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巨星的性感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清纯、癫狂,各式各样的范冰冰;黑天鹅般优雅的姚晨;蔡康永和小S的厨房诱惑;湿了头发、只露一只眼还性感得要命的陈坤;穿上泼了泥点的、薄露透白衬衫的李宇春……这些作品通通出自一位80后北京妞,她就是目前国内最牛的新锐时尚摄影师——陈曼。
  
  看得杨澜后脊背发凉
  陈曼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从小就喜欢画画。一岁多的时候,有天家里窜出来一只老鼠,陈曼看到,拿起画笔就画了下来,妈妈看到觉得很像,立马决定送她去少年宫学画。在学习的过程中,陈曼的天赋充分展现出来。
  陈曼的绘画天赋得益于对人的观察习惯,而且,她看人看得肆无忌惮。一次,陈曼给杨澜拍照片,杨澜到了摄影棚后总觉得不对劲。后来,她突然发现原来是陈曼那双大大的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看。
  小时候陈曼看电视,以每秒一次的速度换台,她脑海中能迅速反应出上一秒画面中人物脸部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详细的整容建议。她的语文课本上,每一页都是器官集成,画满了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每一个都是限量版,绝对不重样。
  高考后,陈曼到中央戏剧学院就读,因为那儿管理非常严格,让自由惯了的陈曼难以忍受,陈曼退学了。之后,陈曼开始复习功课考美院。
  如此波折,陈曼却很享受,在人生轨迹上,她不爱走直线,偏爱波浪线。旁人奇怪她为什么这么折腾,她奇怪旁人为什么不折腾。她认定的规则是:只有尊重内心、本能的人,才能在地球上发展。
  美院很自由,陈曼和另外一些优秀的学生一起,在老师的工作室里工作,这也是她事业的开始。成为专业摄影师后,对视觉和人的兴趣,加上对时尚的一点点理解让陈曼觉得,视觉不只是肉眼看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想法,还包括敏感的神经、丰富的情感、恰当的天分。
  2003年底,由陈逸飞创办的《青年视觉》编辑部换了一批人,陈曼高中同学张丹成了杂志艺术总监。他了解陈曼对摄影的狂热和水准,就邀她给杂志封面做摄影师。
  陈曼也没多想,就接受了。但陈曼没想到,第一次掌机拍封面,就失败了。她按照从学院学习到的知识拍摄,效果很不理想,要不太随意,要不背景太多。最后硬着头皮,陈曼给模特打电话,又组织一遍重拍。糟糕的是,这组作品拍摄出来后仍然受争议,那种张狂的想象力、夸张的后期修饰,是从来没有人见过的风格。但正是这样的风格,在颇受争议的同时也备受瞩目,至此,她引领了摄影新潮流。
  让范冰冰从邻家妹成女王
  从2003年拍摄名模春晓起,陈曼成就了很多明星,尤其是范冰冰。
  陈曼依然记得第一次给范冰冰拍摄大片的场景。那是2005年8月,范冰冰负面新闻缠身,名气也越来越大。当时给《嘉人》杂志拍摄封面、内文一组相片。
  为了解范冰冰的各种姿态,陈曼把范冰冰拍过的大片全拿回来研究。她发现以前范冰冰都注重她外表的美,没有把内在的凌厉气质拍摄出来。陈曼决定从造型上改变范冰冰邻家妹妹的感觉,把她打扮成女王的造型。这次范冰冰形象上获得了极大突破,这组相片也成为她出道以来被转载最多的相片。
  很难说范冰冰和陈曼谁成就了谁,但自从两人的名字绑在一起后,范冰冰的杂志大片越来越有看头,陈曼也越来越被大众熟知。陈曼工作室里,甚至有范冰冰的三维数据模型,只要把范冰冰的头、衣服修上去就可以了。
  陈曼拍过多种范冰冰,古典的、清纯的、癫狂的。其中一组充气娃娃造型因转载率太高,而成标准照。导致哪天范冰冰的照片没有塑料味,就会有人说:这还是范冰冰吗?因为陈曼拍的范冰冰实在太惊艳,以至很多人排队找陈曼,指着照片说,要拍得和范冰冰一模一样。陈曼很困惑,为什么有人愿意和另一个女人一模一样?陈曼拍摄的明星虽然越来越多,却各有风格——吕燕变成了穿宫廷装的米老鼠;小S收起招牌媚笑,有了梦露式厚嘴唇;袁泉流着动人的大鼻涕;李宇春穿上泼了泥点的、薄露透白衬衫;有面瘫嫌疑的张震笑得一脸褶皱,宛如孩童……这些明星相片实在叫人印象深刻。
  为什么是陈曼,而不是别人把这么多明星聚集起来?这和她的性格有关。
