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核爆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时期超级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激烈甚至疯狂,为了争夺军备优势,或者只是为了在政治较量中提高嗓门,一些根本没有实战意义的超级核弹被扔到了地球上,对于承载这种超大威力爆炸的地区来说,世界末日早就发生过了!
  
  1500万吨TNT的美国乌龙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人研制的最大当量核武器是1500万吨,而实际上。美国制造的最大当量核武器是3500万吨的空投氢弹。不过美国在制造了3500万吨的空投氢弹后重心就转向了更实际,更有效的核弹头小型化和多弹头技术,事实也证明过分增加单个核武器的当量没有任何意义,打击效果还不如合理分布的多枚分弹头。
  尽管如此,那次1500万吨TNT当量的“城堡-联合”试验仍然在震动全球的同时,给人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毁灭印象。这枚被扔到比基尼岛上的氢弹型号是MK-14,还经常被标做TX-14(表示是试验型)或者EC-14(即应急能力),也被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称为“闹钟”。而由于技术估算错误,原计划600万吨的当量却爆出了1500万吨的惊天当量。
  1954年初,美国决定在太平洋中部比基尼岛试爆多枚氢弹,以了解其作战威力。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进行系列氢弹的试爆。为了保密,整个系列试爆行动代号为“城堡一联合”。
  根据计划,“城堡-联合”试爆的第一枚氢弹外号“小虾”。为了创新,科学家们大胆地在“小虾”氘化锂固体燃料中使用了浓缩的锂作为反应物质。因此,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次进行固体燃料氢弹大试爆。科学家们很乐观地预计,其核当量应该为600万吨。
  第一枚氢弹的试爆代号为“打手”。氢弹放置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堤道的末端,堤道另外一端一直延伸到离纳穆岛西南端大约970米的礁石上。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那惊心动魄的一划了。
  3月1日6时45分许,随着命令下达,威力巨大的氢弹终于起爆。氢弹是在离地面大约两米的地方爆炸的。一位岛民事后回忆说,他忽然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几秒钟之内,地面开始猛烈摇晃起来。
  然而,氢弹设计大师们很快傻眼了:这可不是600万吨的当量!他们忽然发现,氢弹所在的那个小岛忽然没啦,附近两座小岛也神奇地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映入眼帘的是原先放置氢弹的地方忽然成了一个大深湖。大湖宽近2公里,深达80米。
  氢弹爆炸后,巨大的能量瞬间爆发,无情地冲击着一切。老天爷刮的北风被迅速转向,成为东风。爆炸刚发生几秒的时间里,一个硕大的火球出现,直径达4.8公里。离爆心220公里远的岛上都可清楚看到比基尼岛的亮光,时间持续了大约一分钟。远在爆心40公里外战舰上的美国物理学家罗森布鲁特说,火球在升腾,越来越高,越来越大,空中很快充满灰色物质,那很可能是含有辐射的珊瑚。
  在一分种之内,火球就蹿到了1.5万来的空城。两分钟后,氢弹蘑菇云居然上升到了3万米高空。大约6分钟后,氢弹蘑菇云的顶端已经上升列约4万米,几乎到了太空边缘。8分钟后,蘑菇云的直径已达100公里,其中,蘑菇云茎部厚达7公里,上升的蘑菇云底部离地面大约1.65万米。它就像一个大恶魔站立空中,让人感到空前的恐怖。
  在离爆心20多公里运的一个岛上,绝大多数建筑被摧毁。离爆心40公里远的地方,混凝土掩体倒塌;在400公里运的夸贾林岛上突然刮起了强风,整个岛上的建筑猛地摇晃,仿佛发生了大地震。
