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国古代养老章法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engf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百善孝为先”,而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尊老养老。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以家庭养老为主,一家之内,晚辈负有不可推脱的养老义务,而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主要是减免老人及其子孙的赋税(向国家交纳一定的钱物)和徭役(为国家提供一定期限的无偿劳动)。国家甚至还通过授官赐爵、赏赐财物来确保老人安享晚年。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夏代,法律就将不孝规定为犯罪,而且是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不赡养老人、殴打辱骂老人、不给老人吃饱穿暖、老人病了不去求医问药、不细心照顾等等,都是不孝,要受到处罚。到了周代,开始出现初具规模的养老制度。这一制度规定了五十岁以上的为老人。对于如何养老,规定得也很详细:
  首先是饮食方面,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时要求,对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细粮;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肉,那时肉是很珍贵的;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要在他们的饭食中增加副食;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要让他们吃些珍馐美味。到了九十岁,考虑到此时老人行动多有不便,因此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饮食。
  当然,这样的规定主要针对王公贵族,对普通百姓来说,保证吃饱就很不容易了。
  其次是衣着,周代要求给老人穿好的衣服,以防他们由于年老体衰、血气不足而挨冻。为了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周代实行有老人的家庭可以减免徭役的政策。如果家里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儿孙中可以有一个人不服徭役;若是老人九十高龄了,则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尊老养老的传统依然不变。《左传·襄公三十年》里说,春秋时晋国的绛县有一位七十三岁的老人被征去筑长城,当时的大夫越孟得知这位老人是自己一位属下的长辈之后,一方面诚恳地道歉,另一方面将老人接回来,分给他田地,并且撤销了违反养老政策的官员的职务。
  战国时,齐国规定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徭役和赋税;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二子的赋税徭役;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自然更加重视养老问题。汉朝政府出于体恤老人、减轻子孙养老负担的考虑,规定对五十六岁以上的老人,免征120钱的人头税。
  孤寡老人无儿孙赡养,为了让他们有经济来源以改善生活,汉朝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规定孤寡老人到市场上做买卖,无需交纳租税。在汉朝,酒是政府专卖的,但为了体现国家对孤寡老人的照顾,政府允许孤寡老人开店卖酒。
  为鼓励养老,老人的子孙也可以享受减免赋税的优待,如果家中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可以免掉两个子孙的人头税。愿意赡养孤寡老人的人,也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在徭役方面,五十六岁以上的老人不用服徭役,对于九十高龄的老人,其家属也免除徭役。
  在唐代,唐律规定:父母在世时,子孙不能出远门,不能分家,不能存私房钱。这样规定,目的是让子孙尽心尽力照顾好老人。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免除赋税和徭役;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会经常向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救济,包括粟、绵、帛、绢、酒和肉等生活必需品。
  此外,唐令还规定了“补给侍丁”制度,其内容是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为他安排一个照料的人,九十岁以上的安排两个人,百岁以上的安排五个人。政府安排的这些侍丁,不用服徭役,好让他们专心奉养老人。唐代的礼制要求,子女除了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好父母,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称为色养。色养是指养老要做到尊敬长辈,好其所好,恶其所恶,尽量顺从父母的意愿,满足他们的要求。
  唐初名相房玄龄可谓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不但对生身父母恪守孝道,对继母,他也“以色养,恭谨过人”。
  宋、明、清三代都规定免除老人的子孙的赋税。宋仁宗时的诏令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赋税。明清的法律则规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子可以免赋税。
  《大清律》还规定,子贫困而无法赡养其父,导致父亲上吊自杀的,要按照过失杀父的刑罚,判处儿子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为保证老人有子孙养老送终,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并沿用至清代。存留养亲是指犯人的直系亲属年老,但家中没有其他人可以赡养他时,对于非犯十恶重罪(封建时代最为严重的十种犯罪,包括谋反、不孝等)的犯人,允许他们通过一定的程序得到从宽处罚,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以缓期执行,让他们留下来照料老人,等老人去世后再执行。
  中国古代的养老以家庭为主力军,但国家绝不是仅仅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就袖手旁观了,国家养老也是古代养老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个朝代国家养老的方式各有千秋,主要有:
  建养老院南北朝时候的梁武帝在南京建了“孤独园”,用于收留、赡养孤苦老人。
  唐肃宗在长安和洛阳分别建了“普救病坊”,照顾无人赡养的老人。
  宋徽宗在开封设“居养院”,以救济孤寡老人。南宋时在杭州设有“养济院”,将孤寡不能养活自己的老人登记备案,由国家赡养他们。
  授官赐爵授予老人官位开始于北魏。北魏孝文帝曾下诏,授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各种官位。唐高宗曾授官给八十岁以上的妇女;唐德宗时授官给九十岁以上的老人。
  宋代的仁宗授12个百岁老人为州助教(宋代的一种官职),后来的神宗又任命9个百岁老人为州助教。
  与授官相比,赐爵的做法出现得更早,在汉代就有了。
  汉代赐给老人的爵位,从一级到三级都有。
   汉代之后,赐爵的做法不再普遍,只是偶尔出现,如北魏孝文帝赐爵给老人,宋太宗赐爵一级给七十岁以上老人,明太祖朱元璋也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赐爵于老人的活动。
  赏赐财物这种形式的国家养老,在中国古代最为普遍,基本上各个朝代都有。
  汉文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1石(音同“但”,一百二十斤为一石),酒5斗,肉20斤;九十岁以上的,每人加赐帛两匹。
  从魏晋到隋唐,赐物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是在举办庆典或发生灾害的时候赐钱米给老人。宋朝的仁宗曾下令赐给战死者的父母每月每人三斗米。
  明朝的朱元璋下诏: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贫民,每月给米5斗,酒3斗,肉5斤;九十岁以上的,每年加赐帛一匹,丝绵一斤。清朝也不时地赏赐财物给老人。
  (据《法制晚报》)
其他文献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创意设计在文化产业中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
期刊
我男朋友2004年12月份退伍,2005年3月底应聘至保安公司.与他相识是在2003年3月,平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对于他这个人的了解,更多依靠通信和电话,只知
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难以忘怀的,当一切过去后,萦绕在这些故事中细碎的味道,一层层、一缕缕地从我们记忆的缝隙中渗透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很普通的,但却意味深
无人机技术,是在科技进步与发展的环境下所诞生一种新技术,将其应用与智能电网中,能够确保电网的长期稳定运行.在本文中,将探讨电力无人机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优势,并分析无人
如何实现、保障和发展公民所拥有的法律上的权利?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应该再继续局限于国家与市民社会两分法这样一种简单化的理论框架。因为在当前,这一理论框架只是驱使研究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工作的深入,对电网的规划、调度、优化控制既是契机也是挑战.本文通过围绕协同新能源发展电网调度和优化运行,通过研究预测技术和优化技术,分析多种
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发展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水平,而低碳理念作为一种新理念,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资
期刊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城建建设中文化精神的重要保存途径,也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源,能够有力地提供数字城市建设所需的依据性档案信息。城建档案作为现代社会城市规划及其建设
对软实力的探索,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事情。事实上,哈佛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而国际上对企业软实力的真正重视和按照这个原则加以实践也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