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为了学生的明天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张玲,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美容美发专业教师,高级教师,美发技师,国家美发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2009-2012年连续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美发技能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09-2012年连续在北京市职业院校中职组美发技能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1年10月被评为“北京市职业院校职教名师”。2013年9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12年11月被授予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美容美发技术技能专业标准卷杠、女士短发修剪赛项“首席指导教师”称号。
  
  1983年,张玲考入黄庄职业高中服装制作专业。她说,报考这个学校,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是啊,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女孩,从小看到的服装都是蓝、白、灰、黑、军绿,颜色单调,款式单一,“服装制作”这个专业会对她产生多么大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谁知,三年后的1986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的她,却被安排到美容美发专业作了教师。
  如果说这一切可以算作阴差阳错,那么,当初的阴差阳错让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位大学毕业生,又或许是少了一位制作服装的能工巧匠,却让黄庄职业高中后来的学生得到一位好老师,让北京市得到一位职教名师。
  成长: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玲一直很忙碌。
  张玲上学期间学的是服装制作专业,毕业后教的是美发。为了能当好老师,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她边学边教。到美发班去上课,然后到理发店去实习。家住石景山区的西北部,学习地点在过去的宣武区,路途堪称遥远。每天学习回来走下公交车几乎都是夜里九十点钟。下了公交车往家住的大院走,还有一条比较长的路,两侧都是树林,黑压压的。她总是先前后张望一番,见周围没人,才壮着胆子往里走,路上大气也不敢喘,直到拐过弯看到门岗才长舒一口气。
  不过,张玲却说,那时候年纪小,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是这些年,感觉工作越来越多,总也干不完,总是要加班。“也许是我干活儿太慢了。”遇到事情,张玲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实,不是张玲“感觉”工作多了,也不是她干活儿效率不高,而是工作确实多了。自2008年开始,北京市职教课改,张玲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由专家带着去企业调研,回来后根据企业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方案设置教学内容、课型,写出教案,送给专家审核,上课,评课……一轮结束,又开始下一轮……
  除了专业课,张玲还一直承担着班主任工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玲还是会给自己加码儿——她给学生建了一个作品库。她喜欢拍下学生的作品,或者把学生操作的过程录下来。除了把好的作品贴在教室里展览以外,还会在上课时把上节课的照片拿出来和现在的作品作对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毕业时,她又把这些照片和录像刻成光盘送给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此外,张玲连续三年担任全国美容美发专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连续三年捧回一等奖奖杯,这背后需要多少付出?
  不过,专业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在美发教学方面想必没什么压力了吧?谁知,张玲的回答令人诧异:“刚开始跟学生一起学,专业上也没觉得有多难,反而这几年有难的感觉了。”为什么呢?张玲说:“当初学生什么都不懂,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随便示范一个技术,学生都惊呼一片。现在学生接触面很广,网上有讲课的视频可以看,学校和企业有合作,学生还可以到美发店里学。现在我们的压力反而大了。”
  所以张玲不断学习。除了参加培训,她平时也到网上看看新技术新发型。每星期三企业老师来学校给学生上课,张玲也会去跟学生一起学习。而令外界羡慕的寒暑假,她则要到合作的企业学习,看看流程、要求,了解企业和学校有哪些不一样,企业对员工有哪些要求,以免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脱节。
  于是,教龄近30年的张玲依然忙碌着。上个周末,上高中的儿子腻着她,死缠烂打非要让她给剪发,她嘴上还有点嫌烦,其实大家都明白,那是儿子在争取和妈妈相处的机会呢。
  