  这是太平洋最大核辐射的试爆。其中,致命的核污染染区达1.8万平方公里。由于核当量计算失误导致美军防范不力,周围许多人受到污染。其中,核爆区附近两艘美军战舰大约37名士兵受到辐射。按规定,爆心周围130公里半径内为限制活动区。然而,爆炸发生一个半小时后,130公里外一艘正在捕鱼的日本“福龙丸”渔船忽然发现“天降瑞雪”。雪花一样的物质纷纷飘搭船上。那是核尘埃,沾满了辐射。结果3天之内23名船员全得了严重的辐射病。当年9月,船上无线电话务员就痛苦地死去。
  更倒霉的是附近岛民。氢弹爆炸后,核灰尘纷纷落到附近岛上,包括饮用水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全部受剑污染。更让人悲哀的是,一些无知的孩子看到地面落下多彩的灰尘,觉得好奇,就用手拿着玩。氢弹爆炸后,脱发和癌症开始从天而降。许多岛民从此生活在地狱股的痛苦里。
  据美国科学家们测算,这枚氢弹的核当量高达1500万吨,比原先的估计要大2倍多,比广岛原子弹大1000多倍。这也是整个太平洋地区最大威力的氢弹试爆。
  美国科学家事后才发现,锂有多种同位素,其中有的可以产生氘。锂实际上是很惰性的,然而一旦遇到氚-氘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就会产生巨大的反应截面,极大增加武器核当量。因此,锂添加在氢弹中无疑导致了氢弹威力空前的增加。正是由于科学家们一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导致这次氢弹试爆威力出现巨大的误判。
  这次氢弹试爆仅3周,美军就迫不及待地利用获得的经验,开始研制MK-21核武器。1955年7月,MK-21核弹终于研制成功。该型核弹重4吨多,长近4米,当量达400万吨。12月,该型核弹开始批量生产并部署。从此,MK-21核武器成为美国威慑他国极为重要的战略工具。
  
  5700万吨,恐怖的“大伊万”
  
  俄罗斯的新地岛位于北极圈内,终年积雪,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俄罗斯离该岛最近的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等城市都在其1000公里以外。冷战时期,这个往昔只有北极熊和海鸥光顾的荒凉岛屿一下子热闹起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1959年到1962年底,苏联在新地岛共进行了91次核爆炸,其中3次为水下爆炸,1次为地面爆炸,2次为水上爆炸,其余均为空爆,1962年8月至12月,苏联在新地岛又进行了36次核试验,其中14次当量超过100万吨,4次超过1000万吨。
  1954年7月,苏联政府决定在该岛修建核试验场,将其命名为海军科研靶场。为保密起见,苏联将这—工程定名为“700工程’。第二年,为了检验T-5型核鱼雷爆炸冲击波对军舰的影响,苏联在新地岛南端的黑湾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也是苏联进行的首次水下核試验。由干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塞米帕拉金斯克核试验场不能进行大当最氢弹试验,1956年苏联决定将氢弹试验转移到新地岛进行。苏联科学家为此上岛进行了专门考察,最后选定该岛北端的米秋希哈湾为试验点。1957年7月,为了扩建新地岛上的核试验场,苏联决定将该岛居民全部迁出。同年9月,苏联使用轰炸机在该地区前次空投了当量为160万吨的氢弹。
  在1957年至1958年的两年中,苏联先后在新地岛进行了20多次核试验。不久,苏美两国开始了禁止核试验的谈判。
  然而1960年5月1日,鲍尔斯驾驶的美国U-2间谍飞机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上空被击落,此后赫鲁晓夫不止一次地说“要给美国点厉害看看”。这期间。当量为1亿吨TNT的超级氢弹的研制工作已在“阿尔扎马斯16”绝密试验室结束。它比1945年将日本广岛夷为平地的美国原子弹当量大1万倍。假如 这样一颗超级氢弹在莫斯科上空爆炸,莫斯科就会从地球上消失。把它投在纽约,纽约也会连同它的座座摩天大楼一起化为灰烬。即使躲在很深的地铁下面也一样。因为地铁的所有出入口将被烈焰熔化。离爆炸中心700公里以内的城市也在劫难逃。比如,俄罗斯的图拉或美国的费城将全部被毁,库尔斯克,彼得堡或波士顿将大部被毁。这就是我们知道的超级氢弹。
  1961年夏天苏联的超级氢弹已经制造出来,由于一亿吨当量的氢弹很难由图-95战略轰炸机挂载,最终确定的当量为5000万吨。最后苏军决定在新地岛试验场实施爆炸。试验场占据了整个新地岛,面积为8.26万平方公里。
