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的中国人观论要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xins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布尼茨的中国人观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其一,基于对“理”与“天”的崇拜,形成精神生活的自然神信仰;其二,基于对自然神的信仰,形成社会生活的伦理本位,具体展现为一种整体主义与和平主义的价值取向;其三,基于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形成古胜于今的历史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经世致用的科技价值观、关注道德修养和幸福的人生观等.莱布尼茨的中国人观肇始了18世纪西方思想界的“颂华”潮.
其他文献
从明治维新之后到明治十年初期的本居宣长派等的国学——复古神道派的运动,大多是在政教一致的神学运动被驱逐之后,将其大部分主张脱胎换骨并隐蔽起来,重新继续接受德国文献
在都市文化的人际关系下培养助人行为具有可能性,其重点在于强调社会化对培养正确的个人道德情感之重要性。要重建一个不再冷漠的都市文化,单靠孤立个人的道德自觉是不够的,
学术和政治力量构建的外在话语体系是对志愿者行为的事后解释,不是动力机制。志愿者行为内在话语体系自我论证的过程本身,是志愿者行为的动力机制。志愿者行为内在话语体系是
建立在传统“主体”认知模式基础上的“自我中心主义”是香港与内地两地居民之间矛盾产生的认识论根源。通过对话和交流构造交互主体性,是增进香港与内地居民相互理解和信任,
由于资本的历史本性和空间生产的历史本质,空间化发展和扩张成为资本发展的必然逻辑。但资本的这种空间化扩张是同质化扩张,由此造成了现代主义的各种话语。现代性危机实质是
以制度规范表现出的制度伦理价值和以个人行为表现出的美德伦理价值的统一,是一个社会和谐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但要使这种制度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自律行为,必须以信念或信仰的形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和实现的“全面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幸福”所系。全民文明素质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是中国人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The “All-ro
半个世纪以来,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到底是沉思还是沉思与其他德性的结合这一问题,西方学界理智论和涵盖论者进行了持续争论,但二者实际上都未能理解沉思的伦理地位。沉思与
道德的本质始终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20世纪分析哲学的兴起使语言的意义分析成为哲学分析的新正统,由此引发了通过对道德语言的意义研究来求证道德本质的新路径。道
作为康德实现思维方式真正变革的启蒙原则,自己思维、与他人一起思维、任何时候都与自己一致地思维蕴含着各自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凸显了启蒙自身的困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