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功利性通过就业、学校、教师等因素来影响教育,从而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色。导致阅读教学肤浅失语,写作教学名存实亡,口语交际蜻蜒点水,价值引导雾里看花,使教师和学生缺失对语文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功利性 就业 学校 教师
功利,即效能和利益。功利性追求有功必获利。功利性早已有之。然而当功利性发展到今天却有了新的含义:是指干什么工作都是冲着功绩、利益、好处而去的,有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一种短视行为。今天功利性已渗透到教育各个领域中,让人才的培养,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师的职业观发生了不同程度地扭曲,干扰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
一、功利性通过就业来影响教育
在整个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却依然大行其道。表面上看,是高考“惹的祸”,实质上,是整个社会已经把教育给功利化,教育不再是前瞻性行业,而是一个与工厂生产产品一样的效益性行业。因为教育被迫着与“职业生涯”直接挂钩。当教育成了“职业生涯”必备的时候,教育的功利化就在所难免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行各业的竞争已趋白热化,想要在社会上获得一份好的收入,一个有尊严的地位,就必须有好的教育。于是社会将这份残酷的竞争传导给正在受教育的学生,教育变成了一个很现实的行业。“教育不再仅仅是面向素质,更多的是面向考试,面向升学,面向就业。”
二、功利性通过学校来影响教育
当全社会都在“面向升学,面向名牌”的时候,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就不得不接受着种种外力的驱使,争这个牌,夺那个奖,创示范校,办现场会;迎检查,送考察……以期提高自身知名度。在“摘金夺银”的检查与评比中,冲淡了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本原的思考,更有甚者,有些荣誉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悖而行,同时肢解了学校少有的财力与物力。教育的“主体”地位变得不再牢固,学校办学宗旨和教育本质被扭曲着。
三、功利性通过教师来影响教育
教育原本是一个讲究无私奉献的行业。现如今,由于教师职称评聘,再加上近年来实施的绩效工资,让教师的竞争意识空前高涨,让原本无私奉献的教师变得功利起来。教学成绩、论文发表、案例评比、学业文凭就成了教师最为关心的焦点,在这有限的精力前,教师不得不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成长因素,淡化了学生成长中所需的素质训练,甚至省略了课程中一些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在劫难逃。
1.阅读教学肤浅失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过程,既是师生对话,又是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与作者的对话。对话应该是心声的交流,应该是一个引导与交融的过程。但由于“应试”占据控制地位,分数影响着教师绩效工资,影响着职称评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做出一些“让步”,止于师生之间、文本之间浅层的交流,忽视对学生阅读交流的深层指导,没有心灵的碰撞,久而久之,学生的“对话”渐渐地“失语”了,有话不说,有感不发,甚至为了迎合世俗而说谎话、假话、套话。
2.写作教学名存实亡。写作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用语言表达的行为,是学生语文素养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写作教学应该是师生沟通思想、传递情感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极创造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思想表达的过程。然而每次作文,学生则谈作文色变,而教师则人浮于事。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应试化”倾向比较严重,教师过早地按应试作文路数来教作文,背作文,这样让一些原本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也能得到“高分”,这种现象挫伤一些教师写作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刻苦钻研的积极性,这种投机取巧导致了作文教学严重失衡。另一方面,教师在浮躁的心理前,缺乏写作方法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指导。因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写作是生命的活动,是思想者的活动,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才有可能熟悉学生的写作过程,才能对学生的写作作出合理的指导。
3.口语交际蜻蜒点水。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然而语文教学受传统的观念及应试模式的桎梏,教学注重读写而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于是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出现了蜻蜓点水般的状况,若有若无。
4.价值引导雾里看花。《语文课标》倡导“多元解读”,然而多元解读必须要走在语文的路上,必须把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见思想、见精神、见创造,要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个语言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的同时,也能学会做人的准则。然而,在各地争功取名中,课堂是热闹了,学生是活跃了,学生们也有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自由空间,但也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语文嫁作他人妇”的尴尬。这种表面的热闹正是因为教师急于表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缺乏深层钻研,以至于在对文本解读时偏离作者的本意,缺失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肤浅的“高温”,烤晕了学生,也迷失了对语文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功利性 就业 学校 教师
