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某小区A栋建筑结构的特点,设计选用框架连系梁型钢平台作为承重支模,其施工技术的主要措施是利用建筑结构连系梁作为承重支点,上部搭设钢平台作为承重支模架的基础,顺利完成上部结构施工,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 框架连系梁;承重支模;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小区A栋建筑面积22360m2,地下室1层,地上为14层。10层以下结构由两个独立单体组成,两个单体中间为小区出入口,总宽度为22.2m,中间设2排独立高柱。在7层结构部位有一排框架连系梁将两边结构连接,该部位梁顶面标高为18.52m。在10层结构部位通过高空转换层将两边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上部均为高层住宅,转换层楼面标高为27.95m,距离地面高度为29.2m。高空转换层部位梁板结构为超重结构,其中梁截面分别为1300mm×2500mm,1000mm×2500mm,800mm×2000mm,最大跨度为9.05m,板厚均为180mm。建筑结构正立面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结构正立面
2支撑体系设计
2.1技术难点分析
荷载大该部位最大梁截面为1300mm×2500mm(见图2),设计施工线荷载将近100KN/m .
图2转换层结构平面
2) 高度高转换层位于10层结构位置,垂直高度为29.2m。
2.2模板支架体系选择
针对本工程特点,如果采用落地式承重支模架,搭设高度将达到29m,搭设高度高且材料、人力消耗量巨大,工期较长,另外对立杆基础的要求也特别高。采用该方式不经济,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2) 悬挑式支模架需要为悬挑型钢梁提供可靠的锚固点和拉接点,由于本工程转换层部位荷载大,一般的结构很难为悬挑型钢梁提供可靠的拉接和支撑,同时由于悬挑型梁钢稳定性差,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在本工程中也无法使用悬挑形式的支模架。悬挂式支模架一般适用于型钢混凝土梁,采用梁中型钢来支撑该部位的模板结构,而本工程转换层中没有满足要求的型钢大梁。
3) 在本工程7层部位处有截面较大的连系梁,在该部位采用型钢设置1层平台,不仅可以降低支模架高度,同时还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多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在7层连系梁部位设置型钢平台,再在平台上部搭设承重支模架和防护脚手架的承重方案。
2.3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在7层连系梁上部搁置H500×200×10×16长12m的型钢,H型钢采用锚板与7层连系梁焊接,在H型钢上部根据承重架立杆间距放置I16作为立杆基础,I16钢与H型钢的连接采用点焊,I16的设置间距根据脚手架立杆间距布置。如图3所示。
图3H型钢、工字钢焊接示意
为确保模板支撑平台的承载力,支撑型钢的7层连系梁底部的承重支模架需要保留到转换层浇筑完成,同时根据荷载传递路线对各个部位构件进行受力计算。该转换层的荷载传递路线为: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承重支模架→底部I16→H500×200×10×16型钢→7层部位连系梁。经过计算,该支模架承重平台各部位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如图4所示。
图4连系梁型钢平台承重支模体系示意
3施工技术措施及要点
3.1施工總体安排
在7层连系梁浇筑前需要将固定H型钢的预埋板根据设计要求预埋入结构中→在该部位梁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吊装H型钢→在H型钢上部设置工字钢→以此为施工平台搭设柱模板→在周边建筑结构施工至9层楼面时,浇筑平台部位混凝土柱→在工字钢上部焊接固定钢管短钢筋→搭设承重支模架与防护架体→转换层部位模板铺设、钢筋绑扎、水电管道预埋→验收合格后浇筑转换层混凝土并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架→完成外装饰后再拆除钢平台。如图5所示。
图51300mm×2500mm截面梁模板支撑
3.2承重平台及支模架搭设
承重平台的搭设是在距离地面20m高度进行,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非常重要。对7层部位连系梁以满堂支架方式搭设承重架,这样在上部型钢安装过程中还可以兼作操作平台和防护架体。如图6所示。
图6型钢平台节点构造示意
钢管扣件支模架的搭设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立杆采用48×3.5钢管,间距按照设计要求梁底≤400mm、板底≤800mm、步距≤1500mm进行搭设。所有立杆顶部均采用顶托。钢管立杆垂直立于I16上部,并用定位钢筋与工字钢固定,防止发生侧向移位。
