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之间自有真义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他们对微信有一种矛盾情绪。
  有时候,他们会觉得每天花了太多时间刷微信,甚至因此忽视了与家人和睦相处、与小伙伴儿快乐玩耍。于是乎,某一天,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哼,我要戒掉微信!
  可是,当真正退出微信时,他们又觉得其实离不开,仿佛有一种力量在召唤自己。再次登录时,有一种如登宝山、如归故乡的感觉。
  朋友A,比较内向,很有想法,思想独立。他曾经离开微信,后来又回来了。
  我问:你为什么离开微信?他说:我想找到一个独立的自己,而不是靠发状态、靠别人的点赞和评论。我继续问:那为什么回来?他说:因为我妈。我妈学会用微信后,我们就主要通过微信联系,她喜欢看我发的东西,也喜欢我去给她点赞和评论。这样,她才知道我是好好的,我也知道她是好好的。
  我明白他的心情。离开微信,可能并不是因为微信多么不好,而仅仅是“我”离开了,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回到微信,也并不是因为“绑架”,而是“我”回来了,才能更好的保持与“你”的联结。
  说白了,我的“朋友圈”在这儿,我的“关系”在这儿,“我”可以离开微信,但“我”离不开与“你”的联结。
  虽然我们自己在不断成长,朋友圈的人际关系也在时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但总会有人通过微信一直关注着“你”。这个人,可能是曾经的初恋、可能是大学的室友、可能是自己的母亲。
  朋友B,工作狂,微信里有三千多好友,当然,绝大部分是工作关系,这也让他时常疲惫不堪。偶尔家人也会抱怨,为什么和家人一起吃饭时,还在不停发微信,下班到家连孩子学业都不顾。
  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先举个例子,大家买手机时,不同人的关注点不一样。有些在意通话质量、功能、内存,这些属于一个产品的工具性价值。有些人非常在意它好不好看,这属于产品的情感性价值。
  对于微信也是一样。我们用微信,不外乎发挥其工具性和情感性两方面的功能。工具性是微信好不好用,方不方便沟通和交流。情感性是微信是否能够促进人际间情感联结,是否能够减轻我们的孤独,让我们体会到爱与被爱。
  工具性与情感性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工具性与情感性存在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比如,对于食物,我们有时会觉得营养(工具性)的东西往往不好吃(情感性),而好吃的东西甚至可能对身体有害。
  另一方面,工具性和情感性也并非绝对孤立,工具性是物质基础,情感性是上层建筑,工具性是基本需要,情感性是成長需要。
  朋友B的微信主要用于工作,工具性价值可谓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情感性价值往往被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假如一刀切,直接离开微信,他也会感到空虚。因为微信上除了工作,还有很多纯粹的情感交流。情感不是不用微信,而是微信使用的方式。工作关系可以下班后丢开,但在工具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结,却不能不管不顾。
  朋友C,真性情。在他看来,微信里有太多“晒”和“秀”,又有很多不是那么真实。他自己特别不愿意在公共空间公布自己的“私生活”,也不太理解,为啥有那么多人要在朋友圈发一些不痛不痒的状态。
  在这种不理解的情绪下,他关闭了一段时候朋友圈,仿佛自己有一种脱离尘世的幽静。后来又回来了,他说:不看朋友圈,我发现不知道怎么跟大家交流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一个基本前提:双方要有接近的或者相似的心理资源和心理基础,包括看待事物的基本态度,理解人、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否则,就是有代沟,就是对牛弹琴、不知所云,说者难受,听者很累。
  而这些心理基础则起源于共同关注。共同关注是指我们意识到其他人也在关注某件事情的心理状态。为了保持这种状态,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其他人也在关注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群体的信念、价值系统才会趋于一致,我们社会的知识体系才会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毫无疑问,微信为共同关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共同关注组成了圈子,圈子也成就了共同关注。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共同关注的窗口,并为其他人提供了共同关注的坐标。
  我们可以不关心每个人朋友圈发了什么,但是如果对于大部分人发的朋友圈状态都不知道,可能我们会发现彼此的话语体系变得格格不入,彼此关系也在渐行渐远。
  害怕被逐出人群,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而脱离共同关注,是恐惧的开始。我们离得开公共空间,却离不开共同关注,因为这是一切交往和关系的根本。
  偶尔离开,并不回首嘲弄;他日归来,也不自诩悲壮。离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通过断舍离,去明白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去感受工具的温暖,去学习共享的能力。
