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日战争看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既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试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阐释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授以学生科学的文化知识,也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于这一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 1]笔者认为,在2 1世纪的今天,历史学科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中学历史课堂这块强大的阵地,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如赵亚夫所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 2]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将近1 1 0年的近代历史发展行程中,遭受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侵略。而在这些侵略者的暴行中,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八年的浴血抗日,让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处处充满血腥与死亡,终在不屈不挠中取胜。因此,抗日战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素材。
  一、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对日本有强烈的憎恨,这是充分利用抗日战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学指出:在影响人的诸多因素中,首先起作用的是情感因素。爱国主义作为情感的一类,不仅是一种思想觉悟,也是一种对国家、民族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既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那么,教师自身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爱憎分明的感情,绝不能对历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抱着超然于物外的态度来对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如果教师在讲述一段生动的历史史实时,以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身份面对,必然使教学变得如同白开水一下平淡无奇,不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抗日战争,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认识到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最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无数善良且手无寸铁的同胞们在日本法西斯的野蛮屠杀中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骄横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与惨遭荼毒的中华民族形成强烈对比,使任何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师在讲授这段历史时,势必义愤填膺,动情之处,声泪俱下,从而营造良好的历史氛围,使学生闻之动容,难掩心中不平之情,极大地激发起青年学生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正所谓“言传身教”。
  所以,历史教师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爱国热情和激情,通过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诠释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由此建立起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
  二、作为主体者的学生,应该在教师创设的爱国主义历史情境中,自觉地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有关抗日战争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能够清楚地知道自2 0世纪3 0年代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是近代中国遭受的最惨烈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而通过对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1 6课《抗日战争》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抗战的认识,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本为宿敌的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国共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无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还是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奋战,都体现了危难时刻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民族意识下,经过全民族的共同抗战,才能使中国人民在那样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八年之久,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这里,有关历史事件具体过程的讲授反倒成了陪衬,真正凸显的则是: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
  在利用抗日战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从正面用国共两党团结一致对外,全民族共同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感化学生,还要通过从反面无情抨击和鞭挞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来教育学生。如讲日军的滔天罪行时,通过展示和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如临其境的感受日军的兽性。当学生看到一具具死难同胞的遗体,一张张狰狞的日军嘴脸,心里不能不受到强烈的震撼。而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不是靠苍白的语言可以表达的。
  在充分揭露日军的残酷暴行后,教师应联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和军国主义势力的猖獗指出,即便是在今天的这个和平的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一刻也不曾放弃,这一点通过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空军幕僚长田母神论文事件等大量资料向学生说明。
  在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本的过去和今天,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使学生认识到单纯的仇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中国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在2 1世纪的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自己的脚跟,实现经济的跨越与腾飞,永远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
  在最后一目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时,要突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全中国人的努力奋战,才使一度被西方国家蔑视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其它国家肯定和赞扬,并自此奠定了战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八年艰苦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是中华民族新的转折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抗战的认识,自觉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一面引导人们前行的旗帜。江泽民同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青年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和脊梁,更要接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事关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大事。历史教师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把历史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进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其他文献
期刊
一历史顺口溜教学法产生背景  教育科研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校以校本研修为契机,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体局颁发的各项文件,鼓励每位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各项课题研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历史内容复杂多绪,学生记背耗时费力。为让学生轻松、高效、快捷地学习历史,历史顺口溜教学法应运而生。  二历史顺口溜教学法含义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
【摘要】 根据初中地理学科新教材,设计、制作出适合于课堂教学法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合理地运用于高中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容易,对知识的掌握,记忆更牢固,从而使用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应用 课件制作 教学效果  一、课题背景  (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教育背景分析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
【摘要】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辅助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历史课堂 使用 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以《拉丁美洲的独立》一课为例,详细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并阐述了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摘要】 古诗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字财富,是前人对人生、社会、自然审美的结晶。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集中地体现多种审美的因素,如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审美的锻炼,初步认识和逐渐形成高雅的审美观。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审美 想象  古诗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字财富,是前人对人生、社会、自然审美的结晶。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集中地体现多种审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
会议
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就是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因为创新可以使社会得到进步,没有创新,社会将停滞不前,有了创新,社会才能飞速发展。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未来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会对学生今后发展,形成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能力产生深远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