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共生,人才管理盼回归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越来越的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项目或技术的落地,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不过,大企业层级制度设计下的信息传递折损、经典的高效分工造成人才横向能力迁移困难,在人才流动性增大等多维因素下,有些企业开始修炼内功,走向沉淀。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在原地犹疑不定,似乎看不到未来路在何方。

人才管理之困


  ●层级制导致纵向信息折损
  在大组织里,从企业的创始人到一线管理者,汇报链条普遍比较长,当公司在墙上悬挂一条横幅,要想每个员工都清楚含义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和基层管理者对公司人才的理解往往天壤之别。而且在大公司里,层级越多,信息传导的过程就越长,信息的折损也就越大。
  ●组织专业分工导致横向迁移困难
  大企业因为组织体量庞大,每一项工作都被拆分得很细,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每个人都需要与很多人协作,由于工作被细分,每个人被历练的宽度不是很宽。所以,有些组织希望一些员工轮岗,一专多能,就在组织里进行实践。但是由于工作链把工作拆细之后,员工的每一项技都变得更专而非广,横向迁移就变差了。
  比如,设计师分很多种,一家大型会展公司有一个专门做插画的员工,造诣很深,但他只会做插画不会做动画,也不会做漫画、图文,当他的工作已经细分到了一定程度,职业发展就会受限。首先公司离不开他,因为只有他画得最好,但由于他不会别的工作,久而久之他对自己的职业设想就缺乏想象力了。
  由此可见,轮岗这种职位转换,实践起来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城市流动带来新挑战
  一线城市人才流失。一线城市的人才大部分很优秀,也有强烈的追求卓越的动力,但一线城市人才密度和活跃度的高地比较明显,工作成本低,所以很容易流失。
  二线城市人才追求卓越能力动力不足。对比来说,二线城市的员工稳定性好一些,但是追求卓越的动力还需要提升。

从优胜劣汰到激活赋能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明朗,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告别了跃进式的发展,更多企业都在悄悄修炼内功。对于人才盘点的使用,从优胜劣汰转到发掘员工最大化的价值。
  ●打破组织设计边界
  一定程度上打破组织设计,比如HR负责各模块,搞培训的就搞培训,做招聘的就做招聘,但现在有HRBP的职位,什么都可以做。也有一些大组织,正在拆分成一些小“独立团”或小组,进一步打破原来的切分,使前后端更好地凝结在一起。真正激活个体的背后一定是组织先发生变化,随后个体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内容是否丰富了、多元了。如果能够做好激活,个体和组织都是双赢的。
  ●独特的文化梯队和氛围
  很多人说宝洁不行了,但其实它却拥有很强健的组织和文化梯队,仍然会使它具备厚积薄发的能力。在组织里,需要构建独特的文化梯队和氛围,来缓冲和解决信息折损和效率问题。但是在很多组织里,变化(而不是变革)往往是临时决定的:今天想起来了干一下,明天想不起来就不干了。大企业的文化是需要长抓不懈的,最好是拥有自己的平台和技术手段,然后让组织文化的迭代和个体的迭代变成常态,以便更新更好地来执行它。
  这种变化,大部分都不是跳跃式的,而是微变化,今天哪个部分有一些需要做变化就局部改变,这样对组织的伤害最小,但是需要持续做,不能奢望一步到位。
  ●激活个人价值
  由于行业、企业属性、地域、员工状态不同,想要激活员工,还要先了解员工真正的诉求是什么。不管是用员工敬业度,还是走访,激活的本质是了解员工所需,还需要了解个人价值观,比如职业规划诉求。
  我们熟知的GE是最经典的人才盘点代表,他们除了盘点能力、潜力,还非常关注员工下一步的职业规划,注重个人发展诉求与组织达成动态平衡。
  现在组织里的员工相对比较年轻,所以就鼓励员工形成企业的自主者。像海尔做创客,它就是组织提供这样的机制,员工只要敢想就可以做。有不少组织也都在搭建这样的机制,这种机制对越大的组织越困难,越小的组织越灵活。
  大企业如果要做,一是尽早建立起透明的人才文化,不同层级的信任在人才透明的文化上才能做到。
  二是以员工为中心,创造员工更喜欢的状态,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自下而上的东西越多,它就真的可以帮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是一个好的转型。
  以前有个公司做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在国内的销售代理,这家公司的店面唯一工作就是卖鞋。但他们的售货员不叫售货员,而是称为“教练”。他们在打造自己的人才文化的时候,告诉员工他们不仅是卖东西,还在为别人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教练”都能提供专业的建议,跑步时穿什么鞋、登山时穿什么鞋。员工自己应该爱运动,不管体型如何,只要热爱,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特别好的以员工为角度来做事情,不仅仅是岗位名称的变化,而是蕴含着人才在公司中的价值,这种文化引领性是很棒的。

