件的严重后果,望他从大局考虑进行协助。这位同学就对这两名同学作了工作,肇事同学也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这类型的非正式组织的活动目标、价值观、社会态度等经常与班级、团支部、学生会等正式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成员间的交往活动有时只停留在玩耍娱乐上,没有思想、学习方面的要求,也不以集体生活准则约束自己。当友伴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袒护友伴,妨碍正式组织的活动。[3]从具体案例来看,消极型非正式组织对学生的正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违规行为的产生
  在非正式组织中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组织压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往往将服从自己非正式组织的规范和要求放在第一位。有时他们往往宁愿牺牲与教师的良好关系,也不愿牺牲自己在同辈组织中的位置。这使种种具有风险性的行为在伙伴期待和个人义务感的作用下更容易被实现,例如打群架、赌博、作弊等违纪行为。
  (2)对正式组织的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当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一致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当其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时候,其对立、抵触乃至冲突表现就较为明显。[4]例如在笔者工作中遇到的C同学,他所住的寝室卫生很差,还和校方的卫生检查人员发生冲突,在班级班会上经常表达一些抵触的意见。但C同学平时也受到一些学生的仰慕,认为他爱为同学打报不平,敢于说真话。笔者通过与C同学的平等交流,发现C同学确实很有才华,对一些问题的见地很深,爱说“风凉话”主要是出于看不惯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在交谈过程中,我表扬了他的优点,也指出了一些他做得不够成熟的地方,希望他以后言行举止能更加稳重,多换位思考。此后他所在的寝室不再抵触检查,卫生也改善了很多。
  
  三高校辅导员对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思想政治引导措施
  
  1正确认识,区别对待,因势利导
  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态度有两种趋向:一种只看到其负面影响,把其与正式组织完全对立起来,粗暴干涉其存在和发展;另一种只看到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对之盲目放任。[5]而本人建议针对不同的非正式组织应区别对待、正确引导,化消极为积极,积极为学校教育及培养目标服务。对于能积极发挥作用的非正式组织,要加以鼓励和支持,宣扬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对于起消极作用的非正式组织要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可以通过转移兴趣、核心人物先期转变、改变环境、联络感情、确立新的目标等方式加以转化。而对那种极端消极型非正式组织要坚决予以取缔。对于中间型则要扬其长,避其短,帮助他们向积极型组织靠拢,注意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消极影响。
  2积极加强学校正式组织的建设
  应继续加强学生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班级、各种社团的建设,满足大学生的各种健康需要,使正式组织成为“真正的集体”,增强凝聚力,使非正式组织目标向正式组织靠近,吸引与促使非正式组织逐渐融入到正式组织中来。本人在工作中曾采用以下措施增强高校学生正式组织建设:(1)多开展一些全员性的集体活动。设法为成员之间创造接触、交往的机会,增进对彼此的了解;(2)多创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其他组织的对比,既可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增加组织的外部压力,凝聚力得以增强,又可以使成员看到自身的优点,提升成员对组织的信心,进一步激发组织的向心力;(3)合理控制成员的数量。一个组织的凝聚力往往与成员数量成反比。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按组织规模的下限来控制成员数量。
  3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的作用
  任何非正式组织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这些核心人物是自发形成的,对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种号召力和影响力有时往往会超过正式组织带有强制性的影响,起到正式组织无法起到的作用。[6]因此对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要关心爱护,为他们的进步、成长着想,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属于合理的要设法及时帮助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要给予正确引导。要选用自身素质好、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强的“核心人物”在正式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利于两种组织在价值取向、组织结构、核心人物等方面趋向一致,缓解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矛盾和冲突。
  不管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因此对大学生中出现的非正式组织,学校在管理中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正确分析其消极的因素,区别对待,因势利导,使其成为正式组织的重要补充,使学生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参 考 文 献
  [1]刘京平.学校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J].山西教育,2006(2).
  [2]惠淑林.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健康发展[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8).
  [3]王刚.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与规范[J].榆林学院学报,2005(10).
  [4]黎万和,胥宗勇,王德平.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
  [5]巫春华.发挥非正式组织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科研究,2005(10).
  [6]牟德刚,潘从义.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与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6(2).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高校合并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使我国高校合并达到了一个顶峰。根据教育部历年公报的数据显示,1990-2006年5月全国一共发生了高校合并事件431起,其中合并最多的年份为2000年,一共发生了91起,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层次的高校均参与了这场规模浩大的合并浪潮。随着合并的不断开展,全国各地的合并活动基本结束或者接近尾声,故之后学校合并次数逐年递减
期刊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使得传统的榜样教育效应大大弱化。如何树立新时期大学生先进典型、开展榜样教育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   
期刊
一、武术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武术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称为武艺、国术等,也有一些人称之为“功夫”。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先民们求生存、争发展的活动。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是军队用于克敌制胜的技术,是民众自卫防身的手段,也是人们用于锻炼身体和喻悦生活的方式。近现代随着社会和文明的逐步发展,武术运动已从整体上脱离了军事技术,形成一种以攻防动作为
期刊
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一位杰出代表,《嘉莉妹妹》是他的处女作。20世纪初,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急剧的社会变革,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而整个美国文学仍沉湎于理想主义。与同时代许多热衷于描写人生的乐观方面的作家不同,德莱赛在这部小说中如实揭示了美国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嘉莉妹妹》在美国文坛上一出现,就产生强烈反响,结果作者不断受迫害,小说竟被列为“禁书”,嘉莉妹妹的形象也备受争议。然
期刊
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这门课程对今后要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师范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必修课。但是我国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将其定位为一门公共课,师范生往往不重视,学习也不主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来说,主要有教育学学科定位不明确等原因,从微观来说,主要有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单一等原因。要想提高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就要从教师培养开始,从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开始,细致
期刊
“女性解放”作为一种特殊的解放运动,首先要解除的就是性的束缚,这是女性寻求自由发展的基础,而真正的自由发展恰恰是以人格独立作为保障的,人格的自由与发展才是女性解放的价值所在。19世纪末托尔斯泰、易卜生借助他们笔下的安娜、娜拉为女人呼喊出心中的渴望,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女人的世界。    一、简析安娜、娜拉的艺术形象    1 安娜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主人公安娜出身于
期刊
21世纪人类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对人的挑战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挑战,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在信息化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作为未来知识的传授者,师范生除了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特别是在新基础教育课程广泛实施的背景下,要在中小学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
期刊
现在的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个改革对所有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观念要更新,技术要进步,思想要开放,基础要打牢。这些要求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进教师而言,无疑更是个挑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由师范生至初任教师的导入阶段对教师至关重要,这个“生存阶段”不仅决定教师的去留,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成为什么样的教师[1]。在这方面,从新教师的工作环境来说,学校领导、学校同事以及
期刊
随着高等学校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基本实现市场化。扩招后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使得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现在人们都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也是困扰政府和高校的一个难题。其实,不仅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要找到满意的大学生也很难。这一尴尬的局面说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拟从本科院校信息类本科生就业情况及信息类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研究本科院校信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其中包含了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刻思想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种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内在涵养与外在操守,是以人为本的最直接体现。目前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