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作为西方写实主义电影美学理论的奠基人,其理论对我国写实主义电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将以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为例,从长镜头、声音、服装道具、取景四个方面,探究侯孝贤对克拉考尔理论的实践。
【关键词】:克拉考尔;侯孝贤;《刺客聂隐娘》
一、长镜头
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从乔治·梅里爱的“停机再拍”,到大卫·格里菲斯的“剪断胶片”,继而发现了电影中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奇幻、夸张、主观的非现实色彩出现在电影银幕上。近年来,电影拍摄技法日趋成熟,电影工作者们也开始注重发掘单个镜头潜在的魅力。
克拉考尔认为:电影偏爱“不适于舞台表演的现实”[1],强调长镜头符合生活真实。这对中国写实主义电影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哲学中固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传统美学观念,它体现出混沌无垠之美,这与长镜头的保持时空完整性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写实美学与东方传统哲学的碰撞、融合,使长镜头本土化。
侯孝贤早期的《悲情城市》、《戏梦人生》、《最好的时光》等影视作品中长镜头的运用,在符合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更具东方气质。
古装武侠影片《刺客聂隐娘》摒弃了传统武侠片的美学形式,打破好莱坞快切的手法,大量使用静长的镜头。在全片107分钟、自然主义影像构筑的长篇东方画卷,向观众慢慢展开峰林、田园、琴声鼓声、潺潺流水间,不同人物的默坐、默默对视、静静站着,尽可能的把自由留给观众,将视觉效果与内在情绪相统一,让观众主动去细细感受丝绸上交错的光影和东方的伦理情愫。
长镜头中,人物在飘动的帷幕后、天地间若隐若现,一举一动都极其安静,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最大限度的保持时间空间的完整性,将唐朝中晚期复杂的环境和人物一气呵成的拍摄出来,耐人寻味。
没有华而不实的炫技,没有惊心动魄的武打奇观,也没有将暴力神圣化、表演化,似乎略显沉闷。《刺客聂隐娘》中的武打场面,可能并没有《卧虎藏龙》中的“竹林之战”、《英雄》中的“酒馆比武”、《一代宗师》中的“金楼试手”等打戏让人印象深刻,但却使打斗真实性增高,完全尊重时空全貌。再看就发现韵味无穷、独树一帜,以“冷眼看生死”的态度把镜头时刻保持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并且带来了行云流水般的真实体验。
二、声音
著名匈牙利电影评论家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曾阐释:我们对视觉空间的真正感觉,是与我们对声音的体验紧密相连的,一个完全无声的空间在我们的感觉上永远不会是很具体的、很真实的。只有当声音存在时,我们才能够把这种看得见的空间作为一个真实的空间。”[2]电影中的声音,包括音乐、人声、音响。
《刺客聂隐娘》中,全都是文言文。“剑道无亲,不与圣人同忧。汝剑术已成,却不能斩绝人伦之亲!……”侯孝贤称这是为了增强历史感、真实感,因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唐朝,用文言文极大限度地把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还原出来。加上同期声的运用,也充分利用声音的无限延续性使影片更加真实。试问哪部武侠片会如《刺客聂隐娘》这般,做到如此极致的还原?