一线和二、三线城市有不同的人才激活方法


  有一个人,之前在北京工作,月薪不到一万。他在北京工作几年后,有一些大项目的历练,然后回到自己老家——一个三线城市,薪酬翻了一番,职业化、追求卓越这种能力也随着他迁移出来。同样的能力在一线城市晋升速度比较慢,但是在三线城市很快就得到晋升,回报更明显。
  一线城市需要多管齐下才能把人才留住,每隔一段時间还须采取一些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动性,而员工对能力发展的诉求也远大于其他城市。
  笔者调研过一些基层员工,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1-2年内就有所变化,要么职位上有晋升,要么就横向跨越。但是一个人基本胜任一份工作需要3-6个月,熟练一般要一年到一年半。等他刚熟练,他就要挑战下一步了,所以企业管理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得多管齐下才能满足。   二、三线城市企业,吸纳从一线回流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不能满足整体体量的需求,还是要激活企业现有的人才。但是二、三线城市的人才获取面没有那么大,有一家区域房地产公司,人才获取只在本地区或本省,外省的占比很小,企业3000多人,99%都是本地人,所以企业引入一些咨询、培训项目来激发员工活力。重新设计组织和人员,让员工的工作更饱和,工作更具备挑战性;重新做绩效或激励方案;通过购买或引入外部人才搅动原来的人才池。
  有一家企业,属于传统行业,连续多年做敬业度调查,以了解员工的状态,利用调查数据反过来推动组织的优化,这对搅动企业原有的稳健状态有极大好处,给更多一线的年轻员工发声的机会,领导班子也基于数据做讨论和计划,逐步形成了机制。

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关注点有何不同


  即便是一些传统行业,他们也在悄悄地做内部人才盘点,大家反而更能沉下心来,做得更精细化。
  大企业相对来讲组织已经比较大了,所以往往会以正式的项目角度出发,比如敬业度、盘点等;小企业一般从人才管理的理念出发,每年都组织员工谈一谈第二年的期望,做一些规划。
  小企业虽然组织规模小,但企业文化通常比较活跃,其主要动机是为了招揽人才,而大企业宣传自己的文化很扁平化,但是他们的品牌已经形成,企业文化也已经相对成熟,不会轻易变化。但是对内来讲,如何倾听员工的心声,让员工参与到组织建设中来,他们的迫切感还是非常高的。

