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步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所以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分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从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一)现状
  在我国,存在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改革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并存,互相作用的局面。在我国的不少地区,在人们片面地把小学数学教学仅仅看作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把知识比喻成“水”,把学生比喻成盛水的“容器”,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即教师教,学生学)。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二)分析与研究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本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时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说得很好,会算不等于会说。但本来要求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了,可教师非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说上。本来学生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可放着时间不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非得盯着几道抽象得很的应用题去练习说理。教学方法不得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反映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教学设备不断出现,这本来是件好事,可往往由于运用不当却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如讨论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便逐一涌出。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这需要我们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地的教育特点与传统去探索,创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分析总结的两种教学模式。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題。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模式的主要结构是:
  (1)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2)初学新知──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掌握新知──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4)巩固新知──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5)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布置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这一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涵着这样两个部分,即探究思维部分与复现思维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复现部分的教学是显性的,是可以通过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因此,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导入新课──教师全面进行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铺垫,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中生疑的兴趣,并进行大胆猜想。
  (2)自主探索──满足学生的要求可,给他们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解疑,让学生去观察,实验,探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认识事物的发展。
  (3)验证探究──让学生将探究所学知识予以巩固,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强化体验得出的新知。
  (4)评价体验──教师高度概括学生本堂课体验,探究的结论,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5)布置作业──布置精心设计的作业题与思考题,激发学生解疑的兴趣。
  教学模式也是要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和绝对领先的教学模式,只有深入研究,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讲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各成功模式的整体作用。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礎。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易掌握。为了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从而加深对内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下面根据我的认识和教学实践谈几点教法。  一、注重知识迁移,理解运
期刊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植树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育人之理,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让我们的课堂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
期刊
我参加了2016~2017年“国培计划”——贵州教师工作坊小学语文研修培训,为期近一年的网络培训拓宽了我的视野,创新了教育教学方法,也认识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学较透彻的课程专家,更特别感谢我们义龙新区万屯镇贡新小学的辅导员段志莲老师,她不辞辛劳的查看我们的帖子,批改我们的作业。提出了丰富多彩的育人问题,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回想学习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
期刊
计算机已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重要工具,电脑和网络已成为调动学生思维和兴趣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指出:“在教學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运算等方面的优势,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掌握语文知识  兴趣是
期刊
一、前言  当前,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体育课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灌输传授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锻炼,培养独立思考与改革创新能力。我校多年来应用的“导学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
期刊
让学生探究,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课堂生成,彰显课堂三维目标的着力点。探究性教学在推动课堂改革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附带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提升改革成效,让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体会更大的“获得感”是课堂改革走向成功的新动力。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不断去研究寻找突破口,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
期刊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怎么才能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参与度来实现这一理念。课堂参与度是指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程度,包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是指学生参与课堂的广泛性,如参与的人数多少,参与的时间长短等。深度是指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刻性,如是否是自愿参与的、是否是主动的情感体验等。孔企平先生及一些学者,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类型划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
期刊
在国家教委制订的《教学大纲(试用)》中第一次使用了“数学核心素养” 一词,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者数学的某个分支时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课程标准(2011 版)》将上述综合能力进一步明确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10 项能力。笔者研读课标,并受周围前辈们的影响,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特别注重
期刊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除了科学、完整、有序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外,能否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掌握好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是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相反,教师如果只顾单方面地说教,而忽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只会事倍功半,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获取信息呢?如何去把握与处理好信息反馈呢?如何去察言观色和左右决策呢?  一、强调预习,观察预习的效果  “新课标”将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问题解决”方面强调: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它强调应用意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在教四年级下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