其他文献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从此东方的秘境香格里拉如同一块闪闪发光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人。当人们试图在真实的世界里寻找这个虚构的幸福王国时,他们发现了这本书的灵感来源——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在上世纪20年代对云南和四川进行了多次考察,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照片。  几十年之后,洛克考察线路上的现代人开始将文字中的香格里拉与身边壮
期刊
英国国会下议院表示,伦敦著名景点大本钟(Big Ben)将进行翻修,因此在未来4年的大多数时间中将静音,8月21日中午开始停止敲钟报时。  大本钟钟楼高95米,钟直径7米,重约13.5吨(相当于10辆小客车),每15分钟响一次,敲钟报时已有157年之久,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在维修期间将暂停敲钟,但新年等重要节日还是可以听到钟响。大本钟管理负责人杰格斯(Steve Jaggs)表示,“为了使时钟
期刊
委内瑞拉5口之家目前每月需106万玻利瓦尔支付基本生活需求,是去年的5倍多。由于食品危机全面爆发,为了从经济泥沼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不少家庭都寄希望于他们的传统产业——石油,啊不,选美上。  据统计,委内瑞拉人会将自己1/5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美容美形产品,尽管60%的人生活在赤贫线以下。  选美在委内瑞拉类似于全民体育竞技,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却在近60项国际选美大赛中频频崭露头角。在委内瑞拉
期刊
上一期开卷的“话题”中,我们选择了《旅行的意义》。审稿过程中,我不禁羡慕起拥有漫长暑假的学生们,而我被冗杂的工作束缚于办公桌前。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囿于经济的不自立,似乎并未有留下烙印的真正旅行。何况那时的自己也并不真正理解旅行的精神与意义。人生就是这样,“未曾想”与“不能为”这一对矛盾始终存在,让人在东流水的时光中唏嘘不已。  而在这一期的“情感实验课”中,“相亲”这一古老的行为被摆上了桌面,恰
期刊
红梅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有座猫窝,位置在公园的西北角的一个小出口上。我散步习惯从这个口子出来,人少,有一座亭子和一座桥,幽静幽静的。  路过猫窝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地放慢和放轻步子,不想惊动趴着的,眯着眼的那些猫。若是一不小心踩到一根枯树枝或者一片枯叶突然发出“咔嚓”一声,必定惊扰他们做到一半的美梦,害得他们不得不换个地方继续打盹儿做梦,心中十分过意不去,忍不住要往草堆里瞅几眼看他们又重新睡稳没有。  
期刊
何梦琪:  “我的工作就是用视觉实现导演的野心。”  这两年,中国的戏剧界有一股生猛的新鲜血液,他们是在海外接受过戏剧教育或有过剧场、演出从业经历的年轻人,他们创作、引进的作品,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甚至欲罢不能的感觉。  试举其中几人:NT Live的大中华地区引进者李琮洲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戏剧管理与制作;上海当代戏剧节(ACT)节目总监黄佳代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戏剧及表演研究专业,除了ACT以
期刊
著名时间管理专家 Laura Vanderkam 告诉我们:其实,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找时间,那样的时间总会有的。  Laura有一个时间日记项目,观察最忙碌的女士生命中的1001天。她们工作繁忙,要兼顾家庭和工作,还有各种社会事务去处理。她让这些女士记录了自己一周的行程,计算了她们的时间分配,还采访她们的时间策略。  其中一位女士一个周三晚上回家发现热水器坏了,地下室也被水淹了。这很令人沮丧,她立
期刊
“我真是瞎了眼!”L愁眉紧锁,幽怨叹息。  “他是个坏脾气的家伙,我只说了他几句就暴跳如雷。我不理他,他也不示弱!  现在我们已持续冷战了几个月。这些年来,他没做过一件让我满意的事!真想离婚算了,再找一个,肯定比他强百倍……”  看着她憔悴而愤懑的脸,我不忍再刺激她脆弱的神经,只能以共情、理解来抚慰她的情绪,然而一句话却如鲠在喉。  这句话是:你和谁结婚结果都一样。即使世上真有完美伴侣,与你生活一
期刊
我和朋友们谈起发朋友圈这个话题,闺蜜冷不丁冒出了一句:“逃离朋友圈,只是因为我不再沉迷那种看似有许多朋友的错觉。”朋友们纷纷赞同,我则想起了身边一个“逃离朋友圈”的真实故事。  2015年10月6日,传传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真的再也不用朋友圈了,这个地方令我太恶心”。  当时我正在上班,顺手点了个赞表示“已阅”,成功把这条朋友圈的点赞头像拓展到了第三行。我没有在空无一人的评论区留言,不过打算午休
期刊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余文乐对于手机的评价。他说他几乎不用手机,因为只要手机一响,就是工作。平时就工作忙碌,和家人聚少离多,只有在没有手机打扰的情况下,才能偶尔享受一下生活,所以他在生活中几乎不用手机,也不上网。  在他们的年代,大家坐在一桌吃饭,完全是漫无边际侃侃而谈,把牛吹到天上都不过瘾。而今天,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各自低头对着自己的手机,可以一整晚不说话。  没错,朋友圈正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