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是非得失,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进措施。
  
  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1、德育内容陈旧。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各教育阶段德育教学分工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科学序列,从中小学到大学,德育教学内容千篇一律,鲜见扩充和更新,既不注重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需要,也没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状况。学生往往不喜欢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他们认为德育课程与自己的现实需要并无多大关联,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学生的态度影响了老师的情绪,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加上一些老师本来就认为德育可有可无,于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结果是造成了“学生越不爱听,老师越不爱讲,老师越不爱讲,学生越不爱听”的恶性循环。
  2、德育形式落后。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被视为纯粹的客体,只能正襟危坐、被动的接受教育,德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仅仅是记忆的过程,老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政治与道德知识,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他们对教育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试图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好形式与好做法,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名目繁多却不得领,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严重,大张旗鼓开展的各种活动只是为了应付工作汇报、检查评比,结果是宣传意义大于教育意义。德育实践停留在发号召、造声势、掀高潮的活动层面上,自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德育效果欠佳。德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德育在这些方面的效果尚不显著。虽然德育从小学就开始了,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人直至大学毕业也没有形成这种正确的观念。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在学习、经济、就业等问题的重压之下,他们过于关注自身利益得失,只关心如何学好专业知识,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对于道德规范,在理论上认同,在实践中背离,知与行相脱节,有的学生谈起道德头头是道,在德育课程考试中成绩优异,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如打架斗殴、考试作弊等违背道德的行为。
  
  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依靠他们的努力,把德育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是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
  2、增强内容针对性。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的关键。因此,要与时俱进的更新德育观念,彻底改变传统德育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庞杂的问题,形成渗透式、渐进式的新型德育内容。德育不是游离于学生需求之外的枯燥说教。德育内容应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富于针对性、体现时代性,要按照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以及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进行设计。不能对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困惑予以科学解答的德育内容是没有生命力的。德育内容应当体现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要充分反映现实生活中根本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3、发挥主体能动性。学生具有自身的人格和尊严,是有能动性的个体,在德育过程中,应居于主体地位。以往的德育教学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老师在讲台上大发宏论,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这种形式过于机械,缺少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他们在教学环节中应有的作用。各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发新的教学形式,变单一的说教为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研究,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德育中“体验”这一重要方式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承担社会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开展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实效性放在第一位,不能本末倒置,只走形式,不顾效果。形式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将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意识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选择。
其他文献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会把庄稼淹死”,在班级这块美丽的田野上,我们把自己当做勤勉的农人,拔除日复一日的琐屑,锄掉年复一年的倦怠,培养童年的欢乐与美丽,便会收获一种
荆山深处狗口脱险“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荆山》中的句子,另一诗人韦庄也有“举头云际见荆山”的
陶行知通过“教学做合一”,促进生活和教育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这一职业教育思想贯古今、通中外,是在远承孔孟等儒家人本思想,近宗杜威等西方进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通过生活教育实践,并以最终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为宗旨而建构起来的。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学说。它对于我国当代五年制高职校的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当
研究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情况,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青岛地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工作的开展。同时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提
2 0 0 2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中熟组区试结果 :华优 10 7、金优 T- 80、中优 315、优 I315、中优 317、岳优 36 0、绮优桂 99和特优 2 2 7等 8个组合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应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创新性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领域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报告中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
创新教师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想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需要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师.本文阐释了教师的创新观念要从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和谐
为进一步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以及二者的关系,本研究采用SCL-90和SES量表对682名一年级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偏执因子显著低于常模,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常模,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SCL90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问题的提出    近
目的:掌握调查地区老年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该地进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实施以村医为基础的
家访后反思,是家访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前一次家访的终点,也是后一次家访的起点。家访,收获的无论是喜还是忧,都是教师成长的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