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寻道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65247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降祥瑞银装素裹冰世界,心怀衷情为人师表寿长春。2018年第一场大雪飘飞时节,我们100多位教研员有幸参加了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精心策划、东北师范大学用心承办的“广东省骨干教研员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东师之行,可谓寻道之行。专家们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精彩的讲座,学员们学习的认真、探讨的热烈、互助的情谊和北国洁白、晶莹、飘洒的大雪交织在一起,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又激荡了我们的心灵,更启发了我们教研员教书育人专业成长的实践智慧。
  一、读名家的著作,长自己的智慧
  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孙立权老师在讲座中以《定风波》为例,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定风波》一词为苏轼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一般的教学会让学生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世界。但孙立权老师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追求出奇出新的教学方式,他的教法就与众不同,充分展示出带有个人印记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孙老师把《定风波》的内容作了一个排列的变式: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把“谁怕”“微冷”“归去”三个词语删去,可不可以?二是这样的排列可以看出这首词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在讨论中明确,如果删掉“谁怕”“微冷”“归去”三个词语,其实也是可以的,这首词在形式上就变成了两首绝句,但在表意上就平淡了很多,不能很好地表现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和坦然面对人生风雨,不畏坎坷,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的情怀。另外,保留“谁怕”“微冷”“归去”这三个词语,也正好体现“定风波”这个词牌“两首绝句加三个词语”的写作技法特点。
  这样的教学设计——新、奇、妙!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创新教学方法是其重要的一环。孙老师这样别出心裁很有创意的教学呈现让人眼前一亮,兴趣盎然。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思维的前提。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如果教学做到或设计教法别致,或悬念疑云顿起,或情境理念交融,或形式文采兼备,或妙语意趣横生,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读书使教学创新。孙老师在讲座中讲到,会有这样的一个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完全得益于看了王力主编的《汉语诗律学》一书。这是一本繁体排版的书,一般教师不愿看,但孙老师看了,看得还很仔细。王力先生谈到词时说,诗和词是没有明显界限的,最初的词大约是由近体律绝增减而成,由诗增减一两字即为词,一种体裁的转变,只能是一种渐变,而不是一种突变,诗和词不能划若鸿沟。在谈到《定风波》词谱的特点时,王力先生认为是两首绝句合成的,“首叠增两字,次叠增四字”。正是因为这样的阅读体验与教学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孙老师才能别具新意设计教学,取得了出奇出新的教学效果。
  孙立权老师谈到了读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他用大量的教学案例说明了读书能使教学深刻、读书能使教学创新、读书能使教学有趣,并用自己的教学案例现身说法,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专业成长,只有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长期的阅读和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得来。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我们更应该读别人的书,特别是名家的书,长自己的智慧,在优秀范文阅读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随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潜移默化,于是生成具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并具有自己个性的语文能力。
  二、用实践的智慧,促专业的发展
  教研员对一线教师具有示范引领的责任,研究、指导、服务是教研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导刘晓明《智慧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中,我获得了更多智慧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益启示。刘晓明教授教讲座的主要内容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智慧型教师的特征、智慧型教师的教学观和智慧型教师的培育。
  刘晓明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他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知识型教师阶段(关注自己的阶段,新教师)、技能型教师阶段(关注情景的阶段,熟练型教师)、智慧型教师阶段(关注学生的阶段,专家型教师)。一位教师,只有从用术炫技阶段提升到明理悟道层面,才能由知识型、技能型教师进入智慧型教师阶段。
  什么是智慧?刘晓明教授说,“智慧”是聪明(智力与创造力)和利益平衡。“聪明”追求个人成功,带来的是暂时的快乐,而“智慧”追求人际和谐,带来的是长久的幸福。智慧包含智慧地思考和智慧地做事两层含义。智慧地思考——智慧的“认知”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能力;智慧地做事——智慧的价值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斷能力。
  智慧型教师具备哪些表征?刘晓明教授从教与学的角度阐述了智慧型教师的六大具体表现:一是对学生的需要更敏感,二是更能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三是能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四是能采用灵活适当的教学策略;五是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六是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刘晓明教授提出,智慧型教师的教学观是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体现。智慧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
  要实现从技能型教师到智慧型教师的转变,刘晓明教授主张,必须转变教学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调整,把以牺牲人格发展换取知识接受的教学目标调整为关注人的发展,把对教材一丝不苟而对学生视而不见的教学内容调整到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上面,把教学过程由关注“演技”到关注与学生主体的“沟通”上来。
