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研水平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更好地从事工作,科研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意识,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意识,高度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廉价自律的意识。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人员 意识
  
  在教育大众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研水平的竞争。各高校为提高科研水平,强化核心竞争力,都加强了科研队伍建设,其中,加强科研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成为重要一环。
  
  阵地意识
  
  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意识,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讲党性,有阵地意识。在管理和服务中,积极引导,果断决策,对学术研究中的糟粕要坚决剔除,弘扬主旋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的日益加深,世界上有一些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的力量,利用互联网等平台,散布各种各样的信息,造成高校师生思想混乱。有的利用金钱诱惑科研人员,使其改变研究内容;有的利用中国社会正处在矛盾凸显期这一现实,引诱科研人员改变研究目标。使得一些所谓的研究成果成为发展反动势力的工具,成为宣扬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邪教的工具,不利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高校发展。对此,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必须站在讲党性的高度,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不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所干扰。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加强国家形势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辨别力,提高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能力,学习、掌握国家科研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使科研成果真正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服务。
  
  宗旨意识
  
  科研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工作的管理者、服务者和传达者,是科研人员的公仆。这种工作性质就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宗旨。高校的每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都凝聚着科研管理人员的汗水,但每一项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名和利都与科研管理人员无缘。因此,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宗旨意识是做不好科研管理工作的。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正确对待奉献与名利的关系,关心科研人员,有较强的政策理解水平,了解校情。
  
  责任意识
  
  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在科学研究的竞争中,科研管理人员稍有疏忽或工作不到位,就会给学校和科研人员带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
  如何保护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属于知识产权范围,是研究人员的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由于互联网、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国内交流、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科研成果十分容易被窃用。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在组织项目的申报、结项、成果转化过程中,特别要把握好尺度,注意保密,避免科研人员的利益受到影响。
  如何申报、管理科研项目。高校为申请政府资助项目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作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没有保密意识,使申报材料泄露,或自作主张,在未经申报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将申报资料转让他人,造成单位和个人申报不成功,使真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得不到资助,研究工作无法进行,而投机者得到资助却做不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无疑是一种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
  如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经费资助部门都严禁挪作它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利用项目经费购买与研究无关的设备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项目经费进行监督和检查,坚决排除和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杜绝少数人不按规定办事,确保经费合理使用和项目圆满完成。在科研项目的奖励上,科研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讲人情,使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受到奖励,从而调动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
  
  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科研管理担负着科技政策研究、学科专业调整、项目渠道拓展、项目管理和科研绩效评估等与科研发展前途相关的责任。同时科研项目申报、研究和应用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创新,管理人员需要多方面的创新。
  观念创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的工作。当前高校的科研工作,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缺乏协作精神,在项目应用上,重研究,轻推广。其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出来的成果是以论文、教材和专著等形式出现,没有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更谈不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是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观念的创新。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树立“跑、请、合”的思想观念。“跑”就是走出去,在组织申报纵向课题时,多往立项部门跑。在组织申报横向课题时,多往企业跑,了解企业技术难题,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取得企业的信任。“请”就是请进来,请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企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到学校来,了解学校科研队伍实力,了解学校科研条件,让他们相信学校的科研能力。“合”就是整合学校的科研资源,具体的讲就是:整合学校的科研队伍,形成科研团队,改变科研队伍的“个体户”现象;整合学校的科研条件,使实验室、图书资料实现共享;整合学校的科研项目,避免申报项目重复,发挥项目申报的整体优势。
  机制创新。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是比较科学的,但此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仍然存在着较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影子,滥用行政管理权,不尊重科研管理,严重阻碍和制约了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是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规律,科研管理必须遵循这些规律,适应和促进科研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方法,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对群体成员的激励,是提高个体活动效率的根本前提”①。科研管理人员要充分使用报酬、荣誉等激励措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那些重大科研课题,对学校教学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应该给予多的物质奖励,并且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等方面,建议有关部门或领导,应优先考虑。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项目大小一个样,有没有使用价值一个样。
  二是惩罚机制创新。从事科研工作是教师的一项职责,一个有职称的教师,都应该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对那些完不成的,在工资、津贴等给予一定的惩罚。对于那些持消极态度、不按照规定履行合同约定,违反有关科研管理规定,违背学术道德或职业规范的,要进行惩罚和警告。
  三是创新科研评价体系。现在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主要以量化为主,这种评价体系助长了科研人员的功力主义倾向。不少科研人员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弄虚作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研究出来的成果缺乏原创性,对于那些创新性强、前沿性的课题,没有人研究。因此,高校在建立科研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充分把量化和质化考核统一起来。把项目数量和项目的内容、性质、创新程度和推广价值结合起来。
  
