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敏:工作在能力的最边缘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朱小敏,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第十批小学品德特级教师。自1988年踏上工作岗位以来,承担了多项省级课题,其教育理念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2010年5月成立“朱小敏名师工作室”,致力于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教育优秀校长、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名教师、昆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多次执教省、市级公开课,并获得全国评优课一等奖,近百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及以上刊物,出版个人专著及校本课程7本(套)。其中,论著《点燃希望——我对理想德育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论著《第二颗太阳——100个生活哲理小故事》获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征文活动(论著类)一等奖;校本课程《快乐de成长》(6册)获江苏省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
  走进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一抬头就能看到教学楼的一行绿底白字“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个办学理念是新镇小学教育特色的真实写照,折射出的是新镇小学的教育品质。要问为什么这所位置偏僻,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乡村小学能够发展成老百姓认可的、颇有名气的优秀学校,就不得不提到新镇小学的校长朱小敏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我校学生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文明学生。”始终是朱小敏的不懈追求。
  一路前行,迎来事业的美丽绽放
  自1988年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起,朱小敏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二十八年了。每天清晨踏着雨露,步履匆忙地迎来第一缕曙光,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傍晚披着晚霞,面带倦容地送走最后一抹夕阳。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沧桑与坎坷,也收获了幸福与荣光。“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姑苏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名教师”……要取得这么多的荣誉,可想而知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师范毕业时,班主任老师赠给朱小敏一句教师成长名言:工作在能力的最边缘。意思是一个工作在自己能力最边缘的人是成长得最快的。当自己能轻松完成现有工作时,应该马上寻找难度更高的工作,追求新的目标,这样才会使自己更加出色。朱小敏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默默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工作一年,朱小敏就参加了苏州市思品评优课比赛,新颖的教学方式让专家评委笑逐颜开。那次比赛,朱小敏崭露头角,一举获得一等奖,是学校第一个获得苏州市奖项的老师。在千灯中心校的10年,朱小敏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
  1998年,朱小敏应聘到了国际学校,这意味着一切从头再来,但是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家长的高要求,朱小敏脚踏实地,以自己的好学和勤勉赢得了家长的肯定和同事们的敬重,执教班级的升学率也远远地高于平行班。她總会认真指导班中学生如何写作,等到学生快毕业时就会选择班级优秀作文,整理出版一本作文选。每当看到学生拿着作文选那惊喜万分的样子,朱小敏都感到十分欣慰。
  所谓“能者多劳”,每次领导交给她的任务,她都全力以赴地认真完成。她在国际学校工作期间,不光要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还是学校的德育处主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校长还多次把出版学校作文选、学校画册、校园环境布置的任务交给她,可她总能欣然接受。这样一来,辛苦可想而知:备课、上课、批作业、挑选优秀作文、校对文字、设计画册……每天她都要忙到深夜十一二点。看着她忙碌的身影,身边的同事都觉得她太辛苦,不由得为她打抱不平:“你平时工作量已经这么大了,完全可以把这些事情推脱给其他人去做呀,反正做得再多又不多拿奖金的。”然而她却莞尔一笑:“这可是我锻炼能力的好机会,我还要好好感谢校长这么信任我呢!在出版作文选的过程中,我基本上学会了如何排版、配图,现在我对素材库中的图片了如指掌,还认识了不少出版商、设计师,为我自己出版书籍打下了基础,说起来还是我占便宜了呢。”当别人只会无聊地打发时间,一年又一年重复着自己低水平的工作时,朱小敏如同一只勤劳采蜜的蜜蜂,忙于工作,忙于学习,忙于自我升值。正如她所说的,既然我们无法选择环境,那我们就去创造条件,让生命活得精彩,如果我连条件也无法改变,那我就去改变心情,让最后的结局能被坦然接受。紧张忙碌的几年下来,朱小敏真正得到了成长,对小学德育工作和语文的教育教学了如指掌。
