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主体性与港人的国民意识构建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在传统“主体”认知模式基础上的“自我中心主义”是香港与内地两地居民之间矛盾产生的认识论根源。通过对话和交流构造交互主体性,是增进香港与内地居民相互理解和信任,推进二者共建国民身份的有效途径。现当代西方学者对交互主体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港人国民意识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 The “self-centerednes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subject” cognitive model is the epistemological sourc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residents in the Mainland. Constructing interactive subjectivity through dialogue and exchang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residents and to promote their mutual establishment of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Contemporary Western scholars’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subjectivity and Habermas’s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ong Kong people’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其他文献
奈格里的政治本体论与内在性思潮密切相关,它以内在性-超验性和创构性-调解性的对抗语境为逻辑构架,以主体性的创构本体论为逻辑取向,旨在取代传统本体论中超验的实体、基础
作为一位畅销书作家,杰里米.里夫金保有同时代人罕见的乌托邦精神、受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染、拥有娴熟自如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以及服务现实的自觉性,这些品质构成了他观念创
由思想文化领域的知识阶层发起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是从理性主义的抽象原则出发的,而社会改造又是需要激情来推动的,由此理性的激情化就为现代文学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助力。五四
张佛泉的自由观念经历了一个从积极自由观到消极自由观的转变.1930年代,身处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中,张佛泉批评古典自由主义所持的消极自由观即个人自由是“免于他人干涉的领
梁启超一生的道德诉求经历了知识—工具—个人修养三次转型,在晚清民初的“过渡时代”,道德失范成为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表征.梁启超在传统心性道德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公德”
主体自从掌握了语言进入象征界后,便进入一种分裂和意义整合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命的动态过程。精神分裂状态既是生命过程的暂时中断,又是意义整合的重新开始。时间性是一种
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再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民间儒学,也可以理解为在民间、在日常生活世界里的儒学,或民间办儒学,即民间组织推动的儒学。现代儒学既包括乡村儒学
从明治维新之后到明治十年初期的本居宣长派等的国学——复古神道派的运动,大多是在政教一致的神学运动被驱逐之后,将其大部分主张脱胎换骨并隐蔽起来,重新继续接受德国文献
在都市文化的人际关系下培养助人行为具有可能性,其重点在于强调社会化对培养正确的个人道德情感之重要性。要重建一个不再冷漠的都市文化,单靠孤立个人的道德自觉是不够的,
学术和政治力量构建的外在话语体系是对志愿者行为的事后解释,不是动力机制。志愿者行为内在话语体系自我论证的过程本身,是志愿者行为的动力机制。志愿者行为内在话语体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