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启动于2001年,此次新课改是史上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次。新课改以来,高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但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与《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一个在英语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异变(Alteration)现象尤为突出。本研究试图对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异变的表现、类型及其特征、原因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异变 课程实施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前,课程研究者们认为,只要实施者如实地按照课程专家们的设计意图执行课程计划,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课程计划的设计。随着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结构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人们开始意识到课程设计的完美并不一定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实施,于是学界转而开始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研究。
随着我国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于2001年启动,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渐入人心,此次新课改是史上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次。那么自新课改以来,高中英语教学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新课程标准在普通高中是否适用?作为课程计划的制订者有没有考虑到欠发达普通高中的情况?如何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就自己的实习经历看,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与《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许多课程改革计划在普通高中难以顺利实施,其实施的效果与预设课程相去甚远。课程实施的过程常被形容为“黑匣子”,各种各样的挑战充斥其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个在英语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异变现象尤为突出。这种课程实施的落差或者说异变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深刻影响。Fullan和Pomfret(1977),Snyder(1992),O’Sullivan(2002),彭惠芳(2002,2004),唐丽芳(2002),石鸥(2004),谢翌(2004),郭静(2009),邝丽湛(2008),史晖(2010)等人对英语课程實施中的异变进行了调查分析或理论研究。
在新课程的实施阶段,急需对实际的课程实施进行一个近距离的观察与研究。而且在这其中对课程异变持有正确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异变会阻碍课程计划的实施,但有些会促进课程的实施。所以怎样理解异变,怎样对待异变最终会对课程的实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本研究势在必行的要义所在。
2.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通过对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异变的表现、类型及特征、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主要研究问题:(1)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表现在哪些方面?(2)异变的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3)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为什么会出现异变?
基于课程理论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 1979)的五种课程形态理论,本研究将着眼于从正式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三个方面对课程异变进行全面的探讨。通过对国内外课程实施领域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笔者试图阐释课程异变出现的必然性;通过进一步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高中英语课程异变的变现及课程异变的类型、特征。研究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异变的意义在于深刻理解课程变革过程的实际及课程实施在普通高中是否适应;理解当前课程改革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课程实施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可能原因做出解释,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异变现象是以多种形式呈现的,本研究试图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通过对高中英语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对异变现象进行反思,对引起课程实施异变的原因进行讨论,尽可能地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的研究工具包括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其中访谈和课堂观察占主导地位,问卷是为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而采用的辅助性手段。选用访谈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表现情况及他们教学行为的缘由。问卷用来调查学生对新英语课程实施的满意程度,并印证异变的存在。事先设计好的课堂观察记录表将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材的使用等,发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异变的存在。
本研究在某中学高一、高二5个班级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课堂观察,记录了有关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信息;之后对这两个年级5个班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旨在了解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满意度。本研究包括质性和量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量性数据即问卷,质性数据包括课堂观察记录表和访谈,笔者录制下几个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且所有的访谈均被录音。问卷的统计和分析采用的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呈现学生对英语课程实施满意度的整体情况。至于定性分析,笔者仔细阅读了课堂观察记录表及转录的访谈记录,从研究问题和访谈提纲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
3.研究发现
通过研究,本文获得以下发现:
(1)高中英语课程实施存在很大的异变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只部分实现;课程内容的偏颇;教学方法的简单陈腐及评价制度的滞后四个方面。
(2)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两种异变,即超越性异变(amplificational alteration)和衰减性异变(attenuational alteration)。超越性异变即异变的积极效应,它能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完善并且超越预设课程的过程,特点是它可以引发创新,带来适应,使课程得到发展与完善。而衰减性异变即消极效应,会引起课程“变质”,它的特点是会造成课程实施效果的衰减,致使课程失真,还能使实施中的课程偏离乃至背离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3)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产生异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课程的本身包括预设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计划的适切性及可操作性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的匮乏;学校内部的因素诸如学生之前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以往的经验,对英语教学要求与目标的理解,巨大的压力,教师的归因水平等;校长的影响;以及学校的研究和交流文化;最后是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比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政策。 在课程实施中要尽量促成超越性异变的发生,防止衰减性异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学校方面,应减少无意义的常规工作检查,专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师资来源。例如为在职教师提供校本培训,培训时间及内容由教师决定,形式应当尽量多样化。而且,校长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力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方面,教师应改变他们的观念,意识到异变的存在是必然的,并积极投身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活动中。不要认为研究只是专家的工作,教师也可以进行行动研究,加强同教材编制者之间的对话,把在实践中感悟到的对学生的需要及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告知教材编辑,使教材不断完善。学生方面,作为学习与课程的主体,学生应当不断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增加知识储备。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防止课程在学生经验层面意义的偏离,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评价制度的改革也对促进超越性异变的产生有重要作用。以发展性评价为首,更科学、民主的评价制度亟待建立。
4.结语
在如今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代背景下,只要给予教学实践更多的关注,研究课程异变的本质及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不断地完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指日可待。希望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及贯彻《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产生一定的实际意义。今后对课程异变进行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对造成课程异变的原因,或许还能从其他层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帮助促进教学质量,减少衰减性异变的产生;第二,课程实施是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维度的一个过程,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意识等囊括进来,从更多的角度来考虑课程实施这个问题,并尝试探究异变与家长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第三,后续研究可考虑采集更多的被试和学校作为样本。
参考文献:
[1]Fullan,M.