  2003年8月,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平台,在裕元实验学校建立的第一年,她来到了裕元实验学校任副校长开辟新天地,开校三年就领导学校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6年后,朱小敏来到新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朱小敏就像一朵初开的花蕾,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美丽绽放。
  以身作则,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勤读。朱小敏身上有许多做教师的特质,特别是她身上的那种上进不服输的劲儿让年轻老师都不得不佩服。她自认为中师毕业起点太低,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勤奋苦读,把读书和学习当做终生的必修课,前后共获得了中文大专、法律大专、汉语言本科、法律本科、教育硕士学位,又参加了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生课程班、省骨干教师培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语文高研班等,目前还在攻读博士课程。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在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朱小敏也由己及人,运用推荐书目与自选书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静下心来阅读教育经典著作,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及心得,使读书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朱校长相信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更优秀,她让教师们制订三年发展规划,不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主题沙龙,倾听教师的发展需要,让大家畅所欲言,从而提供最适合的机会,并给予他们理解与信任、尊重与宽容,激励青年教师扬帆起航追逐梦想。在她看来,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青年教师应该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这样才能使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生活变得精彩而有意义。   朱校长还聘请了苏州市著名女书法家陈凤珍老师每周三下午对教师进行授课,指导教师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等字体的书写,既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也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艺术修养和书法技能。没想到原先对书法一窍不通毫无兴趣的青年教师个个都来了劲,没过多久就在昆山市硬笔书法和毛笔比赛中获奖。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她还邀请工作一年的青年教师的亲属来校听课,写信给青年教师的家人,力求在工作上获得亲属的支持。
  “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朱小敏明白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品牌的根基,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的有效途径,所以她主张教师要有课题研究的自觉,在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寸之地有所作为,不能“纸上谈兵”。可是面对朱校长提出的课题研究,很多教师都觉得太难了,无从下手。为了转变教师固有的思路,朱小敏决定化繁为简,让教师从具体的工作入手,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设立个人研究课题,比如在设计晨会、班会、课间活动中渗透德育。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心得、反思和论文,这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更能全面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促使教师向“研究型”乃至“专家型”教师转化,教师也能够从反思中收获经验,从反思中得到发展。渐渐地,大家开始主动学习和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在全校教师的齐心协力下,学校的“小学主题大单元德育课程的校本开发”课题获得省级课题特等奖。
  作为校长,她经常来到各个办公室,既帮老师们排忧解难,也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的创造潜能,静静倾听老师们的心声,许多工作创意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她时常激励老教师开拓创新,不能墨守成规。朱小敏就是做一个引领者、服务者、帮助者,大家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她或者巧妙引导,或者私下面授机宜。
  不忘初心,聚焦学生的习惯养成
  朱小敏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新镇小学教育成为家长夸赞的好学校呢?
  究其根本,顺应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核心素养,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为孩子提供自由、平等、尊重的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忘初心,为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而教”,既是朱小敏一贯秉承的小学德育理念,也是新镇小学的管理特色,而这与朱小敏的亲身经历有关。
