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 培养审美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音乐课应合理规划欣赏课,音乐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中职生参与欣赏课的兴趣,从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审美素养
  作者简介:刘娟,女,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3-0051-03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音乐課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职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功能性不可或缺。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中职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的人格素养得以丰富,使他们可以拥有更好的心态去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但是在实际音乐课堂中,多数中职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参与积极性都不高,并认为音乐欣赏课与他们的专业无关,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涯、学习生涯没有太大的帮助,觉得可学可不学。由此一来,音乐欣赏课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中职音乐教师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增强中职生参与欣赏课的兴趣,让音乐欣赏课成为帮助中职生铺筑人生道路的基石。
  一、以生为本,构建教学
  兴趣是引导中职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旦中职生缺乏了兴趣,再有用的知识都会变得枯燥无味。所以,在开展音乐欣赏课之前,首先要“以生为本”,构建出可以被中职生所接受的欣赏课堂,从而让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得以激发。
  (一)遵从中职生的喜好,合理规划教学方案
  在开展中职音乐欣赏课之前,首先要全面激发中职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让课堂教学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是落实中职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一步。所以,中职音乐教师在规划教学方案之初,有必要考虑中职生的性格特点和内心喜好,合理选择音乐,从而充分调动起中职生的自主能动性。目前,多数中职生都非常喜欢潘玮柏和周杰伦,所以在指导中职生欣赏Rap音乐的时候,可以选择潘玮柏和周杰伦的音乐,譬如潘玮柏的《快乐崇拜》和周杰伦的《龙拳》。在指导中职生欣赏中国风音乐的时候,可以选择许嵩的《清明雨上》和河图的《凤凰劫》等。而在欣赏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中职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对歌词进行编改,以此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参与热情。长此以往,不但可以间接提高中职生的创造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曲子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围绕学生喜好来选择曲目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是中职生受到自身思维、想法等方面的局限,他们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用意,目的和想法或许会与课堂教学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必须在这期间进行合理的引导。比如一些Rap音乐,在中职生欣赏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需求导入该类型音乐的发展史以及其艺术价值等元素,由此丰富中职生的音乐素养。
  (二)营造音乐聆听情境,培养学生聆听习惯
  在音乐欣赏课中不能一味地播放流行音乐,也要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古典音乐、高雅音乐,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环节,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所蕴含的意境,继而感受人生,培养自身的聆听习惯。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并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等。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高山流水》时,便可以对他们提出问题:“用心感受一下这首乐曲所蕴含的意境,每一棵草木、每一弯清泉、每一座高山、每一片流水,在你们的心中,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有的学生指出“巍巍乎志在高山”,也有的学生指出“洋洋乎志在流水”。在聆听经典红歌(如《红星闪闪》《十送红军》《南泥湾》)时,还可以为中职生播放一些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体会音乐背后蕴含的思想,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代入感。另外,在营造音乐聆听情景的同时,还可以将歌曲的创作背景传达给学生,比如某个乐段、某段歌词为何如此设计,作者如此创作的意图,等等,继而全面提升中职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透过这类具有联想性和延伸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但可以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形式多样,丰富内容
  传统中职音乐欣赏课形式单一、局限性强,不但无法激发中职生的参与兴趣,甚至还会影响课堂质量。所以,变革教学手法,丰富课堂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这是当前中职音乐教师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视听结合,让音乐欣赏更加形象逼真
  由于受到欣赏水平、想象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职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存在较大的“短板”。这时,倘若音乐教师不去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而是一如既往地沿用老套路,只会让中职生越来越反感,忽视音乐欣赏课。所以,合理变革教学对策,导入视频资源,让中职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欣赏视频画面,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想象能力,继而有效延伸他们的视野。譬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可以间接为中职生播放这首曲子的MV,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MV中人物舞动场景的带动下感受这首舞曲所散发的魅力,从而生出身体律动的欲望。为了丰富课堂内容,也可以由音乐教师启发学生律动,并在示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例如在欣赏《青春舞曲》期间,可以要求中职生根据MV中表演者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然后再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并适当地添加新的动作。由此一来,即丰富了课堂,也提升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又比如在指导学生欣赏西洋管弦乐器时,可以为他们播放《彼得与狼》的表演视频,并在观看的同时,向他们介绍西洋管弦乐器的特点,以及乐队的编排规则等。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质量,音乐教师可以自发地组织学生编成乐队,并由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声部和乐段。在具体的表演中,当音乐进行到一个部分时,负责的学生则要及时利用律动或发声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音乐比较,提高音乐理论教学的实效
