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关针对性护理,另选取之前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输液期间两组患者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情况,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主要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急症重症输液人群较多,患者以及家属心理相对较紧张、焦虑不安。观察组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8.3%,对照组为17.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输液患者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因素、病情因素、心理因素、护士操作技巧因素、药品反应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以上危险因素带来的风险,能显著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科 输液 风险 针对性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7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61-01
急诊科门诊输液是治疗急诊病人的主要方式,是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护理操作[1]。输液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过程较为复杂,稍有疏忽均可能会造成诸多的不良事件[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以及之前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对相关针对性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3-68岁,平均(36.8±20.5)岁,患者以儿童以及老年人为主,就诊原因常见外伤、各类疼痛急性发作、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以及急性传染病等。另选取之前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70岁,平均(39.2±20.4)岁,儿童和老年人居多,其就诊原因和观察组相似。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就诊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统计120例患者在急诊科门诊输液治疗时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主要包括针头脱落或者堵塞、肢体肿胀、皮疹、发热、出血点以及呕吐等常见的输液并发症,统计药物反应情况、院内感染以及输液药品错漏等严重事件。观察组:统计120例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情況,基本同对照组,另外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小于12岁的有52例(43.3%),大于60岁的有38例(31.7%),重症急症重症患者79例(65.8%),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的73例(60.8%);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小于12岁的有48例(40.0%),大于60岁的有42例(35.0%),重症急症重症患者82例(68.3%),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的80例(66.7%)。另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还包括护士的操作因素、药品反应因素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心理因素以及操作因素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因素、病情因素、药物反应以及病情因素等危险因素发生几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致不良事件因素分析(例,%)
3 讨论
急诊科输液治疗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因素、病情因素、心理因素护理人员操作因素、药物反应因素以及交叉感染因素等,对于以上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因素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其血管要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脆弱,在操作时要谨慎;患者中急症重症比例较大,护理人员要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防治意外事件的发生;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和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减少因紧张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患者输液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前做好急救措施,随时对出现药物反应的患者进行处理;尽量实施隔离输液以防止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几率为8.3%,明显较对照组17.5%低,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不良事件的发生中具有的重要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输液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影响因素给予必要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心理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带来的风险,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魏妮萍,李慧颖,张弦.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96(20):24-26
[2] 翁淑贞.输液室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96(21):174-178
关键词:急诊科 输液 风险 针对性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7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61-01
急诊科门诊输液是治疗急诊病人的主要方式,是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护理操作[1]。输液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过程较为复杂,稍有疏忽均可能会造成诸多的不良事件[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以及之前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对相关针对性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3-68岁,平均(36.8±20.5)岁,患者以儿童以及老年人为主,就诊原因常见外伤、各类疼痛急性发作、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以及急性传染病等。另选取之前收治的120例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70岁,平均(39.2±20.4)岁,儿童和老年人居多,其就诊原因和观察组相似。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就诊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统计120例患者在急诊科门诊输液治疗时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主要包括针头脱落或者堵塞、肢体肿胀、皮疹、发热、出血点以及呕吐等常见的输液并发症,统计药物反应情况、院内感染以及输液药品错漏等严重事件。观察组:统计120例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情況,基本同对照组,另外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小于12岁的有52例(43.3%),大于60岁的有38例(31.7%),重症急症重症患者79例(65.8%),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的73例(60.8%);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小于12岁的有48例(40.0%),大于60岁的有42例(35.0%),重症急症重症患者82例(68.3%),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的80例(66.7%)。另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还包括护士的操作因素、药品反应因素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心理因素以及操作因素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因素、病情因素、药物反应以及病情因素等危险因素发生几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致不良事件因素分析(例,%)
3 讨论
急诊科输液治疗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因素、病情因素、心理因素护理人员操作因素、药物反应因素以及交叉感染因素等,对于以上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因素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其血管要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脆弱,在操作时要谨慎;患者中急症重症比例较大,护理人员要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防治意外事件的发生;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和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减少因紧张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患者输液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前做好急救措施,随时对出现药物反应的患者进行处理;尽量实施隔离输液以防止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几率为8.3%,明显较对照组17.5%低,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不良事件的发生中具有的重要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输液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影响因素给予必要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心理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带来的风险,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魏妮萍,李慧颖,张弦.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96(20):24-26
[2] 翁淑贞.输液室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96(21):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