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藤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四川省丹棱县是藤椒原产地,藤椒栽培历史悠久。通过对丹棱县藤椒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优势进行调研分析,找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栽培生产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提出发展建议对策。
  关键词 藤椒;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四川省丹棱县
  中图分类号:S573.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4.010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1223.1730.017.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3 17:30:00
  藤椒(Zanthoxylum schini Folium et Zucc),是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re DC Prodr.)中的一种,原产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洪雅县,乐山市峨嵋山市[1]。藤椒是集食用、药用和生态价值于一体的木本油料树种,同时藤椒具有与其他花椒不同的独特麻香风味,是重要的调味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利用价值。藤椒是喜温树种,抗旱、不耐涝,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喜阳光,耐修剪,耐瘠薄,根系发达,在石灰岩土地上也能正常生长,是退耕还林的优选树种之一。藤椒属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藤椒见效快,三年挂果、四年投产,其他经济作物难以达到,在大量贫瘠的闲置土地大力发展藤椒产业,不仅可提高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丹棱县的藤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和掌握丹棱县藤椒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丹棱县藤椒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多次调研,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为政府和林业部门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生产现状
  藤椒是丹棱县一个传统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产品,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丹棱群众自古就有栽培藤椒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目前全县80%的农户家里种有藤椒。丹棱县具有独特的地理、水文资源,完全达到优质藤椒生产所需的温、光、水、土、气要求,为全國最佳的种植区域,藤椒原产地及全国最早驯化栽培藤椒的地区之一。产区分布主要在丹棱县杨场镇、双桥镇、仁美镇。双桥镇于2010年开始启动藤椒标准化示范乡建设,据丹棱县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领导小组提供的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实施藤椒标准化后,藤椒667 m2产量由380 kg增长到了750 kg,增长幅度高达97%;藤椒种植户人均收入由3325元增加到11250元,较实施前增长238%。除本县藤椒加工企业外,眉山市、乐山市、成都市、雅安市、重庆市等周边大型藤椒油生产企业在丹棱县境内均签约了种植基地。丹棱县境内目前大型藤椒专业合作社有5家,5家专业合作社均与藤椒油生产企业实行订单式生产,专业合作社向椒农提供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通过规范藤椒种植技术标准、签订藤椒最低收购保护价,确保了藤椒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了椒农种植藤椒收益在3元/kg以上,建立了稳定的利益同盟,维持了入社椒农的种植热情。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县藤椒种植面积已达2000 hm2,藤椒产量8000 t,藤椒及其制品产值近2个亿;但受产业发展的协调和市场比较效益影响,2015年随全县藤椒种植面积缩减为1333 hm2,藤椒产量下降到5000 t,藤椒及其制品产值下降到1.2亿。
  1.2 深加工现状
  丹棱县主要生产加工藤椒产品的厂家只有麻鬼食品、麻妹子食品,年加工生产能力约2000 t,主要产品为藤椒油,另外还有少量的保鲜藤椒、干藤椒。丹棱县境内的藤椒油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先后开发出了藤椒油、藤椒粉、保鲜藤椒、美容祛斑乳、灭虫剂、藤椒洗脚液、麻醉剂等系列产品,在藤椒油行业率先开展了生产过程关键技术工艺的优化和品质改进研究,预计后续将陆续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0~15篇,其中“一种保鲜藤椒生产工艺”,于2015年4月8日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3104272227)。丹棱县藤椒加工企业先后被四川省农工委、林业厅、经信委评定为省级农业龙头、林业龙头、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其藤椒油注册商标“麻妹子”被四川省工商局认定为省著名商标,藤椒油产品先后被评定为中国大雅家园土特产品、眉山市最受群众喜爱的旅游商品、四川省名优产品,并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栽培生产环节
  (1)椒农科学种椒的总体意识不强,反映在藤椒的种植、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意识淡薄,栽培较粗放,缺少科学规范的栽培管理技术,重栽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通。藤椒有刺采收难,只能采取人工采摘,加之摘椒劳动力短缺,采摘劳务成本高达4元/kg,藤椒种植以一家一户为主,椒农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2)投入上不足,致使部分椒园的产量和质量比较低,经济效益较差,极少数椒园长年荒芜,几乎无产量。
  (3)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针对在藤椒栽培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新的难题未能及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研究,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未得到普及推广。如丹棱县组织实施的藤椒嫁接改良、矮化整形应用技术科研项目,均已取得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推广,同时科研项目也因为经费等问题至今未能继续开展研究。