  事情要追溯到2004年的一天,她外出开会回校却惊讶地发现校门口马路两侧遍地都是香蕉皮,清洁阿姨正卖力地打扫,当她踏进校园时,却发现地上一个香蕉皮都没有,这不禁让她疑惑不解。经过详细询问后,她方知那天水果供应商送水果晚了,班主任就发给学生路上吃,没想到学生放学离校后便随地乱扔香蕉皮了。目睹了孩子们知而不行、在学校内外言行不一的行为举止后,朱小敏更加坚信“小学德育一定要聚焦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她开始深思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长期喋喋不休的口头说教,换来的可能只是学生的厌倦和麻木,为了科学地推进德育研究,她带领学校老师和自己的工作室成员主动进行课程研究,潜心开发了“快乐”“礼仪”“爱心”“感恩”“责任”“自理”六大好习惯养成主题,形成了“每月一事”训练模式。比如1月是节约主题,倡导“让我们学会吃饭”,进行食堂用餐节约评比;2月是规则主题,倡导“让我们不闯红灯”;3月是公益主题,倡导“让我们一起去种树”。她还采取科学的评价体系,组织教师每天评价、每周汇总、每月分析,让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点滴中见证自己的成长,同时还编写了《小学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设计》《小学主题德育游戏晨会》《小学生六大基础性品德培养方案》《小学主题德育诵读晨会读本》等小学生习惯养成德育校本课程6套27本。以朱小敏为第一作者的主题德育课程还先后获得2013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评选特等奖、2014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
  吸引人才,设置学校的特色课程
  随着新镇小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口碑的形成,新的烦恼接踵而至。因为是老学校,硬件设施很差,教学楼墙壁斑驳不堪,没有音乐、美术的专用教室,教室内随处可见裂缝,食堂小得都无法容纳全校学生坐着吃饭,看到这场面,朱小敏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年昆山突降暴雨,学校排水系统年久失修,整个校园成了一片汪洋,只能停课一周。重建学校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最终得到了镇政府的支持。那时朱校长对建筑一窍不通,但她经常与工程部人员一起沟通,不懂就问。一年之后,学校重建工程竣工,学生终于能够在食堂里坐下来好好吃饭了,还能通过“红领巾电视台”了解校内外新闻,宽敞的报告厅拥有了标准舞台、LED大屏和专业演出灯光,开辟了专门的音乐教室、阅览室、美工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政府对学校如此信任和支持,也更激励了朱小敏要将新镇小学这所半老的乡村小学变成优秀学校,要比城里学校做得更好。
  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转型为一名品德学科特级教师,朱小敏一路前行,现如今,她更肩负着特色化学校的打造。走进新镇小学的大厅,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绘画作品和装饰用品陈列其中,每层楼的墙壁上也挂着名家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富有创意的作品吸引着领导、老师的目光。
  一到周五下午整个校园就变得十分热闹,学生穿梭于不同的专用教室,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朱小敏校长以中国传统美德为根基,逐步建构起“国粹精品传承”“地方艺术特色”“科学发明创造”“学科领域拓展”等6大类40多门校本课程,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上的强项,开设了硬笔书法班、朗诵班、英语班、趣味数学班等,另一方面又借助社会的力量助推学校发展,积极聘请校外专家来教学,比如冰心奖获得者盛永明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国家一级话剧演员田明照开设话剧课程、江苏省舞蹈协会副会长王爱国开设舞蹈课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张敏开设楹联课程……这些有着教育情怀、真学识的学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着较好的理论素养的讲师都齐聚在新镇小学。学校教师全员配班到校外专家的课堂,参与社团课程建设研究,在这些门类齐全的课程与活动中,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索,作品精彩纷呈,智慧迸发,让人叹为观止。在色彩斑斓的画卷里,笔墨间流淌着孩子们经过两年的耕耘历练,泼墨宣纸的角边留下了孩子们的题联,虽显稚气,却显现出孩子们真诚表达的勇气、奋发进取的朝气。朱小敏说,“家长不必再花钱给孩子上兴趣班,学校里就有免费的兴趣课程,并且老师更专业、课程更全面。”如今,“校外专家助推课程”的举措已经在这所乡村小学生根发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年是朱小敏来到新镇小学的第7年,新镇小学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朱小敏的智慧和心血。与朱校长在一起,老师们感觉很舒服、很安心、很放松,也因此全心工作,生怕辜負了她的信任。生活中的朱校长,是一个爱美、有品位的人,她和女教师亲如姐妹,共同向往美的追求。
  朱校长用心做教育,引领着学生一路自信前行。她懂得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开启心灵的智慧。她说:“我选择了教育,我就选择了高尚,我选择了教育,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如果下辈子还让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朱校长仿佛一片澄澈、沉静的湖水,有着水一样的品格。她温和、乐观、随性,用“上善若水”的方式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人,营造出一个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但与此同时,她柔软却不软弱,而是敢担当、敢创造、因势利导,用水一样的智慧写下了新镇小学教育童话般的发展历程。
