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外骨骼让你走路更relax

来源 :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界一直不乏吸引众人眼球的新产品,比如智能可穿戴,特别在近年来,可穿戴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各种智能手表的强势袭来,以及各种具有蓝牙连接功能的珠宝轮番“登场”。
  伴随着可穿戴智能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也一直在探索全新的有意思的方法,并结合人们的身体情况,进行更加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近日,一种名为“无动力的踝关节外骨骼”的全新可穿戴智能设备正式对外亮相,瞬间受到了科技界人士的强烈关注。据《自然》杂志报道,该项发明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共同研制完成,可以帮助普通人更加轻松省力地行走。
  贴心的减负帮手
  当你爬山或逛街走累的时候,如果要是在你的一条腿戴上“外骨骼”。只要脚一着地,无动力的离合器与一根和跟腱相平行的弹簧相啮合,瞬间减轻了小腿肌的负担,让行走更relax。
  据悉,这款外骨髂由轻质的碳纤维材质制成,因此并不会带来额外的负担,而跟腱部的弹簧才是它的精髓所在,要知道这段弹簧的位置可是经过反复试验才最终敲定的。
  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发明者Gregory Sawicki表示:“我们只是想证明虽然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但是人体的运动结构还是有着人为改进的空间,而我们对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也感到惊讶和庆幸,而这才仅仅是开始,还有很多人体生物力学之谜等着解开。”
  开发人员在充分研究小腿肌肉与跟腱的生物动力学特点后发现,在行走过程中小腿肌肉和跟腱存在密切的刚性连接,而这款外骨骼所做的就是通过弹簧和特殊的棘齿结构吸收在这个过程所浪费的能量并在合适的时候将其释放,从而使行走变得更有效率。
  的确,经过万年的进化,人类在行走方面已经极为高效了。对人体运动的模拟显示,人在平地上匀速行走,理论上不需要任何能量输入。
  然而,工作中需要走大量路的人或者曾经进行过艰苦远足的人都不会这么觉得。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走路上所花的能量比一天中其他任何活动都多,而对于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们来说则更是如此。
  几十年来,工程师一直都在设想能设计出怎样的系统来让走路变得更容易。许多研究者都试图制造无动力的“外骨骼”(exoskeleton)来帮助人们行走,但是都失败了,以至于该领域内很多人都认为不额外输入能量是不可能再增加行走效率的了,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然而,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这款无动力的踝关节外骨骼,可以减少行走过程中7%的代谢值。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呢?它相当于你从身上卸下一个10磅(约4.5公斤)的负载,跟电动外骨骼节省的能量相当。
  “这在辅助设备领域绝对是激动人心的里程碑事件。”布朗大学的生态学家与演化生物学家托马斯·罗伯茨说,他是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专家,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还说,“他们制造出一种辅助设备,降低了人类在走路上的消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因为走路本身效率已经非常高了,而他们用一种简单而聪明的办法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了效率。”
  反复试验不负有心人
  事实上,这一设备的研发经过了8年耐心而循序渐进的工作。早在2007年Steve Collins和Greg Sawicki一块儿在密歇根大学当研究生的时候,他们就在研宄室的白板上筹划着这一研究了。
  “走路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的Collins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路,但你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走路。”
  在过去的众多尝试都失败了的情况下,Collins、Sawicki和一起研究的同伴最终取得了成功。他们对人类行走的生物力学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设计了一个简单、超轻的设备来放松小腿肌肉,设备本身并不作有效功。
  根据超声波成像研究表明,小腿肌不仅仅在推动身体前进的时候施加能量,它也起着一个离合器的作用,以保持跟腱紧绷。
  同时,研究表明,小腿肌肉是等长收缩来产生力的,因此在着地的过程中,虽然并不做功,还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代谢能量。Collins解释道:“这就跟混合动力汽车的再生制动(regenerativebraking)相反,再生制动是把刹车时动能的减小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但这就像你每次踩刹车踏板的时候都要多消耗一点汽油一样。”
  有了这个想法,他们就发明出了这种新的踝关节外骨骼,可以在部分程度上放松小腿肌肉,减小整体的代谢消耗速率。
  一个机械的离合器在脚着地时啮合、在脚抬起时松开,以避免干扰行走节奏。这个离合器部分代替了小腿肌肉的工作,在不额外消耗能量的情况下产生了力,从而减小了总体的代谢率。
  在研发这一设备的过程中,研究小组遇到的一个挑战就是把重物附加到腿上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能量消耗,而之前其他小组正是倒在了这一点上。因此,减轻该设备的重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数年间,经过多次尝试,研究小组终于发现了一种超轻、然而坚固且功能强大的碳纤维设计。整个器械的重量只有1磅(合0.45公斤)左右,比一只工作靴还轻。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设备代表了“优美、简洁的生物干预对过度复杂的工业设计的伟大胜利”。
  “这一出乎意外而又史无前例的结果告诉我们,人们对像走路这样熟悉的活动都还能有提升空问。这一结果是通过对机械增强踝关节功能的基础科学研究来实现的,这是基础研究带来实用新设各的一个极好例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项目主管Jordan Berg说。
  总体优异但仍有想瑕疵
  不过,这一研究也有为人所诟病之处,就是它只对正常人有效。Sawicki自己也说:“很多人都质疑我,为什么你反而想要节省能量呢?我们不是已经面临着肥胖问题了吗?”不过他还是觉得,这项技术还是会有些帮助,比如它会让原本懒得出门的人更愿意出门走动。
  此外,这款外骨骼的安全性能也是备受业界关注的,纵观可穿戴设备市场也许就会发现,参差不齐的各类产品让你应接不暇,外骨骼座椅、下肢步行外骨骼、可穿戴隐形椅……仅仅从表面上看,很难分辨出它们的具体不足。在此背景下,产品安全问题和可靠保障势必成为用户关心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Collins和Sawicki来说,他们的长期目标,就是要使用超轻、高教率的外骨骼帮助有行动障碍的人。
