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构研究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qi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探索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是关键。首先,改革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生成体系:基于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产出导向设计课程、基于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教学。其次,构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精选优才,严把生源质量关;严格管理,强化培养过程监控;完善资格认证,质检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打造小学教育专业养成教育体系:强化德行,培育师德养成体系;注重能力,构建教学养成体系;强调情怀,形成育人养成体系;注重成长,创建自我发展养成体系。从而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一条全新的、内外兼修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范专业认证;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1-0060-06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提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倡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所授学位与该成员国所授学位“实质等效”,即人才培养质量全球公认[1]。工程认证的结果打开了一个人才培养的全新视角,其构建的教育体系不仅适用于工科人才培养,同样适用于师范类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着“开放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亟待建立、综合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特色亟待强化、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亟待引导”等问题[2]。在此背景下,师范专业建设呼唤新机制,师范类专业认证应运而生,探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需要从质量生成、保障、养成的三重体系中思考。
  一、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生成体系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依赖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与有效的教学实施。基于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的前提,基于产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施教学是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的根本。
  (一)基于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到标准引领建设时期,这也是国际发展的趋势。为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国家主要通过制定标准和资格认证来控制教师的准入,相继研制出台一系列法规标准:如2011年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确定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规定了教师教育机构设置、课程学习领域和建议模块,旨在规范和引导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2012年印发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小学教师的培养要秉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提出要求及实施建议,该标准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2016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针对师范生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整体规划了实践教学的诸多方面,提出全过程实践、双导师制、协同培养等要求,旨在规范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2017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确立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提出三级认证标准,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8个指标,规定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旨在通过规范引导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质量。
  这些标准分别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做出规定,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此为基准,深化对标准的理解,修订人才培养计划,重塑教师教育体系。
  (二)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课程
  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国际工程认证体系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它以学习成果为动力系统,目的是通过学习成果来带动课程、教学及评价[3]。相比于傳统的教育模式,它不再将焦点放在教学内容、学习的时间、学习安排上,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由于产出导向的教育是一种依据学生预期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通过科学设置课程,确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明确课程及实践对每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和权重,使培养目标在培养全程中分解落实,最终对毕业要求形成整体性支撑。根据二级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达到“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5年后能够达成的专业成就,“培养目标”决定以上“毕业要求”,而“毕业要求”需要“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来强力支撑。参照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来反观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能有效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目标。采用工科教育中的成效基准教育理念与能力导向课程设计来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与实践教学设置,有助于明确各门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构建课程矩阵图,锚定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精准达成培养目标。以下为小学教育专业基于OBE理念的反向设计课程逻辑关系图。
  图1课程设计逻辑关系图“在建立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支撑关系前提下,根据课程学分设定课程支撑毕业,建立毕业要求指标点与各门课程支撑关联关系,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程度,确定支撑强度、要求权重”[4]。依据学生在每门课程中的学习表现,评估他们达成毕业要求的情况,并与预期的达成度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毕业要求完成与否。
  当然,基于OBE理念的课程建构处于动态持续改进之中,需要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跟踪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实践,从而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目标指向性更强。   (三)基于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实施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5],即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紧密围绕师范生培养的各相关元素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课程体系,要求课程结构合理,课程实施前对课程计划进行充分论证,确定本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模块;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对应,每一毕业要求都有相应的课程支撑,并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中逐项落实;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思想性、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统一。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实践,应能兼顾师范生学科—教育—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师范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其专业精神的养成[7]。变革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培养,强调“实践中之理论”的学习,构建政府、高校、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践基地”组建的双优教学平台。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师素质,要求有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教育队伍。师范生的培养需要重组校内外教师教育团队,以教师教育专业师资涵养教育素养,以基础教育名师锻造实践能力,形成一支校内外协同合作的专职与兼职相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教育队伍,同时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机制。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又要体现学生个性的差异特征;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可以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创新,也可基于问题的探讨、项目的参与、或案例的交流;要体现深度学习,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评价,要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及时多途径反馈,从各个环节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把学习过程与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测验等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评价方式多元化。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资源配置,要求从学生学习角度准备和配置教学资源,构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创造高效学习环境。优化各种师生学习研究的硬件资源配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发展、支持学生全面成长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追求[6]。
  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产品质量在于精选原料、生产过程把关、成品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如此。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保障,从生源上精选优才、严把生源质量关;在教学管理上,强化培养过程监控;在检验学生品质上,借助教师资格认证进行出口检验。通过构建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一)精选优才,严把生源质量关
