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乡村景观布局及建筑特色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pi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城市的聚落景观相比,乡村景观与自然相融合,具有独特的人文艺术价值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美学与旅游价值上更具有优势。随着国内对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各地都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但由于没有经验,城乡一体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最快的方法便是借鉴已完成改革的实际案例,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于乡村社区发展这一块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欧洲的城市和乡村的距离不断被缩短,乡村的景观布局及房屋构建与当地的人文景观密不可分。扎科帕内作为一个欧洲典型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承担着非常大的人流,当地的居民人数较少,但旅游的人数每年递增,如何能既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成为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扎科帕内当地的建筑及建筑景观分析欧洲乡村的景观布局。
  关键词:欧洲;乡村社区;景观;波兰;扎科帕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说明乡村建设在我国已备受关注,虽然我国的城乡发展与欧洲城乡发展完全不同,但欧洲的乡村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的乡村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由于地理、人文的差异,各国对于乡村的定义差异较大,例如,在美国,各州对于乡村都会有不同的定义。而德国则因为乡村人口比例较低且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出台了相关政策从法律上消除城乡的差距,使用“密集型空间”和“乡村型空间”两种空间形式对国土进行划分,人口少于2000人的空间称为“乡村型空间”,多于2000 人的则称为“密集型空间”。国外的乡镇化发展较为完善,城乡生活差距较小,其生态环境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一、欧洲乡村景观的定义
  欧洲的土地面积排名世界第六,人口是排名世界第三的大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可以将欧洲大致分为几块,北欧主要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冰岛、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国;西欧指的是英国、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发达国家;东欧则主要是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等国;中欧主要为德国、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及波兰等国。本文论述的是中欧的波兰,波兰地处整个欧洲的中部,国土面积辽阔,重工业轻农业,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波兰在10世纪的时候建国,曾是欧洲的强国之一,但自从1792年后,波兰开始不断经历战争,先是被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普鲁士则瓜分,后被拿破仑占领,又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国家分崩离析,最终在1986年重新独立,重建祖国。
  乡村不同于城市,它基本没有一个建筑作为它的边界。相比周围的农田、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而言,乡村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大它的区域。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欧洲一些国家的乡村发展曾有过一个土地扩张的时期。但随后不久欧洲人便在实践中发现,没有约束的发展是有问题的,会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虽然少数人可以获利,但却是不利于大多数人的,所以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手段对这类没有约束的发展加以限制,使乡村社区发展成为科学的、健康的和可持续的发展。现如今欧洲人在对乡村进行规划的时候,会考虑村庄扩张时可选择的地理方向,扩张的时候是否是可以保护周围的农田、河流、林木等自然资源。同时,他们也会考虑一个村庄是否有发展潜力,如公共交通、学校、水源、森林等因素。各国对于乡村景观的规划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从开始的不重视到后期的重视。
  二、欧洲乡村景观的现状
  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拥有相对较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在理论的指导下形成风景优美的乡村社区景观。欧洲乡村社区景观规划实施大多是在政府的指导下,首先对整个村庄的现状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并掌握村庄的内部以及周边的景观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建筑特点、文化遗存等详细资料,通过对现状分析评价得出村庄的优点和缺点,对单体建筑、绿化景观、公共空间进行个性化的特征表现,注重与周边景观的融合,在统一中找到独特的地方,做到景观整体与局部的和谐共存。最后再吸取民众的建议,规划出适合乡村景观建设的方案并予以实施。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融入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对乡村聚落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例如,英国出台了《1949年国家公园于乡村通道法》将乡村景观归纳到“国家公园”中,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特殊的乡村景观和历史名胜保护起来。正是因为这些立法的合理实施,英国拥有欧洲最完善的乡村景观法规体系之一。欧洲的乡村规划是约束性的规划,在乡村的基础设施及环境可以容纳的基础上进行规划。
  三、波兰扎科帕内的历史
  扎科帕内位于雪山之中,离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脉几十公里,是波兰最南部的城市。这里是欧洲第三大滑雪场,欧洲许多人在冬季会来扎科帕内滑雪,因风景优美及价格合适,这里成了欧洲人的后花园,而夏天人们则会来徒步。如今滑雪场下的小镇上的木屋已是当地的文化遗产,向人们诉说着当地传统的建筑、家具和服饰以及人文。当地的居民不多,房屋也较少,整个村庄基本以教堂为主,房屋围绕着教堂,房屋周围则是道路、河流、树木等,建筑的容积率不会超过0.1。从整体村庄的布局看房屋都较为集中,房屋被森林包围着,基本没有超过树林高度的建筑群,不像国内的乡村那样,房屋基本沿着道路而建而是以教堂为中心而建,所谓无教堂不成村,就是这个道理,乡村与乡村之间主要以河流、小桥、道路、绿地为分界线。
  扎科帕内是一个靠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小镇,当地的木制品非常多,百分之八十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生活用品及墙上的挂饰均为木制品,扎克帕内的木制工艺品虽粗犷但却颇具美感。一开始扎科帕内风格出现时被视为一种外国风格,但大多数的设计师将它与波兰当地的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一起使用,后逐渐成为波兰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因扎科帕内其地理位置及其天气原因,扎科帕内的房子以木头为主要材料,装饰图样为山蓟、雪绒花和其他高山植物。虽然在1904年以后,扎克帕内的风格逐渐失去其重要性,但是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的20 年里很受欢迎,这是波兰第一个不仅有理论上的支持更是理论结合实际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风格。其主要思想是波兰著名的画家、作家和艺术评论家维特凯维奇提出的,这个风格有明显的优点及缺点。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它不能把它的建筑形式轉变成砖结构,仅可以在木质建筑中使用。尽管许多艺术家因其理论基础上的明显逻辑缺陷而感到沮丧,但艺术家们不得不扩展其使用范围,因为它最明显的优点是将民间艺术作为艺术家灵感的来源,在扎科帕内的绘画、雕塑和工艺品中都得以体现波兰的民间艺术。在很大程度上,1901年建立的波兰应用艺术学会也受其影响。该协会是许多关于民间艺术的系统研究项目的发起者,也是许多比赛的组织者,受波兰的民间艺术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张沛,张中华,孙海军.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典型国家发展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4,(01):42-49.
