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辽宁省经济发展依照中央会议“供给侧”实施改革,而高等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存在相互制约。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不但承担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任,还要最终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和区域内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应用技术型大学传媒类专业群建设是辽宁省文化创意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传媒类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本文以辽宁传媒学院为例,探讨影视传媒类本科院校的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以及实施。
  【关键词】传媒类;专业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一、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的飞快发展,为高等教育特别是传媒类高校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创意产业的飞快发展也具体表现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方式的转型。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辽宁省经济发展依照中央会议“供给侧”实施改革,而高等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存在相互制约。
  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早在2015年开始提倡“科教兴国”和实施“人才战略”,而“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不仅承担了地方经济建设的任务,还承担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任,最终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和区域内经济发展齐头并进。高等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承担培养人才、文化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功能,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已十分必要。
  (二)发展辽宁创意文化产业急需人才的特征
  不论从文化产业核心的人才需求构成的角度,或者从文化产业结构的角度上来分析,传媒类专业人才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的核心之一。所以传媒类院校在传媒类人才的培养上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关注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因此,高校在傳媒类人才培养中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内传媒类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统一,开设课程比较保守,很难适应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十三五”规划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过程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培养需求侧急需的传媒类人才,并不单单是指有着某些特殊才能的人,而是指具有文化创意的人才,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具备创新内容能力、创立理念和创新技术的人才。因此,急需培养的传媒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的传媒类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2.能够接受多元媒介
  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从 “互联网 ”开始的媒介融合,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日常信息传播领域,从传统的媒介到现在的小众或者分众传媒等,需要传媒类专业人才能够迅速掌握经济发展规律,接受多元媒介和多元文化。
  3.敢于创新,喜欢挑战新事物
  敢于打破固有传统思维定式,敢于创新,具有创新思维的同时,有勇气去尝试和实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传媒类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特征,鼓励和培养“四创”人才,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必要基础。
  4.团队协作能力强,善于整合资源
  新媒体运作架构一定是团队协作,各司所长,将各个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培养整个架构中的各个职能所需的专业人才,不缺腿,不单全面复合型,还要在一个某一职能上能有所擅长。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发挥最大价值,更快更好建设辽宁文化创意产业。
  5.不断学习,乐于创新,探索新知识
  知识更迭,需要不断扩充自己,在探索新知识的路径上,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不但能够自学,还要明确自己要更新的知识内容方向,简单来说,就是知道怎么学,首要还必须知道学什么。只有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实现专业发展。
  二、国内传媒类高校相关专业群开设现状
  (一)专业开设
  从2015年起,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媒产业链下的专业群建设规划研究”的课题组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课题组成员以国内传媒类高校和从事媒体事业相关单位为调查对象,对传媒类专业群的建设和课程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中对于调查的各大高校的传媒类专业开设情况做了如下数据分析,在统计的73份调查样卷中,各传媒类高校开设专业比例最高的是新闻采编类专业,所占比例为88.46%,其次是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占82.61%,详细的数据统计请见图1。
  (二)传媒类专业群的特征
  专业群的建设不能简单按照学科来划分,将学科作为专业群开设专业的依据,而是要面向行业岗位需求特征和职业群职业能力需求,以此作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按照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教育部发布的专业蓝皮书,其中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涉及了三个二级专业类别:广播影视类、表演艺术类和设艺术设计类,共包含专业119个。
  例如,广播影视类专业群就以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和新闻出版业两个大类的行业标准为基础,其专业群下的各专业都具有相同或者就近的职业技术领域,并且产业服务对象比较相似。因此,整个专业群在教学上就可以在一个教学体系中实现授课、实训和项目教学,甚至可以共建项目,成立项目组完成一个复合项目,各专业各司其职,同时,专业群的同类型专业在实训室的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例如,辽宁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就可以公用录播厅实训室和演播厅实训室,可以共用的设备有摄像机、采集器、非线性剪辑电脑工作站;播音与主持艺术、录音艺术等专业可以共用录音棚实训室、非线性剪辑实训室等,公用的专业设备有调音台、专业麦克、声音采集卡、苹果工作站等。这都是影视传媒类专业群的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所必需的设备。由于具备相同的产业特征和近似的行业背景,使这些专业在实训教学中形成了专业群专业建设优势,在培养高端复合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的上形成了整合力量。   三、辽宁传媒学院传媒类专业群建设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振兴辽宁,发展辽宁文化创意产业,急需大量综合型创意人才,所以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首先,我院是一所重点打造的传媒类专科学院,专业学生属于艺术类专业,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我院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能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不再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压制学生的创意天分,而是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鼓励和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意创作实践。第二,我院教师适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向学生传授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还要将最前沿、最先进的创意理论带入课堂,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转变为积极的创新创意引导。
  (二)传媒类专业群建设現状