  教学:为学生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玲的教学不停留于课本,不受限于课堂,而是把触角不断向企业延伸。在长期的探索中,张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把课堂变成美发厅,美发厅变成课堂”,使学生顺利从学生过渡到职业人,得到企业高度认可。
  她根据企业真实的服务和岗位要求,将美发服务项目所需技能和理论知识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并将涉及到的服务规范和操作技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融入到教学单元中,层层深入。
  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学生认知特点,每次教学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掌握操作流程、操作技巧、服务规范、质量标准。
  她改变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徒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拓展学习途径,激发学习主动性。并通过自评互评、教师企业评价的形式,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掌握操作标准,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她创造多种学习机会和渠道:把大师引入课堂;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积极性,促使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工作,到单位、社区、学校进行义务理发,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技术,同时增强了服务意识。
  她在原来学生做、教师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社会(服务单位、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运用评价单评价、作品现场评价观摩、照片展示等手段,提高了评价实效性,同时便于学生对比和反思,增强了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她开发有效的奖励机制,教学中一个单元考核合格的学生,奖励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达到与企业接轨。
  ……
  张玲在教学上的探索得到专家高度评价:“在学习中再现服务情境,基本实现了学习即工作,工作引导学习,在学习中自我构建职业技能与服务经验。”“将学习任务的完整性与技能训练的阶梯性良好地结合,突破了对技能的简单模仿,解决了做中如何学的问题。”来自朝阳区进修学校职教中心的陈清在听过张玲的《用集中修剪法修剪刘海》一课后,用“宝黛初会”来比拟初听此课的惊艳之感,说这是她听过的“最优秀的一堂课”。
  张玲坦言,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并不会总是听老师的。比如老师示范完吹头发,学生说:“老师,现在大街上没这样的发型。”张玲就给学生讲,所有发型都起源于基础。基本功扎实,才能随心所欲。没有基础,想要什么也做不出来。将来到了店里,万一顾客要求吹起发根,你吹不起来,顾客不就流失了?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发型怎么变,都离不开基本功。这是张玲告诉学生的道理。那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张玲的教学,是不是该用教务处主任吴懋老师这句话呢:“张玲的课不像六脉神剑那么花哨,但是像一阳指,一下就点在穴上。”
  
  教育:给每个学生成长的机会
  
  张玲一直做班主任。同事们说,不管多么难带的班,到了张玲手里,一切都顺了。
  那个17岁的男孩,心理年龄就像一名幼儿园的孩子,只要有时间就跟在张玲身边,学校和学习上的大事小事都要老师写条或打电话给家长。张玲一点都不烦,对他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得知他没带饭卡时,赶紧去给他打饭;发现他衣服穿着不整齐时,亲手帮他整理;放学时,嘱咐他路上注意安全早些回家;经常与他的家长联系,沟通他的情况;不管多累、多忙,总想办法找时间和他聊天,告诉他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融入到同学中去。渐渐地,他关心同学了,体贴家长了,偶尔还会帮助老师或同学做一些事情,毕业后也如愿找到了工作。
  那个人称“大姐大”的女孩,课上不注意听讲、说话、睡觉;课下打闹骂人,还和老师吵架。张玲私下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女孩很讲义气,为人正直。小学时她曾是优秀学生,初中以后与教师发生剧烈冲突后自暴自弃,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张玲首先找女孩的母亲交谈,讲孩子身上的优点,劝家长多鼓励她、关心她、督促她,绝不能放弃。然后,针对她人缘好、朋友多、好交际、在同学中有威信的特点,让她当纪律委员,管理班中仪表、纪律。同时,张玲找她谈心,指出她身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要求。这样一来,她对自己有了一些约束,工作认真负责。每当她取得一点成绩时,张玲都趁热打铁,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充分调动她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她组织并参与班中、校内外活动。通过一次一次鼓励、督促,倾听她的心声,帮助她解决心中的烦恼,这个女孩终于改掉了缺点,光荣地加入了团组织,毕业后工作也做得很好。
  上一届那个班,有一半学生来自贵州。学生刚来时不敢说话。那个胆子最小的女生,回答问题时连坐得最近的同学都听不出她说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玲除了让大家轮流练习服务用语,还抽签选班委。说来也巧,那个胆小的女生单单就抽到了体委。一段时间下来,她敢说话了,声音也大了。同学们说,她现在在美容院工作,“可能说了”。
  张玲说:“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成长。有些孩子有潜力,没机会发挥出来。给了机会,也许就发掘出他们的潜力了。”
  
