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云:建特色研究型大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北航大学书记胡凌云:建特色研究型大学
  记者:胡书记您好!感谢您接受记者的专访,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教育改革的部分,您最关注的点是什么呢?
  胡凌云:我认为教育似乎人人都懂,似乎人人都有发言权。因为我们从小受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每个家庭都接触到教育,因此,每个人都在对教育发言,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从自己这个角度,或者从自己经验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教育一定是有它客观规律的,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的,好像谁都能参与,谁都能说点什么。
  当然,我们应该重视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反映。今天上午正好俞主席来参加我们教育组的活动,他最后说了三点我觉得说得非常好。他说教育讲什么呢?第一是教师,要尊敬教师,要有好的教师,没有一个好的教师,你什么教育都搞不起来;第二是国情,我们谈教育必须在中国特定的国情内谈教育,离开这个国情,谈什么模式,最后都不着实际,都会脱离实际;第三是我们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生。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
  现在我们办教育来说,考虑一切问题也基本是按这三个思路。学校两个核心,一是以教师为本,要有好的教师师资队伍,否则这个学校就搞不好;第二,所有学校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好的学生。当然,从我们研究型大学来说还有一块是科研,但科研最终还是要反哺到人才培养上面。大学和研究单位不同的是,他要培养人才,最终一切落脚点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检验一个大学的最终标准是你出不出优秀人才。但是我们在中国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不管你怎么学习怎么看。我们也看到很多世界,说实话,我们现在对世界的了解远大于世界对我们的了解,但走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是非常必须的。
  北航是非常优秀的大学,不仅培养的学生在中国的航空事业里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它的科学研究能力在整个高校界来说也是非常特殊的,九年拿了8个一等奖,这在所有高校是不可想象的事,也反映它的科研能力、师资队伍水平。
  因为我是从东南大学过来的,很多同行们都向我打听,你到了北航以后有什么感受?我们要向他学习的话怎么学法。大家都看到北航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做得非常特色。我说,北航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特色发展和综合发展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它做到了有机统一,坚持特色发展的同时强化了综合发展,这在任何学校来说都是很难的。我们现在在教育里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大学逐渐地千面一人,大家都“要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什么标准,大家都拿了某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基本上很相像,但北航几十年一直到现在坚持自己的航空航天特色,这点不变,这点它做得非常深,它和国家的战略需求结合得非常紧。但作为这么一个特色的学校来说,也要搞综合发展,因为要靠综合发展来带动特色的进一步深化。所以,这些年来抓特色发展,抓基础研究,因为它师资队伍比较强,上升非常快。在这点上,我认为这个学校是在所有高校里少数做得比较好的同行业的学校,当然也有其他学校做得不错,但我希望那几个学校都千万不要改变自己的特色。
  第二,把学术自由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的比较好,做到了学术自由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有机结合。学术自由应该说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大学如果离开了学术自由就不是大学,但过于强调学术自由了以后,我觉得这就不是中国的大学,中国大学有一个使命,要为国家的发展服务,要为国家的战略需求服务。学术自由是我们大学的立身之本的,国家的战略需求就是我们强大的发展动力。在这上面,北航结合得非常好。
  第三,要将教师的个人志愿、理想和学校组织引导的有机统一。因为我来自其他学校,来自东南大学,这类的学校里,教师的想法是很发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大学充满朝气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果我们都发散的话,它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学术自由和国家战略需求有机相统一,在其他学校就很难做到。我原先多年组织教师队伍做个大的项目,为个大的目标服务,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在北航容易实现,为什么?到北航的教师70%、80%都是把航空航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终身事业,有这样强大的背景,因此,我和北航的这些优秀教师,因为我接触高层次的教师比较多,包括杰出青年教师,你和他谈的都是国家航空航天战略问题、战略需求、战略突破等等,他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在一起,所以,学校组织就比较容易,当我们国家有个需求的时候,要组建教师队伍就不像其他学校那么难,而且大家凝练发展方向的时候就比较容易。
  这三个特点确实是其他学校很难做到的。因此,从北航下一步发展来说,这三个特点还应该保持;第二确实要在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上下深工夫。
  我觉得这次三中全会《决定》侧重的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也涉及到大学。其实就业对我们这些985高校来说不是太大问题,因为我们的就业还是供不应求,学生选择是不是太高的问题,我们要调整他的期望值,适当降低点标准,并且动员能不能离开北京。咱们的孩子都留在北京,都不想走,所以希望他们能到全国各地去,到航空各个企业去,到各方面去。但对985高校总体来说问题不是太大,因为读研究生的比率太高了。我们学校去年63%的学生读了研究生,参加就业的人就少,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业人数不是太高。
  如何培养我们学生的培养质量是永恒的话题。在一个我们这种大学里,生源质量非常好,92%的学生是来自各个省的前一千名的孩子,总得算起来,去年招生将近一千万报考,我说我们就是在那前三万名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小孩。对我们的挑战是,前一千名的孩子,到了我们学校以后,我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还是前一千名的,说老实话,我心里没底,因为我不敢说这个话,只能说从我们的就业情况,工作情况来说,我们的孩子反映还不错,我们的学生反映还是不错的。但对我们来说觉得还不够,所以,我们依然把学生的培养工作,这是永远的话题了,要不断地深化。
  我们最近一个阶段特别强调,如何让研究成果进入课堂的问题,就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在我们这儿如何体现出和其他学校的不同点,重点的是,我们最强大的是科研,如何果让我们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反馈到人才培养中,使得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使得将来他更好地成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是我们正在做的。   教育部抓教授必须上课,我觉得这个很对,教授必须上课,因为教授是研究一线的人,我们的教授都搞科研,而且掌握着我们国家科研的最高水平。由他们来培养学生比一个年轻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大得多。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青年教师先过科研关,然后再过教学关,觉得你要有一定积累以后才来教育学生,这样会使我们整个学生培养质量大大上升。当然,你要培养一个好的学生,还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
  所以,你问我教育说教育搞什么?就是两个:建一个好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优秀学生,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记者:在您眼中什么样的是优秀的学生呢?