  以辽宁传媒学院为例,我院2014年开始新增多个本科专业,截至目前,新增本科专业达到17个,其中传媒类相关专业达到10个,包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字出版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等。
  目前,我院已初步建成广播影视专业群,专业群内的专业较适应当下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人才。比如我院的广播影视类专业群中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专业等。
  比如,辽宁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早创办于2012年,是辽宁省开办的广播影视类专业优秀的专业之一。作为辽宁传媒专业广播影视系的龙头专业,带动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戏剧影视导演和戏剧影视文学几个专业。龙头专业是专业群建设的中心,它能够引领和导向专业群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壮大、行业不断细分,并且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很多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逐渐开设,慢慢形成了对专业群中心专业的支撑,最终形成了专业群的基本形态。
  专业群建设的目的是引导传媒类高校合理定位,最大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在立足服务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四、结语
  辽宁省具有老工业基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为“振兴辽宁”“科技兴省”,辽宁高校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传媒类专业群的建设,需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我院的发展规划,同时明确专业群的建设发展方向与建设途径,依托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创新和探索,深度对话传媒行业、紧密合作相关企事业。面向辽宁地方产业的职业岗位集群,培养特色专业为基础,具有“四创”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力推动专业群的建设,为辽宁省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刘杨(1983-),女,汉族,辽宁大连,辽宁传媒学院教师,硕士,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系统中,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其定位也得到了重新规划。作为新时期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小学美术教育成为了小学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作为美术素养、美术修养的重要培养时期,小学阶段美术教育需要重视实践。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小学美术教育仍有许多的教育问题,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尝试性突破思维局限,就需要主动应用小学美术特色社团这一教育方式。小学美术特色社团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美术素质,
【摘要】“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乾隆年间一个重要的画派,他们继承了石涛朱耷等人的艺术思想,重视笔墨情趣的抒发,勇于开拓创新,自用我法;金农被世人推为“扬州八怪”之首,一生以自性为本,修现世之“佛”,其书画作品脱时流之气,用笔灵动自然,画境氤氲禅意,这与其一生所经所习有紧密联系,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键词】金农;禅宗;艺术理论;绘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金农生于清朝康熙
【摘要】本文力图将一个民族村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事件,从社会教育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认识,通过一定的教育学解释来展现这些村寨文化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目的在于通过将这些民族村寨中所实存的事件对村民产生实在影响力的过程进行统合认知与分析,将社会教育生活与其思维认识(信仰)、生存状态、传统文化影响及变迁路径之间的联系相对系统地展示出来,使读者体味到少数民族村落生活中实际的“教育的影响”。
【摘要】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推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对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杭州市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几点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民族文化大区的良性建设。  【关键词】民族艺术教育;民族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壁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寺观壁画蕴含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本文以永乐宫壁画作为研究案例,从展示设计角度出发分析永乐宫壁画特点,基于其文保困境与展示现状,提出数字化技术、互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永乐宫壁画展示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进行设计探索,以实现保护壁画真迹前提下的多元化展示效果,以期对同类寺观壁画的展示与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寺观壁画;永乐宫壁画;空间展示
【摘要】石涛作为一个最富个性情感和颇具传奇色彩的角色,气质兀傲,画风也洒脱不俗,笔墨跌宕排奡,不落前人窠臼,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和隐痛,笔墨中有种淡淡的苦涩味。这是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所以又号苦瓜和尚,《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语录》识见之独到、论述之全面,在古代画坛上没有几人能及,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同一,还有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今天
【摘要】本文为在参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克孜尔千佛洞实地考察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佛教石窟纹饰这一题材进行纹饰历史溯源与内涵分析,希望以此种方法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古龟兹佛教石窟纹饰的影响方面进行全面、广泛、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丝绸之路;龟兹;克孜尔千佛洞;佛教石窟;纹饰  【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古龟兹是汉唐时期西域的大国。作为西域军事重镇,汉朝西域
【摘要】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既对传统素描予以继承,同时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素描。在当今的美术高考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增强审美态度与判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丰富美术表现,开拓创想能力,设计素描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关键词】设计素描;美术教学;艺术素养;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素描的内容与形式  设计素
【摘要】三都县是全国唯一一个水族自治县,是典型的水族文化区。三都属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对三都县建档立卡农户与实地调查分析发现,“缺资金”与“缺技術” 的致贫因素分别占49%与15%,此现象与其文化心理特点有一定关系。本文针对以上原因,从文化心理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帮扶、基于文化的产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及兜底保障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  【关
【摘要】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是培养人们全面而优秀的品格,从而达到审美的人生境界。高校音乐公选课,旨在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借助于分析“音乐理论与鉴赏”课程的调研现状,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发现教学过程所存在的扼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促进工科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音乐理论与鉴赏;音乐课程;音乐教育;音乐教学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