  “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技术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们行走得更方便,例如中风后有后遗症的人,”Collins说,“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距离,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尝试的。”
其他文献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智能终端实现了突破性普及、App应用成为新的互联网入口,“手机控”人群正在快速增多。移动互联网应用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甚至正在进一步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易观智库近日发布《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达到6. 86亿。与2013年12月相比,用户数增长5%。我们正进入一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数量超过个人电脑的时代。
期刊
智慧前行、创新不止,主题为“‘互联网+’浪潮下看城市变革”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以下简称“第三届智交会”)将于2015年9月12日下午在宁波泛太平洋大酒店举办。今年大会在保持以往轻松活泼的举办风格基础上,继续创新、与时俱进地巧妙设置新环节,即两岸智慧城市对话、对接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据悉,第三届智交会在中央网信办的大力指导下,由《智慧城市》杂志、智慧城市头条网,宁波市经济和信息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智慧城市产业可谓“风头正盛”。尤其是3月份以来,国家层面针对智慧城市产业频频传递出了“智慧好声音”,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是“发展智慧城市”首次“亮相”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意义非凡,  此时不难看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是智慧城市已
期刊
“发展智慧城市”首次写入今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智慧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随时查询城市交通状态、自主选择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定制专属医疗服务……从前需要跑断腿才能办好的事,如今只需点击鼠标或滑动手机屏幕就可以轻松实现。这就是智慧城市带给我们的充满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多年来
期刊
一年一度的百度联盟峰会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而百度掌门人李彦宏每年的行业趋势观察,都在日后不断被印证。他率先提出的“互联网思维”正在推动很多行业加速用互联网的力量改造升级。那么有什么是“未来5年将有火发展,BAT又不会做的”?2014年,李彦宏再次分享了对行业发展的洞察,指出“新企业级软件”和“新数据”这两个产业机会。  在他看来,未来的一个方向是大数据分析。“很多数据都是没价值的,特别对于
期刊
2015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物联网”只出现1次,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走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物联网”与“互联网+”这两个很中国化的概念对产业的影响似乎正在起变化。王新霞认为是一个生态系统致胜的时代正在到来。  物联网生态系统是下一个风口  几乎在一周之内,高调回归的创新工场李开复说“万物互联是大趋势”,360的周鸿祎说“
期刊
建设智慧城市已纳入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目前已经有2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100多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经验摸索之后,我国对于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开始进行梳理,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愿景日益清晰。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建设水平、应用方向和实现效果上,呈现出三个类型:第一种是技术工程项目建设型。把智慧城市当作技术工程项目来做,其特点非常类似于建筑工程公司,忙于到处投标承包,技术工
期刊
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单纯的观光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对景区整体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成为一种趋势,无形中左右着传统景区的命运。四川的九寨沟站在创新潮流的前端,紧抓改革的机遇,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成为了全国首个智慧旅游景区的实践者。  早在2010年1月,九寨沟承担的国家863重人课题<基于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的RFID技术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地震遗址的应用研究》正式开题之时,九寨沟就开全
期刊
24年来,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浦东,不仅是正在面向国际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高科技研发中心的新城区,更被视为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近年来,浦东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从2008年成为国内第一个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区,到2011年在实践基础上率先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O》,当中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再到如今成为国内建设智慧城市的新
期刊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大规模增长,导致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教育资源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层出不断。传统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或将打破这些局面。  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海量、精确、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称“国家测绘局”)出台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甲台建设技术指南》。现如今,我国已经完成了基础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