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不能永远用老眼光去看待学生, 要注意聆听他们的感受,同样需要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样也是给予他们的,和教育引导第一类学生一样,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 同时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成就感的刺激下不断产生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
融进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之中,渐渐品尝到新课改实验为语文教学带来的甜头,特别是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所蕴藏的无限潜能。尤其是对学困生而言,合作学习使他们拥有更多自我实践的机会,既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又可以拓宽信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无庸置疑,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为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1 把握时机,将合作学习用在刀刃上
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任务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组内切磋,以谋求对这一指定任务的共识,采取一致的解决行动,目的显而易见,即希望藉学生的集体智慧,将文本内容进行“自我建构后的集体再建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得“精华”。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教师可以针对其不同类型选用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这里略举几例分析:
受阅历差异等因素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则会不同,必然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大小疑惑,这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下开展“综合性活动”,或对单一文本进行拓展延伸教学时,研究式合作不失为一种很有价值的合作方式。因为语文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是语文与生活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语文”的特点和要求。例如教学《老王》时,我以创作公益广告等方式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延伸,又引导学生以小组(采访组、摄影组、方案组等)为单位,合作研究黄包车夫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现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记叙文、专题报告、摄影展、网站等形式汇报研究成果,以研究生活为载体来丰富、完善课堂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各尽所长,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为完善,最终,每一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活动。这种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又提高了口语交际、写作、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2 明确目标,使学生善于合作
首先,教师应该善于调动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因为它是合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映,是学生善于合作的最基本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善于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合作。如运用激发性的语言,显示动人的畫面,安排新巧的合作任务等等都可以实现对学生合作兴趣的培养。
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形成合作所必备的素质。它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受益无穷,更能使合作学习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比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承担不同的分工任务,就可以使学生在合作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又能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展开活动,从而增强合作的实效性;再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平等民主的意识习惯;又如激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之前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还要鼓励他们既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也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等等。这些习惯都能促使学生既不盲从他人,又能进一步了解彼此的观点,从而提高合作的水平,提高合作的质量。
再次,教师应该对合作中的消极生予以更多关注。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消极生,必然有其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留心观察,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那些“炫耀聪明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学生往往能很好甚至可以说是能够出色的完成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但他们非常明显地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合作,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团体性原则。如果任其发展,那我们的合作学习也将会成为空谈。针对此种情况,我首先对他们出色的能力予以肯定,但对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则加以批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合作学习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不是让某个同学作演员,其他同学作观众。考虑到这些学生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就利用他们这种性格为我们的合作学习服务,既充分发挥其能说会道、善于组织的特长,又督促其稍微收敛锋芒,留出合作学习的余地,还鼓励他们积极领导自己的小组参与组间竞赛。
又如那些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缺乏动机和厌烦乏味或未被承认的学生”,大多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因而学习习惯较差,现实中的他们也往往易被同学、老师忽视,久而久之,在其内心深处就形成了一种抵抗情绪,恶性循环下的最终结果是这些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机或对学习产生厌倦乏味的思想。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不能永远用老眼光去看待学生, 要注意聆听他们的感受,同样需要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样也是给予他们的,和教育引导第一类学生一样,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 同时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成就感的刺激下不断产生强大的动力。
当然,合作学习中我们也许还会碰到其他类型的消极学生,但只要我们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感召他们。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也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换而言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是否可以先回答三个问题:有必要吗?能操作吗?效率高吗?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
融进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之中,渐渐品尝到新课改实验为语文教学带来的甜头,特别是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所蕴藏的无限潜能。尤其是对学困生而言,合作学习使他们拥有更多自我实践的机会,既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又可以拓宽信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无庸置疑,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为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1 把握时机,将合作学习用在刀刃上
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任务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组内切磋,以谋求对这一指定任务的共识,采取一致的解决行动,目的显而易见,即希望藉学生的集体智慧,将文本内容进行“自我建构后的集体再建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得“精华”。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教师可以针对其不同类型选用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这里略举几例分析:
受阅历差异等因素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则会不同,必然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大小疑惑,这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下开展“综合性活动”,或对单一文本进行拓展延伸教学时,研究式合作不失为一种很有价值的合作方式。因为语文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是语文与生活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语文”的特点和要求。例如教学《老王》时,我以创作公益广告等方式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延伸,又引导学生以小组(采访组、摄影组、方案组等)为单位,合作研究黄包车夫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现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记叙文、专题报告、摄影展、网站等形式汇报研究成果,以研究生活为载体来丰富、完善课堂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各尽所长,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为完善,最终,每一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活动。这种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又提高了口语交际、写作、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2 明确目标,使学生善于合作
首先,教师应该善于调动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因为它是合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映,是学生善于合作的最基本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善于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合作。如运用激发性的语言,显示动人的畫面,安排新巧的合作任务等等都可以实现对学生合作兴趣的培养。
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形成合作所必备的素质。它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受益无穷,更能使合作学习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比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承担不同的分工任务,就可以使学生在合作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又能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展开活动,从而增强合作的实效性;再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平等民主的意识习惯;又如激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之前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还要鼓励他们既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也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等等。这些习惯都能促使学生既不盲从他人,又能进一步了解彼此的观点,从而提高合作的水平,提高合作的质量。
再次,教师应该对合作中的消极生予以更多关注。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消极生,必然有其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留心观察,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那些“炫耀聪明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学生往往能很好甚至可以说是能够出色的完成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但他们非常明显地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合作,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团体性原则。如果任其发展,那我们的合作学习也将会成为空谈。针对此种情况,我首先对他们出色的能力予以肯定,但对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则加以批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合作学习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不是让某个同学作演员,其他同学作观众。考虑到这些学生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就利用他们这种性格为我们的合作学习服务,既充分发挥其能说会道、善于组织的特长,又督促其稍微收敛锋芒,留出合作学习的余地,还鼓励他们积极领导自己的小组参与组间竞赛。
又如那些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缺乏动机和厌烦乏味或未被承认的学生”,大多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因而学习习惯较差,现实中的他们也往往易被同学、老师忽视,久而久之,在其内心深处就形成了一种抵抗情绪,恶性循环下的最终结果是这些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机或对学习产生厌倦乏味的思想。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不能永远用老眼光去看待学生, 要注意聆听他们的感受,同样需要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样也是给予他们的,和教育引导第一类学生一样,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 同时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成就感的刺激下不断产生强大的动力。
当然,合作学习中我们也许还会碰到其他类型的消极学生,但只要我们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感召他们。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也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换而言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是否可以先回答三个问题:有必要吗?能操作吗?效率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