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考布”想到了“马林”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文月刊》2015年10期(上) 刊载未羊先生的《最风光的狗》,说的是1978年,齐奥塞斯库得到英国人送的一只拉布拉多犬。他深爱这条狗,为它取了个名字叫“考布”,并郑重授予“考布同志”陆军上校军衔。考布上校乘豪华小汽车,住豪华别墅,有保镖,有保健医生,狗食总是先让医生尝过后,才让它吃,采购狗食成了罗马尼亚驻英国大使的重任。真是“最风光的狗”。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由“考布”我想到了“马林”。
   “马林”是南京军区的一位领导为了拍王洪文的马屁送给他的一条纯种德国狼狗。王洪文特别喜欢这条狗,取名为“马林”(为何取这个名字?是否因为马林曾是1920年8月被任命的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不得而知)。
   1970年,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一月风暴”夺了上海市委的权,由王洪文主持上海市委,因而住进了上海康平路的市委大院里。王洪文住的是“南面的花园洋房”,占了两套住宅,“住宅前面,是一片较大的花园,住宅的后面,有一条可以贯通全院的柏油小路,越过小路,横穿草地,就是姚文元家、徐景贤和王秀珍所住的公寓,而王洪文的左右邻舍,则是张春桥和马天水等人的家”。
   马林很快就长大了,一天到晚呲牙裂嘴,常吓得大院里的孩子尖声大叫。马林食量也大增,开始一天吃肉一二斤,现在光吃牛肉,就需要好几公斤。当时市民每月才发二斤肉票,过年节也吃不上几斤肉呀!王洪文的月工资才680元,如何养得起如此能吃肉的马林?他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上海市委来解决。在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王秀珍的主持下,专题研究解决马林问题,最后决定由市委警卫处管。理由是:王洪文是市委领导,王洪文的狗是保卫市委领导的;保卫市委领导的狗也就应该隶属于市委;隶属于市委的狗行使的是保卫工作职责,那狗自然应该由市委警卫处管。于是指示市委警卫处,这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马林由此享受市委的特供待遇。
   市委警卫处的领导接到这样光荣的政治任务,立马落实:马林的食品供应,一律公费列支,每天由警卫员送上等鲜牛肉给马林,保证供应,风雨无阻。
   马林吃上特供,更加蛮横得意起来。它除了主子和那个专职给它送牛肉的警卫员不咬以外,见人就扑,即使是张春桥、姚文元、柯庆施、马天水家的女儿,也一概不认。弄得大院里十几个上学的孩子一天到晚心惊胆颤,经常被吓得大哭不已。有一次,马林居然把上班路上的姚文元的妻子扑倒在地……但谁也惹不起,马林担负的是保卫市委领导的神圣使命。
   1973年8月,王洪文赴京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马林没有跟主子进京,仍留在上海的市委大院里。如何安排马林?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王秀珍立即作出“指示”:“马林是王洪文同志从小养大的,要好好地供养起来,供人参观。”于是,上海市委警卫处的头头派了專门的警卫员,开着警车,将马林送到了西郊公园,每天供应的几公斤鲜牛肉“待遇不变”,并特地为它建了个象模象样的“家”……
   王秀珍认为,效忠马林就是效忠王副主席,于是精心打扮了一番,还特地穿上了她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时所做的那一身毛料衣服,带上王洪文的一帮班底“兄弟”,在警卫处领导的陪同下,隆重地赶赴西郊公园看望马林。看望结束后,王洪文办公室里的红色保密电话响了,王秀珍向王洪文报告:“我们到西郊公园看过马林了,马林长得又肥又大,真神气。它还认识我哪,可讨人喜欢了!”听到来自“根据地”上海的 “喜讯”, 王洪文满意地笑了。
   绝对权力酿制绝对特权。考布和马林,两条狗的地位如此尊贵,只缘于它们的主人的绝对权力。当狗权与人权发生冲突时,权力者维护的是狗权。市民们凌晨就开始拿着定量票证在副食店前排队希望能买上一点食品回来,而权贵的狗却享受着特供,还全国“形势大好,就是好”,到处“莺歌燕舞”。
   1989年12月25日,罗马尼亚在一片“打倒齐奥塞斯库”之声的政局剧变中,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枪毙,而“狗上校”考布不知所踪。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一朝覆灭,王洪文被送上审判台,马林也去向不明。
   荒唐岁月里发生的荒唐事,不只是让人难受,让人喷饭,让人慨叹。
其他文献
几位友人,都老球迷了,近年却谢绝上球场,叹气曰:“太叫嚣、粗俗,都有点为他们难为情哩。”   不细说也知道,媒体都登过:本地球员每射门未破,必引来观众席异口同声的“臭球!”“饭桶!”“你昨晚做啥去了!”一旦球门为对方攻陷,更是喊着门将号码狂喊:“×号,笨蛋!”“×号,滚蛋!”骂人算文的,还有武的,干脆就掷杂物、吐唾沫、动拳脚。   最叫人纳闷的,是如此这般陋习竟通行无阻,盖为“你见过满场老外文
期刊