大企业要如何激活员工活性


  ●倾听民意,深入調查
  了解员工对组织的期望,收集一些信息,迫使组织关注员工的状况,让员工敢于发声,给予意见。
  ●人才盘点,要是开放式的人才盘点
  它需要对人才进行公开讨论,这个难度会变大,但是会更有深度。人才盘点涉及很多人才评估环节和讨论环节,所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是,让大家不得不打一些原来牌面下的,或者说原来说不清道不明的对人才的想法,放在一个更加明确的点上来讨论。
  ●盘点常态化
  盘点后发现员工更擅长做什么,他这几年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管理者应当更常态化、连续化地加深对他的认知。
  ●软件化、平台化
  当组织比较大,尤其是超过2000人的组织,需要把机制固化下来,这样将来组织无论发展到哪里,都有一个良性的运作机制。
  大数据预测,在组织里,组织设计和个人设计怎么保持动态平衡,每一年都给出一些人才发展建议,这是更好的了。
  在发展形势不明朗、人才流动频繁的当下,如何修炼内功,激活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以个体和组织的共生,是很多大企业都在思考且在逐步尝试的事情。
其他文献
“弹性福利”是近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出现频率颇高的词语。随着工资的增长,企业在福利上支付的成本年年攀升,很多员工却仍然抱怨福利不能满足其实际需求,时常和竞争对手公司的福利情况进行比较。在国外,绝大部分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开展了员工弹性福利计划,这份计划涉及需求、政策、流程、供应商等全方面的管理。韬睿惠悦《2013年中国区员工福利趋势调查》显示,仅有11%的公司认为其福利计划得到了员工的高度肯定,而近20
今年,我们大幅度调整了薪酬,大规模提拔优秀员工,要求员工在职、在岗就要创造价值。我们考虑建立一个“职员族”,不循环、不流动,每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快乐地度过幸福、平凡的一生;我们也放宽了伤病员工的退休政策……我们要正能量,也要正激励。同时,也要淘汰不努力的员工。如果干部不作为,不清楚战略,践行不够好,也应该下岗。  所以,第一,调整工资不是水涨船高;第二,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幸福,只能说奋斗者一定
创业的春天,别样桃花映日红。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现中国梦的人力资源大战略。在上月闭幕的“两会”中,代表委员中多有当年创业者。他们提醒新生代创业者,要在社会走势、行业方向和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结合点。  最好的创业是无中生有。有例为证:3名女大学生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秸秆焚烧污染环境、超市购物袋付钱这3个看似不相干的的问题联系到一起,组织农村妇女用秸秆编织购物袋,拿到超市替换塑料购物袋,赚
假期去探望正在休产假的好友李枫。刚一进门就感到一股强光袭来。茶几上一本王阳明的《醒来》秒杀我的眼球。  “这也忒不符合理工女的人设了!”  “最烦你们文科生这股子瞧不起人的劲儿,阳明先生怎么评价你们的?人生大病,只一‘傲’字。”李枫的耳坠子随着脑袋也转了三百六十度。  “你不好好享受休假时光,读王阳明做甚?难不成是给娃上早教?”  “瞧你说的,这是咱老板的创意。民企贷款难,不敢接单,车间停产;但老
临近年底,员工开始扎堆儿休年假。不管是多位员工同时休假,还是同一位员工选择“法定长假 年假”的超长假期组合,都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安排。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假的天数不再扣回。”也就是说,员工多休的年假只能当成企业的一种福利,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
近几年,互联网思维挺火。有人说,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互联网媒体刚刚兴起的时候,无论是在企业的发布会还是在广告展示中,传统媒体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扫视着这些“小兄弟”,可没过多久,小兄弟变成了大怪兽。短短几年,是什么改变了传媒产业?兜兜转转的几次“狼来了”,并未引起传统媒体过高的警觉,可这一次,
小案例引发的大思考    曾经有个网友发函求助:如何调动企业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求助内容如下:  手下一线收费员工众多,直接面对客户,还要值夜班,不仅奖金低还因不是单位主流员工,士气不足,即使再往上升迁也就是个组长级别,向上发展的空间有限。怎样才能调动他们这类最基础、最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呢?  咋一看,这似乎只是一个企业经营中无关紧要的小问题,甚至不值得我们的管理者去劳心苦思。但是,
比尔翁肯所发明的一个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他所谓的“猴子”,是指“下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每个人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很多管理者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天走进办公大门后,总有员工跑到自己面前说:“我昨天的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请问该怎么解决?”这个时候,很多管理者会发现,当你听完下属员工的工作汇报后,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你原本计划好今天要做的工作也因此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这样的案例中,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6年4月19日上午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老板的五个等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