其他文献
虽然因为强烈的自尊心和年龄的特点,琳一时无法理解妈妈的过度关心,语言有些咄咄逼人。但不可否认,她微日记中的感情是多么真挚,心理变化是多么细腻。这就是高年级孩子的真实情感,这就是孩子内心真实的表达。诚如叶圣陶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微日记写作不就是要“求诚”吗?  那个暖风轻拂的早晨,我终于又看到了琳那熟悉的笑脸。  琳是一个聪慧的女生,成绩
期刊
有一天,“暗探”突然来报,张某正在教室桌位肚里玩手机。我立即从办公室跑到她的跟前,伸手抢夺她的手机,她立即用力把手机往桌肚里藏,在力量面前,我占了优势,手机被我夺了过来。  我知道她很任性,在家比公主还公主,经常跟父母吵架,父母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因此,我跟她一场口水战就不可避免了。  最近很多媒体报道:因为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引发了多起校园事件。为了防微杜渐,各个学校都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是担
期刊
俗话说:“吃了的口软,得了的手软。”对待那些“关系户”孩子,他们失去了灵魂,他们开始畏手畏脚,深也不好,浅也不好,最终弄得自己的工作“一发不可收拾”。  暑假里一天,到学校去办完事回家,在班车上偶遇刚教过的一名八年级学生小平。  相互寒暄过后,我招呼小平坐在我的同座。  小平是我的QQ好友,平日里我们彼此无话不聊。所以,那天和我坐在一起,他没有半点拘谨。从一上车开始,他就滔滔不绝地和我讲着班上发生
期刊
“等下课、等工资、等退休”的“三等”教师虽然与教学点特有的校情有关,但又岂止是教学点存在的特有现象而在大型学校没有?又岂止是在普通教师群体中存的特殊现象而在高级职称教师队伍中没有?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提供的一组数据,说明了教学点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借用了一位农村老师的话来指出了当前农村教学点存在“等下课、等工资、等退休”三等教师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笔
期刊
我苦笑了一下,总觉得用钱就可以弥补孩子,这是一份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罢了。我回复道:我们的孩子缺少的并不是钱,而是一份切身感受到的爱。他愿意一回到家就看到你们的笑脸,就闻到你们的饭菜香,喜欢看到你们陪着他写作业的身影。钱并不是可以买到一切的。正如你们自己所说,辛苦赚钱是为了孩子,但孩子在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没有享受到你们的关爱,不能健康的成长,赚再多钱又有何用呢?  三八节那天,办公室内洋溢着过节的气
期刊
经过实践证明,小纸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蕴藏着神奇的教育力量,确实有着巨大的魔力。当个别学生成绩考差时,一张鼓舞的小纸条成为学生为自己打气的“士力架”;当学生复习烦躁时,一张“淡定”的小纸条成为学生心静的“加多宝”;当学生遇事伤心时,一张“理解”的小纸条成为学生乐观面对的“百事可乐”……  “为什么你的成绩下滑如此迅速?”“你看你,复习状态一点都不好”“你怎么不像以前那么努力了?”……以往,当学
期刊
谷诗新,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名教师,盐城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曾获得省、市、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民主、和谐、快乐”的教学风格。撰写的四十多篇文章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其中部分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主持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研究》、《数学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中
期刊
桂花送走最后一缕清香  金黄的水杉便深沉了整个校园  柔阳轻轻挽起雾纱  亲吻着羞答娇滴的晨露  幸福的泪  湿润了秋菊的诗心  朵朵花骨  骄傲地开在孩子的脸上  唱响阵阵爽朗的书声  从教室里沸腾出滚滚热浪  醉了白云 蟋蟀 草地  书桌里的故事还在延续  望一眼高远的长空  勾畫童真和希翼的彩笔  已倘佯在绿色的梦里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教学研究室)
期刊
闲暇之时,沏一杯清茶,摇头晃脑地吟诵几句唐诗宋词,与诗人词人一起同悲同喜,时而沉浸于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伤感,时而感怀于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不仅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韧所折服,也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孤傲而惊叹,更为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咏叹中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昏庸而痛心。  记得冰心老人有一句话: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简简单单
期刊
世上任何人的诞生都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事件,但任何人的结局都趋于同一——死亡。人的一生怎样度过,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有一个人生肯定是大家都想要的,那就是“好的人生”。那么怎样的人生才可谓“好的人生”?有人说好的人生就是吃饱、穿暖的人生,也有人说好的人生就是工作轻松、工资高的人生,还有人说好的人生就是事业辉煌、名气响亮的人生,这些人说得都对,但又都不对。其实好的人生应该是“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