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巾帼花开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女儿患病离世,留下12万元看病欠款,窦兰英年过花甲,6年间辛勤劳作,替女还债。老人视诚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
  作为军人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作为退役军人要回归人民、更要回报人民。谢彬蓉志愿把赴凉山彝村支教当作实现梦想、回报人民的最好方式;
  从事麻风病患护理工作20余年,以精湛的护理技术照顾每一位患者,潘美儿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彰显“医者仁心”的大爱,被大家称为“最美护士”;
  ……
  她們是全国道德模范当中的巾帼之花,是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她们用自己平凡而高尚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许;她们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用心诠释着道德之美,温暖了全社会。

“信义奶奶”窦兰英:信守承诺替女还债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为了替女儿还债,用一颗朴素厚道的诚信之心、用再平凡不过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诚信,她为身边的人们树立起了一面做人的镜子。她视诚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她就是家住甘肃省张掖市肃南红湾寺镇的窦兰英老人。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 窦兰英

  时间追溯到1985年,窦兰英的丈夫被无情的病魔夺走了生命。年仅36岁的窦兰英开始打临工、当保姆,辛辛苦苦把两个女儿养大成人并相继成家立业。苦了一辈子,原本以为可以安度晚年,可谁知道,不幸又一次降临。大女儿的丈夫丢下出生仅28天的孩子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看着收入微薄的女儿和可怜的孙女,窦兰英又开始照顾她们母女的起居。几年来,虽然日子过得苦了些,但一家三代和和睦睦倒也其乐融融。好不容易盼着一切都好了起来,2012年,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让窦兰英感到天都塌了下来。女儿被查出患有直肠癌,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母女俩四处借钱,做手术、化疗、寻医、求药,一次又一次,外债借了一万又一万,然而术后一年多,窦兰英的女儿还是撒手人寰。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这无疑是晴天霹雳,窦兰英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无情打击面前,她不能倒下去,日子还得过下去。因为她知道,十多万元的债务不能扔下不管,7岁的外孙女还在苦巴巴地指望着她。
  看到老人家的境况时,有些人觉得债是要不回来了。但窦兰英强忍悲痛,坚强地站了起来:“做人要讲信用,是我女儿借的钱我都认,我一定会想办法还钱。”正是这句话,让窦兰英无比坚定地走上了“替女还债”的诚信之路。
  为信守替女还债的承诺,60多岁的窦兰英重操旧业,当起了保姆、干上了钟点工,空闲时间还去捡废品卖破烂,省吃俭用一分一分地攒下来还债。这些年,老人没添过一件像样的衣服,生病了也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买药。除打工的收入全部用来还债外,她甚至连自己每月的低保费也全部用于还债。为了还债,祖孙俩的生活真可谓捉襟见肘,平日里连点肉都不舍得吃。她说:“自己倒没什么,就是委屈了孙女。”每次提起这些,窦兰英眼里就泛起了泪花。
  在窦兰英还债的日子里,有些人看着老人带着孙女还债实在不易,就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的处境不用还了,但她仍然坚持还给人家,哪怕还的再少也要一点一点地还。在窦兰英看来,大家是因为信任才赊账,做人要讲诚信!还债时,她还向人家赔一次礼:“拖欠长了,亏欠了!”
  窦兰英有一个田字格本做的小账本,她把给大女儿看病所欠的12万元账目全部罗列在上面,包括女儿生前欠的小卖部买米买盐的钱。她把这个本子连同女儿厚厚的一沓病历、一些遗物保存在一个蓝色布包里,每还一笔钱,她就将布包从高高的柜子顶上拿下来,仔细地打钩,她说:“每还一笔,心理压力就会减轻一分。”
  为了还清这些债务,收入微薄的窦兰英没有退缩,年近70的她一边照顾年幼的外孙女,一边省吃俭用、打零工,坚持不懈替女还债,终于在2019年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纵然窦兰英有坚持的理由,但一位七旬奶奶的不懈践诺依然让许多人为之动容。2019年9月,被誉为“信义奶奶”的窦兰英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失去女儿的痛,化为替女还债的愿。她用老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诚信”的含义……她很贫穷,也很富有。诚信,就是她最大的财富。
  当诚信如星星之火时,它给我们的是一种信心和力量;当星星之火逐渐蔓延成燎原之势时,这个世界才会更加温暖、更加美好。窦兰英用一颗厚道之心,诠释了“诚信”的真谛。

