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初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物理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完全符合物理教学的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念,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使学生能终身受益。
【关键词】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学习情境,物理思维,动手能力,科学态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而又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飞跃,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科学态度的目的。物理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创设物理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直观、主动,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真正从内心深处热爱这门学科时,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重视上好八年级物理的序言课。要利用心理学上“晕轮效应”,采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如“会发声的尺子”、“照哈哈镜”、“冰烧开水”、“覆杯实验”、“人造雷电”等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神秘的、有趣的物理世界,使他们从有趣、好奇逐渐演变为对物理课的好感和喜爱,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重视新授课的引入,如采用“惊、奇、险、趣”的实验来引入课题,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将两本物理书相对着一页页纸相互插入,然后让4名学生进行拔河而拉不开,从而期待解开谜团。
2.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物理的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物理实验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的功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识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学生明白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相互联系的物理现象有着比较直观的理解,进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时候,可采用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亲自体验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这样,才能弥补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抽象思维活动的学习环境的创设,而忽视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学习环境的创设这一不足。
3.实验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再现了许多科学前辈们探索真理的历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意识。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越来越小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越来越远,在这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概括,从而得到小车在无限光滑的平面上,将不会停下来而永远运动下去,为牛顿第一定律的顺利得出奠定基础。在这里,实验使物理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与历史、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并使同学们感悟到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学生通过实验去感觉科学这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获取成就感,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4.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物理思维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物理思维。例如,实验“如何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来测量易溶于水的糖的密度?”该怎么设计,因为糖的体积是难以测出,就得打破常规,另辟新径测出体积。追问:如果改换成测一小块木头的密度呢?接着,讨论“如何利用量筒和水来测量酒杯的密度(酒杯能放入量筒里)”、“用刻度尺和水来测量正方体木块的密度”等,使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研究、创新,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及其变式训练的梳理和归纳,形成物理思维。
5.实验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可以形成互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能将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生动的模拟表现,可以将局部放大强调,将一瞬而逝的现象慢慢播放或者短时间内演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信息等,有着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可以对一些难学、难理解和难演示的实验和现象制成课件或FLASH,使物理实验和现象能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时候,结合学生做的分组实验,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利用FLASH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演示,通过观察几条特殊光线的相交、平行、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像的不同点,从而为学生揭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质,加深理解,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6.实验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提出和检验都离不开实验。除了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动手之外,也要开展好课外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如:做好课本上的小实验;课后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开展课外实验(如:小孔成像实验、头发飘起来了、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常见的物品做小实验(如用鸡蛋做“生熟鸡蛋辨别(惯性)”、“鸡蛋浮沉(研究物体的浮沉)”、“瓶吞鸡蛋(演示大气压)”等趣味实验),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起到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用。
7.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尊重实验结果,不伪造实验数据,这就是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地进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完成,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从而有利于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形成,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实验教学,这体现了物理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特点。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名副其实地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学习情境,物理思维,动手能力,科学态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而又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飞跃,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科学态度的目的。物理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创设物理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直观、主动,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真正从内心深处热爱这门学科时,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重视上好八年级物理的序言课。要利用心理学上“晕轮效应”,采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如“会发声的尺子”、“照哈哈镜”、“冰烧开水”、“覆杯实验”、“人造雷电”等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神秘的、有趣的物理世界,使他们从有趣、好奇逐渐演变为对物理课的好感和喜爱,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重视新授课的引入,如采用“惊、奇、险、趣”的实验来引入课题,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将两本物理书相对着一页页纸相互插入,然后让4名学生进行拔河而拉不开,从而期待解开谜团。
2.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物理的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物理实验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的功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识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学生明白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相互联系的物理现象有着比较直观的理解,进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时候,可采用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亲自体验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这样,才能弥补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抽象思维活动的学习环境的创设,而忽视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学习环境的创设这一不足。
3.实验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再现了许多科学前辈们探索真理的历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意识。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越来越小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越来越远,在这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概括,从而得到小车在无限光滑的平面上,将不会停下来而永远运动下去,为牛顿第一定律的顺利得出奠定基础。在这里,实验使物理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与历史、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并使同学们感悟到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学生通过实验去感觉科学这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获取成就感,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4.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物理思维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物理思维。例如,实验“如何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来测量易溶于水的糖的密度?”该怎么设计,因为糖的体积是难以测出,就得打破常规,另辟新径测出体积。追问:如果改换成测一小块木头的密度呢?接着,讨论“如何利用量筒和水来测量酒杯的密度(酒杯能放入量筒里)”、“用刻度尺和水来测量正方体木块的密度”等,使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研究、创新,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及其变式训练的梳理和归纳,形成物理思维。
5.实验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可以形成互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能将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生动的模拟表现,可以将局部放大强调,将一瞬而逝的现象慢慢播放或者短时间内演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信息等,有着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可以对一些难学、难理解和难演示的实验和现象制成课件或FLASH,使物理实验和现象能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时候,结合学生做的分组实验,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利用FLASH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演示,通过观察几条特殊光线的相交、平行、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像的不同点,从而为学生揭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质,加深理解,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6.实验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提出和检验都离不开实验。除了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动手之外,也要开展好课外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如:做好课本上的小实验;课后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开展课外实验(如:小孔成像实验、头发飘起来了、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常见的物品做小实验(如用鸡蛋做“生熟鸡蛋辨别(惯性)”、“鸡蛋浮沉(研究物体的浮沉)”、“瓶吞鸡蛋(演示大气压)”等趣味实验),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起到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用。
7.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尊重实验结果,不伪造实验数据,这就是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地进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完成,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从而有利于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形成,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实验教学,这体现了物理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特点。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名副其实地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