  (4)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丹棱藤椒生产长期以农户林农间作形式存在,没有以大企业集团为后盾的商品大型生产基地,缺乏产业龙头,不能形成产业突破效应。
  (5)受产业发展的协调和市场比较效益影响较大。在藤椒主产区,群众种植丹棱橘橙热情持续上升,丹棱橘橙栽培区域和花椒产区重叠,出现了明显“果进椒退”的现象,导致栽培藤椒积极性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大规模地将丰产期藤椒改种丹棱橘橙的现象,对藤椒发展期望值明显降低。   以上原因是造成丹棱县近年来藤椒生产发展缓慢、综合效益低的直接因素,这些问题尤在杨场镇、仁美镇等藤椒老产区表现突出。
  2.2 生产加工环节
  (1)加工企业缺乏资金,整体加工规模不大,特别是未能将已完成研发的藤椒深加工产品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如保鲜藤椒、美容祛斑乳、灭虫剂、藤椒洗脚液、麻醉剂等推向市场,主打产品仅有藤椒油、干藤椒、藤椒粉等用于饮食领域的初加工产品,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竞争很不适应,难以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和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2)虽然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但藤椒油加工企业未切实考虑建基地、强素质,而是争原料、挤市场,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未能在藤椒产业中更加有效地发挥出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协同发展作用,未能有效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2.3 藤椒的品牌价值打造
  丹棱藤椒加工起步较晚,虽然丹棱藤椒品质出众[2],但和洪雅藤椒、峨嵋藤椒相比知名度不够高。与市场需求形成反差的是当地相对匮乏的品牌宣传力度。在本地,除了藤椒加工企业以网站和自有的销售平台进行对外销售和宣传外,其他宣传途径较少,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当地的藤椒产业没有形成很好的品牌优势。
  2.4 生产链条整合
  藤椒加工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农村专业市场还未形成规模效应。专业的运输、仓储、加工,物流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发展对策
  3.1 栽培生产环节
  (1)进一步加强藤椒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统一进行科学规划,优化区域布局,使藤椒生产向最适宜区集中,狠抓椒园建设,向规模要效益,形成以藤椒为龙头的商品生产基地。
  (2)主管部门、合作社应与科研院校加强交流合作,实施科技培训计划。逐步建立以省市专家为主要师资力量、各级专业人员为传播力量、广大椒农为受训对象的长效培训机制。注重椒农实用技术素质的提高,兼顾经营理念、市场知识、信息技術、政策法规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使全县藤椒种植户每户都有一名技术明白人。
  (3)逐步建立丹棱藤椒森林食品基地,开展“丹棱藤椒”地理证明商标申请、国家原产地保护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名牌林产品申请等。
  (4)结合2016年9月28日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以及林下养殖政策,实施种养循环,增加藤椒种植附加收益,同时从多施农家肥着手,重点抓好土壤肥力的提高,提高藤椒的品质。
  (5)建立藤椒生产发展基金。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建立藤椒生产发展基金,用于支持藤椒商品基地建设、生产新区开发、无刺藤椒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藤椒病虫统防统治工作和研发藤椒专用肥[3]。
  (6)增大椒区信贷规模,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提高藤椒加工和贮运水平,解决企业收购资金和椒农生产资金筹集难等问题。逐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支撑、企业和椒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3.2 生产加工环节
  (1)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加盟藤椒加工行业。
  (2)藤椒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使藤椒产业技术需求与藤椒产业技术成果能及时传递和转化,及时延长产业链。如藤椒精油、藤椒油树脂;以藤椒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杀虫、抗菌、防腐、药用、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产品;以藤椒籽为基础开发高级食用油、高级油漆、有机复合肥料、食用菌培养基料、饲料、肥皂和生物柴油等领域产品;采用大棚技术生产藤椒芽苗菜;以藤椒油为载体开发复合调料;开发适合非嗜麻人群的微麻纯香藤椒油及适合不同菜系、不同烹饪方式的专用藤椒油。
  (3)职能部门组织加工企业、合作社参与制订藤椒及藤椒制品工艺及产品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强化藤椒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藤椒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水平。
  3.3 流通环节
  (1)结合《关于做好四川省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川农业〔2016〕47号)政策,职能部门组织培训一批专业性强的农产品经纪人,为外来藤椒采购商和农户搭建流通平台。在乡镇以固定区域作为藤椒交易区,在交易区设置公平秤为椒农和收购商服务;打造一个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分散的乡镇经销商和农户提供统一的经营服务。培育一批加工、运输、仓储、冷链物流企业和个体大户,以延伸藤椒产业链。
  (2)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加大管理力度,严禁超范围超量使用农药,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化肥、包装等不法行为,充分保护椒农、椒商和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藤椒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监管能力,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打击欺行霸市和掺杂使假的不法行为,不断维护和提高丹棱藤椒品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名雄.四川花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 古明亮,刘学彬,刘侣丹,等.鲜藤椒感官品质研究[J].吉林农业,2016(20):31-32.