  中职音乐欣赏课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欣赏旋律、意境上面,同时,还要引导中职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和声、曲调、力度等要素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让音乐欣赏达到更高的层次,加深中职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在欣赏完毕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这部乐曲中首部单二段曲式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主题的旋律存在哪些区别,在节奏上是否存在异同点等。此外,还可以选择不同载体的民歌由学生欣赏,并感受一下两者或几者之间的音乐特征。还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山歌和小调,并尝试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如山歌多源于农村,句法简单、节奏自由;小调多源于城镇,节奏整齐、结构变化丰富等。通过这种“比较式”的欣赏方法,不但可以加深中职生对音乐特征的了解,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丰富他们的音乐涵养。而在上述乐理知识对比指导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适当地导入一些类似的游戏,比如随机为学生选择一些音乐,在学生聆听的同时,要求学生参考白板中出示的4个选项,并从4个选项中选择歌曲的类型、节奏、样式变化特征等。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则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则可以出示正确的选项,然后将其中的理论知识解答出来,由此帮助学生解惑。从整体来讲,这种建立在游戏层面之上的课堂活动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对比能力,还能巩固他们对相关乐理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学生在操作游戏期间,不但可以自主的调动所学知识,还能间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运用技巧。   三、课外延伸,提高素养
  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中,除了考虑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外,还可以适当地融合其它学科,例如语文、历史等,这样,不但可以丰富中职生的知识底蕴,同时,还能让他们的人格素养更加健全。
  (一)音樂欣赏与文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文学艺术的发展对音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现在的一些歌曲,其创作手法与文学诗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在音乐欣赏课课外延伸阶段,教师不妨将音乐欣赏与文学诗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歌词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从而加深他们对歌词韵律的把握。[2]譬如在欣赏《蓝花花》时,笔者为了增强学生对这首山歌意境的了解,具体地讲解了歌词中“比兴”的表现手法。而在此基础上,更将教学延伸到了《诗经》当中,并告诉他们《关雎》中的那句“关关雎鸠…君子好逑”便是用的“比兴”手法。另外,当前流行的许多中国风歌曲都与文学知识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可以围绕一些中国风歌曲的歌词组织学生展开鉴赏活动,并要求学生指出歌词的含义和思想。例如《发如雪》中的“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这句歌词中便出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文学典故。又比如“只恋你化身的蝶”,则出自“梁祝”的典故。这种剖析歌词的方法不但深受中职生的喜爱,而且还能让他们从新的角度去审视歌曲,继而让他们对歌曲的了解更加全面。由此一来,不但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增强了中职生的文学底蕴,从而让他们的情感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音乐欣赏与历史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记载了一个时期的历史,透过音乐作品可以间接感受到这段历史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及社会风俗。将音乐欣赏与历史相结合,不但可以更加全面地为中职生呈现出音乐作品的风貌,同时,还可以促进中职生对音乐作品的代入感。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事先为学生交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视频纪录片,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而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旋律、结构、力度、速度等要求,继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部作品。同理,在欣赏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和歌剧作品《白毛女》时,同样可以为中职生讲述作品的创作年代及作者的历史背景等信息。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将作品本身反映出的历史事件传达给中职生,由此让他们进一步感受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人文思想,从而提升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古典的音乐作品和西方的音乐作品,并将相关的音乐历史讲述给中职生,让他们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音乐历史的故事,从而丰富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质。[3]除了渗透历史知识外,也可以在鉴赏音乐的同时为学生渗透地理、哲学等知识,由此让中职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间接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此丰富他们的人生,让他们在感知和体验中养成健康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莉.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浅析[J].新课程,2013(7):45-47.
