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监督重点构建投资领域监督制约体系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对发展改革部门行政权力特别是投资审批权的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对政府投资决策的监督,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一)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提高工作效率
  为适应投资体制改革需要,我们坚持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并按照“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大幅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和行政干预。近年来,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的行政许可事项已由原来的11项减少到现在的3项。对政府投资的大中型项目,严格基建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审批;对政府投资的小项目简化程序,把立项、可研合并审批;对政府投资的农村卫生、教育等量大面广的小项目,通过调查摸清基本情况后,编制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按轻重缓急逐年安排解决。在投资审批环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注意督促和配合有关处室改善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效率,增强审批的透明度,为监督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二)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促进投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一是规范工作程序。规定政府投资都要履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程序,每个阶段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和设计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编制,做到在项目前期阶段就对建设内容、规模、投资等作出相对准确的测算,一旦审定,不得擅自突破。二是建立了部门联动的项目审查决策机制。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在办理建设审批程序的同时,必须符合土地、环保、规划等法律法规要求,并依法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三是建立了咨询评估制和项目公示制。制定了《委托咨询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重大项目的审批要经过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评估论证,咨询评估结论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定了《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评议制度。制订了《关于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选择及资金安排的原则程序和监管办法》、《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办法》等制度,对省级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监管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以原则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坚持公开、透明和集体决策。
  (三)强化规划指导,提高投资项目和投资安排的科学性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要求,我委对拟纳入政府投资范围的建设项目尽可能编制专项规划,经充分征求意见和论证后批准实施,对专项规划内的项目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投资,对没有进入专项建设规划的项目及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到位的项目,一律不安排省预算内投资,既有效防止了不成熟的项目的审批,避免资金挪用、资金滞留现象的发生,又实现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了“人情项目”及“关系项目”。
  (四)规范投资计划管理,减少投资的随意性
  在年度投资计划编制中,我们按照“保公共事业投资、财政分级负责、保续建和收尾项目”原则,明确年度投资计划编制要求,经征求行业、部门意见后形成投资计划草案,投资计划草案经上报省委、省政府审查并经省人大会议审议后,70%以上投资计划必须明确到具体建设项目下达,不能明确到具体项目的必须明确到专项。通过规范投资计划下达方式,实行分批次、分专项集中下达,避免投资安排过于分散及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二、加强对政府投资过程的监督,完善投资监管机制
  
  (一)完善招投标制,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确定及项目采购等进行监督
  对政府投资项目施工企业的确定和与项目建设有关的主要设备的采购严格实行公开招标制。规定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凡达到国家要求规模依法应公开招标的,其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等均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为进一步完善我省招投标行政监管体制,防范和堵塞招投标中的漏洞,我委还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湖北省综合招投标管理办法》,对招投标的信息发布、代理机构的管理及监管体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完善了区域内统一的评标专家库和招投标信息网络及综合招投标交易平台。委内每次招标活动,监察室都派人全程参与监督,使项目监管工作延伸到项目前期工作中,保证了招标工作的规范运作。
  (二)健全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项目的后期监管
  为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廉政责任制等“五制”管理,强化项目业主约束机制、资金管理约束机制及投资额度管理约束机制等“三个约束机制”。同时,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我委还加大了对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探索,对不具备自行投资能力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代建制,由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建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审批和建设单位与代建单位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代建项目的范围、形式、双方的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
  (三)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投资领域的透明度
  我们制定了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工作规则和政务公开事项目录,建立完善了“两公开、一监督”的管理办法,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一是通过机关局域网和委门户网站公开审批制度。二是公开审批结果。三是利用委门户网站,建立投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投资计划项目,及时发布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有关政策、法规及审批动态、监管单位联系方式等,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建立分权制约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
  一是公开透明。在项目申报、受理、审批和投资计划申报、受理及资金安排下达等重点环节,将社会申报项目及受理项目的情况、每批次、专项投资计划的申请情况和委里的受理情况等按要求在委机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二是权利分置。对涉及项目审批的每一项权力的具体运用,进行适当的权力分置,实行逐级审批。三是轮岗交流。
  (五)开展监督工作试点,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为加强对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的重点环节及重要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等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效履行监督职责,今年上半年,纪检组、监察室在委内开展了监督工作试点,制定了《关于开展发展改革业务工作监督的试点方案》。
  