  我国师范专业生源质量的评价指标是录取成绩和学校志愿率,但在生源入口环节存在招生形式单一、缺乏全面素质考核、部分考生从教动机较低和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要想从源头上保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先,优先重视第一志愿专业,因为稳固的专业思想与坚定的从业意愿,为师范生综合素养提高提供潜在基础。第二志愿或调剂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坚定程度降低,往往从教意愿并不那么坚定,甚至有迫不得已而从之的感觉。其次,制定多维度考量标准。一方面根据中学提供的材料、成绩、志愿等多角度分析,获取优质生源。另一方面增设面试环节,在高考后,录取前,设立面试环节,进行书写、口语表达等测试考察考生综合素质、职业性向和从教潜质。再次,增加生源心理素质测试,选择有积极心态,健康心理的学生从事小学教师职业。师范专业生源不仅注重成绩和综合素质,更应强调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测试,对生源心理状态有一个基本把握,对于心理症状比较明显或消极情绪状态高于正常水平的生源,应予以慎重考虑。
  (二)严格管理,强化培养过程监控
  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要构建基于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囊括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课堂教学 (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教师答疑、作业批改、考试阅卷等方面)、实践、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其次,要做全质量标准。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制订从招生、培养到毕业贯穿全程的标准群[8],同时制定规范教学工作各项条例規程,为合理评价教学质量提供客观尺度;再次,要进行全范围监控并与毕业要求挂钩。制订从课程建设、大纲的制定与实施、教材建设、课程标准与实施、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不仅评教、评学、还要评管,不仅对常规教学监控,还要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教学评估;最后,强调全员育人质量意识。在教学服务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必须全员参与,学生在此过程中必须主动参与并不断建构质量证据,教学产品的质量高低,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来验证。全过程质量监控强调持续改进,将评价结果及毕业要求达成度,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的反馈作用于改进教学。
  (三)完善资格认证,质检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职业许可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我国于1993年颁布《教师法》,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后出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在多个省份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并于2013年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2015年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至此形成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框架。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9]。
  我国应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居于教师质量提高和保障流程的重要环节中,通过不断改革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来提高教师质量。首先应制定严格的认证标准,保障教师专业知识的权威性、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通过标准的规范与评估手段的多样化来驱动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应采取多元综合评估的方式鉴定教师资格,常规的教师资格考试并不能全面检查和衡量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无法考察教师的真实教学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教师资格鉴定应该采取多元评估方式,特别应强调考生的实践经历,并采取现场评价考核的方法。通过完善资格认证,严把教师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教育体系研究
  虽然师范类专业认证与工程类认证都是基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但由于素质要求不同,师范生更强调培养他们乐教、适教、善教的素质能力。因此,培育过程仍有较大差别,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既不能完全照搬套用工程认证的做法,又要有效借鉴,必须寻找适合师范类人才培养的创新做法。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打造由“强支撑课程+典型实践活动+文化熏陶”孕育的养成范式,让师范生在浸润式的氛围中学习,更利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培育小学教育专业“践行师德”养成教育体系
  师德乃教师之魂,最能体现教师的精神与气度。践行师德要求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具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具备依法执教意识,力争成为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四有”好老师的师德规范。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崇高理想,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四个”引路人的教育情怀。为保证学生达到以上毕业要求,构建了以下养成教育体系:
  围绕师德养成,在课程安排上既有通修课,也有专业课围绕师德建设、教师职业理解等展开,帮助师范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具备崇高师德。当然,师范生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高度自信并非某门特定课程的作用,而是师范大学氛围的影响[10]。因此,在实践活动安排上,开展“师范生宣誓仪式”,通过仪式感活动,让师范生感受教师职业的神圣,借助“教育家故事宣讲”“师德教育讲座”等,让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一定认知与敬畏,强化对教师身份的认同,从而升华为其职业人生的信仰与追求。在文化熏陶方面,首先要营构一个教育文化氛围,如放置孔子、陶行知等教育大师塑像,给学生树立楷模,在教室、走道张贴教育名家名言,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同时营构一个良好的輿论导向,通过校园广播站、布告栏等进行师德宣传报道。
  (二)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学会教学”养成教育体系
  学会教学要求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具备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基础上,掌握小学语文或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社会实践,与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同时,能依据课程标准、学生认知特点及所学教育教学知识与原理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掌握教学技能,具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为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在课程安排上设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为学生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针对语文和数学两个主教学科,分别设置语文学科专业课(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数学学科专业课(如大学数学、数学思维方法、初等数论、解析几何、线性代数等),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结构。同时,还开设语文(数学)系列教学法课程,加深学生教育理论的提升与教学能力的形成。在实践活动上,有计划的组织各项技能大赛、微格训练、教育实习等,创造多种条件锻炼技能及运用技能。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开展书法展示、手工作品展示、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升自身教学基本功。
  (三)形成小学教育专业“学会育人”养成教育体系
  学会育人要求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在班级指导过程中能以德为先,了解小学德育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管理规律与方法,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了解小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结合教学过程开展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方法,积极参与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为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育人意识,在课程安排上开设有理解教育、认识小学生、班级管理的课程,帮助师范生掌握教育规律、理解儿童心理,有效开展育人活动。在实践方面,主要组织一些与儿童接触密切的活动,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支教、看望福利院儿童等活动,在体验与实践中培养师范生的育人能力。从文化熏陶的角度,规定学生定期阅读教书育人的教育名著,欣赏经典教育影片,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从中受到启发与教益,提升育人能力。
  (四)创建小学教育专业“学会发展”养成教育体系
  学会发展要求培养毕业生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了解时代需求与教育发展动态,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反思技能技巧,具备创新意识与批评性思维能力,借助所学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同时,要求师范生理解学习共同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掌握沟通技能技巧,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为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上设有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语言文字表达与应用、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学会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教育科研方法、科研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及发现教育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安排上,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参加社团活动,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锻炼与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从大一开始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成长规划手册,学会反思与成长,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在文化熏陶上,一方面通过学术讲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思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优秀毕业生展示,为师范生描绘未来职业发展愿景。
  通过以上全程式规划,内外兼修式培育,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在质量生成、质量保障及质量养成的三重教育体系中孕育而生,必将会是令人民满意的优秀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2]李海楠.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意在从源头提升教师素质[N].中国经济时报,2017-11-10(002).   [3]華尔天等.构建多元开放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01):64-68.