谢彬蓉:大凉山里的“候鸟”教师


  2014年,重庆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谢彬蓉从网站看到“苦荞花开支教团”的社会公益组织信息:该地区需要能吃苦、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公益人士,前往接力支教。这一信息激起了她当年因参军没能如愿从事“教师”的梦想。于是,她决定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凉山地区义务支教。
  自此,谢彬蓉就像一只“候鸟”,每逢学校开学,她就要离开繁华的重庆,“飞”到山里与孩子们在一起,一待就是几个月。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瓦古乡扎甘洛村教学点重庆籍支教志愿者 谢彬蓉

  父亲曾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为了延续他的军旅情结,1993?年,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的谢彬蓉成为班里投笔从戎的“独苗苗”,她因此戏称自己是“军二代”。
  到2013?年,谢彬蓉的军龄正好满20?年,也就是在那一年,女儿上大学,同样从军的丈夫2010?年已经自主择业,她觉得自己转业的条件成熟了,就选择回到老家重庆。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转业之前的几年,谢彬蓉就在家人面前早早做起了“渗透工作”。她常常搜集一些关于支教的信息跟家人分享,告诉他们自己想去支教,所以做出决定的时候,家人都很支持,女儿鼓励说:“只要你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跨过20?年的军旅岁月,谢彬蓉终于登上三尺讲台,重圆教师梦。
  第一所学校是在网上找到的,她当时就想找一个看起来“条件更差、更艰苦、更需要帮助”的地方,最后选择了故哲小学。但让她真正下定决心继续支教的,是在这个学校的最后一天。那天期末考试,谢彬蓉被交换到乡里的中心小学监考。本以为那里的条件会好很多,但在考场上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基础那么薄弱,谢彬蓉这才意识到,凉山的师资力量比她想象的要差很多。
  从西昌太和镇故哲村小到美姑县尔其乡依惹村小,再到现在海拔近3000米的扎甘洛,谢彬蓉开玩笑说:“我是典型的‘人往高处走’,但条件也是一个不如一个。”
  扎甘洛是一个只有十几户的小山村,总人口不到180人,其中大部分一家有四五个孩子。村里的孩子入学率不高,而且入学很晚。学校建在村子中间的一块开阔地上,4间土砖房,只用了一间作教室,没有校门。谢彬蓉用粉笔在教室外面的土墙上写上了“扎甘洛村小学”。
  冬天的山里特别冷,她得穿着两件毛衣、一层夹袄再加一层羽绒服,两条羽绒裤,晚上盖三四层被子,手被冻得握不住粉笔,只好戴着手套写字。房间的窗户没有玻璃,她用塑料布贴上,窗台上放着她的包和本子。早上起床,她去拿本子写教案,发现本子被冰粘住了;去拿纸点火,发现纸被冰冻住了;去包里拿东西,发现包也被冻住了;要开门出去,却发现门栓也被冻住了……但这些,谢彬蓉并不觉得苦。每次看到孩子们的一点点变化,她的坚持便有了无穷的动力。
  山里的孩子们学习基础差,跟他们讲抽象的概念他们根本听不懂。谢彬蓉就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玉米、土豆、核桃、辣椒入手,教孩子们学会加减法。她自编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歌谣,教孩子们认识拼音和汉字。
  让她惊喜的是,孩子们学得很快。一个学期下来,他们不仅学会了所有的拼音,而且学会了声调、标调以及生字的拼读,还认识了100多个汉字。
  谢彬蓉用军人的坚韧,在大凉山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为孩子们点燃知识的火把。她也因为这份坚守和大爱,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谢彬蓉知道,大凉山孩子的教育任重道远。她决心做一只“候鸟”,每逢学校开学就离开繁华的重庆,“飞”到大山里与孩子们在一起,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带着孩子们描绘出他们的美好未来。