谚云:“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对“官不修衙”,更多的解读是古代官员观念上不想修,道德上不愿修,恐惧“坏风水”忌讳修等等,其实,还有官制、土地、经费、施工、个人利害计较等重要的制约因素,导致官员没法修,不能修、难以修、修不如不修,于是干脆不修,最终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官场习惯。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秦朝实行郡县制后,除了边远地区的王爷土官,绝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官都成了流官,任期三年五载不
期刊
蔡襄于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三件事:一是他为范仲淹“越职言事”案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而讥不能伸张正义反而投靠权贵的司谏高纳,这是见证他的凌然正气的;二是至今仍在便民利民的泉州洛阳桥,这是他任地方官时造福一方流传千年的颇具象征意义的政绩;三是以“苏黄米蔡”合称“宋四大家”的他的书法——“苏黄米蔡”之“蔡”是蔡襄还是蔡京虽有不同看法,但史称“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
期刊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兩个孩子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上的这几句话,寥寥数语,使“二孩”成为了舆论热点。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当然是有两个孩子最好,而且一男孩一女孩最最好,如果是龙凤胎、“一次搞定”,那更是再好不过了。这符合人性。全面放开二孩,让公众感到“喜大普奔”,最根本上说是合乎人性的需求。何况这是压抑了那么多年的人性需求。所以
期刊
拜读许家祥先生《道德的“逆生长”?》(《杂文月刊》2015年第11期上)一文,对其中列举的道德滑坡现象深有同感。许先生着眼点在“逆生长”,主要列举了一些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财富越多,职务越高道德素质越低,而大人、高学历者、富人、官员较之普通群众更具示范效应,倘“榜样阶层”道德失范,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许先生的论述不尽全面,也未进行更深层次的道德探讨,但其中指出的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今借许
期刊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胆量也是最大的。而且,最硬的骨头,也源于最大的胆量,这有事实作证。  鲁迅有一次夜行路过一坟场,见一坟头处有一白色之物在活动,他毫不畏惧地走了前去,原来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盗墓贼。  或谓,鲁迅是学医的,曾经解剖过尸体。但那尸体是死的。况且,在场者也不止鲁迅一人,而這里却是一个活鬼,这还不足以证明鲁迅膽量之大吗?  正是鲁迅有如此之大的胆气,才有鲁迅的骨气!  西方人有言
期刊
前些日子,因为公事,有缘重走儿时读书求学时的乡村路。那条满载着童年记忆的弯弯小路,依然默默无语地从村庄伸向远方。徘徊在这条黄土路上,遥想远去的一切,不禁浮想联翩……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咿呀学语到皓首苍颜、老态龙钟,不知要走多少路。当我们一路走来,是否还曾记得身后渐行渐远的那条小路?   国人喜欢讲“报答”和“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经常挂在很多人的唇边。但实际上,多少人念念不忘、深深
期刊
“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期刊
抓阄可以说是一种公平规则,让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民间常用抓阄的办法实行利益分配。这个利益的大小可以是不公平的,不均匀的,但抓阄最大的公平是实现人们心理上的公平,让人心里没有怨言,没有疙瘩,因为这个规则是公平的。我亲眼所见我们村兄弟仨分家产,把祖上的一副大门分成了三份,老大分得门框,老二和老三各分得一扇门。不必嘲笑他们,公平不仅是利益上的公平,还有心理上的公平,哪怕一根柴草,也要体现公平。因为社会
期刊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古以来就是骚客文人向往的盛事。作为一个偶尔涉笔社会、文化的读书人,我曾经非常喜欢旅游广行天下。大凡每到一地,不仅遍览当地名胜古迹,就是市内的每一处旮旯拐角,也尽可能走到,以求获得对当地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的一个完整印象。但近些年出行,却开始有些慵懒乏力和索然无味之感,不想再看了。盖因当今城市,不仅急速扩张以致大而无当,且无一不被钢筋水泥森林覆盖得蔽日遮天,毫无自身个性也。虽
期刊