  胡凌云:这个定义非常多,要让我说个完整的非常多。但从整个国家来说,有两个观念希望媒体要强调的,就是人人皆可成才,行行皆可出状元,如果这两句个话不能深入人心,成为我们社会理念的话,教育永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大家都是一条线,都想做科学家,甚至都想当大领导,都把这个当作目标的话,我们会严重失衡。当一个社会人人皆可成才,行行皆可出状元的时候,他的选择就是多元化的了,在各种渠道上他可以分流,不至于一条胡同走到底,一条胡同走不下去就死路一条。所以,我认为不能光从教育谈教育,必须从整个社会,我觉得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最终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这非常重要。
  记者:您刚才提到教育就业的问题,学生喜欢留在北京,不愿意去地方,您有没有好的建议让大家分散开?
  胡凌云:是这样的,留在北京是非常有道理的,我首先是要肯定这儿,因为北京是资源高度集中,是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年轻人留下来,我亲身感受,我到南京生活了几十年到了北京以后,发现北京的机会特别多。而且总体来说,因为是首都,整个思想解放程度也比较大,人际关系在北京对青年人发展的影响最小。为什么北京吸引人?就是说年轻人凭着自己的本领有可能很快地干出来,我回到小地方,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那个人情社会有时候很难作为,就埋没了,所以出去了又回来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北京的生存环境比较困难点,这对你们年轻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但是从一个国家来说,太集中不是太好的,如果深化改革以后,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好条件的话,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走向各方,年轻人也不会集中在北上广。
  记者:我知道北航中法学院已经很成熟,已经很好了,在国际交流、国际化方面可不可以给其他学校一些建议?
  胡凌云:国际化方面,我认为,首先,坚持国际化是为中国化服务的,不管我怎么搞国际化最终是为了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丢掉这一点干脆你划到国外去算了,就不用去干了。我和中法学院的院长就谈到这个,中法学院的改革最重要形成一个什么东西?至少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国通用工程师的培养体系,或者有法国特色的中国通用工程师的培养体系,否则你就是一个法国的东西,对我来说完全法国的东西是水土不服的,不是我最需要的,必须要是我最需要的,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坚持这个东西。这是第一点,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
  记者:本土化很强。
  胡凌云:一定要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也得本土化、中国化,更不要说教育,教育也得本土化。中国要走向世界,但并不是说中国就消失了,就变成世界了。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要坚持中国,这点要丢掉的话,可能最后搞的不伦不类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时候都有自身的特色,不管法国、德国、美国、英国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特色。
  第二,我觉得我们对外合作办学有好几条检验标准,刚才是一条标准,本土化、中国特色,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标准,你成功不成功看外国学生来不来,比如政法学院,我对他说了,如果你办到最后,没有一个法国学生来读这个班的话你不算成功,你要让他觉得挺好,比我在法国上学还要好,那行了,我说你成功了。所以,检验这些东西有很多标准,要把握这些东西很重要的。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自主招生的,自主招生为学校输送了专业的,我们学校需要的人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胡凌云:这是监管的问题。我认为,自主招生是个很好的尝试,但自主招生绝对不是取代高考,我对高考是赞同的。我参考过高考,认为高考对我是一种磨炼,人生没有磨炼是很难成功的,人生需要经过多种形式的磨炼,高考本身就是(一种磨炼),有人开玩笑说他一路报送过来的,从来没参加过任何考试,我觉得这个人生就不完整。
  第二,高考本身是一种能力,考试也是一种能力,你经不起考试和竞争的话,我觉得你能力上也是有缺陷的。
  第三,高考目前还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拔方式,还没有能够取代高考的选拔方式。因为实践所证明,这个话我不知道该不在这儿说,我们老是查三代问题,我非常在乎我教师的第一学历,就是你本科教师是哪里的,我引进教师的时候非常在意这个。我招研究生的时候也很注重,我们的研究生生源,我考核他们的时候老说,今年985高校的生源有多少,211高校的生源有多少,我每年在增长,现在已经达到60%、70%左右了。
  因为高考还是个很强的筛选,它确实选拔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学生,这批优秀的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确实发展得比较好,不是说歧视谁。我前面讲教育的时候专门讲,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行行皆可出状元(的观念),你不进这个学校也可以进其他的(学校),其他学校也可以成为非常了不起的(人才)。今天他们说蓝领里就有木磨工有上万元的收入,比你大学生厉害多了,我觉得挺好,真的很好。但对我们来说,目前这是一种补充,不能取代高考。有人说取代高考。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下不能脱离中国国情。
  实事求是讲,说实话,我还真做不到你抛开所有这种东西以后就就我来顶住所有压力,真的很难。如果监管加强会好点,但把高考完全抛弃,就这样,每个学校自己招生,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下,这个条件应该说不具备。所以,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把高考搞好,适当地进行各种尝试,而不是用来取代高考。
  记者:也就是说您认为高考是我们目前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大学的统一标准?