  [3] 杜登武,胡文,王跃,等.汉源县花椒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5):159-160.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其他文献
3月27日,陕西省政府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会议邀请省农业厅、省畜牧局、杨凌示范区、白水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对《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推进规划》进行解读,并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产业精准脱贫等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推進规划》提出了农业结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技术装备、新型经营主体5大类46个指标,构建了具有陕西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对全省
期刊
1环比蔬菜产地价、零售价平稳,批发价小幅上涨。与全国同期同品种蔬菜均价比较:产地均价、批发均价、零售均价分别低于全国均价7.71%、20.73%、3.70%  第15周(2018-04-09—2018-04-15)重点监测的22个地产蔬菜品种平均价格2.94元/kg,环比上浮0.58%,表现平稳;与前四周比,下滑1.09%,表现平稳;与去年同期比(以下简称“同比”)下滑1.22%,表现平稳;低于全
期刊
3月有“惊蛰”“春分”2个节气。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因雨量增多有限,冬干之后常伴春旱。时至“春分”,大部分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气温继续回升,有利于播种水稻、玉米等作物和植树造林。春分前后常有一次较强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显著,最低气温可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
期刊
1环比蔬菜产地价、批发价略涨,零售价均表现平稳。与全国同期同品种蔬菜均价比较:产地均价、零售均价分别高于全国均价11.52%、4.85%,批发均价低于全国均价3.50%  第17周(2017-04-24—2017-04-30)重点监测的22个地产蔬菜品种平均价格3.08元/kg。环比上浮2.78%,表现略涨;与前四周比,上浮2.95%,表现略涨;与去年同期比(以下简称“同比”),下滑13.52%,
期刊
摘 要 精密农业是大数据与农业种植整合的农业应用与实践体系,代表了“农业4.0”模式下重要的农业发展方向。概述精密农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对我国精密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农业4.0;精密农业;发展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2.022  知网出版网址:http://kns.c
期刊
摘 要 油菜窝播留苗移栽两用技术,即在本田直接完成育苗移栽和定苗,既能提高产量,又能省工、省力,减少操作程序,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介绍油菜窝播留苗移栽两用技术的“品种选择、窝播准备、窝播育苗、本田移栽、本田留苗、本田管理、收获”等操作要点,分析2014—2017年在奉节县推广应用效果,4年累计增加总产量1379.69 t,增加总产值744.19万元,节支367.88万元,累计增收节支111
期刊
8月14日,从济源市农牧局获悉,济源市农牧部门与中原农业保险济源市公司合作,率先在全省探索开展蔬菜制种保险工作。蔬菜制种产业是一个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产业,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目前,济源市蔬菜制种面积达2 133 hm2,年产值超2亿元,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并呈現出分布广、品种多、效益高等特点。  根据合作协议,济源市开展蔬菜制种保险
期刊
摘 要 2016年,广西瑞特种业有限公司和广西大学在印度尼西亚梭罗市开展杂交玉米组合瑞特273种植示范,结果初步表明:瑞特273在梭罗市播种后出苗整齐,生长一致,抗病性较强。但是由于印尼的气温高,雨量充足,玉米生长发育快,全生育期比在南宁种植短,植株变矮,加上种植密度不足,施肥量少,产量仍然偏低。建议继续在印尼进行相关栽培试验。简介了瑞特273在印尼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玉米;瑞特273
期刊
摘 要 从2016年开始,重庆承担“援孟加拉国水稻技术合作项目”。2016年,援孟加拉国专家组在雨季设立了水稻机插秧与孟式栽培(孟加拉国常规种植方法)的对比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机插秧每盘125 g播种量的缺窝率低,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建议实际生产中采用每盘125 g播种量;机插秧最高苗少于孟式栽培(對照);机插秧667 m2有效穗比孟式栽培少,但成穗率比孟式栽培高6.3~11.9百分点;机插秧每穗
期刊
摘 要 2014年,在印度尼西亚梭罗市示范种植了三个中国杂交水稻组合。结果表明,特优172和亮优1606的产量表现不突出;特优1683的分蘖能力强,有效穗多,667 m2产量达到640 kg,远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从“适时播种,规模种植;合理密植,加强返青期管理;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加强病虫鼠害防治”几个方面简介了特优1683在印尼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示范;栽培技术要点;印度尼西亚梭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