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科学教育不仅是一种求真的活动,我们在重视科学的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科学内在蕴涵的善与美,要充分发挥科学的德育功能。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科学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我国著名教育家卢嘉锡曾经说过:科学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他讲到“科学教育不仅是一种求真的活动,我们在重视科学的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科学内在蕴涵的善与美,要充分发挥科学的德育功能”。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亦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可见,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在我们小学的科学教学应该渗透德育,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结合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互助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科学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更能集思广益,迸发思维的火花;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融入到小组中去,最后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比如: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在课上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小组发现的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他们一部分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相关的书籍,还有一部分通过网络查找,并且明确分了工,谁查这部分的资料,谁查那部分的资料。在展示的时候,他们出示的月球的相关资料多的让我目瞪口呆,不仅包括文本性的资料,有的小组还找到了图片、视频、有关于月球运动的flash课件等。而这堂课上,学生们对自己展示的资料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热情高涨。
这样,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不仅更好地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协作与互助的精神;在交流展示过程中,以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结合科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所谓意志,就是指人们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能够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它包括:自觉、坚定、恒心、果断、自制、毅力等,而这些品质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我们的科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这方面的资源,我们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在教学三下“种植凤仙花”的活动、四上“观测天气”的活动中,一开始学生们兴趣盎然,但这种兴趣最终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我采用了全程关注的方法,给每个小组分发了观察记录表,每隔两天进行批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注他们;此外,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我把观察活动分成几个阶段,在观察活动搞一段落时,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最后,在全校的范围内把他们的观察成果进行展示和评奖,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磨练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自觉、坚定、恒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
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实证意识。如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图片中大树的信息。许多学生都把自己在平时曾经观察过的现象与所观察到的图中大树的信息相混淆,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把教科书中的图片放大,一起讨论交流学生们所观察到的信息。这样,把学生平时观察到的和当前观察到的信息区分开来,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科学观察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又如在教学三下《指南针》这节课中,讨论如何使用指南针时,别的小组都认为指南针中有绿点一头指向北方是北极,其中一个组却提出了有绿点的一头指向南方是南极。当时我让这个组把指南针拿到实物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结果确实是这样。我表扬了这个组敢于质疑的精神,并用磁铁进行了实验,经过验证和讨论,学生们都认为可能是工厂的工人把绿点搞错方向了。当全班的掌声响起来时,这组的学生高兴得快蹦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全班的学生他们都感受到:该是怎样就是怎样,用事实说话!
四、在科学活动的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纸》、《指南针》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造纸术、指南针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使学生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又如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时,有一个组在介绍我国“嫦娥一号”探月事件时,我又出示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时的视频片段和介绍“嫦娥一号”整个工作流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我们祖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平时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几个方面。其实在我们科学活动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都能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格,这需要我们老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在长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卢嘉锡传》
2、《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3、《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关键词:科学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我国著名教育家卢嘉锡曾经说过:科学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他讲到“科学教育不仅是一种求真的活动,我们在重视科学的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科学内在蕴涵的善与美,要充分发挥科学的德育功能”。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亦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可见,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在我们小学的科学教学应该渗透德育,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结合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互助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科学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更能集思广益,迸发思维的火花;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融入到小组中去,最后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比如: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在课上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小组发现的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他们一部分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相关的书籍,还有一部分通过网络查找,并且明确分了工,谁查这部分的资料,谁查那部分的资料。在展示的时候,他们出示的月球的相关资料多的让我目瞪口呆,不仅包括文本性的资料,有的小组还找到了图片、视频、有关于月球运动的flash课件等。而这堂课上,学生们对自己展示的资料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热情高涨。
这样,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不仅更好地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协作与互助的精神;在交流展示过程中,以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结合科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所谓意志,就是指人们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能够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它包括:自觉、坚定、恒心、果断、自制、毅力等,而这些品质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我们的科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这方面的资源,我们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在教学三下“种植凤仙花”的活动、四上“观测天气”的活动中,一开始学生们兴趣盎然,但这种兴趣最终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我采用了全程关注的方法,给每个小组分发了观察记录表,每隔两天进行批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注他们;此外,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我把观察活动分成几个阶段,在观察活动搞一段落时,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最后,在全校的范围内把他们的观察成果进行展示和评奖,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磨练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自觉、坚定、恒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
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实证意识。如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图片中大树的信息。许多学生都把自己在平时曾经观察过的现象与所观察到的图中大树的信息相混淆,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把教科书中的图片放大,一起讨论交流学生们所观察到的信息。这样,把学生平时观察到的和当前观察到的信息区分开来,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科学观察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又如在教学三下《指南针》这节课中,讨论如何使用指南针时,别的小组都认为指南针中有绿点一头指向北方是北极,其中一个组却提出了有绿点的一头指向南方是南极。当时我让这个组把指南针拿到实物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结果确实是这样。我表扬了这个组敢于质疑的精神,并用磁铁进行了实验,经过验证和讨论,学生们都认为可能是工厂的工人把绿点搞错方向了。当全班的掌声响起来时,这组的学生高兴得快蹦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全班的学生他们都感受到:该是怎样就是怎样,用事实说话!
四、在科学活动的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纸》、《指南针》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造纸术、指南针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使学生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又如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时,有一个组在介绍我国“嫦娥一号”探月事件时,我又出示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时的视频片段和介绍“嫦娥一号”整个工作流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我们祖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平时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几个方面。其实在我们科学活动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都能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格,这需要我们老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在长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卢嘉锡传》
2、《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3、《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