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会尊重》谈为人处世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性格和心理。而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要把握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道德教育渗透学生的生活,并被应用于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学会尊重 为人处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60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浸润了小学新课程的观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同时,这又是一套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的课程,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形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激发了學生的学习兴趣。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教师,要在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好这套教材,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优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本文即是立足于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效果和策略,分析在《学会尊重》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在完成本节课固有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1.生活化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把握住课程本身的特点是很重要的,道德与法治在很多课程的安排上都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抓住和利用好这个特点,开展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就要贴近生活,做到教育目标生活化,也就是说要把书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结合社会现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来确定教学目标。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生活内容,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加思考,善于反思自己。另外,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多加注意,教师在生活中可以收集一些可以用在课堂上的素材,在上课时作为开始教材内容之前的导入,或者是当作教学过程中补充论证的案例,让学生借助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2.情景化教学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情境营造的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融入这个情境之中,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演绎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教材里提及的场景和人物感同身受,从而深化对教材的理解。采用情景化教学的方式,其实也是在对学生可能会遇见的生活场景的预演,有助于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独特优势,把教材内容渗透和深化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
  3.引导式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已经设计好的引导式的提问和对话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互动和讨论中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学习,这样的引导式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鼓励转变旧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和机械的状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另外,在《道德与法治》这样涉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塑造的课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去接受学习内容,课程和教材内容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故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关键的,是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学会尊重》与为人处世
  1.尊重他人是基础
  在《学会尊重》这节课的内容中,首先提到的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论一个人的外表如何、职业是什么,都要尊重对方。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最尊重的人是谁。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经常会是他们身边的人,比如师长、亲人,也有许多学生会提出自己最尊重的人是一些伟人、名人。教师要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的同时,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勇气,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进行完“我最尊重的人”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们,要不要尊重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比如说经常见到的校工,或者是学校附近的商店店主,又或者是环卫工人之类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不因职业和身份而受到影响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每个人都必须应该被尊重。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这是学生接触他人、待人处事的第一步,学会尊重别人,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2.尊重自己是核心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奠基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有很多学生会容易在集体中显得自卑,不敢去表达自己,这样的同学缺乏自信,而很多时候,缺乏自信的原因就是,不能够悦纳自己,常常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学会尊重》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教会学生尊重自己,不是说以自我为中心就叫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包涵的含义是比较广泛的,尊重自己,要求学生自尊自爱,保持羞耻心和自尊心,同时又要用积极的心态接受自己,悦纳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勇敢地接受和拥抱自己。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生活化的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懂得尊重自己的内涵,以及意识到尊重自己的重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让学生敞开心扉,互相帮助和肯定。让学生意识到,为人处世之道,最核心的一点是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能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才能在生活中保持不被困难打倒的韧性。
  3.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与缺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尊重私人空间和他人的缺点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视他人的私人生活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行为。在活动中,学会不侵犯他人的领域,以免干扰他人。每个人对人和事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但他必须学会试着宽容或接纳不喜欢的人或事。如果你经常对别人轻易发表批评,你会引起别人的厌恶和敌意。所有人都是生来平等的,没有人天生就应受到侮辱而臭名昭著,无论是对残疾人还是对其他人。因此,我们必须教导学生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点,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尊严,以获得同样的尊重。当我上一节新课的时候,我发现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室友们报告说在课堂上,不管老师问什么问题,不管她问不问,她总是第一个举手的。同伴们总是轻蔑地笑着,私下里和他说话。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利用班级会议的时间,给大家做了一个关于“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班级会议。在会议期间,我提出:同学之间,不得未经另一方同意,强迫对方采纳自己的意见,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规定,“所有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方面一律平等”。他们有丰富的理智和良知,必须本着兄弟情谊的精神对待他们。这是尊重的价值基础。这种价值基础在吴飞教授的作文评价建议中是显而易见的。在评估学生的作文时,你必须阅读他们的作文,而老师需要问:“我能读你的作文吗?”“你的作文很有趣,你想和全班同学分享吗?”在人类生活中,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许多蔑视。如果在教育中不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就很难在儿童中培养尊重的文化;如果不教学生各种规则,就很难保持尊重的行为。尊重教育是积极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是能尊重他人,是未成年人的榜样,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简而言之,尊重是一门科学,一种心理需求。学会尊重别人就是学会尊重自己。父母和老师总是提醒他们的孩子要学会尊重自己,事实上,尊重来自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就像情感法则一样,情感必然需要回报,而没有回报的情感最终会以没有回应而告终。因此,只有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事业上的所有强者和弱者,以及生活中所有的幸福和不幸。教育不能尊重一切,但它可以教人们尊重,教人们尊重这是教育人性化的基本需要,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要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把课本内容内化于学生的心灵和行为之中,真正地对学生的为人处世和成长发展起到助益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德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浅谈》,《才智》2017年第22期。
  [2] 王丽《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文存阅刊》 2019年第6期。
  [3] 王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说类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和高考中历来是重难点,而小说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来突出主题,并反映现实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语言建构和运用来促进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说教学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1要求:“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
摘 要: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对一个人的学习,甚至是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思想政治课程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以及道德观念培养的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应当更关注学生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发挥该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德育教育  DOI:10.122
摘 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能够直接影响班级氛围和学生的成长,只有善于总结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抓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键,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探究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化的措施,基于以往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教育 实施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
现行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一些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文章,这些翻译类文本的引进,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符合教材选编原则的。但是一些外译非文学类的文章,由于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原作者在写作时的某些特定情况,往往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面对这些棘手的内容,一线语文教师往往无从下手。更多的时候,在教学中,我们由于没有好的处理措施,就只能选择性地规避这些文本。  但事实上,如
历史小说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主要类别,它影响国人之深,甚至超过正史。明清历史小说的创作深受史学思想之影响。缺席了小说家的历史观的观照,史实也只能是一堆散漫的原始素材。可以说,明清历史小说,是小说家在所持历史观的观照下对王朝更迭史进行的再创作。小说家的历史观影响了明清历史小说的整体架构,也影响了具体作品的主旨、结构与人物塑造等,因而成为历史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正统论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个重要
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長,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优秀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语言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当代中国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不应该让这些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丢失。教师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应做好引领学生的作用。现在学生常常在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时产生畏难情绪,这是语文教师的一个悲哀;中国古代优秀
摘 要:在小学中高年级思政教学实践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想象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中高年级 运用方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61  思维导图能够将散乱的知识点汇集在一起,帮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小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保证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表达 培养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23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学中的途径更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更为舒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
语文新课改以来,探究观念成为《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观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北京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21条改进意见》再一次强调“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同时主张“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这里的“探究”就是师生在课堂上探讨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新课程改革将口语交际能力定义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本文指出在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28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