  1961年10月30日清晨,苏联专门空投核弹的“巴格罗火克斯基”航空兵大队飞行员利亚斯尼科夫从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奥列尼亚海军机场起飞。他驾驶的图-95战略轰炸机上装载着重达26吨的“大伊万”氢弹。当图-95飞达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15公里高空时,“大伊万”背着3张为这次试验特别研制的超大降落伞弹出了弹仓,并于上午11时32分在新地岛4.5公里高空爆炸。在氢弹爆炸前机组人员有17分钟可以利用,图-95以最快的速度(亚音速)离开投弹地点并在氢弹爆炸前飞出了250公里。爆炸后发出的耀眼红光直刺驾驶舱。所幸的是,机组人员已事先戴上了墨镜。飞机风驰电掣般地继续逃逸,可是冲击波来势更快。将飞机抛上抛下。身后形成了一个新地岛居民谁也未曾见过的令人丧魂落魄的蘑菇云。迅速膨胀并盘旋上升,直入大气层。
  在“阿尔扎马斯-16”博物馆有一部纪录这次爆炸情形的新闻记录片。这部纪录片至今没有同观众见面。据当时的在场人员说:“我们看到一道强光,给我们的感觉比100万个太陽还要亮。尽管爆炸中心距离我们有250公里,但大家的眼睛还是感觉到了强烈的灼热。氢弹爆炸时,轰炸机与舰艇、地面无线电通信全部中断,一小时后才恢复。通红的蘑菇云高达70公里!”在爆炸地点厚3米、直径为15-20公里的冰块被融化。参加试验的人躲在200公里远的地下室里,就这样他们也感觉好像被颠了起来,他们听到了一声威力强大的闷响,令人心惊胆寒,以为世界末日来了。放在爆炸地进行试验的工事消失得无影无踪。坦克炮塔被毁,带着弯曲或摧毁的壳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爆炸地也放置了作试验用的动物,但负责试验的人不忍心谈起它们的情景。
  这颗氢弹不仅毁灭了爆炸中心附近的一切建筑物,还严重影响了数千公里范围内的电子通信系统。苏军设在北极地区的防空雷达被烧坏,无法探测空中目标。各级指挥所的无线电通讯中断,在一个多小时内无法与部队进行联络。美军设在阿拉斯加州的预警雷达和4000公里范围内的高频通信也全部失灵,时间长达20小时。
  全世界都知道了新地岛发生的事情,超级氢弹的爆炸瞒不住人,所有的地震站都有纪录,美军测定的实际爆炸当量高达5700万吨。赫鲁晓夫对爆炸结果感到满意。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还有当量更大的氢弹,不过我们不想进行试验,因为我们担心自家的窗户会被震飞。”从军事角度讲,制造这么大威力的氢弹也难以让人理解,它只会让地球遭到灭顶之灾。但这种胜利有谁需要呢?“阿尔扎马斯-16”试验室还研制过当量为10亿吨的氢弹。如果这种氢弹发生爆炸,那么海啸引起的高达1公里的海浪就会漫过整个美洲大陆,从而把“帝国主义的堡垒”永远消灭掉。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6日,印度利用“先进防空”(AAD)导弹对1枚“普里特维-2”弹道导弹靶弹成功实施了拦截试验。这是印度利用AAD系统进行的第四次拦截试验,也是第三次成功的拦截试验(2010年3月进行的试验因靶弹偏离轨道坠入大海而失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局长萨拉斯瓦特在此次试验后称,这是印度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表明印度的低空导弹拦截能力已经成熟,并已做好集成到印度国家防空系统中的
期刊
地震、洪水、台风及火山等自然现象能产生巨大的破坏能量,如果能拥有控制这种能量的能力,就将获得一件威力惊人而难以被人发觉的超级武器。  日本大地震爆发后,人们在为地震所遭受的巨大灾害之余,却听到了不少关于此次大地震人为制造的传言。虽然这些传言缺乏科学和事实上的根据,但也使不少人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有没有能力人为制造所谓的“自然灾害”来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目的。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期刊