  胡凌云:应该说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吧,相对公平,不管什么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比其他等要更好操作点儿,要说其他的都有点虚,最后就变成了权力、金钱。当然我们现在讲教育改革的问题也有很多可以改的地方,我们多年尝试过,就是多渠道招生,培养各种人,对教育来说它的弹性还是很大的。我说过一句话,我们坚决抵制和反对花钱买文凭,但我们应该允许花钱求教育,为什么让那么多的孩子出国呢?他无非是想取得较好的教育资源,而我们较好的教育资源完全是通过考试来进行的,他考不上因此就把钱花到外面去了,几十亿几十亿出去了。
  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保证那块的同时依然可以给花钱求教育的人方便,同时这批钱加强管理以后,进入教育体系内,更有助于扩大我的教育,为更多一般的老百姓服务,这是个逻辑很连串的过程,但现在我们思维经常绝对化,一绝对化,就上纲上线了,就说不清了。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记者:李虹霖)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然而,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教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去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备课要创新,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本文试图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几点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方略。  一、认真备课  教师集编、导、演于一身,备课就是编剧和导演的过程,其重要性是不一言而喻的。备课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和写剧本一样,也需要灵感。为此,教师需要创设一系列生动形象、简明
为了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县教育局决定开展“3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个学期来,学校组织我校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广丰永丰初中以及本县冰溪中学、必姆中学、双明中学、清林中学进行观摩学习,进课堂、听讲座、报告。我作为学校“353高效课堂”改革领导小组成员,感受较深,收获颇丰。在此,我想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走过的误区以及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教师讲得越少的课堂就越是高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一门学问。现代数学的发展对学习和教授数学已经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我们不得不想怎样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新课程整合,建构新型课堂模式。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体现了“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毕业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天之“焦子”困境如何解  新一轮就业季开启,对于找工作的焦虑也正在毕业生中蔓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对期望值过高的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自责、自卑的心理,甚至发生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和就业双重压力下自缢身亡的极端案例。愈演愈烈的“就业焦虑症”不容小视。  事例:中山大学历史系硕士不堪毕业压力自缢身亡  4月17日,这一天是中山大学历史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提交毕业论文
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学好信息技术势在必行。我从事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育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学好就必须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必须有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是指好的电脑设备,它包括电脑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如果一节
本期学习目标:引导孩子学习按照物品的用途来分类,初步掌握一种分类的方法。  牛奶、橙汁和水蜜桃汁都是饮料,我要把它们搬到饮料区。  苹果、香蕉、樱桃和草莓都是水果,我要把它们拿到水果区。  马老板的超市明天就要开张了,可是商品都还没有摆好呢,这可把马老板急坏了。当当猫看到了,叫来很多伙伴一起帮忙。  “闪电熊负责饮料区,跳跳猴负责食品区,啊呜龙负责日用品区,我来负责水果区。”当当猫有条不紊地给大家
英语学科学生要用时间去记单词、记语法,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时间少,因此,有些学生对这一科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继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恶感,甚至产生科目恐惧症,这样无形之中给教学埋下了层层阻碍。当然,这对于英语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交际法教学——从旁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  英语交际法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师的“从旁指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及深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1世纪,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自然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好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倾注爱心,培养亲师感情。  教师要使
传统文化滋养台湾,我们却弃之如敝履  面对粗口,我们自惭形秽于自己的文化,面对专横特权,我们归罪于中国的奴性文明。总之,我们把自己的一切粗野归于文化的劣根性。  然而,在与我们相隔一湾浅水的宝岛台湾,传统文化的根却扎得很深。国学在年青一代心中种下精神的根、文化的根,并对台湾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台湾人的儒雅与普及国学教育密不可分。  处于转型期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面对新旧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