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以灌输知识为核心,俗称“一言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把“一言堂”转变成“多言堂”、如何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等解决这些问题须从教学方法上做起。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教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设计的任务能将英语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并精心组织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自然地使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协助者、评价者等角色。相应的,学生由教学的被接受者变成课堂的主体,这就需要学习者积极调动知识储备,并根据任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扮演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决者等角色。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的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的任务设计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原则:真实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连贯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任务设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必须源于真实生活,同样,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也应贴近真实生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实用性原则要求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其效果,所设计的任务必须服务于教学。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连贯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任务与任务之间应有连贯性。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趣味性原则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会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设定的任务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教学效果不错,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学进度不易把握。此教学法的课堂更为开放,但是容易“放”不容易“收”,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场,还有一些组没有完成任务,影响效果。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二是课堂秩序管理有待改进。开放的课堂更为活跃,这也导致个别学生干扰他人。对此须采取措施在行动上约束学生。三是评价上有困难。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享受团队成员的劳动成果。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了监督者、协助者、评价者等,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教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设计的任务能将英语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并精心组织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自然地使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协助者、评价者等角色。相应的,学生由教学的被接受者变成课堂的主体,这就需要学习者积极调动知识储备,并根据任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扮演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决者等角色。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的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的任务设计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原则:真实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连贯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任务设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必须源于真实生活,同样,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也应贴近真实生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实用性原则要求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其效果,所设计的任务必须服务于教学。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连贯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任务与任务之间应有连贯性。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趣味性原则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会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设定的任务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教学效果不错,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学进度不易把握。此教学法的课堂更为开放,但是容易“放”不容易“收”,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场,还有一些组没有完成任务,影响效果。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二是课堂秩序管理有待改进。开放的课堂更为活跃,这也导致个别学生干扰他人。对此须采取措施在行动上约束学生。三是评价上有困难。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享受团队成员的劳动成果。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了监督者、协助者、评价者等,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