三、服装道具
克拉考尔所持的观点是电影可以负担起恢复感性、拯救人类精神的重任,“复原物质世界”是有效的途径。这样电影被克拉考尔规定了本性。《刺客聂隐娘》用简练的文字、精细的制作,将礼仪、宴会饮、沐浴、交谈等生活举止,展现出唐朝特有的从容气度。
无论从服饰、发饰还是到屏风、回廊,均参考了唐朝多部文献、画作,在影片中恰如其分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的性格设计不同颜色的服饰。聂隐娘一身玄色的刺客装、道姑的白色道袍、嘉诚公主的雍容配饰……在胶片独有的颗粒感中,细琢出一种精炼、内化的影像本质,让观众领略唐朝时尚,仿若置身唐风。
四、取景拍摄
“透过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人的灵魂,透过空镜头可以看到电影的灵魂。”[3]许多观众形容《刺客聂隐娘》如大写意的国画,但侯孝贤表示:“山水不是写意的,是写实的”[4]。于是辗转于两岸、日本进行实景拍摄。
同样是影片中需要树叶的戏,张艺谋在《英雄》的拍摄中,让工作人员把买来的叶子分等级,哪些适合出现在飞雪和如月打斗的前景,哪些出现在后景。侯孝贤想拍“漫山遍野黄叶”的戏时,树叶没黄,季节不对,他坚持不使用视觉炫酷的特效而保持事物真实的颜色,决定先去拍摄其它镜头,等过了几个月,银杏谷的树叶变黄,再重新补拍。每一片云、每一縷光,都是实拍,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好多时间都在等风来、等云开、等天光、等薄雾环绕,等等,力求拍出一部最写实、最具电影本性的武侠片。
44万英尺的胶片被浓缩成107分钟的影像,侯孝贤交出一部非常缓慢、很温柔的充满侯氏特点、并且美到让观众屏息的《刺客聂隐娘》。携多项大奖而归,口碑大赞,却票房惨败。由于文言文的晦涩、镜头节奏的缓慢等,很多观众在电影院睡觉、玩手机、写差评,表示看不懂。
导演大概早就预料到此结果,就像推广曲的名字《一个人没有同类》那样,也如聂隐娘回忆嘉诚公主抚琴段落的青鸾舞镜的典故:“罽宾国国王得一青鸾,三年不鸣,有人谓,鸾见同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青鸾见影悲鸣,对镜终宵舞镜而死。”每当看到这段影像,就哀伤与忧愁勃然而出,难以抑制。
結语
可以说《刺客聂隐娘》是最具写实主义风格的武侠片,秉承了侯孝贤一贯的导演风格。受克拉考尔等写实主义理论大师的影响,以侯孝贤为代表的中国影视工作者,结合东方美学、自身国情,将其本土化、民族化,涌现出大量的写实主义优秀电影。如近几年因为纪实而名声大噪的《山河故人》、《路边野餐》,以及本文列举的《刺客聂隐娘》,等等,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艺术与商业的严重失衡不利于写实主义电影的生长。国民喜好美国好莱坞式的华丽,却很难欣赏与之不同的深沉淡然写实之美。写实主义电影商业潜力的发掘,还有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3]李杨杨.论电影空镜头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19).
[4]北京晚报:《如何给现代人讲一个唐朝的传奇》,2015.
【关键词】:克拉考尔;侯孝贤;《刺客聂隐娘》
一、长镜头
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从乔治·梅里爱的“停机再拍”,到大卫·格里菲斯的“剪断胶片”,继而发现了电影中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奇幻、夸张、主观的非现实色彩出现在电影银幕上。近年来,电影拍摄技法日趋成熟,电影工作者们也开始注重发掘单个镜头潜在的魅力。
克拉考尔认为:电影偏爱“不适于舞台表演的现实”[1],强调长镜头符合生活真实。这对中国写实主义电影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哲学中固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传统美学观念,它体现出混沌无垠之美,这与长镜头的保持时空完整性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写实美学与东方传统哲学的碰撞、融合,使长镜头本土化。
侯孝贤早期的《悲情城市》、《戏梦人生》、《最好的时光》等影视作品中长镜头的运用,在符合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更具东方气质。
古装武侠影片《刺客聂隐娘》摒弃了传统武侠片的美学形式,打破好莱坞快切的手法,大量使用静长的镜头。在全片107分钟、自然主义影像构筑的长篇东方画卷,向观众慢慢展开峰林、田园、琴声鼓声、潺潺流水间,不同人物的默坐、默默对视、静静站着,尽可能的把自由留给观众,将视觉效果与内在情绪相统一,让观众主动去细细感受丝绸上交错的光影和东方的伦理情愫。
长镜头中,人物在飘动的帷幕后、天地间若隐若现,一举一动都极其安静,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最大限度的保持时间空间的完整性,将唐朝中晚期复杂的环境和人物一气呵成的拍摄出来,耐人寻味。
没有华而不实的炫技,没有惊心动魄的武打奇观,也没有将暴力神圣化、表演化,似乎略显沉闷。《刺客聂隐娘》中的武打场面,可能并没有《卧虎藏龙》中的“竹林之战”、《英雄》中的“酒馆比武”、《一代宗师》中的“金楼试手”等打戏让人印象深刻,但却使打斗真实性增高,完全尊重时空全貌。再看就发现韵味无穷、独树一帜,以“冷眼看生死”的态度把镜头时刻保持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并且带来了行云流水般的真实体验。
二、声音
著名匈牙利电影评论家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曾阐释:我们对视觉空间的真正感觉,是与我们对声音的体验紧密相连的,一个完全无声的空间在我们的感觉上永远不会是很具体的、很真实的。只有当声音存在时,我们才能够把这种看得见的空间作为一个真实的空间。”[2]电影中的声音,包括音乐、人声、音响。
《刺客聂隐娘》中,全都是文言文。“剑道无亲,不与圣人同忧。汝剑术已成,却不能斩绝人伦之亲!……”侯孝贤称这是为了增强历史感、真实感,因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唐朝,用文言文极大限度地把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还原出来。加上同期声的运用,也充分利用声音的无限延续性使影片更加真实。试问哪部武侠片会如《刺客聂隐娘》这般,做到如此极致的还原?