  陈曼说:“我比较容易站在别人立场,替别人着想。她们都是演员,能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得特别充分,在镜头前,她们能体现到自己的多面性。我会立马知道她们想要什么东西,甚至是她们没有明确表示、内心却想要的。我对这方面比较敏感。”跟这么多大牌合作,陈曼却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也拍普通人,爱拍老人小孩。我不会因为谁有名谁没名,而在创作态度上有所区别。”
  一根头发怎么飞也要和我想的一样
  陈曼的镜头虽然阅人无数,但真正接触到自己心中偶像级的人物,她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2007年12月,贝克汉姆来到中国,出席一系列商业活动,其中一项是给摩托罗拉拍摄广告。为这次广告操刀的摄影师就是陈曼。贝克汉姆可是陈曼仰慕的人,她难免有些紧张,早早到达拍摄现场,准备好各种器材。贝克汉姆一到场,一大堆人围着他转,陈曼很想追上去一睹偶像风采,但她还是静候在摄影棚旁,她知道这是工作,不是追星。
  2011年4月,陈曼为准备香港香奈儿店开幕,拍摄了多位潮人的先锋时尚大片,作为内地艺人代表的陈坤亦参与拍摄。为了作品效果,陈坤不惜连续被水浇头近一小时,并在烟雾弥漫的氛围中,被烟呛到不能呼吸,吃了不少苦头。不过,该系列作品展示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另类形象,陈坤也自言值得。
  能拍出这么多好照片,有没有独家心得?陈曼说:“这不太好说,每一个作品,每一个模特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创作。可能由于天赋吧,我比较善于抓住拍摄对象的神韵。”
  在陈曼看来,摄影师的工作不仅是按下快门这么简单,还要充当导演的角色。在摄影之前,脑海里就有了精细的构思,正如她所说,“连一根头发丝怎么飞,都必须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从早期的疯狂夸张,到现在的内敛细腻,陈曼的风格在逐渐变化,更注重内心的东西,而非技术。
  相比别的女孩怕旧怕老,陈曼说,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爆点、光芒,就跟性感一样。外表的性感是短命的,内在的性感才是千年乌龟,长生不老。
  (徐珍摘自《莫愁·智慧女性》)
  
其他文献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也终结了我和前夫的关系,回到了航空公司继续担任空姐。  我刚登上班机,一个修女带着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请我一路上照看这个小乘客。“可怜的孩子,”修女说,“她的父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遇难,我们只找到她的一个亲戚,这下好了,圣诞节她可以享受家的温暖了。”  我打量着这个小女孩,不过六七岁,可是她的脸上没有期待,也没有兴奋,一个如此小的人就有这样绝望的神情,这让一直陷于婚姻破碎后自怜自哀
期刊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魔术表演。当时我们村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剧院。唯一可以观看到魔术表演的机会,就是等到农闲或正月的时候,会有一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杂技班子到村头的场院上扎台卖艺。这些规模较小的班子,也就是五六个演员,用石灰粉在地上撒一个圈子,便是表演的舞台。他们表演的节目多为吞钢球、吐火,或硬气功之类。但是不论哪一种杂技班子,都缺少不了魔术表演,那才是最吸引我的。  印象最深的一个节目,是一位中年魔
期刊
有一年,好像我还不到二十岁吧,那时正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一天活干下来,浑身无处不痛。干到半夜才收工,便一头扎在简易的工棚里,想着就此一睡不醒也好。可是却又偏偏睡不着,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那个晚上,依然无眠,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就那么呆呆地望着黑暗。蓦地,仿佛刹那间,侧面的壁上,便出现了圆圆的一块银白。  眼睛里瞬间便有了亮色,我凝望着,想看清它的来处。那是一缕从棚顶漏进来的月光,想象着外面的天地