潘美儿:麻风村里的最美天使


  她以非凡的勇气、耐心以及对生命的敬重之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护理着麻风村的病人们,查房、给他们发药、消毒、整理被褥、与病人们聊天……她用爱——这一剂最神奇的“良药”,不仅治好了病人们身上的伤痛,也治愈了他们被世俗隔离的孤独心灵。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湖州上柏住院部(麻风病区)护士长 潘美儿

  潘美儿是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浙江省皮肤病医院)上柏住院部(麻风病区)的护士长,1996年,20岁的潘美儿从湖州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24年来,她把青春奉献给了医护事业,照料平均年龄76岁的麻风休养员。
  座落在山坳里的上柏住院部(麻风村)主要承担着麻风休养员的医疗护理与康复。
  如今,麻风病已淡出人们的生活,但这种由麻风杆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疾病导致病人四肢畸残、面部毁容。
  上柏住院部现长期收住有60多名麻风休养员。他们曾是麻风病患者,治愈后却留下畸、残,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45岁,平均年龄76岁。作为重度传染病,麻风病人大多没有成家,也没有子女。
  潘美儿至今记得第一次跟着有近20年工作经历的老护士长楼月琴巡查病房,当靠近病房的时候,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下意识地捂住鼻子,只觉反胃、恶心。”?潘美儿说,“后来才知道,这是麻风溃疡散发出来的气味。”
  走进病房后,第一次面对麻风病人,“坦白地说,当时只觉着害怕。”潘美儿说,“因为疾病致残,这些病人的身体大多有缺陷。”
  但当护士长为大家介绍:这是新来的护士潘美儿。話音刚落,房间里的每个人都突然欢腾起来,“手脚不便的,拼命地点头;没有手指的,就用拳头使劲拍着;还有人使劲用自己能够利用的身体部位,拍打着桌子。”潘美儿说,“没有想到,一个从来没有和他们见过面的小护士,竟让他们如此拼尽全力地欢迎。”
  “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潘美儿说。也是从那一天开始,她认定留在了这个被称为麻风村的村落。
  2005年,潘美儿接过护士长的接力棒,开始带领年轻的护理人员一起为麻风病人服务。
  从学校毕业,一路走来,潘美儿说,也曾遇到过挫折、遇到过困难,但她始终坚守初心,要在麻风护理岗位上、在麻风村为这个特殊的群体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潘美儿说,很多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你们为什么选择坚守?后悔吗?我们的回答是因为麻风休养员的需要。
  “说实话,作为一名特殊岗位的医护人员,刚来的时候也曾犹豫过、矛盾过,但现在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不后悔!”潘美儿说,“这么多年相处下来,自己从麻风休养员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的勇敢、坚强、淡定、乐观向上、遇到任何困难都保持微笑的精神,对自己来说是最大的收获,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24年,潘美儿先后获得第42届南丁格尔奖、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潘美儿说:“24年前,当第一次走进麻风村的时候,想到的也许只是找到了一份工作;但现在我明白了这份职业的神圣、责任和使命,我会保持着这份坚定和信念一直走下去。”
  (综合《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明网整理)(责编 满天)
其他文献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迎来送往,周而复始,人们在这季节转换中安度时光。  饮食  多酸少辛 秋季肺气当令,辛味食物(辣椒、葱、姜、蒜等)有助肺气,如果过食造成肺气过旺,就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而酸味食物入肝,肝气可挟制肺气,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  养阴清燥 肺與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因此需要润燥、养阴。可适当食用如蜂蜜、百合、荸荠、双花决明茶(洗肺颗粒)等食品,有益健康。  