三、服装道具
克拉考尔所持的观点是电影可以负担起恢复感性、拯救人类精神的重任,“复原物质世界”是有效的途径。这样电影被克拉考尔规定了本性。《刺客聂隐娘》用简练的文字、精细的制作,将礼仪、宴会饮、沐浴、交谈等生活举止,展现出唐朝特有的从容气度。
无论从服饰、发饰还是到屏风、回廊,均参考了唐朝多部文献、画作,在影片中恰如其分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的性格设计不同颜色的服饰。聂隐娘一身玄色的刺客装、道姑的白色道袍、嘉诚公主的雍容配饰……在胶片独有的颗粒感中,细琢出一种精炼、内化的影像本质,让观众领略唐朝时尚,仿若置身唐风。
四、取景拍摄
“透过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人的灵魂,透过空镜头可以看到电影的灵魂。”[3]许多观众形容《刺客聂隐娘》如大写意的国画,但侯孝贤表示:“山水不是写意的,是写实的”[4]。于是辗转于两岸、日本进行实景拍摄。
同样是影片中需要树叶的戏,张艺谋在《英雄》的拍摄中,让工作人员把买来的叶子分等级,哪些适合出现在飞雪和如月打斗的前景,哪些出现在后景。侯孝贤想拍“漫山遍野黄叶”的戏时,树叶没黄,季节不对,他坚持不使用视觉炫酷的特效而保持事物真实的颜色,决定先去拍摄其它镜头,等过了几个月,银杏谷的树叶变黄,再重新补拍。每一片云、每一縷光,都是实拍,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好多时间都在等风来、等云开、等天光、等薄雾环绕,等等,力求拍出一部最写实、最具电影本性的武侠片。
44万英尺的胶片被浓缩成107分钟的影像,侯孝贤交出一部非常缓慢、很温柔的充满侯氏特点、并且美到让观众屏息的《刺客聂隐娘》。携多项大奖而归,口碑大赞,却票房惨败。由于文言文的晦涩、镜头节奏的缓慢等,很多观众在电影院睡觉、玩手机、写差评,表示看不懂。
导演大概早就预料到此结果,就像推广曲的名字《一个人没有同类》那样,也如聂隐娘回忆嘉诚公主抚琴段落的青鸾舞镜的典故:“罽宾国国王得一青鸾,三年不鸣,有人谓,鸾见同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青鸾见影悲鸣,对镜终宵舞镜而死。”每当看到这段影像,就哀伤与忧愁勃然而出,难以抑制。
結语
可以说《刺客聂隐娘》是最具写实主义风格的武侠片,秉承了侯孝贤一贯的导演风格。受克拉考尔等写实主义理论大师的影响,以侯孝贤为代表的中国影视工作者,结合东方美学、自身国情,将其本土化、民族化,涌现出大量的写实主义优秀电影。如近几年因为纪实而名声大噪的《山河故人》、《路边野餐》,以及本文列举的《刺客聂隐娘》,等等,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艺术与商业的严重失衡不利于写实主义电影的生长。国民喜好美国好莱坞式的华丽,却很难欣赏与之不同的深沉淡然写实之美。写实主义电影商业潜力的发掘,还有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3]李杨杨.论电影空镜头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19).
[4]北京晚报:《如何给现代人讲一个唐朝的传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