期刊
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我又得到了一份地毯清洁工的工作,而这份工作全拜女儿的小跟班,梗犬哈利所赐:哈利现在年事已高,视听都出了问题,早已不能玩那些取物的把戏。似乎它的生活里只剩下了一件事,那就是像个喝醉了的水手一样,在屋子的每个角落里摇摇晃晃地寻找着可以撒尿的地方。只要情绪所致,它就会在我家地毯上激情犯罪,留下一片犯罪现场。而我的工作呢,就是帮这个臭烘烘的家伙收拾残局,拿着我从杂货店里淘来的工业级强力
期刊
深秋的午后,狗尾草沉着大脑袋忽悠忽悠地打着瞌睡。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绿墙上钻出一朵朵的喇叭花,探头探脑地望呀望,似乎在找寻它的同伴。一丛树枝,四外伸开,舒舒展展地触摸着低到地上的天,好大的一个懒腰呀,大到收不回来的样子。一位妇女自在地摘着栅栏上攀爬着的扁豆,扁豆熟了,却依然开着很多很好看的花,仿佛青春永远都在,仿佛秋会很长,冬更遥远似的,一切静谧,安然。这里的阳光真好,风似乎想凶一下,可到了这花草间,
期刊
有一天,小鹿在花园里散步,动物们看见他以后纷纷对他指指点点,品头论足。长颈鹿露出温和的笑容,对小鹿说:  “你长得太小了。”  老鼠则大笑着对他说:  “你长那么大的个子干什么?你的尾巴哪儿去了?”  熊也同情地说:  “谁把他的毛给剪成了这么个倒霉样!”  母驴看了小鹿一眼,悄悄地对丈夫说:  “亲爱的,你看,那个孩子的耳朵真吓人!”  小鹿哭着跑回了家,把大家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用舌头给小鹿舔
期刊
家的温暖,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们永远思念。为此书写了无数美文。对家的情结和思念是一致的,但是寻觅乡情的笔法却各有侧重。  示例一:欲扬先抑  老家之于我,已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令我想起来感到温馨的地方,但已不是能够给我温暖的地方了。因为我的家已经不在乡下,已经搬到了城里,我已经成了住在城里的乡下人了。想留我住下的人送我到村口,我说你回家去吧,二十里的小路骑着自行车用不了多久。我就向他摆摆手,不知
期刊
翻看一些书法帖,总是会暗自偷笑——我们以为的惊天动地的书法作品,传世几百年,盖满收藏章的书法帖,却原来是烟火生活的小便条。像现在的短信。  夜雨剪春韭的《韭花帖》,本是杨凝式写给友人的小便条,不过是午睡醒来觉得肚子饿了,忽然发现韭花,食之,香之又香。看此帖,会发现生活之妙,书法之美——那书法,哪里是隔着天上人间不着痕迹的物质,却原来,本是与我们丝丝相连又环环入扣的生活之味。  帖之于生活,真实、生
期刊
电车难题  五个无辜的人被绑在轨道上,此时一辆电车正驶向他们。此时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拉动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用来批判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认为,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反驳说,一旦拉动拉杆,你就变得不道德——要为另一条轨道上那个人的死承担部分责任。也有人认为,这种状况就是
期刊
片名:《刺猬的优雅》  片长:100分钟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意大利  编剧:莫娜·阿查切  导演:莫娜·阿查切  又名:刺猬优雅,The Hedgehog,刺猬的优雅  语言:法语,日语  主演:乔丝安·巴拉思科/Garance Le Guillermic/伊川东吾/安妮·波诺什/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    人,生而孤独,这是我们集体的命运,注定且无法改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个体都会感受到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