3.3混凝土浇捣及承重架拆除
在承重支模架、模板、钢筋均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时,确认该部位柱子已经浇筑完成并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由于整个建筑10层楼面需要一起浇筑,浇筑顺序采用由两边向中间推进的方式,最后浇筑转换层部位。转换层部位采用抗裂混凝土,对大梁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控制在≤50cm,将大梁浇筑到板底标高后,再整体铺开浇筑楼板。无论是浇筑梁还是板,均采用对称浇筑的方式,防止承重架体受力不均,发生失稳。
在转换层部位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下部承重架体,将转换层下部的钢管、扣件、顶托等拆除并转移到周边建筑的7层楼面运送走,同时保留钢平台至外墙及转换层底部外装饰完成后再拆除。钢平台在拆除时,I16直接转移到周边建筑7层楼面,H型钢拆除后则采用安置在7层连系梁部位的电动葫芦直接运送到地面。
3.4施工过程注意要点
在10层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7层连系梁下部的承重支模架及操作平台不得拆除。整个施工过程中,支模架周边的防护结构不得拆除。
2) 在浇筑10层转换层及7层连系梁部位混凝土时,必须确保下部柱子已经浇筑完成并达到80%设计强度。
3) 应确保分层对称浇筑混凝土,避免混凝土集中堆放和荷载不均对架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4) 施工过程中,应派专人对承重架进行监测,并对架体和支撑平台进行检查,特别是下部型钢梁之间的相互连接是否牢固。
5) 转换层部位承重支模体系专项方案必须经专家论证及相关人员审批后方可实施。在承重支模体系搭设前,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6) 搭设承重支模架及吊装型钢的操作人员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吊装及拆除过程中,必须加强防护和增设安全警戒人员。
4 施工效果
在该高空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架体拆除后,该部位混凝土施工观感质量良好,没有出现裂缝、挠度过大等问题,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底部支模架及钢平台的搭设过程安全,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浇筑过程中,对承重架体及型钢的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在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还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并缩短了工期。
5 结 语
本工程高空转换层结构高度高、荷载大,是本工程最大的施工难点,也是危险性最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选用平台式支模体系,充分利用自身下部连系梁作为承重支点,上部搭设钢平台作为承重支模架的基础,成功解决了高空转换层超重梁板结构的支模体系难题,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并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陈洁如,杨东升,焦挺,等.高空大跨度连廊结构承重架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化,2011(S2):9-12.
[3]刘先华,谢义勇.用扣件式钢管平行弦桁架施工现浇混凝土转换大梁[J].重庆建筑,2009(6):17-19.
[4]贾佐铭.颐和雅居商住楼转换梁支撑系统设计[J].四川建筑,2006(3):146-147.
关键词:高层住宅; 框架连系梁;承重支模;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小区A栋建筑面积22360m2,地下室1层,地上为14层。10层以下结构由两个独立单体组成,两个单体中间为小区出入口,总宽度为22.2m,中间设2排独立高柱。在7层结构部位有一排框架连系梁将两边结构连接,该部位梁顶面标高为18.52m。在10层结构部位通过高空转换层将两边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上部均为高层住宅,转换层楼面标高为27.95m,距离地面高度为29.2m。高空转换层部位梁板结构为超重结构,其中梁截面分别为1300mm×2500mm,1000mm×2500mm,800mm×2000mm,最大跨度为9.05m,板厚均为180mm。建筑结构正立面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结构正立面
2支撑体系设计
2.1技术难点分析
荷载大该部位最大梁截面为1300mm×2500mm(见图2),设计施工线荷载将近100KN/m .
