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对创新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创新教育内涵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传统教育对创新教育的阻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 创新教育 问题 对策
  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是适应科技革命发展的迫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是实施创新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创新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贯彻落实过程中遇到了传统教育的强大阻碍,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创新教育迫切要求教育创新,因此探索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阶段对创新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的重要输出机构,普遍认为创新教育就是高等院校的事,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没有中小学阶段打基础,只寄希望于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是没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如果中小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没有受到重视与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没有达到一致效果,比如: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各种好奇心被压抑甚至被扼杀,而想通过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来达到完全“补救”的效果是否太过天真。其次,现实中还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即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听老师讲”为主而创新教育应该是在“第二课堂”实施的,是在学生的课余爱好中培养的,把创新教育排斥于课堂教学之外,当成是教育附加的东西,根本没有认识到创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对创新教育内涵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过程中对创新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在教育中的错误认识。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要全面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
  (三)传统教育对创新教育的阻碍
  传统教育以“升学”为主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无视学生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专门对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素质培养的课程几乎没有;课程内容不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知识面不广、视野狭隘、兴趣爱好有限缺乏相应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方法上,单一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与“填鸭”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无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育评价方面,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标准,注重的是对学生记忆力、知识点的考察缺乏对思想、能力、感情的评价;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的“标准化”“一体化”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个体性”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的培养。
  二、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要求教育创新
  (一)转变传统观念引起对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重视
  首先,创新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环环相扣”创新教育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习惯的养成阶段到成年以后几乎定型,要想改变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人格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创新能力不是在某一阶段或者某个教育环节的培养下就能形成的,创新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成长阶段。”①创新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求,只有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到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应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在课内、课外都应该受到重视并积极地贯彻落实。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学也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创新教育不应该在此受到’“冷落”。局部的修改,局部的教育创新并不能达到创新教育很好的效果,创新教育是整个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的全局性改变。创新教育既要融入课外也要融入课内,甚至是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把握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广泛的教育理念,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学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对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养方面起着最全面、最直接的影响。笔者主要从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视角,对创新教育进行描述性定义,创新教育即学校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首先学校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通过培养人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反过来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对学校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而提出的教育理念,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其次,创新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要求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主观与客观的因素,为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条件性是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特征。最后,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精神主要是指敢于创新与乐于创新的一种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指个体追求新知的内部心理取向,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探索的欲望,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持续的超越精神。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思维包括求异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等。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创新活动中人所体现出来的组织、实施、动手操作等的总体活动水平的能力包括能够掌握创新方法,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敢于实践的能力。创新人格主要包括责任心、使命感、良好的心态、开朗、豁达的性格等。创新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人格特征和个性特征。基础教育是为个体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者为青少年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对未来学生持续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第一步,传统教育是以知识学习为主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以及问题意识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打基础。首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知识学习是创新教育的基础,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条件,并且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可塑性等都是最强的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其次,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习惯、问题意识的培养。兴趣就是人们认识活动爱好事物的一种倾向,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兴趣既是激发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推动力。”②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期。问题意识是一种对问题的敏感性,也是一种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要多加重视正确引导,鼓励怀疑、鼓励提问,只有强化问题意识,使之转化为内在的习惯和自觉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育内容的创新:首先,教育内容既要吸收自然科学又要吸收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把学生引导到当代科学的前沿,在基础教育阶段既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科学探索的方法。一些旧的实际当中已经被淘汰的内容、方法既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学科教学跟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内容要更多地包涵一些新的、实用性的知识,学习内容更多地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相联系,使课内、课外以及校内、校外学习的内容相结合,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经验。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增设一些专门培养创新能力或者训练创新思维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创新素质的特点及形成过程等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次,应该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少设必修课多给学生开设选修课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创新人格。最后,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的综合活动课程是适应学生现实的需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要依据而开设的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
  (3)教育方法的创新:首先,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倡“启发式”,“从做中学”的教育方法,把传授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发现问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把创新思想转变成实际物质成果的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予与重视,要鼓励孩子去做,去尝试,去体验,不怕失败。并且动手操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的,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兴起和运用对传统老师“单一”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教育方法创新要进一步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等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
  (4)教育评价的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全局性、整体性变革,而教育评价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指挥棒。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教育的评价制度是应试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对学生“分数”化的评价、终结性的评价,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首先,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必须遵循评价的导向性、综合性、过程性、主体性原则。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全方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学习状况,激励学生不断前进促进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其次,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语言、书面、考试等都可作为评价的方法,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激励学生为主,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立足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最后,评价的方法要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与“生生评价”“学生自评”“师生评价”相结合,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尊重学生的意见还能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谦虚的良好品质。
  (5)教师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教师创新“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创新人才。”②首先,教师创新要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其次,教师要敢于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向权威挑战,不被定势思维、固定模式所束缚,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多样化有利于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创新思维的训练。最后,在基础教育阶段关于教师的评价制度要创新。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必须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积极性。教师的评价制度要以教师的发展性为目标,重视对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教师的考评也要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标包含其中。
  (6)环境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必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首先,学校领导要树立民主的教育管理观,各项政策的制定、活动的开展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公开讨论。既有利于调动师生管理的积极性,又给师生提供管理的机会发挥创造的潜能,并且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政策的落实。其次,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不讽刺、挖苦学生的失败;不以固定模式、思维,书本知识过度限制学生;给学生以自由。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朋友”“伙伴”。最后,学校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举办各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科技活动,鼓励创造、发明、创新。在学生兴趣爱好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强.创新教育:在探索中前行[N].光明日报,2012-10-08(016).
  [2]刘昌明,赵传栋.创新学教程[M].後旦大学出版社,2006:111.114.
  [3]张兴然.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徐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J].教育研究,2001,(1).
  [5]邬志辉,张培.创新教育:概念、定义与变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其他文献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对学习活动起着促进作用。兴趣可以直接引发学习动机和激发人的好奇心,使人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指向学习活动,学习成功还能使人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选择和倾向,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体现,也就是说,学习兴趣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学习活动过程本身,随着过程的发展而发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中人文性就包括情感体验。新课标还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的联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种种途径,灵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部分明确表述“要使学生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深知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必须首先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语感阅读法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实验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篇文章主要从我们所进行的语感阅读法与学生写作能力实验
行政发展是指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改革和创新作为基本手段,通过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的使用,推动行政系统不断优化,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不断改善,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却给生态环境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损害.因此,近年来国家以及国民开始越发的重视生态文明方面的建设.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之中也开始进行
【摘要】设疑,是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之一,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设疑能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真谛。  【关键词】设疑 基本阵地 最佳时期 教材实际 善于引导  设疑,是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之一,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设疑能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真谛。  一、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是设疑的基本阵地
本文以伊金霍洛煤矿区复垦土壤和达拉特旗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式,对2012-2014年伊金霍洛旗采矿复垦区及达拉特旗耕地区土壤进行野外取样和室内化验,
学生的写字教育,是最基本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有利于他们巩固识字、书写整齐正确、提高书写速度,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完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评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中以“活动单”为媒介,在活动中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以追求课堂的最大实效性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其核心学习方式还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运用有效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