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活动真的有用吗?

来源 :学生导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ui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看到一个“早起打卡”活动,兴冲冲加入了,每天睡眼惺忪起来关闹钟、打卡、做运动,强迫自己进入状态。一个月过去,活动结束了,一切打回原形,该熬夜熬夜,该赖床赖床。
  明天,又看到一个“每天阅读多少字”活动,觉得很有意义。一个月过去了,悄悄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读了,解脱了。
  后天,又看到一个“100天打败拖延症”……
  打住。
  这些活动都很好,很有价值,但它们真的有用吗?恐怕对许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原因非常简单:如果一件事情,你必须“逼着自己”才能去做,那为什么要做呢?
  试想,跟自己的大脑相对抗,凡事都逆着它的本能来——这除了不断地内耗,还有什么用呢?
  我们应该去调整它,因势利导,而不是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它下指令。
  好的习惯永遠都不需要刻意去“坚持”,更不需要虚无缥缈的“自律”——我们应该让它来适应我们,而不是我们去适应它。
  自律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分夸大“自律”的作用,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它会带来对自我的无助、沮丧和不自信。自律的本质,和“一万小时定律”一样,都属于简单归因:它们有用,也绝对不坏,但远远没有被吹捧和宣称的那么有用。除了它们,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这些才是使我们通往成功、走在别人前面的关键。
  那么,如果自律是一个伪概念,我们该如何培养习惯、去做出行动呢?
  本质上,我们的一切行动,乃至于习惯,都是由“动力”和“阻力”的博弈而决定的。
  那么,“自律”的实质是什么呢?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动力”超过了“阻力”,我们循着大脑的指令去行动罢了。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自律”,并不是他们喜欢苦行、喜欢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
  这种乐趣,可能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快感,可能是“成功证明自己”的成就感,可能是“朝目标近了一步”的愉悦感——总而言之,他们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能从中感受到价值。
  我在之前的文章讲过:麦克利兰认为,人的动机有三种:成就、权力和亲和。高成就动机的人,促成他们行动的动力,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好”。
  你会发现,我们身边那种不知疲倦的人,比如学霸,很多就是这种类型。他们并不是靠意志力在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享受“突破自己”的感觉,喜欢这种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挑战的过程。这种无视一切的驱动力,才是一个人制胜的秘诀。
  人的天性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之后的小小的成就感,又能给人以充分的反馈,不断地提高你的动力和兴趣。
  真正的自律,应该是从内在出发,寻找内部的驱动力,而不是从外部入手,这就叫做“内驱力”,它才是使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力量。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高中生,最近我感觉学习比较累,再过几天就要举行生物等级考,6月底还要参加语数外考试,还有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的合格考,现在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而且每科老师都说自己的科目很重要,感觉每科的老师都在后面逼着我学习,让我不知道学习的重点在哪里,会让我感觉学习变得越来越累。因为科目很多,每科需要背的书又很多,导致现在我有些考试想放弃,这让我很纠结,我希望老师可以和我一起给我制定一个计划,让我在这个时
期刊
青春是初升的朝阳,梦想是它射向大地的光芒;青春是充满生机的春天,梦想是那嫩绿的幼苗,它必将长成参天大树;青春是扬帆起航的轮船,梦想就是那茫茫大海上的一个个灯塔,指引着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人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梦想能使我们通过努力不断进步;梦想能使我们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勇往直前地追求着……作为当代的青年,我有自己的梦想,它就像是绚丽夺目的阳光、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力量的源泉、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五四青年节之际,習近平总书记都会参加相关活动,和青年共度五四。2018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与师生座谈。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全国各族青年、向全国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  总书记寄语
期刊
4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成功属于勇敢而笃行的人”!习近平这些金句振奋人心,值得收藏!  改革開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一定成功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
期刊
自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以来,上海多所高校多举措提高工科教育的质量,发力打造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  企业研发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并作为学院的最高决策方之一,直接参与到学院的发展规划、重要的教学与科研项目和学生的職业规划中……上海交通大学探索了一种工程师培养新模式。  同济大学日前披露,同济力求将“新工科”建设做实做细、求质求效,致力加快培养一批新兴领域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中国产业转型升
期刊
上海建桥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科性民办大学。学校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  学校临港新校区占地面积800亩,校园自然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余万册。现设有商学院、机电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
期刊
在原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董念祖老师的教育生涯中,看过无数个教育案例,最近的,令他印象深刻,一直无法忘怀的,是一位高二学生的生涯规划,“经过学校的生涯教育,这位高中生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到70岁,而且每个阶段都非常具体,比如高三成绩达到什么分数,进什么大学,大学后读什么样的研究生,什么年龄创业,成家,退休后如何安度晚年。”董老师觉得很欣慰,因为以往不少学业优秀的高中生,到了高三仍然对将来做什么
期刊
【学校简介】  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于1953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10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  学校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高校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行列。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榜中,我校共有12个学科进入A类,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19位。进入A类学科数占学校授
期刊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