功利,即效能和利益。功利性追求有功必获利。功利性早已有之。然而当功利性发展到今天却有了新的含义:是指干什么工作都是冲着功绩、利益、好处而去的,有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一种短视行为。今天功利性已渗透到教育各个领域中,让人才的培养,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师的职业观发生了不同程度地扭曲,干扰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
一、功利性通过就业来影响教育
在整个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却依然大行其道。表面上看,是高考“惹的祸”,实质上,是整个社会已经把教育给功利化,教育不再是前瞻性行业,而是一个与工厂生产产品一样的效益性行业。因为教育被迫着与“职业生涯”直接挂钩。当教育成了“职业生涯”必备的时候,教育的功利化就在所难免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行各业的竞争已趋白热化,想要在社会上获得一份好的收入,一个有尊严的地位,就必须有好的教育。于是社会将这份残酷的竞争传导给正在受教育的学生,教育变成了一个很现实的行业。“教育不再仅仅是面向素质,更多的是面向考试,面向升学,面向就业。”
二、功利性通过学校来影响教育
当全社会都在“面向升学,面向名牌”的时候,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就不得不接受着种种外力的驱使,争这个牌,夺那个奖,创示范校,办现场会;迎检查,送考察……以期提高自身知名度。在“摘金夺银”的检查与评比中,冲淡了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本原的思考,更有甚者,有些荣誉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悖而行,同时肢解了学校少有的财力与物力。教育的“主体”地位变得不再牢固,学校办学宗旨和教育本质被扭曲着。
三、功利性通过教师来影响教育
教育原本是一个讲究无私奉献的行业。现如今,由于教师职称评聘,再加上近年来实施的绩效工资,让教师的竞争意识空前高涨,让原本无私奉献的教师变得功利起来。教学成绩、论文发表、案例评比、学业文凭就成了教师最为关心的焦点,在这有限的精力前,教师不得不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成长因素,淡化了学生成长中所需的素质训练,甚至省略了课程中一些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在劫难逃。
1.阅读教学肤浅失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过程,既是师生对话,又是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与作者的对话。对话应该是心声的交流,应该是一个引导与交融的过程。但由于“应试”占据控制地位,分数影响着教师绩效工资,影响着职称评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做出一些“让步”,止于师生之间、文本之间浅层的交流,忽视对学生阅读交流的深层指导,没有心灵的碰撞,久而久之,学生的“对话”渐渐地“失语”了,有话不说,有感不发,甚至为了迎合世俗而说谎话、假话、套话。
2.写作教学名存实亡。写作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用语言表达的行为,是学生语文素养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写作教学应该是师生沟通思想、传递情感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极创造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思想表达的过程。然而每次作文,学生则谈作文色变,而教师则人浮于事。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应试化”倾向比较严重,教师过早地按应试作文路数来教作文,背作文,这样让一些原本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也能得到“高分”,这种现象挫伤一些教师写作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刻苦钻研的积极性,这种投机取巧导致了作文教学严重失衡。另一方面,教师在浮躁的心理前,缺乏写作方法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指导。因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写作是生命的活动,是思想者的活动,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才有可能熟悉学生的写作过程,才能对学生的写作作出合理的指导。
3.口语交际蜻蜒点水。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然而语文教学受传统的观念及应试模式的桎梏,教学注重读写而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于是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出现了蜻蜓点水般的状况,若有若无。
4.价值引导雾里看花。《语文课标》倡导“多元解读”,然而多元解读必须要走在语文的路上,必须把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见思想、见精神、见创造,要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个语言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的同时,也能学会做人的准则。然而,在各地争功取名中,课堂是热闹了,学生是活跃了,学生们也有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自由空间,但也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语文嫁作他人妇”的尴尬。这种表面的热闹正是因为教师急于表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缺乏深层钻研,以至于在对文本解读时偏离作者的本意,缺失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肤浅的“高温”,烤晕了学生,也迷失了对语文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