  [2]叶齐茂.欧盟十国乡村建设见闻录之二——那里的乡村社区发展有四条边界[J].国外城市规划,2006,(05):106-113.
  [3]许峰,刘惠田,白淑军.当代国外乡村社区生态规划策略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5,(06):85-89.
  [4]黄斌,吴少华.欧洲乡村景观建设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2,(12):50-52.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一、静态LOGO设计  LOGO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在设计方案的伊始,首先对LOGO的设计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思维构架,主要分为设计初期、设计思路完善期和设计成熟期三个阶段。  设计初期我们进行收集资料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吸收成功标志案例的经验、洞悉成功案例的设计思路、了解油的文化背景。首先,收集现有博物馆的LOGO,并将其进一步分类,分为主题性博物馆、历史性博物馆、地方性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其
期刊
摘 要:崇礼片区以京津冀一体化为背景,以“冬奥会”为契机,近些年来在发展景观农业。首先,介绍了崇礼片区,环境和景观农业的概况,以六号村和官地沟为景观农业重点建设村落;其次,通过SWOT分析及崇礼片区波状山体,适宜营造大地农业景观的特点;最后,在崇礼片区景观农业的营造策略中,以可赏可食大地景观和农田花野地景艺术为核心,具体延展更多的乡村艺术景观发展内容。  关键词:崇礼;景观农业;创意地景;植物  
期刊
摘要:文章以中国传统美学艺术 “留白”为出发点,探讨了其渊源、表现形式以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总结了景观设计中“留白”的视觉、思想、情感等诉求,提出了在当代景观城市景观设计中,应重点在形式艺术、空间艺术以及意境艺术等方面进行传承与发展,不断塑造符合新时代精神内涵的当代景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  关键词:留白;启示;古典园林;当代景观;美好生活  “留白——空则有、有则空”,
期刊
本设计作品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滕州木板年画衍生品开发与设计》 (项目代码:2014392)結项成果。  作者简介:  赵晓丽,枣庄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期刊
摘 要:20世纪50 年代,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他们共同发表的《透明性:物理层面和现象层面》一文中,结合了早期的立体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建筑提出了其研究的透明性理论,基于其物理透明性和现象透明性及基础诠释透明性的特征。透明性,作为一种形式——组织元素中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一种形式组织的手段作用于实践应用中。从建筑的现象透明性特征出发,试图归纳透明性作为设计手段对实践应用的理论总结。  关键词:透
期刊
摘 要:城市建筑夜景照明设计能够反映城市总体经济水平与城市建设,夜景设计是城市建筑夜景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于城市总体夜景内。在夜景设计时引进先进技术应用在夜景环境中,照明成为城市建筑夜景设计主要内容,结合环境美学进而达到独特效果,烘托某种环境氛围,凸显建筑风格。对此,以建筑夜景设计案例为例,就城市建筑夜景照明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夜景设计;城市建筑;夜景照明系统  建筑主体夜景设计需要利用灯光凸
期刊
摘 要:城市作为一种包含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其空间媒介化的性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到来时,不少学者对媒介和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关于城市空间媒介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主要集中于城市和媒介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微观层面探讨展开,即空间具有媒介性质,媒介也具有空间属性。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研究城市空间媒介化,是对未来城市传播和媒介城市进行思考与展望的方向。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分析北京市个案社区甄选的现状及其问题入手,分析个案社区中人员甄选现实的情况,提出较为完善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以促进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甄选机制的制度化发展,为新时代北京城市化建设中涌现的大量新兴社区作为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社区工作者;甄选机制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项目编号15JGB127)研究成果之一。]  一、城市社
期刊
摘 要:“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在欧洲和美国产生,随着时代潮流传入哈尔滨后,又在哈尔滨引起空前反响的“装饰艺术”运动,并主要体现于对哈尔滨建筑的深刻革新。从哈尔滨在新艺术运动中所产生的建筑作品的美学、结构学等艺术鉴赏的角度出发,结合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创新,造型结构的多元化及改革等方面,阐述其在雪雕艺术的创作中新的内涵理解,和逐步走向深入实践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艺术;创新;哈尔滨建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改造,建筑遗产的破坏与流逝速度尤为惊人,亟待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追溯百万庄住宅区的历史沿革,阐述其建筑特征,从地缘、血缘、人缘、史缘、业缘角度出发挖掘其内在伦理文化内涵,分析其蕴藏的伦理功能,从而论证保护北京20世纪“苏式建筑”遗产以及百万庄住宅区的重要性,并给予保护建议。  关键词:“苏式建筑”遗产;百万庄住宅区;伦理文化  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政治外交上“一边倒”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