可以预期利比亚不会是伊拉克第二、索马里翻版,卡扎菲也不蹈萨达姆覆辙,若卡扎菲举措得当,再撑个—二个此前周期,战事格局基本尘埃落定——长期军事僵持。  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已达二十几天,刀劈斧砍轮番上阵,战事时危时缓陷干胶着,北约接手的效果如旁观者的预期不很乐观,个中缘由不乏老辣对手卡扎菲的招架持盾有术。  人盾战术制约导弹点穴。利比亚95%是沙漠半沙漠,地形简单,要么是高楼竖立的居民区,要么是一望无垠
期刊
2011年11月10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进行了小型“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初步验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同时让很多未来的终极武器脱离了空想阶段。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以无比强大的威力震惊了世人,而之后诞生的氢弹将核武器的威力推到普通人想象力的极限。就在人们认为氢弹将成为人类的终极武器之时,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构思出了一种以反物质为爆炸能量、威力令氢弹相形见绌的炸弹。从理
期刊
从伊拉克到利比亚的军事发展表明,海湾战争以来普遍的战略速胜论思想也许到了需要加以反思的时刻。  利比亚打击进入第四周,最引人注意的形势发展是,打击初期的强劲势头已经减弱,国际社会“政治解决”的呼声日高,从军事角度看,法英美为主体的国际打击行动遇到了重大挫折。要理解这种挫折,必须分析联军基于速胜思维的战略方针问题。  造成利比亚僵局的首要原因是欧美在战略上的不協调。联军在打击开始时并无统一的政治决策
期刊
在全球性军事权力的旁落过程中,欧洲的诸强国正从历史上的全球影响国家蜕变为地区性的大国,若非依附于美国的国际权力体系,将难以发挥全球性,甚至地区性的作用。  就过去数千年的历史检讨来看,最高级的国际权力或所谓霸权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在精神上提供某种世界秩序及天下观,在物质上拥有保持和维护这种秩序的武力和财政力量。近代以来,欧洲作为国际权力的崛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风云激荡的篇章,无论其内部工业化和民主
期刊
     
期刊
冷战后,俄海军装备发展经历低谷,在役舰队规模缩水,近20年内基本没有新舰服役。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状况好转,俄政府力图恢复苏联时期的国际影响力,扩大海军活动范围,海军建设走上复兴之路。2010年6月23日,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上将宣布,在《2011-2020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下拟为黑海舰队建造15艘水面舰艇和潜艇。这是苏联解体后俄海军首次为维持和壮大一支舰队的编制提出舰艇建造计划。目前,
期刊
编者按:格拉泽教授认为,中国的崛起可以是和平的,但是这种结果“远非板上钉钉”,与标准的现实主义观点相左,国际体系制造的基本压力将不会迫使美国和中国发生冲突。本文内容转载自美国《外交》双月刊2011年3/4月号,本刊刊发此文不代表同意其中观点或赞同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及专业工作者参考。    调整政策可以让冲突避免    中国的崛起将很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故事,但是现在仍然不清楚这个故
期刊
在2006年美国发表的题为《中国核力量与美国的核战争计划》的报告中描述了两种核打击场景,按照第一种场景,美国主动攻击中国将造成150万到2600万人的伤亡;第二个场景显示,中国主动对美国的核打击将多达75个美国城市置于打击之下,并造成5000万人伤亡。  在美国,能够接触到全套核大战计划的人不超过5个: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核战略司令部司令。其他人休想窥得只言片语,但很多人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