  教师是用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化育智慧的职业。塑造学生的灵魂是教师特有的天职,既需要教师渊博的学识,更需要教师独具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育人智慧。对于如何才能成长为智慧型教师,刘晓明教授也开出了自己的良方:一是以学论教的智慧,二是引导学习的智慧,三是心理沟通的智慧,四是问题应对的智慧。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的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教书育人要传授知识,当然得讲究规律和技巧,以收获最大的效果。“教什么与怎么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刘晓明教授在讲课中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既有“经典案例”,又有“案例解析”;既有“教育延伸”,又有“智慧提升”,让学员们深受专业成长的智慧启迪。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教研员是任教学科教学的指导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区域教学研究的组织者,也是国家课程改革的转化者。新时代教研员不仅要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引领家长的理性发展。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研员,就要像特级教师贺庆国导师说的,一要多读书,通过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二要勤反思,强化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三要讲合作,加强团队共建,站在集体的肩膀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形成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灵活的教学艺术和强烈的人格魅力,真正成长为一名智慧型教研员。
其他文献
编者按: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化教育,这就是诗意语文所要追寻的最高境界。”大而言之,这也是教育所要追寻的最高境界,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活动。杜巧老师认为,教师不应被成绩牵绊,“教育追根溯源就是生命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杜巧老师始终摆正心态,求真务实,踏实前进;不忘初衷,量力而行,努力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还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该如何对其进行疏导,为其进行有效的矫正呢?文章以问题孩子小彭的案例为例,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孩子;教育案例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
期刊
编者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因此,实施“走心式”教育亦有了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心的沟通,可以使教育实现多赢。想要让教育卓有成效,教师就需要读懂学生,让教育成为“走心”的教育。就如周雪燕老师所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优秀班级的基础,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老师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的本
期刊
编者按:朴素的教育是一种体现质朴、本色、宁静,不浮夸、不浮华、不浮躁,带着对学生、对教育的真实情感的教育。作为教师,只要不忘初心,抱守朴素,用心去品味,教育的幸福就能常伴左右。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李锦清老师抱守朴素的职业情怀,享受着职业的幸福;抱守朴素的价值观,感悟“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人生真谛;抱守朴素的人才观,以静待花开之心守望幸福;抱守朴素的语文教学观,做幸福的语文老师,于教育路上收获了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一种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初中历史教学应确立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是: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具有
期刊
摘 要:作为“高中情思历史课堂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笔者上了一节情思历史展示课例——《抗日战争》。课后科组成员针对这一次课堂实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价,既找出了亮点,又分析了问题,在分析讨论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笔者围绕“知识依托——绽放出情思之花”“思想共鸣——激发思想的张力”“价值引领——高屋建瓴促成长”三个方面进行了课后反思,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成长在情思历史的路上。 
期刊
摘 要: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大有可为。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敢于对既定理论和观点进行质疑,关键在于消除学生既定思维的干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培养历史问题意识十分重要。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多元设问;问题意识
期刊
编者按:杨青兰老师既是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又是江门市高中语文备课组核心成员及江门市第一中学语文科组长,即“一脚踏在班主任工作的领域上,一脚踏在语文专业的领域上”。为了实现“传道”与“授业”、“教文”与“育人”的有效统一,以及教育教学的圆融一体,杨青兰老师积极聆听讲座、参加教研、撰写反思,促使自己由向外的追逐转向向内的安定,不断探寻教育教学的本质,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面对教育,杨青兰老师不抱
期刊
摘 要:情思历史主题立意可以解决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问题,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渐进地润泽学生的核心素养。情思立意在整合和处理教材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润泽其核心素养。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为例,浅谈在情思历史主题立意渐进中凸显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博罗县龙华中学为例,对在体育课的乒乓球教学中采用多球训练法进行实践研究。分别从多球训练法的研究背景和动力定型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多球训练法形成动力定型的动作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定义多球训练法形成动力定型对乒乓球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多球训练法;动力定型  一、多球训练法的研究背景  乒乓球堪称我国的国球。几十年来,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长盛不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