图2转换层结构平面
2) 高度高转换层位于10层结构位置,垂直高度为29.2m。
2.2模板支架体系选择
针对本工程特点,如果采用落地式承重支模架,搭设高度将达到29m,搭设高度高且材料、人力消耗量巨大,工期较长,另外对立杆基础的要求也特别高。采用该方式不经济,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2) 悬挑式支模架需要为悬挑型钢梁提供可靠的锚固点和拉接点,由于本工程转换层部位荷载大,一般的结构很难为悬挑型钢梁提供可靠的拉接和支撑,同时由于悬挑型梁钢稳定性差,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在本工程中也无法使用悬挑形式的支模架。悬挂式支模架一般适用于型钢混凝土梁,采用梁中型钢来支撑该部位的模板结构,而本工程转换层中没有满足要求的型钢大梁。
3) 在本工程7层部位处有截面较大的连系梁,在该部位采用型钢设置1层平台,不仅可以降低支模架高度,同时还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多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在7层连系梁部位设置型钢平台,再在平台上部搭设承重支模架和防护脚手架的承重方案。
2.3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在7层连系梁上部搁置H500×200×10×16长12m的型钢,H型钢采用锚板与7层连系梁焊接,在H型钢上部根据承重架立杆间距放置I16作为立杆基础,I16钢与H型钢的连接采用点焊,I16的设置间距根据脚手架立杆间距布置。如图3所示。
图3H型钢、工字钢焊接示意
为确保模板支撑平台的承载力,支撑型钢的7层连系梁底部的承重支模架需要保留到转换层浇筑完成,同时根据荷载传递路线对各个部位构件进行受力计算。该转换层的荷载传递路线为: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承重支模架→底部I16→H500×200×10×16型钢→7层部位连系梁。经过计算,该支模架承重平台各部位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如图4所示。
图4连系梁型钢平台承重支模体系示意
3施工技术措施及要点
3.1施工總体安排
在7层连系梁浇筑前需要将固定H型钢的预埋板根据设计要求预埋入结构中→在该部位梁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吊装H型钢→在H型钢上部设置工字钢→以此为施工平台搭设柱模板→在周边建筑结构施工至9层楼面时,浇筑平台部位混凝土柱→在工字钢上部焊接固定钢管短钢筋→搭设承重支模架与防护架体→转换层部位模板铺设、钢筋绑扎、水电管道预埋→验收合格后浇筑转换层混凝土并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架→完成外装饰后再拆除钢平台。如图5所示。
图51300mm×2500mm截面梁模板支撑
3.2承重平台及支模架搭设
承重平台的搭设是在距离地面20m高度进行,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非常重要。对7层部位连系梁以满堂支架方式搭设承重架,这样在上部型钢安装过程中还可以兼作操作平台和防护架体。如图6所示。
图6型钢平台节点构造示意
钢管扣件支模架的搭设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立杆采用48×3.5钢管,间距按照设计要求梁底≤400mm、板底≤800mm、步距≤1500mm进行搭设。所有立杆顶部均采用顶托。钢管立杆垂直立于I16上部,并用定位钢筋与工字钢固定,防止发生侧向移位。
3.3混凝土浇捣及承重架拆除
在承重支模架、模板、钢筋均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时,确认该部位柱子已经浇筑完成并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由于整个建筑10层楼面需要一起浇筑,浇筑顺序采用由两边向中间推进的方式,最后浇筑转换层部位。转换层部位采用抗裂混凝土,对大梁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控制在≤50cm,将大梁浇筑到板底标高后,再整体铺开浇筑楼板。无论是浇筑梁还是板,均采用对称浇筑的方式,防止承重架体受力不均,发生失稳。
在转换层部位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下部承重架体,将转换层下部的钢管、扣件、顶托等拆除并转移到周边建筑的7层楼面运送走,同时保留钢平台至外墙及转换层底部外装饰完成后再拆除。钢平台在拆除时,I16直接转移到周边建筑7层楼面,H型钢拆除后则采用安置在7层连系梁部位的电动葫芦直接运送到地面。
3.4施工过程注意要点
在10层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7层连系梁下部的承重支模架及操作平台不得拆除。整个施工过程中,支模架周边的防护结构不得拆除。
2) 在浇筑10层转换层及7层连系梁部位混凝土时,必须确保下部柱子已经浇筑完成并达到80%设计强度。
3) 应确保分层对称浇筑混凝土,避免混凝土集中堆放和荷载不均对架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4) 施工过程中,应派专人对承重架进行监测,并对架体和支撑平台进行检查,特别是下部型钢梁之间的相互连接是否牢固。
5) 转换层部位承重支模体系专项方案必须经专家论证及相关人员审批后方可实施。在承重支模体系搭设前,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6) 搭设承重支模架及吊装型钢的操作人员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吊装及拆除过程中,必须加强防护和增设安全警戒人员。
4 施工效果
在该高空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架体拆除后,该部位混凝土施工观感质量良好,没有出现裂缝、挠度过大等问题,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底部支模架及钢平台的搭设过程安全,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浇筑过程中,对承重架体及型钢的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在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还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并缩短了工期。
5 结 语
本工程高空转换层结构高度高、荷载大,是本工程最大的施工难点,也是危险性最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选用平台式支模体系,充分利用自身下部连系梁作为承重支点,上部搭设钢平台作为承重支模架的基础,成功解决了高空转换层超重梁板结构的支模体系难题,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并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陈洁如,杨东升,焦挺,等.高空大跨度连廊结构承重架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化,2011(S2):9-12.
[3]刘先华,谢义勇.用扣件式钢管平行弦桁架施工现浇混凝土转换大梁[J].重庆建筑,2009(6):17-19.
[4]贾佐铭.颐和雅居商住楼转换梁支撑系统设计[J].四川建筑,2006(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