  [4]马亮等.OBE导向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探索与实践[J].邢台学院学报,2018,33(02):138-142.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0-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6]路书红,黎芳媛.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师范专业发展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2):65-69+84.
  [7]郭文婧.免费师范生政策需在实施中调整[J].教育与职业,2011(10):92.
  [8]张松祥.我国师范专业认证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Z2):38-44.
  [9]荀渊.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制度与专业教育的冲突及其融合的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2):1-7.
  [10]吴宗劲等.教师培养课程对职前教师从教准备度的贡献研究——基于效能期待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8,14(02):78-8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ystem for Primary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Huang Jun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zhou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it is the key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reform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First,reform the quality generation system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standard revis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based on output oriented design courses,an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tudent centered teaching;secondly,reform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select excellent talent,strict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students;strict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students;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raining process,improve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quality inspe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finally,build up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strengthen virtue and cultivate the system of teachers  moral cultiva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ability,build the system of teaching cultivation;emphasize the feelings,build the nurturance system of educating people;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form the system of self-development.So as to cultivate a new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ath for primary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Keywords:primary education;teacher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其他文献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新课标》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在“丰富语言积累”上下功夫,并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可见,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像我校这样的边远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教师在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从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的音乐活动指导者、活动伙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在生机盎然、乐趣无穷、极富个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展开思维、想象、表现,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主体;兴趣;个性发展;创新;评价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的教育观念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对读者权利的认识密切相关。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是传递社会信忠的桥梁;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等这些基本权利,是图书馆建设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体现着现代法律精神和人文理念,遵从和探讨这些原则,才能真正做到“以读者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权利    在现代社会,阅读是每个人的权利。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阅读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由普通本科高校或师范专科学校转型升格而来,面临着教师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难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个人对实践认识不到位、实践经历不丰富及学校的教师实践机制不健全。龙岩学院从树立教师实践理念、改革人事制度、创新产教融合平台、优化实践培养体系等方面,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路径,成效显著,总结了转型理念要深入人心、评价体系要科学健全、合作机制要稳固
期刊
[摘要]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而激情互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形成互动,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激情;互动;小学语文;教学    1 激情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期刊
[摘要]黏土动画堪称动画中的艺术品,它在前期制作中,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手工制作完成的,这就决定了黏土动画具有淳朴、原始、自然、立体、梦幻般的艺术特色。《恒》用最原始的材料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的客观感受,表现人们为了幸福的生活而辛勤劳动,表现了一种最生活化的社会形态。  [关键词]黏土动画;构思与制作;创作意义    1 黏土动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动画综合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
期刊
摘要:围绕“师范大学治理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华中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一个总体目标,不断夯实五个制度体系,即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行政运行制度体系、学术治理制度体系、民主治理制度体系以及社会参与办学制度体系,并不断强化配套工作保障机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体现中国国情特色、又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师范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师范大学;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剖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图书馆从文学藏书建设、经费投入、人员投入、信息化建设四方面加快发展,以满足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提高文学素养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学素养;作用    1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
期刊
摘要:课程设置是中文师范专业认证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中文职前教师的培养方向和质量。中文师范专业认证的课程设置应兼顾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它决定师范生的师范性和专业性;二是“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要求”,它决定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三是“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要求”,它决定师范生的基本能力和兴趣面,满足师范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兼顾这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置,才能依课施教,培养出优秀的中文师范专业人才。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是高校教师取得教师资格的必要环节。本文结合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对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标准进行阐述,以济宁医学院临床教师在面试考试中的成绩为对象进行量化统计和质性访谈调查。最后,从发展性理念、保障机制、个性化培训、竞赛培养、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医学院校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路径。  关键词: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校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成绩分析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