  学习意识
  
  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管理人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能跟上社会和高校的发展步伐。一是学习政治理论,提高自身理解掌握国家科研方面的法律法规,把握学校的科研方向。二是学习专业知识。科研管理人员要结合学校科研专长,学习相应的学科和专业知识,以便在项目申报、结项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组织作用。三是学习科研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研工作要求的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果结项和评奖,均采用一些专用的应用软件在网上进行。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科研项目的归档都需要借用计算机来进行。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日益广泛,很多科研成果需要有外文翻译,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廉洁意识
  
  科研管理部门是高校的科研管理行政部门,科研管理人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看待手中的权力,不仅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党性问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廉洁自律,克已奉公,坚持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看到别人取得成果、得到激励和获得利益时,要为自己在科研管理工作岗位上所付出的辛苦而取得的成果,感动骄傲、自豪。坚信自己的付出同样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作者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注释
  ①何国栋:《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第8页。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和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经济特征,要求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能够有效地将个体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建立知识整合体系,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人力资源集聚、知识管理系统建立、柔性组织方式、知识交流环境构建是企业顺利进行知识整合与共享的途径。  【关键词】知识 知识整合 知识共享    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由对有形资产的占有转变为对无形资产的实际拥有。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知识
【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自身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培养良好道德认知的方式始终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上,而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良好道德认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践 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 道德认知 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道德认知教育的不断推进,力图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整体上对道德教育
【摘要】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很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等各类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在诸多情形下,国家助学贷款都无法实现其预期目标。当前,若要破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困境,首先就必须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公共产品 信息不对称    自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试行,2000年正式实施以来,不少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
【摘要】清代,金陵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地位而人文荟萃,私家藏书之风由来已久,起于六朝而盛于明清。“甘熙宅第”的津逮楼,仅仅是金陵藏书历史的一个缩影。这座藏书楼具有厚重的历史传统与深刻的人文内涵,它所保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充分反映出金陵文脉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  【关键词】清代 金陵 藏书楼 津逮楼 甘氏家族    “甘熙宅第”内的津逮楼是清代金陵著名的藏书楼。此楼以其藏书精珍,时为文坛名
【摘要】创新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创新要具备知识、自信、怀疑等理念。推动大学生创新,要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的延伸功能,制度的保障功能和评价体系的促进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 理念 制度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参与竞争、抢先发展的重要法宝。建设创新型国家,其
【摘要】就业体制改革以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受到了普遍重视,但仍处在起步阶段。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服务的体系转变。这就要从观念、职能、组织、内容、形式、对象、队伍、态度、研究等方面进行转变,以建立相对完备的职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服务体系    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与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还不能适应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急剧变
【摘要】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释。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关键词】丧祭礼仪 生命 灵魂 中西社会思想    礼仪是人与人关系的规范,丧祭之礼也不例外,它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看不见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不可通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脊椎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2~3mm)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和3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
【摘要】“欧洲”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极其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概念经过不断演变而逐渐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多重因素渗透其中,因此,很难从某个单一的角度来界定欧洲。从词源、地理、文化根源和宗教信仰的角度来审视欧洲概念可以作为欧洲研究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欧洲概念 形成 界定    “欧洲”在哪里?从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角度,我们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所以很难用某一方面的专门术语来
【摘要】校园文学的教育价值是其本体价值,亦即其内在价值,因为校园文学的原初是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服务的。校园文学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校园文学的心理素质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创新教育价值和交流沟通教育价值四个方面。  【关键词】校园文学 多元价值 价值实现路径    凡是描写(包括在校学生描写和成人描写)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或与校园直接关联的生活,或者通过校园生活反映社会人生的文学作品,均可称为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