关键词: 异变 课程实施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前,课程研究者们认为,只要实施者如实地按照课程专家们的设计意图执行课程计划,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课程计划的设计。随着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结构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人们开始意识到课程设计的完美并不一定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实施,于是学界转而开始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研究。
随着我国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于2001年启动,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渐入人心,此次新课改是史上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次。那么自新课改以来,高中英语教学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新课程标准在普通高中是否适用?作为课程计划的制订者有没有考虑到欠发达普通高中的情况?如何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就自己的实习经历看,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与《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许多课程改革计划在普通高中难以顺利实施,其实施的效果与预设课程相去甚远。课程实施的过程常被形容为“黑匣子”,各种各样的挑战充斥其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个在英语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异变现象尤为突出。这种课程实施的落差或者说异变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深刻影响。Fullan和Pomfret(1977),Snyder(1992),O’Sullivan(2002),彭惠芳(2002,2004),唐丽芳(2002),石鸥(2004),谢翌(2004),郭静(2009),邝丽湛(2008),史晖(2010)等人对英语课程實施中的异变进行了调查分析或理论研究。
在新课程的实施阶段,急需对实际的课程实施进行一个近距离的观察与研究。而且在这其中对课程异变持有正确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异变会阻碍课程计划的实施,但有些会促进课程的实施。所以怎样理解异变,怎样对待异变最终会对课程的实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本研究势在必行的要义所在。
2.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通过对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异变的表现、类型及特征、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主要研究问题:(1)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表现在哪些方面?(2)异变的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3)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为什么会出现异变?
基于课程理论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 1979)的五种课程形态理论,本研究将着眼于从正式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三个方面对课程异变进行全面的探讨。通过对国内外课程实施领域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笔者试图阐释课程异变出现的必然性;通过进一步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高中英语课程异变的变现及课程异变的类型、特征。研究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异变的意义在于深刻理解课程变革过程的实际及课程实施在普通高中是否适应;理解当前课程改革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课程实施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可能原因做出解释,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异变现象是以多种形式呈现的,本研究试图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通过对高中英语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对异变现象进行反思,对引起课程实施异变的原因进行讨论,尽可能地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的研究工具包括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其中访谈和课堂观察占主导地位,问卷是为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而采用的辅助性手段。选用访谈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表现情况及他们教学行为的缘由。问卷用来调查学生对新英语课程实施的满意程度,并印证异变的存在。事先设计好的课堂观察记录表将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材的使用等,发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异变的存在。
本研究在某中学高一、高二5个班级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课堂观察,记录了有关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信息;之后对这两个年级5个班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旨在了解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满意度。本研究包括质性和量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量性数据即问卷,质性数据包括课堂观察记录表和访谈,笔者录制下几个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且所有的访谈均被录音。问卷的统计和分析采用的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呈现学生对英语课程实施满意度的整体情况。至于定性分析,笔者仔细阅读了课堂观察记录表及转录的访谈记录,从研究问题和访谈提纲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
3.研究发现
通过研究,本文获得以下发现:
(1)高中英语课程实施存在很大的异变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只部分实现;课程内容的偏颇;教学方法的简单陈腐及评价制度的滞后四个方面。
(2)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两种异变,即超越性异变(amplificational alteration)和衰减性异变(attenuational alteration)。超越性异变即异变的积极效应,它能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完善并且超越预设课程的过程,特点是它可以引发创新,带来适应,使课程得到发展与完善。而衰减性异变即消极效应,会引起课程“变质”,它的特点是会造成课程实施效果的衰减,致使课程失真,还能使实施中的课程偏离乃至背离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3)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产生异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课程的本身包括预设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计划的适切性及可操作性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的匮乏;学校内部的因素诸如学生之前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以往的经验,对英语教学要求与目标的理解,巨大的压力,教师的归因水平等;校长的影响;以及学校的研究和交流文化;最后是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比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政策。 在课程实施中要尽量促成超越性异变的发生,防止衰减性异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学校方面,应减少无意义的常规工作检查,专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师资来源。例如为在职教师提供校本培训,培训时间及内容由教师决定,形式应当尽量多样化。而且,校长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力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方面,教师应改变他们的观念,意识到异变的存在是必然的,并积极投身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活动中。不要认为研究只是专家的工作,教师也可以进行行动研究,加强同教材编制者之间的对话,把在实践中感悟到的对学生的需要及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告知教材编辑,使教材不断完善。学生方面,作为学习与课程的主体,学生应当不断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增加知识储备。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防止课程在学生经验层面意义的偏离,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评价制度的改革也对促进超越性异变的产生有重要作用。以发展性评价为首,更科学、民主的评价制度亟待建立。
4.结语
在如今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代背景下,只要给予教学实践更多的关注,研究课程异变的本质及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不断地完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指日可待。希望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及贯彻《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产生一定的实际意义。今后对课程异变进行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对造成课程异变的原因,或许还能从其他层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帮助促进教学质量,减少衰减性异变的产生;第二,课程实施是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维度的一个过程,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意识等囊括进来,从更多的角度来考虑课程实施这个问题,并尝试探究异变与家长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第三,后续研究可考虑采集更多的被试和学校作为样本。
参考文献:
[1]Fulla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