起居  重点护肺经 秋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个并不使人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作者简介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1911~2004),波蘭作家、翻译家、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张抗抗与上海的关系尤为密切,源远流长,文学梦想一部分在上海得以实现。1979年,张抗抗非常重要的小说《白罂粟》发表在《上海文学》。小说《爱的权利》发表在《收获》,在《收获》发表的《淡淡的晨雾》获得全国中篇小说奖。1981年,在《收获》发表《北极光》,《隐形伴侣》部分发表在《收获》……  “上海,是我写作的起点。”张抗抗说。慧眼识才的出版社引领文学的起步  张抗抗与上海渊源颇深。父亲在
在这场团结一心、尽己所能的疫情防控战中,无数女性挺身而出,奋战在防控一线,不仅贡献巾帼力量,也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耐心和包容,为抗击疫情增添了温暖与力量。  我们被很多挺身而出的人与守望相助的事迹感动与温暖着,在第11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抗击疫情巾帼人物,讲述她们的战“疫”故事……李兰娟陈薇喬杰可敬的女院士  让专业的人多发声、让专业的人作决定,是此次疫情防控中一
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到不普通  谌芬、郭文生家庭  谌芬、郭文生夫妻是工作上的好参谋,同事中的好榜样。谌芬担任敦煌市沙州镇红当社区监委会主任,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但加班时总有家人的理解和包容。工作中谌芬始终实践着“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信条,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去解决。有60户居民的楼道玻璃破损无人问津,她了解后,多方联系为居民换上新的玻璃;“三无”楼院
亲子阅读是具有魔幻色彩的。它的重要性在于,你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有一天能对书感兴趣,拥有受用一生的读书习惯。  作为家长,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不会每天捧起那些花里胡哨的绘本,讲得津津有味。我选择睡前共读,用自己和孩子感觉最舒服的姿势靠在一起,书由孩子选。数百本绘本都摞在地上,在这些书被看过一轮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每次都会抽签似的选同一本书,而且一晚上能让你讲十几遍。到最后,眼皮都快闭上了,嘴里
自加入西关街西苑社区以来,勤劳奉献是她的代名词,兢兢业业是她的座右铭,每年社区考核她都被评为“优秀网格员”,2019年被武威市凉州区授予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如果问谁是每天第一个到社区,最后一个离开社区的人,那不用说肯定是她——梁雪琴。  2017年11月,梁雪琴成为西苑社区一名专职网格员,对她来说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有压力更有动力。进入社区后,她与同事们一股劲地扎进了社区工作的热潮中。采集信息、收集
和朋友一起逛街,朋友的视线忽然被前面的一位气质美女攫住。这位女子格外窈窕,灰绿色的荷叶衫配短裙,戴一顶宽边的帽子,长肩带的小背包在身上来回轻晃。她的右手居然举着一支棉花糖,让优雅风情多了几分俏皮灵动,在人群中,确实很抢眼。  朋友对我说:“你看,年少多美。”我却摇了摇头,不要以年龄衡量女子,要看气质,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美丽。  眼前這位装扮粉嫩的女子我认识:邻家女儿,31岁,尚未婚嫁。母亲为她
“你为什么要瞪他呢?显得你好凶啊。”  “那我该如何表达我的愤怒?”  “你应该一个巴掌扇死他啊!”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从一个城中村里穿过,中间的巷道是一条热闹的街。  有一天,街上来了一个卖芝麻酱的人,一台不大的机器,上面放入芝麻,下面就流出芝麻酱,比香油作坊里卖的显得更加原汁原味,10块钱一瓶,我赶紧买了。  回到家中,烫了面,烙了两张红糖芝麻酱饼,饼烙得金黄,外层香脆,里软而筋道,红糖和芝麻酱已经完全融合,咬上一口,甜丝丝、香喷喷,这个味道竟让我想起小时候吃过的烤饼来。  我小的时候,住在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