  三、加强对政府投资效能的监督,完善防错纠错机制
  
  (一)建立效能监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们在坚持“谁审批项目,谁负责监管”的原则,由业务处室对所审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同时,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还会同有关业务处室、稽察办,每年定期选择某几类或几批已经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开展效能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违规违纪等苗头性问题,督促整改。此外,还建立完善了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审批中有重大违纪违规现象或监管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损失的,实施责任追究。制订了《省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和《省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各类投资管理主体的责任,投资决策方案责任人和审批责任人均对决策方案承担责任,从规范程序和加强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对不按规定的条件、程序实施审批,甚至越权审批、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对审批后不履行监督责任或者监督不力等行为,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处室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建立重大项目稽察制度
  一是开展经常性稽察。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与稽察办每年确定部分建设项目为经常性稽察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并集中稽察一次,原则上跟踪稽察至竣工验收。二是实施跟踪监察。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根据投资计划安排的情况,有选择地跟踪监测某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三是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与稽察办建立了联系制度。
  (三)积极推行电子监察
  今年上半年,我委已着手建立以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省发改委门户网站为基础,以行政审批监察系统为核心的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电子监察系统自动采集每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使监察部门即时、同步、全面监控实施全过程。
  
  四、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水平
  
  (一)进一步改革完善政府投资行政监管体制
  当前,政府投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部门对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进行审计。这种监管体制实际上就是由各职能部门对与自身工作业务相关的那部分投资活动进行监管,这容易形成对政府投资某些环节监管不到位、监管的效率不高等弊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现行政府投资行政监管体制,整合政府投资行政监管机构,减少重叠的监管机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在此基础上,还应按照源头治腐的要求,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审计、稽察等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搞好项目监督检查,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后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当前,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衡机制、后评价等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政府投资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后评估制度并公布评估结果,建立公正、科学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法制化建设
  目前,《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多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而投资管理相关领域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其管理依据通常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投资主管部门在协调各相关部门关系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加快投资方面的立法,运用法律来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政府投资活动,及早出台《国务院投资管理条例》、《国务院投资稽察条例》等行政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赋予政府投资行政监管机构的监管职权、方式、方法、程序和地位,明确发展改革、建设、财政、审计和监察等部门的责任,确保部门行为受到约束,使之各司其责,相互协调,相互监督,以使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法制化、规范化。
其他文献
作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专题研究班的一员,最近到日本进行学习考察。    一、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布局优化,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程度高  日本中小企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非常明显。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以中心城市为轴心,连片开发,集聚发展。这种集群式发展模式,不仅大大加快了当地工业化的步伐,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城市化的进程。二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做大块状经济“蛋糕”。目前,日本全国共建有各
期刊
《全球竞争力报告》(简称GCR)是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国际竞争力评比成果之一,至今已有29年历史。它通过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多种因素进行跨国比较并排名,显示各经济体的竞争力强项和弱势,为企业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10月31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2008》,本文对此做出总体述评。    一、WEF的评比体系调整    WEF评比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特点是,主要关注参
期刊
(一)    近年来,宁波市上下紧紧围绕打造最佳宜居城市和最佳创业城市这一目标,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静”四大工程,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抓好发展循环经济“十项行动计划”,加大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0.9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3.61%,能源消耗增幅多年以来首次低于生产总值增幅;今年上
期刊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对做好就业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今天,国务院召开就业再就业工作座谈会,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分析明年就业形势,研究提出新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非常及时,非常重要。这次会议不仅是对实施《就业促进法》的具体部署,而且也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这对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过去几年国家发
期刊
为系统反映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写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    一、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经工
期刊
一、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    (一)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落实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直辖十年不懈探索、奋力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当今重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对重庆而言,就是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在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对重
期刊
车市竞争的主旋律正在由一款车型单打独斗变为联合舰队集团作战。2007年,蒙派克一举推出了全面涵盖了汽油、柴油两种动力,高中低三档价位以及所有细分市场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的全系列产品,实现了产品的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全方位的联合舰队式的产品竞争力。  为了满足国内MPV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需要,蒙派克推出了包括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国III柴油动力产品在内的系列柴油车型,同时,以“陆地公务机”、“商务舱”、“财
期刊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铜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最具竞争力的铜企业之一。  公司确立了“科技节能减排;投资节能减排;全员节能减排”的方针,形成了“实现一个目标,抓住两个关键环节,抓好三个循环,构建三个支撑系统,推进四大循环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抓住两个环节”就是:转变生产环节模式和资源、能源消费环节模式。“三个循环”
期刊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经济、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服务的基本使命,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5年来,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为目标,锐意进取,取得了良好成效。与20
期刊
本刊讯(记者李志明)7月15日,国内著名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迎来了20岁生日。    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前身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于1988年随国务院机构调整在原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等部委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1995年改建为宏观经济研究院。目前,全院在职人员51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64人。20年来,宏观经济研究院始终坚持“观大势、谋大局、出大策”的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