  [2] 关注人文,练就才华——论中职音乐欣赏课的人本化回归[J].音乐时空,2012(3):37-39.
  [3] 贾淑影.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有声胜无声——中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实践研究[J].音乐大观,2014(2):73-75.
  [责任编辑 陈国平]
其他文献
摘 要:蓝墨云班课是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结合其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总结了蓝墨云班课应用的必要性、路径、方法以及实际效果,进而提出了移动智慧教育和教学大数据服务必将成为教育时代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网络资源的高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关系”课
期刊
摘 要:建立一支稳定精良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是维系与助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苏南民办高职院也面临着中青年教师的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本身的发展。这既与外部大环境如政府职能缺位、公办高校“体制内”待遇诱惑及同类型学校的竞争有关,也与民办高职院校现行内部环境如工作压力过大、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局限有关。藉此,只有政府、高职院校及中青年教师自身的积极作为,才能更好地解决中青年教师流失
期刊
摘 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达成了三个研究目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否能应用于大学英语移动教学;如何构建课程配套的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体验如何。课题组借助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调查,设计并构建了“交院小E”微信公众号,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运营实践,为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提供了实证案例。  关键词: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微信公众平台  基金项目: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交院小E’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充斥市场的今天,新媒体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基于我国新媒体艺术教育研究的回顾,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新媒体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市场需求,整合课程结构;凸显地域特点,创建特色培养模式;注重校企合作,拓展和共享资源;以项目为载体,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反馈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在呈现完整的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同时,为新媒体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提
期刊
最近在朋友圈有一部BBC教育纪录片大热:《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前几天我参加了地方电视台一场教育座谈节目的录制,也是以此为主题。站在教育研究与普罗大众之间,我个人对这部纪录片既熟悉又无知。说熟悉是因为作为熟谙中国教育又略微了解欧洲国家教育的“业界人士”,耳濡目染,可以很快预见这场较量里显而易见的结果;说无知是因为虽然研究教育,但领域不同,并没有入比较教育学研究的门,感觉没有这个话语权去置喙。因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生成是基于高职院校组织相对长期的运行、变革与发展,基于高职院校组织的使命、目标和任务,基于高职院校与社会环境的互动。高职院校要想办出特色,需要整合各方的力量,尤其是政府、社会(市场)、院校自身,三者均要做出相应调整,共同引导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创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特色生成;扎根理论  作者简介:曹 靖,男,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
期刊
摘 要:职教教师关系到高等或中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高低,更直接地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后期推动力。介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这项重大任务便落到职业院校特别是职教教师身上。目前,对于培养职教教师主要采取职后培养方式为主,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探索职教教师职前培养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教教师;职前培
期刊
摘 要:为解决新型城镇化社区普及中职教育中,缺乏实训设备和企业技师指导等问题,一方面,需要实现社区普教与企业深度合作,紧扣企业转型升级,将新技术及时渗透到社区职教之中;另一方面,需要紧扣农民工市民化,实施以现代企业文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教育。为此,需要建立起地方政府主导的“社区-企业”深度合作宏观机制;社企深度合作普及支柱专业的中观机制;协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微观机制。以此切实推进新社区普及中职教
期刊
摘 要: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于提高平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教师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施能力。“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架构”的技术,对成就“教师即研究者”梦想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从“是何”“为何”“如何”维度,梳理课例研究的发展过程,分析实现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以吉林省延边州的实践为例,从教研部门、基层学校、研究小组三个层面,概要性介
期刊
摘 要:根据FPA性格色彩理论,充分了解大学生性格特点,以影视动漫专业为例,匹配企业实际岗位,实现项目小组人员优化配置。研究方法是:选取117名学生,采用由乐嘉编写的《性格色彩速写与解读》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为:学生性格在红色和绿色里面分布较多,黄色偏少。实际项目中,学生未考虑性格因素推选组长,导致项目质量不佳。在项目课程小组人员配置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兴趣与性格因素,才能够实现项目效果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