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它能够积极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享受审美乐趣”。它还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知道,引领和启发,但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现如今各个国家都掀起了阅读高潮,我们国家现在也号召全民阅读。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是我们中学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课内课外要有机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但是关键还是在课堂上。
  一、让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在教一些课文时,尝试让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如不够全面或不深的话,我再附加。确立目标是从知道、能力、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着手。
  二、阅读中分析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习什么”为“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
  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自己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激发学习的动力,唤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以往阅读教学中,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什么问题,课堂上经常出现恹恹欲睡的情景,我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创设了民主、愉悦的氛围。
  第一步,预习课文时学生带着两个问题:1、通过阅读本文,我知道(了解)了什么?2、我还想和大家探究什么问题?第1个问题是让学生有目的性的阅读,而且收获可多可少,人人都会有,学生不会觉得难,此问题容易解答。第2个问题是针对学生阅读中不能理解的句子或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因人而异,都能解答,而且让他们自己提问题,兴致也高。但要想解答这两上问题,也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这也促进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步,课堂上针对以上两问题,让学生汇报预习结果。第1个问题答完,学生对课文内容就有了整体感知。要重视的是第2个问题——质疑这个环节。懂得质疑才是真正懂得学习。宋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但刚开始会出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提问题浅显,有的比较深奥,甚至可能会偏离主题,还有的提不出问题,针对以上现象,我便引导学生注意阅读课文,深入钻研,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提出真正有水平的问题,若学生没提出,我就加以补充。如讲《再塑生命》一文,学生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什么莎莉文老师到来的那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为什么“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文章结尾那句话应怎样理解等等,但标题的含义应是必须理解的,却没人提出,我便补充进去,和学生所提问题一并进入下个环节。
  第三步,带着学生质疑和教师补充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并要求作旁注,为下边讨论环节作准备。
  为什么没有让学生提出问题就讨论呢?因为我觉得每个学生必须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交流,这个环节要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作旁注,便于集中精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一步讨论发言提供依据。
  以上三步,是课标中的“自主”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
  第四步,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为了提高成效,让每人都有机会发言,分组时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2人到3人即可。
  第五步,把各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或有分歧的意见,提交全班讨论。有些简单问题,学生之间交流就解决了,教师不必讲,讲那些学生争议或百思不得其解的,这时学生想听、也爱听。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间合作解决,或者整个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上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洋溢着集体的智慧,也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乐融融。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直奔要点,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不在旁枝细节上兜圈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第四、五步是课标中的“合作、探究”,即“后教”。这里的“教”包含学生教和老师教。合作、探索的好处是:1、可以培养合作精神;2、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深化了学生的认识。这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解决问题的极好方式。
  第六步,学生自己进行本课总结。小结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定的学习目标,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便加深印象,强化学习的目的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我还经常在小结之后结合某个段落进行阅读检测。这就是“当堂训练”。如课上时间不够可在课下进行。
  采用以上方法确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遇到哲理性强或语句优美的语句优美的文章,让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朗读、赏析、仿写,学生个个兴味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改变衡量课堂优劣的标准
  教改已尝试很多年了,我始终以“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学”为准绳,以“学生学到了什么”衡量自己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成功地实现了角色上的转变,由讲台上的主导者、讲演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感觉自己和新教材、学生在一起成长。
  平等的对话交流,愉悦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理想的阅读效果——注定了我欣慰,学生也快乐。
其他文献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
西藏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小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审题也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夯实了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良好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甚至会令学生终身受益。老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
目的探讨VEGF是否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相关性,并定位其破坏位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实验性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2只)。用RT-PCR技术定量第3、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工作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教师通过导入时设疑,新授时释疑,读书时质疑等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这几方面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导入时设疑,诱发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因为出于对某一问题的好奇,想急于求得解决,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数学“三角
<正> 当前,在深入进行基本路线教育、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积极地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民族精神,至关重要。十三大确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所谓的后进生,我们现在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具有极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学数学后进生的表现特征及
【摘 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应对新课改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基于此点,本文运用“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教学方式,探讨开展和实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通过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以及我国 “任务型”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任务型”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任务型
【摘 要】小学生要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与有关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课堂教学就不会枯燥无味,生活情境能够转变成学生乐于接受,乐于理解的知识。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现实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这方面做了些许尝试和探索。  一、采取多样化训练  一是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是一种“练笔”,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学生有了说话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