  记者手记
  内心永远是一片净土
  
  
  学生们说,初来北京时,张老师不辞辛苦带他们去办银行卡;同学低血糖,张老师买了巧克力等好吃的来看望;寒假大雪后,张老师逐个往他们家里打电话问是否平安……
  老师们说,张老师帮助别人毫不保留,还会主动问年轻教师“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就跟我说”……
  领导们说,不管有多少工作、多少困难,张老师从不抱怨,从不发牢骚……
  张玲却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我上学时就是这样,老师让擦桌子就擦好,扫地就扫干净。上班后也是,领导给多少任务,让干多少活儿,我从来没讲过价钱,顶多觉得这活儿挺难的,担心做不好,但还是会尽力,不会提任何理由。其实我们组的别人也都这样。”
  “首席指导教师”这个荣誉称号,是要连续三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才能得到的,目前美容专业获此殊荣的全北京市只有两位老师。对此,张玲解释说:“工作都是大家做的,只是上级要求每次只报一名指导教师,学校把我放那个位置了,我就得到了这个荣誉。我是占了一个大便宜呢。”
  张玲的同事说,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到了张玲的癍里都会变得“顺顺溜溜”。可是在张玲心里永远有一个遗憾,她带过的班里,曾经有一个男生中途退学:“那个男生,一直让我觉得很内疚。如果班主任工作得法,就不会出那样的问题。”
  这就是我看到的张玲。远离天真烂漫的年龄,内心却仍然是一片净土。
其他文献
心理学上压力与正常发挥是成倒U型的曲线,也就是说,压力大反而可能事倍功半。没错,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做孩子的肯定是理解的,但是面临初三毕业,我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考上好高中呢?但是压力过大,反而使我们失去自信。  当老师宣布“减负”这个消息时,我们不敢相信,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在初三的这一年,不可以轻易放松。减负的第一个星期,我们从早上7∶00到校学习,变为了早上7∶40到校。我们的睡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改变教育现状的迫切需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被作业所占,作业量大,且机械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为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立足于教学现状,针对课程特色与医学生特点,从课程教学载体、教学信息传播能
减负以后,首先孩子回家做作业的时间短了。如果没有社团活动,孩子在学校的管理班就能够完成作业。如果孩子参加了诸如合唱团、管乐队等活动,在学校没能完成作业,一般回到家后一个小时之内也能完成作业。  减负以后,孩子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了,极大地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孩子多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分组完成课题,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品社课采取两人一组讲某些专题的活动。我的
现在有不少课程的内容是相同的或重复、交叉的。课程内容相对割裂,老师就学科说学科,就课程说课程,知识散点不聚焦。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使得教师对为什么教、学生的学和实现育人目标到底什么关系等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晰与明确。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学校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要力争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综合发展。为此,我校尝试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进行课程创新,持续开展了三年的课程创新实
河北邢台广播电视台开办的《孝行天下》栏目是电视、业的一名新成员,创作团队始终对这个栏目保持一种活力、一份激情和一股创新的精神.栏目组努力将《孝行天下》在其主旨、内
应用综合绘画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创作者不断挖掘不同材料的物性潜力和结构美感并将其付诸作品实践的过程.基于此,本文首先围绕概念和特点两个方面简要阐释综合绘画
说起生物圈,我们都再熟悉不过:每天吃的、相处的都跳不出生物圈.不过我们对生物圈的了解其实很肤浅,原有的认识也已经太陈旧.如果你升到太空回头看地球,可以把生物圈看作地球
期刊
品牌阐释“潞河人格教育”  “潞河人格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健全人格潞河人为育人目标,以历史传承与发展为教育特色,以多元开放为发展特征,以人格教育为理论支撑的学校教育实践体系,是基于生活,创造生活的教育,也是不断实践着的实现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现代学校教育。    “人格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强调身心协调、知情意统一、个性与群性一致、体智德美世界观五育并举等理念,主张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